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三十六·鬼部一
關燈
小
中
大
誰锵。
歌婉轉,清複悲,願為煙與霧,氤氲共容姿。
天明,女留錦四端、卧具、繡枕,囊并佩各一雙為贈。
敬伯以象闆牙火籠、玉琴轸答之。
來日,聞吳令劉惠明亡女船中,失錦四端,及女郎卧具、繡囊、佩等。
簡括諸同行,至敬伯船而獲之,敬伯具言夜來之事,及女儀狀,從者容質,并所答贈物。
令使簡之于帳後,得牙火籠箱内,筐中得玉琴轸。
令乃以婿禮敬伯,厚加贈遺而别。
敬怕問其部下之人,雲:“女郎年十六,字麗華。
去冬遇疾而逝。
未死之前,有婢名春條,年十六;一名桃枝,年十五,皆能彈箜篌,又善《婉轉歌》,相繼而死,并有姿容。
昨從者,是此婢也。
”長孫紹祖
長孫紹祖,嘗行陳蔡間,日暮,路側有一人家,呼宿,房内聞箜篌聲。
竊于窗中窺之,見一少女,容态閑婉,明燭獨處。
紹祖微調之。
女撫弦不辍,笑而歌曰:宿昔相思苦,今宵良會稀。
欲持留客被,一願拂君衣。
紹祖且怪直前撫玩,女亦欣然曰:“何處公子,橫來相幹?”因與會合。
女謂紹祖曰:“昨夜好夢,今果有征。
”屏風衾枕,率皆華整。
左右有婢。
乃命馔,頗有珍羞,而悉無味,女又謙曰:“卒值上客,不暇更營佳釀美味。
”才飲數杯,女複歌曰: 星漢縱複斜,風霜凄已切。
聊陳君不禦,誰知恩欲絕。
因前擁紹祖,呼婢撤燭共寝。
複以小婢配其蒼頭。
将曙,女揮淚與别,贈以金縷小盒子,曰:“無複後期,時可相念。
”紹祖乘馬出門,百餘步,顧視乃一小墳也,怆然而去。
其所贈盒子,塵埃積中,非生人所用物也。
劉導
劉導,字仁成,沛國人。
梁貞簡先生三從侄,父謇梁左衛卒。
導好學笃志,專勤經籍,慕晉關康,曾隐京口,與同志李士煙同宴。
于時春江初霧,共歎金陵,皆傷興廢。
俄聞松下有數女子笑聲,乃見一青衣女童,立導之前,曰:“館娃宮歸路經此,聞君志道高闳,欲冀少留,願從顧盼。
”語訖,二女至,容質甚異,皆如仙者。
衣紅紫絹,馨香襲人,俱年二十餘。
導與士煙,不覺起拜。
謂曰:“人間下俗,何降神仙?”二女相視而笑,曰:“又爾輕言,願從容以陳幽怪。
”導揖就席,謂曰:“塵濁酒,不可以進。
”二女笑曰:“既來叙會,敢不同觞。
”衣紅絹者,西施也。
謂導曰:“适自廣陵渡江而至,殆不能堪,深願思飲。
”衣素絹者,夷光也。
謂導曰:“同宮姊妹,久曠深幽,與妾此行,蓋為君子。
”導謂夷光曰:“夫人之姊,固為導匹。
”乃指士煙曰:“此夫人之偶也。
”夷光大笑,而熟視之。
西施曰:“李郎風儀,亦足閑暢。
”夷光曰:“阿婦夫容貌豈得動人。
”合座喧笑,俱起就寝。
臨曉請去,尚未天明。
西施謂導曰:“妾本浣紗之女,吳王之姬,君固知之矣,為越所遷,妾落他人之手。
吳王殁後,複居故國。
今吳王以耄,不任妾等。
夷光是越王之姬,越昔貢吳王者。
妾與夷光相愛,坐則同席,出則同車。
今者之行,實因緣會。
”言訖惘然。
導與士煙,深感服之。
聞京口曉鐘,各執手曰:“後會無期。
”西施以寶钿一隻留與導,夷光亦拆裙珠一雙贈士煙。
言訖,共乘寶車,去如風雨,音猶在耳,頃刻無蹤。
時梁武帝天監十一年七月也。
崔羅什
長白山西,有夫人墓。
魏孝昭之世,搜揚天下,清河崔羅什,弱冠有令望,被征詣州。
道經于此,忽見朱門粉壁,樓台相望。
俄有一青衣出,語什曰:“女郎須見崔郎。
”什恍然下馬。
兩重門内,有一青衣通問引前。
什曰:“行李之中,忽蒙厚命,素既不叙,無宜深入。
”青衣曰:“女郎平陵劉府君之妻,侍中吳質之女。
府君先行,故欲相見。
”什遂前。
什就床坐,其女在戶東立,與什叙溫涼。
室内三婢秉燭。
女呼一婢,令以玉夾膝置什前。
什素有才藻,頗善諷詠,雖疑其非人,亦惬心好也。
女曰:“比見崔郎,息駕庭樹,喜君吟嘯,故求一叙玉顔。
”什遂問曰:“魏帝與尊公書,稱尊公為元城令,然否也?”女曰:“家君元城之日,妾生之歲。
”什仍與論漢魏時事,悉與魏史符合。
言多不能備載。
什曰:“貴夫劉氏,願告其名。
”女曰:“枉夫劉孔才之第二子,名瑤字仲璋。
比有罪被攝,乃去不返。
”什下床辭出。
女曰:“從此十年,當更相奉。
”什遂以玳瑁留之,女以指上玉環贈什。
什上馬,行數十步,回顧乃見一大家。
什留曆下,以為不祥,遂請為齋,以環布施。
