第一回 總統求醫 老婆兒子各執己見 副統辭職 内中諸多鹹酸苦辣
關燈
小
中
大
系,必須接見所有外國客人,或者&ldquo邀請&rdquo阿尊阿積,但坐下來不到幾分鐘,身上就很不舒服,當着手下可以頻頻入廁,面對洋人就太沒禮貌,尤其是蔣介石雖非女性,卻愛化妝,成天要化妝得&ldquo滿面紅光&rdquo,以便給訪者以&ldquo既有禮貌,又很健康&rdquo的印象,既然如此,何以應付目前的窘狀?
于是乎,專家們緊張集會商讨,這個那個,主意大把,既不能公開宣布,又不能一再&ldquo請示&rdquo老蔣,老蔣已經氣恨得不耐煩,誰也不想自讨沒趣,這麼着,宋美齡就不能不&ldquo應邀出席&rdquo,作為&ldquo顧問&rdquo。
她隻能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如此情狀的蔣介石,他還要接見客人,醫生和專家要保證他的會客正常,不露絲毫破綻。
可憐那些專家實在想不出個辦法,而燈火通明的會場,旁人經過,或許還以為他們在商量什麼大事,誰也想不到是這個。
幾經商讨,逐步解決蔣的問題,小便失禁,已無辦法醫治,隻能由它失禁。
但是,&ldquo百川彙海&rdquo,說的是九九歸原,異途同歸,集中于一處的情景,如今蔣的小便不論從何處流出,也不論何時流出,更不論為數多少,衆專家&ldquo決議&rdquo在他腰間系一個塑膠袋,這麼着,就是可以使蔣不必三五分鐘就要入廁的保證。
但是,問題又來了。
萬一此膠袋已滿,而客人未走,豈不是滿而溢矣,情況更是狼狽了? 于是乎專家們再三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結果,終于獲得了一個妙法一一在蔣寫字台下裝一個電鈕。
那電鈕并非使積尿消失,那是辦不到的,而是一按此鈕,侍衛室紅燈驟亮,立刻有人急步報告老蔣,不是某某大員已到客廳,就是某某總統有專使到達,如此這般,客人也就告辭,而蔣介石也就得以&ldquo換袋&rdquo,如此而已,未有他也。
古有&ldquo漏壺&rdquo,今有&ldquo尿袋&rdquo。
可以理解,這不是普通的膠袋,面積宜小,不露痕迹,否則老蔣腰間凸出一堆,其狀難看,他甯可不見客了。
專家們試制了不知多少個,屢經試用,算是決定了一個,衆人哭笑不得,自嘲為&ldquo巨大工程&rdquo,終告工竣。
那一日老蔣回到&ldquo總統府&rdquo,往那椅子上一坐,在大辦公桌抽屜下右手邊,摸到了那個電鈕,不露聲色按了一下,當真有個侍衛官沒命價沖了進來,說是美國&ldquo大使&rdquo求見,蔣介石頻頻點頭,連呼&ldquo好好&rdquo,衆人皆笑,可是笑得一笑,盡皆黯然,因為此事不值一笑。
蔣介石煩惱極了。
那一日日本駐台&ldquo大使&rdquo來見,蔣介石正有一肚子火,問客人為什麼日本朝野對北京如此熱絡,雙方往返頻密,客人回答是形勢如此,政府無法阻止,而且還不能開口,否則引起内閣中的矛盾,特别是民間的反感,那是誰也吃不消的,要求蔣方諒解,但他得到的卻是&ldquo送客&rdquo,因為侍衛長突地入室報告&ldquo夫人和美國大使夫人已到&rdquo,這個話題隻能不了而了。
當夜張群求見,說是日本&ldquo大使&rdquo曾去找他,說是感到蔣介石對日本過分緊張,緊張到連禮貌上的&ldquo諒解&rdquo都不肯出之于口,他為此事擔優,因為形勢有變,日本的困難與日俱增,對華政策已成一大問題,如果處理不善,對日蔣雙方俱為不利。
