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總統求醫 老婆兒子各執己見 副統辭職 内中諸多鹹酸苦辣
關燈
小
中
大
事,無奈這次進院是因為緊張過度,支持不住了,因此老蔣離院之日,正是他住院之時。
蔣介石聞訊皺眉,再把院長找來,那院長屬于&ldquo反正一死&rdquo的人物,正色道: &ldquo報告&lsquo總統&rsquo,這回手術之好,實屬罕見,此乃&lsquo總統&rsquo洪福齊天,否則不可能的。
不過,由于年齡和體質關系,最好不能再發,因此必須注意保重,多多休息。
&rdquo 那院長的弦外之音,蔣介石聽得分明,也就是說,這回手術成功,尿道必須改途,還是好的,萬一舊病複發時,要再動手術,那就問題多多,勢必觸發到其它病症,并且很難保證傷處可以收口。
但蔣介石此刻思索的還不是這個問題,而是一般封建朝廷在這種情狀下最感迫切的問題:傳子。
蔣介石早就準備&ldquo傳子&rdquo。
他盡管滿嘴&ldquo自由民主&rdquo,但&ldquo家天下,已成定局,問題是那部鳥&ldquo憲法&rdquo上面寫明&ldquo傳副&rdquo,又如何傳得了&ldquo子&rdquo?&ldquo副&rdquo即陳誠,可是陳誠對蔣&ldquo忠貞&rdquo有餘,&ldquo聽話&rdquo不足。
前者指他反共面貌并無改變,蔣把&ldquo龍位&rdquo傳與陳誠,肯定可以放心;但後者指的是隻聽老蔣之言,難服小蔣之命,在這情形下,再&ldquo忠貞&rdquo的奴才也不再符合老蔣要求,因此很傷腦筋。
老蔣如老僧入定,那院長汗毛凜凜,進退不得,十分困窘。
宋美齡見狀暗示他可以悄悄離去,于是蔣介石睜開雙眼之後,也不問來客下文,卻要乃妻到身邊道: &ldquo美國方面,對辭修的副總統一職,看來反對的人不大多,你以為内中有什麼問題存在?&rdquo 宋美齡笑笑搖頭,認為美國方面對陳誠印象談不上好壞,因為根據美國習慣,副總統在平時隻是一個&ldquo擺飾&rdquo。
她反問乃夫為什麼提及此事,是不是又有人在談繼承問題了。
蔣介石不作聲。
宋美齡于是再度表達她的意見,她表示并不反對小蔣繼位,無奈&ldquo民主國家&rdquo已無此例,而那部&ldquo憲法&rdquo又作了決定性的說明,因此她主張對這問題不便輕舉妄動,即使老蔣因病休養,短時期内陳誠可以代替,而陳與蔣的關系絕非淺淺,否則也不可能&ldquo當選&rdquo副位,因此斷定陳如當家,對蔣有利。
老蔣不作此想,但又閉口無言。
因為蔣經國與陳誠之間的矛盾,正在急劇惡化,可是一般人都蒙在鼓裡,難以覺察。
陳誠已處小蔣嚴密監視之下,舉凡出入衙門,家中情況,函電内容,家人行蹤,無一不在小蔣&ldquo仔細研究&rdquo之中。
小蔣的&ldquo私人權力&rdquo日益膨脹,既可以使台省主席吳國祯狼狽離去,也可以使&ldquo副統&rdquo無法安坐,乃至陳誠系統人物一個個下台,陳誠縱然幹得下去,也難有一秒鐘的&ldquo痛快&rdquo。
起先他訪老蔣還有&ldquo自由&rdquo,緊接着就要&ldquo通報&rdquo,通報之後老蔣見不見他,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但情況仍在變化。
那年春節,陳誠全家到士林老蔣&ldquo官邸&rdquo拜年,分明在家,侍衛官卻婉言謝客,說是不在,陳誠默然而返。
