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三十七·鬼部二
關燈
小
中
大
,緻書達于越王,卑辭厚禮,敬荷而已。
遂與夫人歸室。
因诘夫人曰:“既是齊王女,何以遠配于南越?”夫人曰:“某國破家亡,遭越王所虜,以為嫔禦,王薨因以為殉,乃今不知幾時也。
看烹郦生,如昨日耳。
每憶故事,不覺潸然。
”炜問曰:“彼四女何人也?曰:“其二東瓯王搖所獻,其二閩越王無諸所獻也,俱為殉耳。
”又問曰:“昔四女雲鮑姑,何人也?”曰:“鮑靜女,葛洪妻也,多行灸道于南海耳。
”炜歎曰:“乃昔乞丐之老妪焉。
”又曰:“四女呼蛇為玉京子何也?”曰:“安期生長跨斯龍而朝玉京,故号之玉京子耳。
”炜因在穴,飲龍之餘,肌膚少嫩,筋骨輕捷。
後居南海十餘載,遂散金破産,栖心道門,挈室往羅浮訪其鮑姑,後竟不知所适。
鄭紹
商人鄭紹者,喪妻後,方欲再娶。
行經華陰,止于逆旅。
因悅華山之秀峭,乃自店南行,可數裡,忽見青衣謂紹曰:“有人令傳意,欲暫邀君。
”紹曰:“何人也?”青衣回:“南宅皇尚書女也。
适于宅内登台望見君,遂令緻意。
”紹曰:“女未适人耶?何以止于此?”青衣曰:“女郎方自往求婿,故止此。
”紹詣之。
俄及一大宅,又有侍婢數人,出命紹入,延紹于館舍。
逡巡,有一女子出,容甚麗,年可初笄,從婢十餘,并衣錦繡。
既相見,即謂紹曰:“既遂披觌,當出形迹,冀稍從容。
”紹唯唯随之。
複入一門,見珠箔銀屏,煥爛相照。
閨閣之内,塊然無侶。
紹乃問女:“是何皇尚書家?何得孤居如是耶,尊親焉在?嘉偶為誰?雖荷寵招,幸祛疑抱。
”女曰:“妾是故皇公之幼女也。
少喪二親,久離城郭,故止于此。
方求自适,不意良人惠然辱顧,既惬所願,何樂如之!”女乃命紹升榻坐定,具酒肴,出妓樂,不覺向夕。
女引一金獻紹曰:“妾求佳婿已三年矣。
今既遇君子,甯元自得。
妾雖慚不稱,敢以金合卺,願求奉箕帚。
可乎?”紹曰:“予一商耳,多遊南北,惟利是求。
豈敢與簪纓家為戚屬也?然遭逢顧遇,謹以為榮,但恐異日為門下之辱。
”女乃再獻金,自彈筝以送之。
紹聞曲音凄楚,感動于心,乃飲之。
交獻,誓為伉俪。
女笑而起,時已夜久,左右侍婢以紅燭前導,成禮。
至曙,女複于前閣備芳醪美馔,與紹歡醉。
經月餘,紹曰:“我當暫出,以緝理南北貨财。
”女泣曰:“鴛鴦匹對,未聞經月離也。
”紹不忍矣。
經月餘,紹複言曰:“我商人也,泛江湖,涉道途,蓋是常分。
雖深誠見挽,若不出行,亦心有所不樂,願勿以此為嫌。
當如期而至。
”女以紹言切,方許之。
遂于家園張祖席以送。
紹乃橐貨就路。
至明年春,紹複至此,但見紅花翠竹,流水青山,杳無人迹。
紹号恸經日而返。
孟氏
維揚孟貞者,大商也,多在外貿易财寶。
其妻孟氏,先壽春之妓人也,美容質,能歌舞,薄知書,稍有詞藻。
春日獨遊家園,四望而吟曰:可惜春時節,依前獨自遊。
無端兩行淚,長隻對花流。
吟罷,泣下數行。