蔣介石慘然一笑,把尿袋已滿,不能不送客的&ldquo道理&rdquo,對這老友說了,張群不敢發笑,返後卻與對方說了,對方苦笑道:&ldquo這是小事,但我們雙方今後的發展不妙,可是大事。
在這情景下如果再增加誤會,那更加不妙了。
&rdquo張群唯唯。
在這情狀下,蔣介石的前途茫茫之感,因身上多了個尿袋而益顯,那一日午覺之前,對宋美齡道: &ldquo日本如此,美國如彼,我們以為可靠的盟友,越來越不可靠了。
&rdquo 宋美齡勸道:&ldquo他們不會答應中共入聯合國,更不會和北平建交,不必緊張。
&rdquo 蔣恨道:&ldquo那他們都在搞&lsquo台獨&rsquo,為什麼?美國又在搞第三勢力,文文武武的花樣一大堆,為什麼?日本不斷派人去大陸,又為什麼?&rdquo咬牙道:&ldquo我受不了。
&rdquo 宋美齡無言以對,因為就對美關系而言,她這張&ldquo王牌&rdquo效力大大降低,她不再是三十年代的她,對五十年代的一切,她是無法左右,難以抗禦的了。
陳誠更苦悶。
因為老小二蔣的&ldquo壓力&rdquo,是越來越重,幾乎窒息了。
可是,小蔣的苦悶也非淺淺,乃父失望于美日&ldquo盟友&rdquo,他對美日兩國的頭頭卻既無一面之緣,也無法言之&ldquo誼&rdquo。
就在這個既悶且煩的局面裡,連蔣介石都出乎意料的一個消息爆了出來,在&ldquo監察院&rdquo一次會議中,忽地通過了一個議案,要旅居美國的宋子文和孫科迅速回台&ldquo共赴國難&rdquo,盡管并未&ldquo決定&rdquo,如果不來應有處分,但一望而知是小蔣對宋、孫二人的故意難堪。
如若&ldquo以示公平&rdquo,那為何不提孔祥熙呢?因為一旦提到了孔,那等于和宋美齡過不去,小蔣還沒有這個膽子。
可是,就這樣已經夠瞧,老蔣翌日把報紙一擲,大叫&ldquo反了&rdquo,忙把兒子找來,問他這是怎麼回事,蔣經國推了個一幹二淨,說于右任的脾氣人所共知,這個老頭兒一旦發火,誰也擋不住。
因為他是孫中山的戰友,他在國民黨的資格,淩老蔣而上之,而且從未貪污,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他的聲望也淩老蔣而上之。
蔣介石聞言不作聲,要他先走,卻派車把于右任接來,問他報上所登,是怎麼一回事。
于右任皺眉道: &ldquo你不問,我也懶得說,你問了,我應該告訴你,這個議案是臨時提出來的,原先我反對,我反對的理由是這個時候犯不着提這個,提了出來沒有用,放不下去更麻煩。
可是我不能代替每一個監察委員,他們有人提了,有人附議,全場通過,情緒激昂,我也投法反對,因為這樣做反而不好。
&rdquo 蔣介石頻頻點頭,連呼&ldquo唔唔&rdquo道: &ldquo右老通情達理,我沒什麼可以說的,宋、孫二位迄未返台,當然不對,可是我又有什麼辦法?這種事隻好慢慢來,急,急不出什麼花樣,反而弄得大家下不了台。
&rdquo單刀直入道:&ldquo究竟是誰提議的?&rdquo 于右任毫不考慮,脫口而出道: &ldquo我看,你也不必問了,有些人窮點沒關系,譬如我這個監察院長,辦公室裡那個搖頭電風扇今天又壞了,庶務要換新的,我一定不肯,盡管最近盛行裝冷氣,我沒有錢,監察院也沒有錢,沒有冷氣不會死,我不裝,也不準買新風扇,你可别給我裝呀,我會退回來的。
可是有些人就沒法挨窮,腦筋動到孔、宋、孫。
&rdquo于右任起立道:&ldquo我知道你該上廁所,我走了。
&rdquo 蔣介石這一氣非同小可,換過尿袋,把兒子找來,力竭聲嘶地罵了一頓,說今天有關宋、孫的消息,看來與他有關。