過得春節,蔣介石恢複辦公,陳誠聞訊前往緻意,老蔣眉頭緊皺,頻頻入廁,陳誠以為老蔣對他冷淡,更感沒趣,待他第三次入廁時就問侍衛官道: &ldquo&lsquo先生&rsquo是否很不高興?&rdquo 那侍衛官低聲道:&ldquo聽說他動過手術之後,小便仍然失禁,而且尿道改路,因此時常滴滴嗒嗒,很不方便,上茅房一天不知多少遍,出出入入。
侍衛官随身攜帶的物品也多了一樣東西。
&rdquo &ldquo什麼東西?&rdquo &ldquo褲子,&rdquo侍衛官笑道:&ldquo我們叫它&lsquo尿布&rsquo&rdquo。
陳誠聞言也笑,心情稍為輕松,待蔣再度回來,他要提到一件&ldquo公事&rdquo了。
那是有關徐道鄰的事情。
抗戰以前,有一年發生一件哄動全國的新聞,北洋軍人徐樹铮退休之後在山東&ldquo依皈吾佛&rdquo廟中念經,突地給人開槍射殺,而刺客竟是一名穿着入時的年輕女性,她名施劍翹,出事後自稱為父複仇,全國哄動,并且牽涉到馮玉祥和西北軍,最後施女并未判死,而徐樹铮也即是徐道鄰的父親。
由于軍人方面的關系,徐道鄰留學歸來後,抗戰時節在蔣介石手下供職,也曾幹過侍從室。
戰前蔣介石為央求日閥&ldquo且慢動手&rdquo,曾授意陳布雷撰&ldquo敵乎?友乎?&rdquo一文,就用徐道鄰名義發表的,反證了蔣與徐的關系。
上海解放前,徐乃魏道明手下的台灣省政府秘書長,後辭職赴上海。
迫上海即将解放,蔣介石在軍艦上督戰,泊于複興島旁,聞道解放軍随時可以攻下上海,曾把徐道鄰找到艦上,要他同逃台灣,徐表示願意看看中共的做法,然後再回台灣。
蔣介石聞言不悅,但他又沒拿辦法,如若扣留,那事情更糟,因徐有個德國籍太太,丈夫如遭脅持,那蔣介石便會在國際間鬧笑話,隻能放走了他,以為徐有去志。
沒料到徐道鄰并非&ldquo起義&rdquo,确屬&ldquo觀察&rdquo,在上海真的呆了一年,又輾轉回到台北,以為不可能有什麼問題,演講時對解放後的上海情況,也根據他的&ldquo觀點與角度&rdquo,作了自以為公正的評論,那就是&ldquo共産黨在上海一年之中,其所作各事,有好有壞&rdquo,可是蔣介石怎能容許手下對中共有個&ldquo好&rdquo字?于是一聲不響,不再接見,也不給他差使,一拖就是四年。
入得第五年,求陳誠設法幫忙,陳誠乃往見蔣,以為可以&ldquo賞&rdquo他一碗飯吃,不料蔣聞言,反問道: &ldquo你管他幹什麼?&rdquo 陳誠愕然道:&ldquo徐道鄰生活成了問題,他的太太又是個德國人,開銷又比旁人多了些,看來再投事做的話,他要借貸無門了。
&rdquo 蔣介石聞言更加不悅,恨道:&ldquo你管他幹什麼!&rdquo說罷又要入廁,陳即告辭。
老蔣如此,小蔣更甚,盡管陳誠隻是個&ldquo副總統&rdquo空銜,但總有些事情與他有關,也就時遭麻煩。
又如&ldquo三七五減租&rdquo是陳誠來台時的改良主義手法,一向隻聽到捧場,此刻也有抨擊,而抨擊的内容,顯然又來自&ldquo官邸方面&rdquo,陳誠精神上苦不堪言,而且還得挨下去,特别是自己&ldquo慘遭跟蹤&rdquo,從電報電話信件到來客訪客散步,無一不在&ldquo極峰關注&rdquo之中,陳誠自以為随蔣多年,出生入死,尤其是反共反到&ldquo十足&rdquo,今日竟有如此遭遇,氣得沒法。
這個胃部隻剩一半的&ldquo抱病延年&rdquo之人,乃為食不下咽,寝不安枕,可又不能不硬着頭皮辦公,但又撐不下去,于是三月一小病,五月一大病,憔悴瘦削,比蔣更甚。
陳誠的太太譚祥乃是宋美齡義女,但對這件事,無法啟口,因為不管怎麼說,蔣經國是她的&ldquo兒子&rdquo,是自己的&ldquo義弟&rdquo。
乃義弟無義,如何說得出去?可是那一日情狀有異,陳誠口吐鮮血,面色似紙,入得醫院,眼淚兩行,卻無一言,譚祥心灰意冷,特地把乃夫病狀對宋說了,此外不提一字。
