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三十七·鬼部二
關燈
小
中
大
亂,其事遂寝。
獨孤冠冕盛族,忠烈之家,今日相對,正為嘉偶。
”穆問縣主所封何邑,縣主曰:“兒以仁壽四年生于京師。
時駕幸仁壽宮,因名壽兒。
明年太子即位,封清河縣主。
上幸江都宮,徙封臨安縣主。
特為皇後所愛,常在宮内。
”來曰:“夜已深矣,獨孤郎宜早成禮,某當奉候于東閣,俟曉拜賀。
”于是群婢戲谑,皆若人間之儀。
既入卧内,但其氣奄然,其身頗冷。
頃之,泣謂穆曰:“殂謝之人,久為塵灰。
幸得奉事巾栉,死且不朽。
”于是複召來氏,歡宴如初。
因問穆曰:“承君今适江都,何日當回,有以奉托可乎?”穆曰:“死且不顧,其他何有不可乎?”縣主曰:“帝既改葬,妾獨居此。
今為惡王墓所擾,欲聘妾為姬,妾以帝王之家,義不為兇鬼所辱。
本願相見,正為此耳。
君将适江南,路出其墓下,以妾之故,必為其所困。
道士王善交,書符于淮南市,能制鬼神。
君若求之即免矣。
”又曰:“妾居此亦終不安。
君江南回日,能挈我俱去,置我洛陽北坂上,得與君相近,永有依托,生成之惠也。
”穆皆許諾曰:“遷葬之劄,乃穆家事矣。
”酒酣,倚穆而歌曰:“露草芊芊,頹茔未遷。
自我居此,于今幾年。
與君先祖,疇昔恩波,死生契闊,忽此相過。
誰謂佳期,尋當别離。
俟君之北,攜手同歸。
”因下淚沾襟。
來氏亦泣語穆曰:“獨孤郎勿負縣主厚意。
”穆因以歌答曰:“伊彼維揚,在天一方。
驅馬悠悠,忽來異鄉。
情通幽顯,獲此相見。
義感疇昔,言存缱绻。
清江桂舟,可以遨遊。
惟子之故,不遑淹留。
”縣主泣謝穆曰:“一辱佳贶,永以為好。
”須臾,天将明。
縣主涕泣,穆亦相對而泣,凡在坐者,皆與辭訣。
既出門,回顧無所見,地平坦,亦無墳墓之迹。
穆意恍惚,良久乃定。
因徙柳樹一株以志之。
家人索穆頗急。
後數日,穆乃入淮南市,果遇王善交于市,遂求一符。
既至惡王墓下,為旋風所撲三四。
穆因出符示之乃止。
先是,穆頗不信鬼神之事,及縣主無不明曉,穆乃深歎訝,亦私為所親者言之。
次年正月,自江南回,發其地數尺,得骸骨一具,以衣衾斂之。
穆以其死時草草,葬必有阙。
既至洛陽,大具威儀,親為祝文以祭之,葬于安喜門外。
其後獨宿于村野,縣主複至,謂穆曰:“遷葬之德,萬古不忘,幽滞之人,分不及此者久矣。
幸君惠存舊好,使我永得安宅。
道途之間,所不奉見者,以君為我腐穢,恐緻嫌惡耳。
”穆睹其車輿導從,悉光赫于當時。
縣主謝曰:“此皆君子賜也。
歲至己卯,當遂相見。
”其夕因宿穆所,至明乃去。
穆既為數千裡遷葬,複昌言其事。
凡穆之故舊親戚,無不畢知。
貞元十五年,歲在己卯。
穆晨起将出,忽見數人至其家,謂穆曰:“縣主有命。
”穆曰:“豈相見之期至耶?”其夕暴亡,遂合葬于楊氏。
崔炜傳
貞元中,有崔炜者,故監察向之子。
向有詩名,知于人間,終于南海從事。
炜居南海,意豁如也。
不事家産,多友豪俠。
不數年,财業殚盡,多栖止佛舍。
時中元日,番禺人多陳設珍異于佛廟,集百戲于開元寺。
炜因閑玩,見乞食老妪,因蹶而破他人之酒,當垆者毆之。
計其值,僅一缗。
炜憐之,為脫衣償其所值。
妪不謝而去。
異日又來,乃告炜曰:“謝子脫其難。