沒有他的示意,監察院中那些酸秀才沒這個膽子,可是鬧了以後,對他沒有什麼面子! 蔣經國使勁否認,蔣介石也沒他的辦法,兒子離去太太來,宋美齡倒是心平氣和地對他說: &ldquo監察院這回吵鬧,我們誰也不要出面,由它自生自滅,否則反而下不了台了。
&rdquo 蔣介石這當兒忽有&ldquo得道&rdquo之感,刹那間覺得萬般皆空。
面前那個曾經幫他&ldquo取得中國&rdquo的&ldquo貴婦&rdquo宋美齡,已因不能幫他&ldquo奪回中國&rdquo而一無是處,但目前又非美國庇護不可,不能對她粗暴,更因兒子和她的矛盾,他更應該善為應付,免得連她都反起&ldquo家天下&rdquo來,那他真的是渣都無剩了。
因此她勸說她的,他&ldquo打坐&rdquo他的。
而其所思所待,無非是空空洞洞的&ldquo世界大戰&rdquo,以及設若大戰開始之後完全背道而馳的結果,他&ldquo可以&rdquo回到大陸。
大戰既無聲息,戰果更難估計,蔣介石也隻能把他的&ldquo辦法&rdquo放在&ldquo拖&rdquo字訣上,過一天算兩個半天,隻想&ldquo與世隔絕&rdquo,他想&ldquo修仙&rdquo。
丈夫既無聲息,觀點也不盡同,宋美齡勸了一陣,悄然外出。
她有她的&ldquo生活&rdquo,并且盡量在老去之前&ldquo享受生活&rdquo,蔣介石不但管不着,抑且無從管起,隻能眼開眼閉。
這兩個&ldquo味道完全不同&rdquo的人,在一個共同的目的上結合一一統治中國,出任&ldquo列強在華夾萬的鑰匙&rdquo,也因時移勢異,無可奈何而不緻婚變。
但蔣介石的&ldquo出世之想&rdquo隻是他的一面,更大的一面卻在于掙紮以求再起,因此他對于目前的幾個&ldquo官邸&rdquo都感到不能滿意,草山上開始熱鬧起來,士林鎮機關太多,台北市他不想住,日月潭隻能&ldquo作客&rdquo,角闆山隻能度假,阿裡山去一趟已經夠了,玉山太高不作此想,&hellip&hellip而動過手術後的情況加上形勢發展,他更想像毒蛇似的深藏峻嶺密林,深藏的目的不是為了&ldquo放手&rdquo,而是為了待機而出,再度噬人。
他采納了手下的
她隻能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如此情狀的蔣介石,他還要接見客人,醫生和專家要保證他的會客正常,不露絲毫破綻。
可憐那些專家實在想不出個辦法,而燈火通明的會場,旁人經過,或許還以為他們在商量什麼大事,誰也想不到是這個。
幾經商讨,逐步解決蔣的問題,小便失禁,已無辦法醫治,隻能由它失禁。
但是,&ldquo百川彙海&rdquo,說的是九九歸原,異途同歸,集中于一處的情景,如今蔣的小便不論從何處流出,也不論何時流出,更不論為數多少,衆專家&ldquo決議&rdquo在他腰間系一個塑膠袋,這麼着,就是可以使蔣不必三五分鐘就要入廁的保證。
但是,問題又來了。
萬一此膠袋已滿,而客人未走,豈不是滿而溢矣,情況更是狼狽了? 于是乎專家們再三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結果,終于獲得了一個妙法一一在蔣寫字台下裝一個電鈕。
那電鈕并非使積尿消失,那是辦不到的,而是一按此鈕,侍衛室紅燈驟亮,立刻有人急步報告老蔣,不是某某大員已到客廳,就是某某總統有專使到達,如此這般,客人也就告辭,而蔣介石也就得以&ldquo換袋&rdquo,如此而已,未有他也。
古有&ldquo漏壺&rdquo,今有&ldquo尿袋&rdquo。
可以理解,這不是普通的膠袋,面積宜小,不露痕迹,否則老蔣腰間凸出一堆,其狀難看,他甯可不見客了。