宋美齡對這些事十分敏感,見幹女兒哭哭啼啼,焉有不明之理?當下歎道: &ldquo我會去看辭修,你别難過。
他年紀不大,病情也不是很重,吐血在外國人看來比較平常,中國人因為醫學落後,對吐血就非常嚴重。
&rdquo又道:&ldquo也罷,我同你此刻就去看他。
&rdquo 譚祥堅持&ldquo不敢當&rdquo,理由是病房空氣欠佳,而乃夫安眠藥藥力未失,不宜叫醒他。
宋美齡也就坐下,想說什麼又沒法說,轉彎抹角勸這個幹女兒道: &ldquo人要生病,這是上帝的意思,誰也免不了,而且很公平,總統副總統一樣也要生病。
不過嘛,心事重重的人,比起沒什麼心事的人來,生病的機會要多些,所以嘛,辭修最好少傷點腦筋,那麼精神上就可以好一些,精神好一些,身體上也就硬朗得多了。
&rdquo 譚祥慘然道:&ldquo夫人知道,他的梢神一天比一天差,因為傷腦筋的事一天比一天多。
他不去惹人,人家卻惹他。
&rdquo 話說到這裡,等于向她攤了牌。
宋美齡歎道:&ldquo那就難了。
我看這樣罷,讓他到美國去醫病,那末好多事情可以眼不見為淨,不用傷腦筋咯。
&rdquo 譚祥會意,可也歎道:&ldquo不行呀,不但我們沒有錢,有錢也不能去!&rdquo 宋美齡也就無話可說,稍停,又道: &ldquo那不如找個清靜去處,好好休養。
&rdquo 譚祥見談不出個名堂來,而且也不可能有什麼名堂可言,宋美齡與蔣經國的矛盾不論多深,但就維持小朝廷門面來說,兩人立場一緻,除非必要,決不翻臉。
這并非母子的母子既尚無翻臉必要,那并非母女的母女,就有暫别的必要了。
事實上,宋美齡有她的各種困擾,此刻面臨的問題,則為丈夫的&ldquo排尿&rdquo。
攝護腺手術動過之後,蔣介石的小便大成問題,一則失禁,二則舍正道而勿由,滴滴嗒嗒,十分麻煩。
特别是形勢惡劣,他力竭聲嘶地要擴展國際關
蔣介石聞訊皺眉,再把院長找來,那院長屬于&ldquo反正一死&rdquo的人物,正色道: &ldquo報告&lsquo總統&rsquo,這回手術之好,實屬罕見,此乃&lsquo總統&rsquo洪福齊天,否則不可能的。
不過,由于年齡和體質關系,最好不能再發,因此必須注意保重,多多休息。
&rdquo 那院長的弦外之音,蔣介石聽得分明,也就是說,這回手術成功,尿道必須改途,還是好的,萬一舊病複發時,要再動手術,那就問題多多,勢必觸發到其它病症,并且很難保證傷處可以收口。
但蔣介石此刻思索的還不是這個問題,而是一般封建朝廷在這種情狀下最感迫切的問題:傳子。
蔣介石早就準備&ldquo傳子&rdquo。
他盡管滿嘴&ldquo自由民主&rdquo,但&ldquo家天下,已成定局,問題是那部鳥&ldquo憲法&rdquo上面寫明&ldquo傳副&rdquo,又如何傳得了&ldquo子&rdquo?&ldquo副&rdquo即陳誠,可是陳誠對蔣&ldquo忠貞&rdquo有餘,&ldquo聽話&rdquo不足。
前者指他反共面貌并無改變,蔣把&ldquo龍位&rdquo傳與陳誠,肯定可以放心;但後者指的是隻聽老蔣之言,難服小蔣之命,在這情形下,再&ldquo忠貞&rdquo的奴才也不再符合老蔣要求,因此很傷腦筋。
老蔣如老僧入定,那院長汗毛凜凜,進退不得,十分困窘。
宋美齡見狀暗示他可以悄悄離去,于是蔣介石睜開雙眼之後,也不問來客下文,卻要乃妻到身邊道: &ldquo美國方面,對辭修的副總統一職,看來反對的人不大多,你以為内中有什麼問題存在?&rdquo 宋美齡笑笑搖頭,認為美國方面對陳誠印象談不上好壞,因為根據美國習慣,副總統在平時隻是一個&ldquo擺飾&rdquo。
