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三十四·妖怪部三
關燈
小
中
大
近世有道士徐仲山者,少求神仙,專一為志。
貧居苦節,年久彌勵。
與人遇于道,修禮,無少長皆讓之。
或果谷新熟,辄祭先獻虛空,次均宿老鄉人。
有偷者,坐而誅死,仲山詣官,承其偷罪曰:“偷者不死,無辜而誅,情所不忍。
”乃免冠解帶,抵受嚴法。
所司疑而赦之。
仲山又嘗山行,遇暴雨苦風雷,迷失道徑。
忽于電光之中,見一舍宅,有類府州。
因投以避雨。
至門,見一錦衣人顧仲山。
仲山乃稱:“此鄉道士徐仲山拜。
”其錦衣人亦稱:“監門使者蕭衡拜。
”因叙風雨之故,深相延引。
仲山問曰:“自有鄉,無此府治?”監門曰:“此神仙之所處,仆即監門官也。
”俄有一女郎,梳绾雙鬟,衣绛褚裙,青文羅衫,左手執金柄尾幢旌,傳呼曰:“使者外與何人交通,而不報也。
”答雲:“此鄉道士徐仲山。
”須臾,又傳呼雲:“仙官召徐仲山入。
”向所見女郎引仲山自廊進至堂南小庭。
見一丈夫,年可五十餘,膚體須發盡白,戴紗搭瑞冠,白羅銀摟彼,而謂仲山曰:“知卿精修多年,超越凡俗。
吾有小女,頗娴道教,以其夙業,合與卿為妻。
今當告婚耳。
”仲山降言謝,複請谒夫人,乃止之,曰:“吾喪偶已七年。
吾有九子,三男六女,為卿妻者,最小女也。
”乃命後堂備吉禮。
既而,陳酒肴,與仲山對食。
訖,漸夜,聞環佩之音,異香芬郁。
燈燭熒煌,引去别室,成禮。
越三日,仲山悅其所居,巡行屋室,西向廠舍,見衣竿上懸皮羽十,四枚是翠碧皮,餘悉烏皮耳。
烏皮之中,有一枚是白烏皮。
又至西南,有一廠舍,衣竿之上,見皮羽四十九枚,皆鸺。
仲山弘怪之,卻至室中,其妻問曰:“子适遊行,有何所見,乃沉悴至此?”仲山未之應。
其妻曰:“夫神仙輕舉,必假羽翼。
不爾,何以倏忽而緻萬裡乎?”因問曰:“白烏皮羽為誰?”曰:“此大人之衣也。
”又問曰:“翠碧皮羽為誰?”曰:“此常使通引婢之衣也。
”又:“餘烏皮羽為誰?”曰:“此新婦兄弟姊妹之衣也。
”又:“鸺皮羽為誰?”曰:“司更巡夜者衣,即監門蕭衡之倫也。
”語畢,飲觞歡笑而罷。
次日晨興,巾栉訖,忽然舉宅驚懼。
問其故,妻急遽曰:“村人将獵,縱火燒山。
”須臾皆雲:“竟未與徐郎造羽衣。
今日之别,可謂邂逅矣。
”乃悉取皮羽,随方飛去。
仲山恍然若失,即向所舍屋,一無其處。
因号其地為烏君山。
隴西李曠,鹽鐵使遜之猶子也。
因調選次,乘暇于長安東市,見一犢車,侍婢數人,于車中貨易。
李潛目車中,因見白衣之姝,綽約有絕代之色。
李子求問侍者,曰:“娘子孀居,袁氏之女,前事李家,今身衣李之服。
方将外除,所以市此耳。
”又詢:“可能再從人乎?”乃笑曰:“不知郎君肯與出錢,貨諸錦繡耶?”姝遂傳言雲:“且貸錢買之,請随到莊嚴寺左宅中相還不晚。
”李子甚悅。
對日已晚,遂逐犢車而行,礙夜方至所止,犢車入中門,白衣姝一人下車,侍者以帷擁之而入。
李下馬。
俄見一使者,将榻出,而雲:“且坐。
”坐畢,恃者雲:“今夜郎君豈暇領錢乎?不然,此有主人否?且歸主人,明晨不晚也。
”李子曰:“乃今無交錢之志,然此亦無主人,何見隔之甚也?”侍者入白,複出曰:“若無主人,此豈不可,但勿以疏漏為诮也。
”俄而,侍者雲:“屈郎君。
”李子整衣而入。
見青服老女郎立于庭,相見,曰白衣之姨也。
中庭坐。
少頃,白衣方出,素裙粲然,凝質皎若,辭氣閑雅,神仙不殊。
略序款曲,翻然卻人。
姨坐謝曰:“垂情與貨諸彩色,比日來市者,皆不知之。
然所假殊荷深愧。
”李子曰:“彩帛粗缪,不足以奉佳人服禦,何苦指價乎?”答曰:“渠淺陋,不足侍君子巾栉,然貧居有三數十千債負,郎君倘不棄,則願侍左右矣。
”李子悅,拜于侍側,俯而圖之。
李子有貨易所先在近,遂命所使取錢三十千,須臾而至。
堂西間門,飲樂無所不至。
第四日,姨雲:“李郎且歸,恐尚書怪遲,後往來亦何難也?”李亦有歸志,承命拜辭而出。
上馬,仆人覺李子有腥臊氣異常。
遂歸宅。
問何處許日不見,以他語對,遂覺身重頭旋,命被而寝。
先是婚鄭氏女在側雲:“足下調官已成。
昨日過官覓公不得,其二兄替過官已了。
”李答以愧佩之辭。
俄而鄭兄至,責以所往。
時李己漸覺恍惚,祗對失次,謂妻曰:“吾不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