專家們試制了不知多少個,屢經試用,算是決定了一個,衆人哭笑不得,自嘲為&ldquo巨大工程&rdquo,終告工竣。
那一日老蔣回到&ldquo總統府&rdquo,往那椅子上一坐,在大辦公桌抽屜下右手邊,摸到了那個電鈕,不露聲色按了一下,當真有個侍衛官沒命價沖了進來,說是美國&ldquo大使&rdquo求見,蔣介石頻頻點頭,連呼&ldquo好好&rdquo,衆人皆笑,可是笑得一笑,盡皆黯然,因為此事不值一笑。
蔣介石煩惱極了。
那一日日本駐台&ldquo大使&rdquo來見,蔣介石正有一肚子火,問客人為什麼日本朝野對北京如此熱絡,雙方往返頻密,客人回答是形勢如此,政府無法阻止,而且還不能開口,否則引起内閣中的矛盾,特别是民間的反感,那是誰也吃不消的,要求蔣方諒解,但他得到的卻是&ldquo送客&rdquo,因為侍衛長突地入室報告&ldquo夫人和美國大使夫人已到&rdquo,這個話題隻能不了而了。
當夜張群求見,說是日本&ldquo大使&rdquo曾去找他,說是感到蔣介石對日本過分緊張,緊張到連禮貌上的&ldquo諒解&rdquo都不肯出之于口,他為此事擔優,因為形勢有變,日本的困難與日俱增,對華政策已成一大問題,如果處理不善,對日蔣雙方俱為不利。
蔣介石慘然一笑,把尿袋已滿,不能不送客的&ldquo道理&rdquo,對這老友說了,張群不敢發笑,返後卻與對方說了,對方苦笑道:&ldquo這是小事,但我們雙方今後的發展不妙,可是大事。
在這情景下如果再增加誤會,那更加不妙了。
&rdquo張群唯唯。
在這情狀下,蔣介石的前途茫茫之感,因身上多了個尿袋而益顯,那一日午覺之前,對宋美齡道: &ldquo日本如此,美國如彼,我們以為可靠的盟友,越來越不可靠了。
&rdquo 宋美齡勸道:&ldquo他們不會答應中共入聯合國,更不會和北平建交,不必緊張。
&rdquo 蔣恨道:&ldquo那他們都在搞&lsquo台獨&rsquo,為什麼?美國又在搞第三勢力,文文武武的花樣一大堆,為什麼?日本不斷派人去大陸,又為什麼?&rdquo咬牙道:&ldquo我受不了。
&rdquo 宋美齡無言以對,因為就對美關系而言,她這張&ldquo王牌&rdquo效力大大降低,她不再是三十年代的她,對五十年代的一切,她是無法左右,難以抗禦的了。
陳誠更苦悶。
因為老小二蔣的&ldquo壓力&rdquo,是越來越重,幾乎窒息了。
可是,小蔣的苦悶也非淺淺,乃父失望于美日&ldquo盟友&rdquo,他對美日兩國的頭頭卻既無一面之緣,也無法言之&ldquo誼&rdquo。
就在這個既悶且煩的局面裡,連蔣介石都出乎意料的一個消息爆了出來,在&ldquo監察院&rdquo一次會議中,忽地通過了一個議案,要旅居美國的宋子文和孫科迅速回台&ldquo共赴國難&rdquo,盡管并未&ldquo決定&rdquo,如果不來應有處分,但一望而知是小蔣對宋、孫二人的故意難堪。
如若&ldquo以示公平&rdquo,那為何不提孔祥熙呢?因為一旦提到了孔,那等于和宋美齡過不去,小蔣還沒有這個膽子。
可是,就這樣已經夠瞧,老蔣翌日把報紙一擲,大叫&ldquo反了&rdquo,忙把兒子找來,問他這是怎麼回事,蔣經國推了個一幹二淨,說于右任的脾氣人所共知,這個老頭兒一旦發火,誰也擋不住。
因為他是孫中山的戰友,他在國民黨的資格,淩老蔣而上之,而且從未貪污,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他的聲望也淩老蔣而上之。
蔣介石聞言不作聲,要他先走,卻派車把于右任接來,問他報上所登,是怎麼一回事。
