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二十六·妓女部一
關燈
小
中
大
君及舉人,即呈之雲:‘曲中顔家娘子将來,扶病奉候郎君。
’”因令其家設酒果以待。
逡巡至者數人,遂張樂歡飲。
至暮,涕泗交下曰:“我不久矣,幸各制哀挽以送我。
”初,其家必謂求膊,送于諸客,甚喜。
及聞其言,頗謙之。
及卒,将痊之日,得書數篇。
其母拆視之,皆哀挽詞也。
母怒,擲之于街中,曰:“此豈救我朝夕也!”其鄰有喜羌竹劉駝駝,聰爽能為曲子詞。
或雲嘗私于令賓。
因取哀詞數篇,教挽柩前同唱之,聲甚悲怆。
是日瘗于青門外。
或有措大逢之,他日召駝駝使唱,駝駝尚記其四章。
一曰: 昨日尋仙子,車忽在門。
人生須到此,天道竟難論。
客至皆邊袂,誰來為鼓盆。
不堪襟袖上,猶印舊眉痕。
二曰: 殘春扶病飲,此夕最悲傷。
夢幻一朝畢,風花幾日狂。
孤鸾徒照鏡,獨燕懶歸梁。
厚意耶能展,含酸奠一觞。
三曰: 浪意何堪念,多情亦可悲。
駿奔皆露膽,至盡齊眉。
花墜有開日,月沉無出期。
甯言掩丘後,宿草便離離。
四曰: 奄忽那如此,夭桃色正春。
捧心還勸我,掩面複何人。
岱嶽誰為道,逝川甯問津。
臨喪應有主,宋玉在西鄰。
自是盛傳于長安,挽者多唱之。
或詢駝駝曰:“宋玉在西,莫是你否?”駝駝曬曰:“大有宋玉在。
”諸子皆知私于樂工,及鄰裡之人,極以為恥,這相掩覆。
绛真因與諸子争令,相谑失言雲:“莫倚居突肆。
”既而甚有恨色。
後有與绛真及諸子昵熟者,勤問之,終不言也。
楊妙兒
楊妙兒者,居前曲,從東第四五家。
本亦為名輩,後老退為假母。
居第最寬潔,賓甚翕集。
老妓曰萊兒,字蓬仙,貌不甚揚,齒不卑矣。
但利口巧言,诙諧臻妙,陳設居止處,如好事士流之家。
由是見者多惑之。
進士天水光遠,故山北之子。
年甚富,與萊兒殊相懸,而一見溺之,終不能舍。
萊兒亦以光遠聰悟俊少,尤谄附之。
又以俱善章程,愈相知愛。
天水未應舉時,已相呢狎矣。
及應舉,自以俊才,期于一戰而取。
萊兒亦謂之萬全。
是歲冬,大誇于賓客,指光遠為一鳴先輩。
及光遠下第,京師小子弟,自南院徑取道詣萊兒以快之。
萊兒正盛飾立于門前,以俟榜。
小子弟輩馬上念詩以谑之曰: 盡道萊兒口可憑,一冬誇婿好聲名; 适來安遠門前見,光遠何曾解一鳴。
萊兒尚未信,應聲嘲答曰: 黃口小兒口沒憑,逡巡看取第三名; 孝廉持水添瓶子,莫向街頭亂碗鳴。
其敏捷,皆此類也。
是春,萊兒,久不痊于光遠(京師以宴下第者,謂之打)。
光遠嘗以長句詩,題萊兒室曰: 魚鑰獸環斜掩門,萋萋芳草憶王孫。
醉憑青瑣窺韓壽,因擲金梭惱謝鲲。
不夜珠光連玉匣,辟寒钗影落瑤樽。
欲知明惠多情态,役盡江淹别後魂。
萊兒酬之曰:長者車塵每到門,長卿非慕卓王孫; 定知羽翼難随鳳,卻喜波濤未化鲲。
嬌别翠钿粘去袂,醉歌金雀碎殘樽; 多情多病年應促,早辦名香為返魂。
萊兒亂離前,有豪家以金帛聘之,置于他所。
人頗思之,不得複睹,萊兒以敏妙,誘引賓客,倍于諸妓,榷利甚厚。
而假母楊氏未嘗優恤,菜兒因大诟假母,拂衣而去。
後,假母嘗位訴于它能。
次妓曰永兒,字齊卿,婉約于萊兒,無他能,今相國蕭司徒遘甚眷之。
在翰苑時,每知聞間為之緻宴,必約定名占之。
次妓曰迎兒,既乏豐姿,又拙戲谑,多勁詞以忤賓客。
次妓曰桂兒,最少,亦名于貌。
但慕萊兒之為人,雅于逢迎。
王團兒
王團兒,前曲自西第一家也。
已為假母,有女數人。
長曰小潤,字子美,少時頗籍籍者。