吾善灸贅疣,今有越井岡艾少許奉子。
每贅疣,灸一炷,當即愈。
不獨愈疾,且兼獲美豔。
”炜笑而受之,妪倏亦不見。
後數日,因遊海光寺,遇一老僧贅生于耳。
炜出艾試灸之,應手而落。
其僧感之,謂諱曰:“貧道無以奉酬,但轉經以資郎君之福耳。
此山下有一任翁者,藏镪巨萬,亦有斯疾,君子能療之,當有厚報。
請為書達焉。
”炜曰:“然。
”任翁一聞喜躍,禮請甚謹。
炜因出艾,一而愈。
任翁告炜臼:“謝君子痊我所苦,無以厚酬。
有錢十萬奉子,幸且從容,無草草而去。
”因被留款。
炜素善絲竹,能造其妙。
聞主人堂中琴聲,乃诘家童,曰:“主人之愛女也。
”因請琴彈之。
女潛聽而有意焉。
時任翁家事鬼,日毒神,每三歲必殺一人飨之。
期已逼矣,求人不獲。
任翁與其子計之曰:“門下客既無血屬,可以為飨。
嘗聞大恩尚不報,況愈小疾乎!”遂令具神馔。
俟夜半,拟殺炜。
已潛扃炜所處之室,而炜不之悟。
是女密知之,潛持刀于窗隙間告炜曰:“吾家事鬼,今夜當殺汝而祭之。
汝可以此破窗遁去,不然少頃死矣!此刀亦望将去,無相累也。
”炜聞恐悸流汗,以刀斷窗棂,攜艾躍出,拔鍵而走。
任翁俄覺,率家童十餘人,持刀秉炬,逐之六七裡,幾及之。
炜因迷道失足,墜于大枯井中。
追者失蹤而返。
偉雖墜井,為槁葉所藉幸而不傷。
及曉視之,乃一巨穴,深百餘丈,無計得出。
四旁嵌空,宛轉可容千人。
中有一白蛇,盤曲可長數丈。
光照穴中,前有石臼,岩上有物滴下,如饴蜜,注召集臼中。
蛇就飲之。
炜察蛇有異,乃詣蛇稽颡謂之曰:“龍王,某不幸,堕于此,願王憫之,而不為害!”因飲其餘,遂不饑渴。
細視蛇之唇吻,亦有疣焉,炜感蛇見憫,欲為灸之
獨孤冠冕盛族,忠烈之家,今日相對,正為嘉偶。
”穆問縣主所封何邑,縣主曰:“兒以仁壽四年生于京師。
時駕幸仁壽宮,因名壽兒。
明年太子即位,封清河縣主。
上幸江都宮,徙封臨安縣主。
特為皇後所愛,常在宮内。
”來曰:“夜已深矣,獨孤郎宜早成禮,某當奉候于東閣,俟曉拜賀。
”于是群婢戲谑,皆若人間之儀。
既入卧内,但其氣奄然,其身頗冷。
頃之,泣謂穆曰:“殂謝之人,久為塵灰。
幸得奉事巾栉,死且不朽。
”于是複召來氏,歡宴如初。
因問穆曰:“承君今适江都,何日當回,有以奉托可乎?”穆曰:“死且不顧,其他何有不可乎?”縣主曰:“帝既改葬,妾獨居此。
今為惡王墓所擾,欲聘妾為姬,妾以帝王之家,義不為兇鬼所辱。
本願相見,正為此耳。
君将适江南,路出其墓下,以妾之故,必為其所困。
道士王善交,書符于淮南市,能制鬼神。
君若求之即免矣。
”又曰:“妾居此亦終不安。
君江南回日,能挈我俱去,置我洛陽北坂上,得與君相近,永有依托,生成之惠也。
”穆皆許諾曰:“遷葬之劄,乃穆家事矣。
”酒酣,倚穆而歌曰:“露草芊芊,頹茔未遷。
自我居此,于今幾年。
與君先祖,疇昔恩波,死生契闊,忽此相過。
誰謂佳期,尋當别離。
俟君之北,攜手同歸。
”因下淚沾襟。
來氏亦泣語穆曰:“獨孤郎勿負縣主厚意。
”穆因以歌答曰:“伊彼維揚,在天一方。
驅馬悠悠,忽來異鄉。
情通幽顯,獲此相見。
義感疇昔,言存缱绻。
清江桂舟,可以遨遊。
惟子之故,不遑淹留。
”縣主泣謝穆曰:“一辱佳贶,永以為好。
”須臾,天将明。
