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二十九·妓女部四 李娃傳
關燈
小
中
大
謂娃曰:“此姨之私第耶?”笑而不答,以他語對。
俄獻茶果,甚珍奇。
食頃,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曰:“姥遇暴疾頗甚,殆不識人。
宜速歸。
”娃謂姨曰:“方寸亂矣。
某騎而前去,當令返乘,便與郎偕來。
”生拟随之。
其姨與侍兒偶語,以手揮之,令生止于戶外,曰:“姥且殁矣。
當與某議喪事,以濟其急。
奈何遽相随而去?”乃止,共計其兇儀齋祭之用。
日晚,乘不至。
姨言曰:“無複命,何也?郎驟往觇之,某當繼至。
”生遽往,至舊宅,門扃鑰甚密,以泥緘之、生大駭,诘其鄰人。
鄰人曰:“李本稅此而居,約已周矣,第主自收。
姥徙居,而且再宿矣。
”征:“徙何處?”曰:“不詳其所。
”生将馳赴宣陽,以潔其姨,日已晚矣,計程不能達。
乃弛其裝服,質撰而食,賃榻而寝。
生意怒方甚,自昏達旦,目不交睫。
質明,乃策賽而去。
既至,連叩其扉,食頃無人應。
生大呼數四,有宦者徐出。
生遽訪之曰:“姨氏在乎?”曰:“無之。
”生曰:“昨暮在此,何故匿之?”訪其誰氏之第。
曰:“此崔尚書宅。
昨有一人稅此院,雲遲中表之遠至者。
未暮去矣。
”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因返訪布政舊邸。
邸主哀而進膳。
生怨懑,絕食三日,遘疾甚笃,旬餘愈甚。
邸主懼其不起,徙之于兇肆中。
綿綴移時,合肆之人共傷歎而互飼之。
後稍愈,杖而能起。
由是兇肆多日假之,令執帷,獲其直以自給。
累月,漸複壯,每聽其哀歌,自歎不及逝者,辄嗚咽流涕,不能自止。
歸則效之。
生,聰敏者也。
元何,曲盡其妙,雖長安元有倫比。
初,二肆之兇器者,互争勝負。
其東肆,車輿皆奇麗,殆不敵,惟哀挽劣焉。
其東肆長知生絕妙,乃醵錢二萬索顧焉。
其黨耆舊,共較其所能者,陰教生新聲,而相贊和。
累旬,人莫知之。
其二肆長相謂曰:“我欲各閱所之器于天門街,以較優劣。
其不勝者罰值五萬,以備酒馔之用,可乎?”二肆許諾。
乃要立符契,署以保證,然後閱之。
士女大和會,聚至數萬。
于是裡肯告于賊曹,賊曹聞于京尹。
四方之士,盡赴趨焉,巷無居人。
自旦閱之,乃亭午,曆抵輿辇威儀之具,西肆皆不勝,師有慚色。
乃置層榻于南隅,有長髯者擁铎而進,翊衛數人。
于是奮髯揚眉,振腕頓颡而登,乃歌《白馬》之詞。
恃其夙勝,顧盼左右,旁若無人。
齊聲贊揚之,自以為獨步一時,不可得而屈也。
有頃,東肆長于北隅上設連榻,有烏中少年,左右五六人,秉而至,即生也。
整其衣服,俯仰甚徐,申喉發調,容若不勝。
乃歌《薤露》之章,舉聲清越,響振林木,曲度未終,聞者欷掩泣。
西肆長為衆所消,益慚恥。
密置所輸之直于前,乃潛遁焉。
四座愕眙,莫之測也。
先是,天子方下诏,俾外方之牧,歲一至閉下,謂之人計,時也适遇生之父在京師,與同列者易服章竊往觀焉。
有老豎,即生乳母婿也,見生之舉措辭氣,将認之而未敢,乃該然流涕。
生父驚而诘之。
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
”父曰:“吾予以多财為盜所害。
奚至是耶?”言訖,亦位。
及歸,豎間馳往,訪于同黨曰:“向歌者誰?若斯之妙欽欤?”皆曰:“某氏之子。
”征其名,且易之矣。
豎懔然大驚;徐往,迫而察之。
生見豎色動,回翔将匿于衆中。
豎遂持其袂曰:“豈非某乎?”相持而位,遂載以歸。
至其室,父責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門。
何施面目複相見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以馬捶鞭之數百。
生不勝其苦而斃。
父棄之而去。
其師命相狎昵者陰随之,歸告同黨,共加傷歎。
令二人赍葦席瘗焉。
至,則心下微溫。
舉之,良久,氣稍通。
因共荷而歸,以葦筒灌勺飲,經宿乃活。
月餘,手足不能自舉。
其楚撻之處皆潰爛,穢甚。
同輩患之。
一夕,棄于道周。
行者鹹傷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腸。
十旬,方杖策而起。
被布裘,裘有百結,褴縷如懸鹑。
持一破瓯,巡于闾裡,以乞食為事。
自秋徂冬,夜人于糞壤窟室,晝則周遊廛肆。
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苦。