她反問乃夫為什麼提及此事,是不是又有人在談繼承問題了。
蔣介石不作聲。
宋美齡于是再度表達她的意見,她表示并不反對小蔣繼位,無奈&ldquo民主國家&rdquo已無此例,而那部&ldquo憲法&rdquo又作了決定性的說明,因此她主張對這問題不便輕舉妄動,即使老蔣因病休養,短時期内陳誠可以代替,而陳與蔣的關系絕非淺淺,否則也不可能&ldquo當選&rdquo副位,因此斷定陳如當家,對蔣有利。
老蔣不作此想,但又閉口無言。
因為蔣經國與陳誠之間的矛盾,正在急劇惡化,可是一般人都蒙在鼓裡,難以覺察。
陳誠已處小蔣嚴密監視之下,舉凡出入衙門,家中情況,函電内容,家人行蹤,無一不在小蔣&ldquo仔細研究&rdquo之中。
小蔣的&ldquo私人權力&rdquo日益膨脹,既可以使台省主席吳國祯狼狽離去,也可以使&ldquo副統&rdquo無法安坐,乃至陳誠系統人物一個個下台,陳誠縱然幹得下去,也難有一秒鐘的&ldquo痛快&rdquo。
起先他訪老蔣還有&ldquo自由&rdquo,緊接着就要&ldquo通報&rdquo,通報之後老蔣見不見他,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但情況仍在變化。
那年春節,陳誠全家到士林老蔣&ldquo官邸&rdquo拜年,分明在家,侍衛官卻婉言謝客,說是不在,陳誠默然而返。
過得春節,蔣介石恢複辦公,陳誠聞訊前往緻意,老蔣眉頭緊皺,頻頻入廁,陳誠以為老蔣對他冷淡,更感沒趣,待他第三次入廁時就問侍衛官道: &ldquo&lsquo先生&rsquo是否很不高興?&rdquo 那侍衛官低聲道:&ldquo聽說他動過手術之後,小便仍然失禁,而且尿道改路,因此時常滴滴嗒嗒,很不方便,上茅房一天不知多少遍,出出入入。
侍衛官随身攜帶的物品也多了一樣東西。
&rdquo &ldquo什麼東西?&rdquo &ldquo褲子,&rdquo侍衛官笑道:&ldquo我們叫它&lsquo尿布&rsquo&rdquo。
陳誠聞言也笑,心情稍為輕松,待蔣再度回來,他要提到一件&ldquo公事&rdquo了。
那是有關徐道鄰的事情。
抗戰以前,有一年發生一件哄動全國的新聞,北洋軍人徐樹铮退休之後在山東&ldquo依皈吾佛&rdquo廟中念經,突地給人開槍射殺,而刺客竟是一名穿着入時的年輕女性,她名施劍翹,出事後自稱為父複仇,全國哄動,并且牽涉到馮玉祥和西北軍,最後施女并未判死,而徐樹铮也即是徐道鄰的父親。
由于軍人方面的關系,徐道鄰留學歸來後,抗戰時節在蔣介石手下供職,也曾幹過侍從室。
戰前蔣介石為央求日閥&ldquo且慢動手&rdquo,曾授意陳布雷撰&ldquo敵乎?友乎?&rdquo一文,就用徐道鄰名義發表的,反證了蔣與徐的關系。
上海解放前,徐乃魏道明手下的台灣省政府秘書長,後辭職赴上海。
迫上海即将解放,蔣介石在軍艦上督戰,泊于複興島旁,聞道解放軍随時可以攻下上海,曾把徐道鄰找到艦上,要他同逃台灣,徐表示願意看看中共的做法,然後再回台灣。
蔣介石聞言不悅,但他又沒拿辦法,如若扣留,那事情更糟,因徐有個德國籍太太,丈夫如遭脅持,那蔣介石便會在國際間鬧笑話,隻能放走了他,以為徐有去志。
沒料到徐道鄰并非&ldquo起義&rdquo,确屬&ldquo觀察&rdquo,在上海真的呆了一年,又輾轉回到台北,以為不可能有什麼問題,演講時對解放後的上海情況,也根據他的&ldquo觀點與角度&rdquo,作了自以為公正的評論,那就是&ldquo共産黨在上海一年之中,其所作各事,有好有壞&rdquo,可是蔣介石怎能容許手下對中共有個&ldquo好&rdquo字?于是一聲不響,不再接見,也不給他差使,一拖就是四年。