天統未,什為王事所牽,築河堤于桓家冢。
遂于墓下語私事于濟南奚叔布。
因下泣曰:“今歲乃是
歌婉轉,清複悲,願為煙與霧,氤氲共容姿。
天明,女留錦四端、卧具、繡枕,囊并佩各一雙為贈。
敬伯以象闆牙火籠、玉琴轸答之。
來日,聞吳令劉惠明亡女船中,失錦四端,及女郎卧具、繡囊、佩等。
簡括諸同行,至敬伯船而獲之,敬伯具言夜來之事,及女儀狀,從者容質,并所答贈物。
令使簡之于帳後,得牙火籠箱内,筐中得玉琴轸。
令乃以婿禮敬伯,厚加贈遺而别。
敬怕問其部下之人,雲:“女郎年十六,字麗華。
去冬遇疾而逝。
未死之前,有婢名春條,年十六;一名桃枝,年十五,皆能彈箜篌,又善《婉轉歌》,相繼而死,并有姿容。
昨從者,是此婢也。
”
竊于窗中窺之,見一少女,容态閑婉,明燭獨處。
紹祖微調之。
女撫弦不辍,笑而歌曰:宿昔相思苦,今宵良會稀。
欲持留客被,一願拂君衣。
紹祖且怪直前撫玩,女亦欣然曰:“何處公子,橫來相幹?”因與會合。
女謂紹祖曰:“昨夜好夢,今果有征。
”屏風衾枕,率皆華整。
左右有婢。
乃命馔,頗有珍羞,而悉無味,女又謙曰:“卒值上客,不暇更營佳釀美味。
”才飲數杯,女複歌曰: 星漢縱複斜,風霜凄已切。
聊陳君不禦,誰知恩欲絕。
因前擁紹祖,呼婢撤燭共寝。
複以小婢配其蒼頭。
将曙,女揮淚與别,贈以金縷小盒子,曰:“無複後期,時可相念。
”紹祖乘馬出門,百餘步,顧視乃一小墳也,怆然而去。
其所贈盒子,塵埃積中,非生人所用物也。
梁貞簡先生三從侄,父謇梁左衛卒。
導好學笃志,專勤經籍,慕晉關康,曾隐京口,與同志李士煙同宴。
于時春江初霧,共歎金陵,皆傷興廢。
俄聞松下有數女子笑聲,乃見一青衣女童,立導之前,曰:“館娃宮歸路經此,聞君志道高闳,欲冀少留,願從顧盼。
”語訖,二女至,容質甚異,皆如仙者。
衣紅紫絹,馨香襲人,俱年二十餘。
導與士煙,不覺起拜。
謂曰:“人間下俗,何降神仙?”二女相視而笑,曰:“又爾輕言,願從容以陳幽怪。
”導揖就席,謂曰:“塵濁酒,不可以進。
”二女笑曰:“既來叙會,敢不同觞。
”衣紅絹者,西施也。
謂導曰:“适自廣陵渡江而至,殆不能堪,深願思飲。
”衣素絹者,夷光也。
謂導曰:“同宮姊妹,久曠深幽,與妾此行,蓋為君子。
”導謂夷光曰:“夫人之姊,固為導匹。
”乃指士煙曰:“此夫人之偶也。
”夷光大笑,而熟視之。
西施曰:“李郎風儀,亦足閑暢。
”夷光曰:“阿婦夫容貌豈得動人。
”合座喧笑,俱起就寝。
臨曉請去,尚未天明。
西施謂導曰:“妾本浣紗之女,吳王之姬,君固知之矣,為越所遷,妾落他人之手。
吳王殁後,複居故國。
今吳王以耄,不任妾等。
夷光是越王之姬,越昔貢吳王者。
妾與夷光相愛,坐則同席,出則同車。
今者之行,實因緣會。
”言訖惘然。
導與士煙,深感服之。
聞京口曉鐘,各執手曰:“後會無期。
”西施以寶钿一隻留與導,夷光亦拆裙珠一雙贈士煙。
言訖,共乘寶車,去如風雨,音猶在耳,頃刻無蹤。
時梁武帝天監十一年七月也。
魏孝昭之世,搜揚天下,清河崔羅什,弱冠有令望,被征詣州。
道經于此,忽見朱門粉壁,樓台相望。
俄有一青衣出,語什曰:“女郎須見崔郎。
”什恍然下馬。
兩重門内,有一青衣通問引前。
什曰:“行李之中,忽蒙厚命,素既不叙,無宜深入。
”青衣曰:“女郎平陵劉府君之妻,侍中吳質之女。
府君先行,故欲相見。
”什遂前。
什就床坐,其女在戶東立,與什叙溫涼。
室内三婢秉燭。
女呼一婢,令以玉夾膝置什前。
什素有才藻,頗善諷詠,雖疑其非人,亦惬心好也。
女曰:“比見崔郎,息駕庭樹,喜君吟嘯,故求一叙玉顔。
”什遂問曰:“魏帝與尊公書,稱尊公為元城令,然否也?”女曰:“家君元城之日,妾生之歲。
”什仍與論漢魏時事,悉與魏史符合。
言多不能備載。
什曰:“貴夫劉氏,願告其名。
”女曰:“枉夫劉孔才之第二子,名瑤字仲璋。
比有罪被攝,乃去不返。
”什下床辭出。
女曰:“從此十年,當更相奉。
”什遂以玳瑁留之,女以指上玉環贈什。
什上馬,行數十步,回顧乃見一大家。
什留曆下,以為不祥,遂請為齋,以環布施。
天統未,什為王事所牽,築河堤于桓家冢。
遂于墓下語私事于濟南奚叔布。
因下泣曰:“今歲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