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三十五·妖怪部四
關燈
小
中
大
見;友章因怅恨而去。
謝翺
陳郡謝翺者,嘗舉進士。
好為七字詩。
其先寓居長安升道裡,所居庭中,多牡丹。
一日晚霁,出其居,南行百步,遠眺終南峰。
伫立久之,見一騎自西馳來,繡缋仿佛,近乃雙鬟高髻,靓妝,色甚姝麗。
至翺所,因駐謂翺曰:“郎非見待耶?”翺曰:“徒步此望山耳。
”雙鬟笑,降拜曰:“願郎歸所居。
”翺不測,即回望其居,見青衣凡四人,偕立其門外。
翺益駭異。
入門,青衣俱前拜。
既入,見堂中設茵氈,張帷,錦繡輝映,異香遍室,翺愕然,且懼,不敢問。
一人前曰:“郎何懼?固不為損。
”頃之,有金車至門,見一美人,年十六七,豐貌豔麗,代所未識。
降車入門,與翺相見,坐于西軒,謂翺曰:“聞此地有名花,故來與君一醉耳。
”翺懼稍解。
美人即命設馔,同翺而食。
其器用食物,莫不珍異。
出玉杯,命酒對酌。
翺因問曰:“女郎何為者,得不為他怪乎?”美人笑不答。
固請之,曰:“君但知非人則已,安用問耶?”夜闌,謂翺曰:“某家甚遠,今将歸,不可久留矣。
聞君善為七言詩,願見贶。
”翺怅然,因命筆賦詩曰: 陽台後會杳無期,碧樹煙深玉漏遲。
半夜香風滿庭月,花前竟發楚王悲。
美人覽之,泣下數行,曰:“某亦嘗學為詩,欲答來贈,幸不見诮。
”翺喜而請。
美人求绛箋,翺視笥中,惟碧箋一幅,因進之。
美人題曰: 相思無路奠相思,風裡花開隻片時。
惆怅金閨卻歸處,曉駕啼斷綠楊枝。
其筆劄甚工。
翺嗟賞良久。
美人遂顧左右,撤帳,命燭登車,翺送至門,揮淚而别。
未數十步,車輿人物,盡亡見矣。
翺異其事,因貯美人詩笥中。
明年春,下第東歸。
至新豐,夕舍逆旅。
翺因步月長望,感前事,又為詩曰: 一紙華箋灑碧雲,餘香猶在墨猶新。
空添滿目凄涼事,不見三山缥缈人。
斜月照衣今夜夢,落花啼雨去年春。
紅閨更有堪悲處,窗上蟲絲鏡上塵。
既而,朗吟之。
忽聞數百步外,有車音西來甚急。
俄見金車,從數騎視其從,乃前時雙鬟也,驚問之,雙鬟前告,即駐車,使謂翺曰:“通衢中,恨不得一見。
”翺請其舍逆旅,固不可。
又問所适,答曰:“将之弘農。
”翺曰:“某今亦歸洛陽,願偕東,河乎?”曰:“吾行甚迫,不可。
”即褰車簾,謂翺曰:“感君意切,故再來睹一面耳。
”言竟,嗚咽不自勝。
翺亦為之悲泣,因誦已所制之詩。
美人曰:“不意君之不忘如是也,幸何厚焉。
”又曰:“願得更酬此一篇。
”翺即以紙筆與之。
俄頃而成。
曰:惆怅佳期一夢中,五陵春色盡成空。
欲知離别偏堪恨,隻為音塵兩不通。
愁态上眉凝淺綠,淚痕侵臉落輕紅。
雙輪暫與王孫駐,明日西馳又向東。
翺謝之。
良久,别去。
才百餘步,又無所見。
翺雖知為怪,亦眷戀不能忘。
及至陝西,遂下道至弘農。
留數日,冀一再遇,竟絕影響。
乃還洛陽,出二詩于友人。
不數月,以怨結而座。
生王二
生王二,隴州人。
其居在黑松林旁跑谷,世以畋獵射生為業,用是得名。
因與從逐鹿,至深崖,迷失道路。
正彷徨次,遇女子渡水來。
年少貌美,而身無衣飾,視王而笑。
王平生山行野宿,習見怪物。
雖知非人,殊無懼色,咄之曰:“汝鬼耶?怪耶?”女子又笑而不答。
良久,乃問王曰:“爾何人?”王始稍敬異,揖而言曰:“本山下獵徒,今日逐鹿失蹤,緻堕茲處。
生死之分,隻在須臾,願娘子哀之!”女曰:“随我來,當示爾歸路。
”遂從以行。
登絕高邃岩之峰,涉回環過膝之水,途徑荦确,足力不能給。
女不穿履,步武如飛。
到一宇,有大石室,境趣邃寂,如幽人居。
不聞煙火氣,寝室尤潔雅。
王顧旁無他人,戲言挑之,欣然相就。
夜則共榻,晝則出采果實以啖之。
居月餘,王念母乏供養,以情泣告女曰:“我欲暫歸,徐當複相尋。
”女許諾,送出官道乃别。
王感其意,他日再訪焉。
試與之語,邀同歸。
略不嫌拒,攜手抵家。
王妻趙氏,既育三男女矣。
此女又生兩子。
與趙共處甚雍睦,逢外客至,必驚訝斂避。