忽有少年,容貌甚美,逾垣而入,笑曰:“何吟之苦耶?”孟氏大驚曰:“君誰家子,何得遂至于此,而複輕言也?”少年曰:“吾性落拓不拘檢,惟愛高歌大醉。
适聞吟詠,不覺喜動于心,所以逾垣而至。
苟能容我花下一接良談,我亦可以強攀清調也。
”孟氏曰:“欲吟詩耶?”少年曰:“浮生如寄。
少年時猶繁花正妍,黃葉又繼,枉惹人間之恨,愁緒千端。
豈如且偷頃刻之歡也。
”孟氏曰:“妾有良人,去家數載,所恨當茲麗景,遠在他鄉。
豈惟惋歎芳菲,固是傷嗟契闊。
所以自吟拙句,略叙幽懷耳。
不虞君之越涉吾地,而見侮如此也。
宜速去,勿自取辱。
”少年曰:“我向聞雅詠,今睹麗容,苟蒙見納,雖死且不惜,況責言何害乎。
”孟氏命箋,續賦詩曰: 誰家少年兒,心中暗自欺。
不道終不可,可即恐郎知。
少年得詩,喜不自勝,乃答之曰: 神女配張碩,文君遇長卿。
逢時兩相得,聊足慰多情。
自是孟遂私之,摯歸己舍。
少年貌既妖豔,又善玄素,綢缪好合,樂可知也。
逾年而夫自外歸,孟氏優懼且泣。
少年曰:“勿恐,吾固知其不久也。
”言訖,騰身而去,阒無所見,不知其何怪也。
李章武
李章武,字子飛,其先中山人。
生而敏博,遇事便了。
工文好學,雖弘道自高,惡為潔飾,而容貌閑美,即之溫然。
少與清河崔信友善。
信亦雅士,多聚古物。
以章武精敏,每尋訪辯論,皆洞達玄微,研究原本,時人比之張華。
貞元七年,崔信任華州别駕,章武自長安詣之。
數日,出行,于市北見一婦人,甚美。
因绐信雲:“須州外與親故知聞。
”遂僦舍于美人之家。
主人姓王,此則其子婦也。
乃悅而私焉。
居月餘,所計用值三
遂與夫人歸室。
因诘夫人曰:“既是齊王女,何以遠配于南越?”夫人曰:“某國破家亡,遭越王所虜,以為嫔禦,王薨因以為殉,乃今不知幾時也。
看烹郦生,如昨日耳。
每憶故事,不覺潸然。
”炜問曰:“彼四女何人也?曰:“其二東瓯王搖所獻,其二閩越王無諸所獻也,俱為殉耳。
”又問曰:“昔四女雲鮑姑,何人也?”曰:“鮑靜女,葛洪妻也,多行灸道于南海耳。
”炜歎曰:“乃昔乞丐之老妪焉。
”又曰:“四女呼蛇為玉京子何也?”曰:“安期生長跨斯龍而朝玉京,故号之玉京子耳。
”炜因在穴,飲龍之餘,肌膚少嫩,筋骨輕捷。
後居南海十餘載,遂散金破産,栖心道門,挈室往羅浮訪其鮑姑,後竟不知所适。
行經華陰,止于逆旅。
因悅華山之秀峭,乃自店南行,可數裡,忽見青衣謂紹曰:“有人令傳意,欲暫邀君。
”紹曰:“何人也?”青衣回:“南宅皇尚書女也。
适于宅内登台望見君,遂令緻意。
”紹曰:“女未适人耶?何以止于此?”青衣曰:“女郎方自往求婿,故止此。
”紹詣之。
俄及一大宅,又有侍婢數人,出命紹入,延紹于館舍。
逡巡,有一女子出,容甚麗,年可初笄,從婢十餘,并衣錦繡。
既相見,即謂紹曰:“既遂披觌,當出形迹,冀稍從容。
”紹唯唯随之。
複入一門,見珠箔銀屏,煥爛相照。
閨閣之内,塊然無侶。
紹乃問女:“是何皇尚書家?何得孤居如是耶,尊親焉在?嘉偶為誰?雖荷寵招,幸祛疑抱。