聞見者莫不凄恻。
時雪方甚,人家
俄獻茶果,甚珍奇。
食頃,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曰:“姥遇暴疾頗甚,殆不識人。
宜速歸。
”娃謂姨曰:“方寸亂矣。
某騎而前去,當令返乘,便與郎偕來。
”生拟随之。
其姨與侍兒偶語,以手揮之,令生止于戶外,曰:“姥且殁矣。
當與某議喪事,以濟其急。
奈何遽相随而去?”乃止,共計其兇儀齋祭之用。
日晚,乘不至。
姨言曰:“無複命,何也?郎驟往觇之,某當繼至。
”生遽往,至舊宅,門扃鑰甚密,以泥緘之、生大駭,诘其鄰人。
鄰人曰:“李本稅此而居,約已周矣,第主自收。
姥徙居,而且再宿矣。
”征:“徙何處?”曰:“不詳其所。
”生将馳赴宣陽,以潔其姨,日已晚矣,計程不能達。
乃弛其裝服,質撰而食,賃榻而寝。
生意怒方甚,自昏達旦,目不交睫。
質明,乃策賽而去。
既至,連叩其扉,食頃無人應。
生大呼數四,有宦者徐出。
生遽訪之曰:“姨氏在乎?”曰:“無之。
”生曰:“昨暮在此,何故匿之?”訪其誰氏之第。
曰:“此崔尚書宅。
昨有一人稅此院,雲遲中表之遠至者。
未暮去矣。
”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因返訪布政舊邸。
邸主哀而進膳。
生怨懑,絕食三日,遘疾甚笃,旬餘愈甚。
邸主懼其不起,徙之于兇肆中。
綿綴移時,合肆之人共傷歎而互飼之。
後稍愈,杖而能起。
由是兇肆多日假之,令執帷,獲其直以自給。
累月,漸複壯,每聽其哀歌,自歎不及逝者,辄嗚咽流涕,不能自止。
歸則效之。
生,聰敏者也。
元何,曲盡其妙,雖長安元有倫比。
初,二肆之兇器者,互争勝負。
其東肆,車輿皆奇麗,殆不敵,惟哀挽劣焉。
其東肆長知生絕妙,乃醵錢二萬索顧焉。
其黨耆舊,共較其所能者,陰教生新聲,而相贊和。
累旬,人莫知之。
其二肆長相謂曰:“我欲各閱所之器于天門街,以較優劣。
其不勝者罰值五萬,以備酒馔之用,可乎?”二肆許諾。
乃要立符契,署以保證,然後閱之。
士女大和會,聚至數萬。
于是裡肯告于賊曹,賊曹聞于京尹。
四方之士,盡赴趨焉,巷無居人。
自旦閱之,乃亭午,曆抵輿辇威儀之具,西肆皆不勝,師有慚色。
乃置層榻于南隅,有長髯者擁铎而進,翊衛數人。
于是奮髯揚眉,振腕頓颡而登,乃歌《白馬》之詞。
恃其夙勝,顧盼左右,旁若無人。
齊聲贊揚之,自以為獨步一時,不可得而屈也。
有頃,東肆長于北隅上設連榻,有烏中少年,左右五六人,秉而至,即生也。
整其衣服,俯仰甚徐,申喉發調,容若不勝。
乃歌《薤露》之章,舉聲清越,響振林木,曲度未終,聞者欷掩泣。
西肆長為衆所消,益慚恥。
密置所輸之直于前,乃潛遁焉。
四座愕眙,莫之測也。
先是,天子方下诏,俾外方之牧,歲一至閉下,謂之人計,時也适遇生之父在京師,與同列者易服章竊往觀焉。
有老豎,即生乳母婿也,見生之舉措辭氣,将認之而未敢,乃該然流涕。
生父驚而诘之。
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
”父曰:“吾予以多财為盜所害。
奚至是耶?”言訖,亦位。
及歸,豎間馳往,訪于同黨曰:“向歌者誰?若斯之妙欽欤?”皆曰:“某氏之子。
”征其名,且易之矣。
豎懔然大驚;徐往,迫而察之。
生見豎色動,回翔将匿于衆中。
豎遂持其袂曰:“豈非某乎?”相持而位,遂載以歸。
至其室,父責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門。
何施面目複相見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以馬捶鞭之數百。
生不勝其苦而斃。
父棄之而去。
其師命相狎昵者陰随之,歸告同黨,共加傷歎。
令二人赍葦席瘗焉。
至,則心下微溫。
舉之,良久,氣稍通。
因共荷而歸,以葦筒灌勺飲,經宿乃活。
月餘,手足不能自舉。
其楚撻之處皆潰爛,穢甚。
同輩患之。
一夕,棄于道周。
行者鹹傷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腸。
十旬,方杖策而起。
被布裘,裘有百結,褴縷如懸鹑。
持一破瓯,巡于闾裡,以乞食為事。
自秋徂冬,夜人于糞壤窟室,晝則周遊廛肆。
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苦。
聞見者莫不凄恻。
時雪方甚,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