或獨走入山,經月不返,終不火食。
王亦任其去留。
後二十年猶存。
好為七字詩。
其先寓居長安升道裡,所居庭中,多牡丹。
一日晚霁,出其居,南行百步,遠眺終南峰。
伫立久之,見一騎自西馳來,繡缋仿佛,近乃雙鬟高髻,靓妝,色甚姝麗。
至翺所,因駐謂翺曰:“郎非見待耶?”翺曰:“徒步此望山耳。
”雙鬟笑,降拜曰:“願郎歸所居。
”翺不測,即回望其居,見青衣凡四人,偕立其門外。
翺益駭異。
入門,青衣俱前拜。
既入,見堂中設茵氈,張帷,錦繡輝映,異香遍室,翺愕然,且懼,不敢問。
一人前曰:“郎何懼?固不為損。
”頃之,有金車至門,見一美人,年十六七,豐貌豔麗,代所未識。
降車入門,與翺相見,坐于西軒,謂翺曰:“聞此地有名花,故來與君一醉耳。
”翺懼稍解。
美人即命設馔,同翺而食。
其器用食物,莫不珍異。
出玉杯,命酒對酌。
翺因問曰:“女郎何為者,得不為他怪乎?”美人笑不答。
固請之,曰:“君但知非人則已,安用問耶?”夜闌,謂翺曰:“某家甚遠,今将歸,不可久留矣。
聞君善為七言詩,願見贶。
”翺怅然,因命筆賦詩曰: 陽台後會杳無期,碧樹煙深玉漏遲。
半夜香風滿庭月,花前竟發楚王悲。
美人覽之,泣下數行,曰:“某亦嘗學為詩,欲答來贈,幸不見诮。
”翺喜而請。
美人求绛箋,翺視笥中,惟碧箋一幅,因進之。
美人題曰: 相思無路奠相思,風裡花開隻片時。
惆怅金閨卻歸處,曉駕啼斷綠楊枝。
其筆劄甚工。
翺嗟賞良久。
美人遂顧左右,撤帳,命燭登車,翺送至門,揮淚而别。
未數十步,車輿人物,盡亡見矣。
翺異其事,因貯美人詩笥中。
明年春,下第東歸。
至新豐,夕舍逆旅。
翺因步月長望,感前事,又為詩曰: 一紙華箋灑碧雲,餘香猶在墨猶新。
空添滿目凄涼事,不見三山缥缈人。
斜月照衣今夜夢,落花啼雨去年春。
紅閨更有堪悲處,窗上蟲絲鏡上塵。
既而,朗吟之。
忽聞數百步外,有車音西來甚急。
俄見金車,從數騎視其從,乃前時雙鬟也,驚問之,雙鬟前告,即駐車,使謂翺曰:“通衢中,恨不得一見。
”翺請其舍逆旅,固不可。
又問所适,答曰:“将之弘農。
”翺曰:“某今亦歸洛陽,願偕東,河乎?”曰:“吾行甚迫,不可。
”即褰車簾,謂翺曰:“感君意切,故再來睹一面耳。
”言竟,嗚咽不自勝。
翺亦為之悲泣,因誦已所制之詩。
美人曰:“不意君之不忘如是也,幸何厚焉。
”又曰:“願得更酬此一篇。
”翺即以紙筆與之。
俄頃而成。
曰:惆怅佳期一夢中,五陵春色盡成空。
欲知離别偏堪恨,隻為音塵兩不通。
愁态上眉凝淺綠,淚痕侵臉落輕紅。
雙輪暫與王孫駐,明日西馳又向東。
翺謝之。
良久,别去。
才百餘步,又無所見。
翺雖知為怪,亦眷戀不能忘。
及至陝西,遂下道至弘農。
留數日,冀一再遇,竟絕影響。
乃還洛陽,出二詩于友人。
不數月,以怨結而座。
其居在黑松林旁跑谷,世以畋獵射生為業,用是得名。
因與從逐鹿,至深崖,迷失道路。
正彷徨次,遇女子渡水來。
年少貌美,而身無衣飾,視王而笑。
王平生山行野宿,習見怪物。
雖知非人,殊無懼色,咄之曰:“汝鬼耶?怪耶?”女子又笑而不答。
良久,乃問王曰:“爾何人?”王始稍敬異,揖而言曰:“本山下獵徒,今日逐鹿失蹤,緻堕茲處。
生死之分,隻在須臾,願娘子哀之!”女曰:“随我來,當示爾歸路。
”遂從以行。
登絕高邃岩之峰,涉回環過膝之水,途徑荦确,足力不能給。
女不穿履,步武如飛。
到一宇,有大石室,境趣邃寂,如幽人居。
不聞煙火氣,寝室尤潔雅。
王顧旁無他人,戲言挑之,欣然相就。
夜則共榻,晝則出采果實以啖之。
居月餘,王念母乏供養,以情泣告女曰:“我欲暫歸,徐當複相尋。
”女許諾,送出官道乃别。
王感其意,他日再訪焉。
試與之語,邀同歸。
略不嫌拒,攜手抵家。
王妻趙氏,既育三男女矣。
此女又生兩子。
與趙共處甚雍睦,逢外客至,必驚訝斂避。
或獨走入山,經月不返,終不火食。
王亦任其去留。
後二十年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