”女曰:“妾是故皇公之幼女也。
少喪二親,久離城郭,故止于此。
方求自适,不意良人惠然辱顧,既惬所願,何樂如之!”女乃命紹升榻坐定,具酒肴,出妓樂,不覺向夕。
女引一金獻紹曰:“妾求佳婿已三年矣。
今既遇君子,甯元自得。
妾雖慚不稱,敢以金合卺,願求奉箕帚。
可乎?”紹曰:“予一商耳,多遊南北,惟利是求。
豈敢與簪纓家為戚屬也?然遭逢顧遇,謹以為榮,但恐異日為門下之辱。
”女乃再獻金,自彈筝以送之。
紹聞曲音凄楚,感動于心,乃飲之。
交獻,誓為伉俪。
女笑而起,時已夜久,左右侍婢以紅燭前導,成禮。
至曙,女複于前閣備芳醪美馔,與紹歡醉。
經月餘,紹曰:“我當暫出,以緝理南北貨财。
”女泣曰:“鴛鴦匹對,未聞經月離也。
”紹不忍矣。
經月餘,紹複言曰:“我商人也,泛江湖,涉道途,蓋是常分。
雖深誠見挽,若不出行,亦心有所不樂,願勿以此為嫌。
當如期而至。
”女以紹言切,方許之。
遂于家園張祖席以送。
紹乃橐貨就路。
至明年春,紹複至此,但見紅花翠竹,流水青山,杳無人迹。
紹号恸經日而返。
其妻孟氏,先壽春之妓人也,美容質,能歌舞,薄知書,稍有詞藻。
春日獨遊家園,四望而吟曰:可惜春時節,依前獨自遊。
無端兩行淚,長隻對花流。
吟罷,泣下數行。
忽有少年,容貌甚美,逾垣而入,笑曰:“何吟之苦耶?”孟氏大驚曰:“君誰家子,何得遂至于此,而複輕言也?”少年曰:“吾性落拓不拘檢,惟愛高歌大醉。
适聞吟詠,不覺喜動于心,所以逾垣而至。
苟能容我花下一接良談,我亦可以強攀清調也。
”孟氏曰:“欲吟詩耶?”少年曰:“浮生如寄。
少年時猶繁花正妍,黃葉又繼,枉惹人間之恨,愁緒千端。
豈如且偷頃刻之歡也。
”孟氏曰:“妾有良人,去家數載,所恨當茲麗景,遠在他鄉。
豈惟惋歎芳菲,固是傷嗟契闊。
所以自吟拙句,略叙幽懷耳。
不虞君之越涉吾地,而見侮如此也。
宜速去,勿自取辱。
”少年曰:“我向聞雅詠,今睹麗容,苟蒙見納,雖死且不惜,況責言何害乎。
”孟氏命箋,續賦詩曰: 誰家少年兒,心中暗自欺。
不道終不可,可即恐郎知。
少年得詩,喜不自勝,乃答之曰: 神女配張碩,文君遇長卿。
逢時兩相得,聊足慰多情。
自是孟遂私之,摯歸己舍。
少年貌既妖豔,又善玄素,綢缪好合,樂可知也。
逾年而夫自外歸,孟氏優懼且泣。
少年曰:“勿恐,吾固知其不久也。
”言訖,騰身而去,阒無所見,不知其何怪也。
生而敏博,遇事便了。
工文好學,雖弘道自高,惡為潔飾,而容貌閑美,即之溫然。
少與清河崔信友善。
信亦雅士,多聚古物。
以章武精敏,每尋訪辯論,皆洞達玄微,研究原本,時人比之張華。
貞元七年,崔信任華州别駕,章武自長安詣之。
數日,出行,于市北見一婦人,甚美。
因绐信雲:“須州外與親故知聞。
”遂僦舍于美人之家。
主人姓王,此則其子婦也。
乃悅而私焉。
居月餘,所計用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