入得第五年,求陳誠設法幫忙,陳誠乃往見蔣,以為可以&ldquo賞&rdquo他一碗飯吃,不料蔣聞言,反問道: &ldquo你管他幹什麼?&rdquo 陳誠愕然道:&ldquo徐道鄰生活成了問題,他的太太又是個德國人,開銷又比旁人多了些,看來再投事做的話,他要借貸無門了。
&rdquo 蔣介石聞言更加不悅,恨道:&ldquo你管他幹什麼!&rdquo說罷又要入廁,陳即告辭。
老蔣如此,小蔣更甚,盡管陳誠隻是個&ldquo副總統&rdquo空銜,但總有些事情與他有關,也就時遭麻煩。
又如&ldquo三七五減租&rdquo是陳誠來台時的改良主義手法,一向隻聽到捧場,此刻也有抨擊,而抨擊的内容,顯然又來自&ldquo官邸方面&rdquo,陳誠精神上苦不堪言,而且還得挨下去,特别是自己&ldquo慘遭跟蹤&rdquo,從電報電話信件到來客訪客散步,無一不在&ldquo極峰關注&rdquo之中,陳誠自以為随蔣多年,出生入死,尤其是反共反到&ldquo十足&rdquo,今日竟有如此遭遇,氣得沒法。
這個胃部隻剩一半的&ldquo抱病延年&rdquo之人,乃為食不下咽,寝不安枕,可又不能不硬着頭皮辦公,但又撐不下去,于是三月一小病,五月一大病,憔悴瘦削,比蔣更甚。
陳誠的太太譚祥乃是宋美齡義女,但對這件事,無法啟口,因為不管怎麼說,蔣經國是她的&ldquo兒子&rdquo,是自己的&ldquo義弟&rdquo。
乃義弟無義,如何說得出去?可是那一日情狀有異,陳誠口吐鮮血,面色似紙,入得醫院,眼淚兩行,卻無一言,譚祥心灰意冷,特地把乃夫病狀對宋說了,此外不提一字。
宋美齡對這些事十分敏感,見幹女兒哭哭啼啼,焉有不明之理?當下歎道: &ldquo我會去看辭修,你别難過。
他年紀不大,病情也不是很重,吐血在外國人看來比較平常,中國人因為醫學落後,對吐血就非常嚴重。
&rdquo又道:&ldquo也罷,我同你此刻就去看他。
&rdquo 譚祥堅持&ldquo不敢當&rdquo,理由是病房空氣欠佳,而乃夫安眠藥藥力未失,不宜叫醒他。
宋美齡也就坐下,想說什麼又沒法說,轉彎抹角勸這個幹女兒道: &ldquo人要生病,這是上帝的意思,誰也免不了,而且很公平,總統副總統一樣也要生病。
不過嘛,心事重重的人,比起沒什麼心事的人來,生病的機會要多些,所以嘛,辭修最好少傷點腦筋,那麼精神上就可以好一些,精神好一些,身體上也就硬朗得多了。
&rdquo 譚祥慘然道:&ldquo夫人知道,他的梢神一天比一天差,因為傷腦筋的事一天比一天多。
他不去惹人,人家卻惹他。
&rdquo 話說到這裡,等于向她攤了牌。
宋美齡歎道:&ldquo那就難了。
我看這樣罷,讓他到美國去醫病,那末好多事情可以眼不見為淨,不用傷腦筋咯。
&rdquo 譚祥會意,可也歎道:&ldquo不行呀,不但我們沒有錢,有錢也不能去!&rdquo 宋美齡也就無話可說,稍停,又道: &ldquo那不如找個清靜去處,好好休養。
&rdquo 譚祥見談不出個名堂來,而且也不可能有什麼名堂可言,宋美齡與蔣經國的矛盾不論多深,但就維持小朝廷門面來說,兩人立場一緻,除非必要,決不翻臉。
這并非母子的母子既尚無翻臉必要,那并非母女的母女,就有暫别的必要了。
事實上,宋美齡有她的各種困擾,此刻面臨的問題,則為丈夫的&ldquo排尿&rdquo。
攝護腺手術動過之後,蔣介石的小便大成問題,一則失禁,二則舍正道而勿由,滴滴嗒嗒,十分麻煩。
特别是形勢惡劣,他力竭聲嘶地要擴展國際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