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三十八·鬼部三
關燈
小
中
大
客同飲,得疾而死久矣。
”彥歸诘會娘,答曰:“妾實非人也。
為郎君當時一顧之厚,遂有今日。
郎君不以生死為間,妾之願也。
”呂使君
淳熙初,殿前司牧馬于吳郡平望,歸,途次臨平。
衆已止宿。
後軍副将賀忠與四卒獨在後三裡,至蔣灣,迷失道,詢于田父。
曰:“可從左邊大路行。
”方及半裡,遇柏林中一大第,系馬數匹,皆狙駿可愛。
問阍者曰:“此誰居之?”曰:“前邕州呂使君。
今已亡,但娘子守寡。
”又問:“馬欲賣乎?”曰:“正訪主分付。
”于是微賂之,使入報。
良久,娘子者出,淡裝素裳,然有林下風緻,年将四十,侍妾十數人,延坐瀹茗。
叩所欲,以馬對。
笑曰:“細事也。
”俄而置酒張筵,歌舞雜奏。
既罷,邀入房,将與寝昵。
賀自以武夫樸野,非當與麗人偶,固辭。
娘子歎曰:“吾婆居十年,又無子弟,隻同群婢苟活。
今夕不期而會,豈非天乎!宜勿以為慮。
”遂留館。
凡三夕始别,赆以五花骢及白金百兩,四卒各沾萬錢之贶。
又雲:“家姐在淨慈寺西畔住,倩寄一書。
”握手眷眷而退。
賀還日,違軍期,且獲罪,窘怖無計,奉馬獻之主帥,托以暴得疾,故遲歸。
帥見馬,喜而不問,乃升為正将。
越數日,持書至湖上,果于淨慈寺西松徑中,至姊宅,相見如姻親,仍約明日再集。
亦留與亂。
金珠市帛,捆載以歸。
自是每三四日一往,賀妻以獲财之故,一切弗問。
嘗往歡洽,迨暮,外報“呂令人來。
”姊失色,然無以拒。
後至,三人而足共坐。
令人者,招賀入小閣,峻責之。
賀拜而謝過,哀懇再三,乃釋。
經半歲,賀妻亡,窀穸之費,皆出于呂氏。
乃憑媒納納币娶為繼室。
逾三年,賀亦亡。
先有三子,一居廛市,二從軍。
令人詣府投牒,分橐裝遺之,而乞身去姊冢同處。
明年,寒食,賀子上父家,因訪姊家。
姊雲:“妹已歸臨平矣。
”又明年,複詣其處,宅舍俱不知所在,惟松林内有兩古墳。
賀子悲異,瞻而去。
西湖女子
乾道中,江西某官人赴調都下,因遊西湖,獨行疲倦,小憩道旁民家。
望雙鬟女子在内,明豔動人,寓目不少置。
女亦流盼寄情。
士眷眷若失。
自是時一往,女必出相接,笑語綢缪。
挑以微詞,殊無羞拒意,然冀頃刻之歡不可得。
既注官言歸,往告别,女乘間私語曰:“自與君相識,彼此傾心。
将從君西度,父母必不許。
奔而騁志,又我不忍為。
使人曉夕勞于寤寐,如之何則可?”士求之于父母,啖以重币,果峻卻焉。
到家之後,不複相聞知。
又五年,再赴調,亟尋舊遊,茫無所睹矣。
怅然空還,忽遇之于半途,雖年貌加長,而容态益媚秀,即呼揖問訊。
女曰:“隔闊滋久,君已忘之耶?”士喜甚,叩其徙舍之由。
女曰:“我久适人,所居在城中某巷。
吾夫坐庫務事暫系府獄,故出而祈援,不自意值故人。
能過我啜茶不?”士欣然并行。
二裡許,過士旅館,指示之,女約就彼從容,遂與之押。
士館僻在一處,無他客同邸,女曰:“此自可栖泊,無庸至吾家。
”乃攜手入其室。
留半歲,女不複顧家,亦間出外,略無分毫求索。
士亦不憶其有夫,未嘗問。
将還,議挾以偕逝,始斂颦蹙曰:“自向來君去後,不能勝憶念之苦,厭厭成疾,甫期年而亡。
今之此身,蓋非人也。
以宿生緣契,幽魂相從,歡期有盡,終天無再合之歡,無由可陪後乘。
慮見疑訝,故詳言之;但陰氣侵君已深,勢當暴瀉,惟宜服平胃散,以補安精血。
”士聞語,驚惋良久。
乃雲:“我曾看《夷堅志》,見孫九鼎遇鬼,亦服此藥。
吾思之,藥味皆平,何得功效如是?”女曰:“其中有蒼術,去邪氣,上品也。
第如吾言。
”既而泣下,是夜同寝如常。
将旦,恸哭而别。
暴瀉下,服藥一切用其戒。
後每為人說,尚凄慘不已。
甯行者
樂平明溪甯居院,為人家設水陸齋,招五十裡外杉田院甯行者寫文疏,館之寝堂小室。
村刹寥落,無他人伴處。
時暮春未,将近黃昏。
覺有婦女立窗下,意其比鄰淫奔,夙與僧輩私狎者。
出視之,一女子頂魚冠,語音儇利,儀貌不似田家人。
相視喜笑曰:“我隻在下面百步内住。
尋常每到此,一寺上下,無不稔熟者。