縣主涕泣,穆亦相對而泣,凡在坐者,皆與辭訣。
既出門,回顧無所見,地平坦,亦無墳墓之迹。
穆意恍惚,良久乃定。
因徙柳樹一株以志之。
家人索穆頗急。
後數日,穆乃入淮南市,果遇王善交于市,遂求一符。
既至惡王墓下,為旋風所撲三四。
穆因出符示之乃止。
先是,穆頗不信鬼神之事,及縣主無不明曉,穆乃深歎訝,亦私為所親者言之。
次年正月,自江南回,發其地數尺,得骸骨一具,以衣衾斂之。
穆以其死時草草,葬必有阙。
既至洛陽,大具威儀,親為祝文以祭之,葬于安喜門外。
其後獨宿于村野,縣主複至,謂穆曰:“遷葬之德,萬古不忘,幽滞之人,分不及此者久矣。
幸君惠存舊好,使我永得安宅。
道途之間,所不奉見者,以君為我腐穢,恐緻嫌惡耳。
”穆睹其車輿導從,悉光赫于當時。
縣主謝曰:“此皆君子賜也。
歲至己卯,當遂相見。
”其夕因宿穆所,至明乃去。
穆既為數千裡遷葬,複昌言其事。
凡穆之故舊親戚,無不畢知。
貞元十五年,歲在己卯。
穆晨起将出,忽見數人至其家,謂穆曰:“縣主有命。
”穆曰:“豈相見之期至耶?”其夕暴亡,遂合葬于楊氏。
向有詩名,知于人間,終于南海從事。
炜居南海,意豁如也。
不事家産,多友豪俠。
不數年,财業殚盡,多栖止佛舍。
時中元日,番禺人多陳設珍異于佛廟,集百戲于開元寺。
炜因閑玩,見乞食老妪,因蹶而破他人之酒,當垆者毆之。
計其值,僅一缗。
炜憐之,為脫衣償其所值。
妪不謝而去。
異日又來,乃告炜曰:“謝子脫其難。
吾善灸贅疣,今有越井岡艾少許奉子。
每贅疣,灸一炷,當即愈。
不獨愈疾,且兼獲美豔。
”炜笑而受之,妪倏亦不見。
後數日,因遊海光寺,遇一老僧贅生于耳。
炜出艾試灸之,應手而落。
其僧感之,謂諱曰:“貧道無以奉酬,但轉經以資郎君之福耳。
此山下有一任翁者,藏镪巨萬,亦有斯疾,君子能療之,當有厚報。
請為書達焉。
”炜曰:“然。
”任翁一聞喜躍,禮請甚謹。
炜因出艾,一而愈。
任翁告炜臼:“謝君子痊我所苦,無以厚酬。
有錢十萬奉子,幸且從容,無草草而去。
”因被留款。
炜素善絲竹,能造其妙。
聞主人堂中琴聲,乃诘家童,曰:“主人之愛女也。
”因請琴彈之。
女潛聽而有意焉。
時任翁家事鬼,日毒神,每三歲必殺一人飨之。
期已逼矣,求人不獲。
任翁與其子計之曰:“門下客既無血屬,可以為飨。
嘗聞大恩尚不報,況愈小疾乎!”遂令具神馔。
俟夜半,拟殺炜。
已潛扃炜所處之室,而炜不之悟。
是女密知之,潛持刀于窗隙間告炜曰:“吾家事鬼,今夜當殺汝而祭之。
汝可以此破窗遁去,不然少頃死矣!此刀亦望将去,無相累也。
”炜聞恐悸流汗,以刀斷窗棂,攜艾躍出,拔鍵而走。
任翁俄覺,率家童十餘人,持刀秉炬,逐之六七裡,幾及之。
炜因迷道失足,墜于大枯井中。
追者失蹤而返。
偉雖墜井,為槁葉所藉幸而不傷。
及曉視之,乃一巨穴,深百餘丈,無計得出。
四旁嵌空,宛轉可容千人。
中有一白蛇,盤曲可長數丈。
光照穴中,前有石臼,岩上有物滴下,如饴蜜,注召集臼中。
蛇就飲之。
炜察蛇有異,乃詣蛇稽颡謂之曰:“龍王,某不幸,堕于此,願王憫之,而不為害!”因飲其餘,遂不饑渴。
細視蛇之唇吻,亦有疣焉,炜感蛇見憫,欲為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