于右任皺眉道: &ldquo你不問,我也懶得說,你問了,我應該告訴你,這個議案是臨時提出來的,原先我反對,我反對的理由是這個時候犯不着提這個,提了出來沒有用,放不下去更麻煩。
可是我不能代替每一個監察委員,他們有人提了,有人附議,全場通過,情緒激昂,我也投法反對,因為這樣做反而不好。
&rdquo 蔣介石頻頻點頭,連呼&ldquo唔唔&rdquo道: &ldquo右老通情達理,我沒什麼可以說的,宋、孫二位迄未返台,當然不對,可是我又有什麼辦法?這種事隻好慢慢來,急,急不出什麼花樣,反而弄得大家下不了台。
&rdquo單刀直入道:&ldquo究竟是誰提議的?&rdquo 于右任毫不考慮,脫口而出道: &ldquo我看,你也不必問了,有些人窮點沒關系,譬如我這個監察院長,辦公室裡那個搖頭電風扇今天又壞了,庶務要換新的,我一定不肯,盡管最近盛行裝冷氣,我沒有錢,監察院也沒有錢,沒有冷氣不會死,我不裝,也不準買新風扇,你可别給我裝呀,我會退回來的。
可是有些人就沒法挨窮,腦筋動到孔、宋、孫。
&rdquo于右任起立道:&ldquo我知道你該上廁所,我走了。
&rdquo 蔣介石這一氣非同小可,換過尿袋,把兒子找來,力竭聲嘶地罵了一頓,說今天有關宋、孫的消息,看來與他有關。
沒有他的示意,監察院中那些酸秀才沒這個膽子,可是鬧了以後,對他沒有什麼面子! 蔣經國使勁否認,蔣介石也沒他的辦法,兒子離去太太來,宋美齡倒是心平氣和地對他說: &ldquo監察院這回吵鬧,我們誰也不要出面,由它自生自滅,否則反而下不了台了。
&rdquo 蔣介石這當兒忽有&ldquo得道&rdquo之感,刹那間覺得萬般皆空。
面前那個曾經幫他&ldquo取得中國&rdquo的&ldquo貴婦&rdquo宋美齡,已因不能幫他&ldquo奪回中國&rdquo而一無是處,但目前又非美國庇護不可,不能對她粗暴,更因兒子和她的矛盾,他更應該善為應付,免得連她都反起&ldquo家天下&rdquo來,那他真的是渣都無剩了。
因此她勸說她的,他&ldquo打坐&rdquo他的。
而其所思所待,無非是空空洞洞的&ldquo世界大戰&rdquo,以及設若大戰開始之後完全背道而馳的結果,他&ldquo可以&rdquo回到大陸。
大戰既無聲息,戰果更難估計,蔣介石也隻能把他的&ldquo辦法&rdquo放在&ldquo拖&rdquo字訣上,過一天算兩個半天,隻想&ldquo與世隔絕&rdquo,他想&ldquo修仙&rdquo。
丈夫既無聲息,觀點也不盡同,宋美齡勸了一陣,悄然外出。
她有她的&ldquo生活&rdquo,并且盡量在老去之前&ldquo享受生活&rdquo,蔣介石不但管不着,抑且無從管起,隻能眼開眼閉。
這兩個&ldquo味道完全不同&rdquo的人,在一個共同的目的上結合一一統治中國,出任&ldquo列強在華夾萬的鑰匙&rdquo,也因時移勢異,無可奈何而不緻婚變。
但蔣介石的&ldquo出世之想&rdquo隻是他的一面,更大的一面卻在于掙紮以求再起,因此他對于目前的幾個&ldquo官邸&rdquo都感到不能滿意,草山上開始熱鬧起來,士林鎮機關太多,台北市他不想住,日月潭隻能&ldquo作客&rdquo,角闆山隻能度假,阿裡山去一趟已經夠了,玉山太高不作此想,&hellip&hellip而動過手術後的情況加上形勢發展,他更想像毒蛇似的深藏峻嶺密林,深藏的目的不是為了&ldquo放手&rdquo,而是為了待機而出,再度噬人。
他采納了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