”甯居鄉疃,平生夢如此境象,惟恐不得當,曲意延接,遂同入房,閉戶張燈。
寺童以酒一罂來饋,甯啟納之。
女避伏床下。
甯謂童
”彥歸诘會娘,答曰:“妾實非人也。
為郎君當時一顧之厚,遂有今日。
郎君不以生死為間,妾之願也。
”
衆已止宿。
後軍副将賀忠與四卒獨在後三裡,至蔣灣,迷失道,詢于田父。
曰:“可從左邊大路行。
”方及半裡,遇柏林中一大第,系馬數匹,皆狙駿可愛。
問阍者曰:“此誰居之?”曰:“前邕州呂使君。
今已亡,但娘子守寡。
”又問:“馬欲賣乎?”曰:“正訪主分付。
”于是微賂之,使入報。
良久,娘子者出,淡裝素裳,然有林下風緻,年将四十,侍妾十數人,延坐瀹茗。
叩所欲,以馬對。
笑曰:“細事也。
”俄而置酒張筵,歌舞雜奏。
既罷,邀入房,将與寝昵。
賀自以武夫樸野,非當與麗人偶,固辭。
娘子歎曰:“吾婆居十年,又無子弟,隻同群婢苟活。
今夕不期而會,豈非天乎!宜勿以為慮。
”遂留館。
凡三夕始别,赆以五花骢及白金百兩,四卒各沾萬錢之贶。
又雲:“家姐在淨慈寺西畔住,倩寄一書。
”握手眷眷而退。
賀還日,違軍期,且獲罪,窘怖無計,奉馬獻之主帥,托以暴得疾,故遲歸。
帥見馬,喜而不問,乃升為正将。
越數日,持書至湖上,果于淨慈寺西松徑中,至姊宅,相見如姻親,仍約明日再集。
亦留與亂。
金珠市帛,捆載以歸。
自是每三四日一往,賀妻以獲财之故,一切弗問。
嘗往歡洽,迨暮,外報“呂令人來。
”姊失色,然無以拒。
後至,三人而足共坐。
令人者,招賀入小閣,峻責之。
賀拜而謝過,哀懇再三,乃釋。
經半歲,賀妻亡,窀穸之費,皆出于呂氏。
乃憑媒納納币娶為繼室。
逾三年,賀亦亡。
先有三子,一居廛市,二從軍。
令人詣府投牒,分橐裝遺之,而乞身去姊冢同處。
明年,寒食,賀子上父家,因訪姊家。
姊雲:“妹已歸臨平矣。
”又明年,複詣其處,宅舍俱不知所在,惟松林内有兩古墳。
賀子悲異,瞻而去。
望雙鬟女子在内,明豔動人,寓目不少置。
女亦流盼寄情。
士眷眷若失。
自是時一往,女必出相接,笑語綢缪。
挑以微詞,殊無羞拒意,然冀頃刻之歡不可得。
既注官言歸,往告别,女乘間私語曰:“自與君相識,彼此傾心。
将從君西度,父母必不許。
奔而騁志,又我不忍為。
使人曉夕勞于寤寐,如之何則可?”士求之于父母,啖以重币,果峻卻焉。
到家之後,不複相聞知。
又五年,再赴調,亟尋舊遊,茫無所睹矣。
怅然空還,忽遇之于半途,雖年貌加長,而容态益媚秀,即呼揖問訊。
女曰:“隔闊滋久,君已忘之耶?”士喜甚,叩其徙舍之由。
女曰:“我久适人,所居在城中某巷。
吾夫坐庫務事暫系府獄,故出而祈援,不自意值故人。
能過我啜茶不?”士欣然并行。
二裡許,過士旅館,指示之,女約就彼從容,遂與之押。
士館僻在一處,無他客同邸,女曰:“此自可栖泊,無庸至吾家。
”乃攜手入其室。
留半歲,女不複顧家,亦間出外,略無分毫求索。
士亦不憶其有夫,未嘗問。
将還,議挾以偕逝,始斂颦蹙曰:“自向來君去後,不能勝憶念之苦,厭厭成疾,甫期年而亡。
今之此身,蓋非人也。
以宿生緣契,幽魂相從,歡期有盡,終天無再合之歡,無由可陪後乘。
慮見疑訝,故詳言之;但陰氣侵君已深,勢當暴瀉,惟宜服平胃散,以補安精血。
”士聞語,驚惋良久。
乃雲:“我曾看《夷堅志》,見孫九鼎遇鬼,亦服此藥。
吾思之,藥味皆平,何得功效如是?”女曰:“其中有蒼術,去邪氣,上品也。
第如吾言。
”既而泣下,是夜同寝如常。
将旦,恸哭而别。
暴瀉下,服藥一切用其戒。
後每為人說,尚凄慘不已。
村刹寥落,無他人伴處。
時暮春未,将近黃昏。
覺有婦女立窗下,意其比鄰淫奔,夙與僧輩私狎者。
出視之,一女子頂魚冠,語音儇利,儀貌不似田家人。
相視喜笑曰:“我隻在下面百步内住。
尋常每到此,一寺上下,無不稔熟者。
”甯居鄉疃,平生夢如此境象,惟恐不得當,曲意延接,遂同入房,閉戶張燈。
寺童以酒一罂來饋,甯啟納之。
女避伏床下。
甯謂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