小天崔垂休(名胤本字似之,及第時年二十),變化年溺惑之,所費甚廣。
嘗題記于小潤髀上,為為山所見,題詩曰: 慈恩塔下親泥壁,滑膩光華玉不如。
何事博陵崔肉十,金陵腿上逞歐書。
次日福娘,字宜之。
甚明白,豐約合度,談論風雅,且有體栽。
故天官崔知之侍郎,嘗于筵上與詩曰: 怪得清風送異香,娉停仙子曳霓裳。
惟應錯認偷桃客,曼倩曾為漢侍郎。
次日小福,字能之。
雖乏豐姿,亦甚慧黠。
予在京師,與群從少年習業,或倦悶時,同詣此處,與二福環坐,清淡雅飲,尤見風态。
予嘗贈宜之詩曰: 彩翠仙衣玉紅膚,輕盈年在破瓜初。
霞杯醉勸劉郎飲,雲髻慵邀阿母梳。
不怕寒侵緣帶寶,等憂風舉情持裾。
謾圖西子晨妝樣,西子元來未得知。
’”因令其家設酒果以待。
逡巡至者數人,遂張樂歡飲。
至暮,涕泗交下曰:“我不久矣,幸各制哀挽以送我。
”初,其家必謂求膊,送于諸客,甚喜。
及聞其言,頗謙之。
及卒,将痊之日,得書數篇。
其母拆視之,皆哀挽詞也。
母怒,擲之于街中,曰:“此豈救我朝夕也!”其鄰有喜羌竹劉駝駝,聰爽能為曲子詞。
或雲嘗私于令賓。
因取哀詞數篇,教挽柩前同唱之,聲甚悲怆。
是日瘗于青門外。
或有措大逢之,他日召駝駝使唱,駝駝尚記其四章。
一曰: 昨日尋仙子,車忽在門。
人生須到此,天道竟難論。
客至皆邊袂,誰來為鼓盆。
不堪襟袖上,猶印舊眉痕。
二曰: 殘春扶病飲,此夕最悲傷。
夢幻一朝畢,風花幾日狂。
孤鸾徒照鏡,獨燕懶歸梁。
厚意耶能展,含酸奠一觞。
三曰: 浪意何堪念,多情亦可悲。
駿奔皆露膽,至盡齊眉。
花墜有開日,月沉無出期。
甯言掩丘後,宿草便離離。
四曰: 奄忽那如此,夭桃色正春。
捧心還勸我,掩面複何人。
岱嶽誰為道,逝川甯問津。
臨喪應有主,宋玉在西鄰。
自是盛傳于長安,挽者多唱之。
或詢駝駝曰:“宋玉在西,莫是你否?”駝駝曬曰:“大有宋玉在。
”諸子皆知私于樂工,及鄰裡之人,極以為恥,這相掩覆。
绛真因與諸子争令,相谑失言雲:“莫倚居突肆。
”既而甚有恨色。
後有與绛真及諸子昵熟者,勤問之,終不言也。
本亦為名輩,後老退為假母。
居第最寬潔,賓甚翕集。
老妓曰萊兒,字蓬仙,貌不甚揚,齒不卑矣。
但利口巧言,诙諧臻妙,陳設居止處,如好事士流之家。
由是見者多惑之。
進士天水光遠,故山北之子。
年甚富,與萊兒殊相懸,而一見溺之,終不能舍。
萊兒亦以光遠聰悟俊少,尤谄附之。
又以俱善章程,愈相知愛。
天水未應舉時,已相呢狎矣。
及應舉,自以俊才,期于一戰而取。
萊兒亦謂之萬全。
是歲冬,大誇于賓客,指光遠為一鳴先輩。
及光遠下第,京師小子弟,自南院徑取道詣萊兒以快之。
萊兒正盛飾立于門前,以俟榜。
小子弟輩馬上念詩以谑之曰: 盡道萊兒口可憑,一冬誇婿好聲名; 适來安遠門前見,光遠何曾解一鳴。
萊兒尚未信,應聲嘲答曰: 黃口小兒口沒憑,逡巡看取第三名; 孝廉持水添瓶子,莫向街頭亂碗鳴。
其敏捷,皆此類也。
是春,萊兒,久不痊于光遠(京師以宴下第者,謂之打)。
光遠嘗以長句詩,題萊兒室曰: 魚鑰獸環斜掩門,萋萋芳草憶王孫。
醉憑青瑣窺韓壽,因擲金梭惱謝鲲。
不夜珠光連玉匣,辟寒钗影落瑤樽。
欲知明惠多情态,役盡江淹别後魂。
萊兒酬之曰:長者車塵每到門,長卿非慕卓王孫; 定知羽翼難随鳳,卻喜波濤未化鲲。
嬌别翠钿粘去袂,醉歌金雀碎殘樽; 多情多病年應促,早辦名香為返魂。
萊兒亂離前,有豪家以金帛聘之,置于他所。
人頗思之,不得複睹,萊兒以敏妙,誘引賓客,倍于諸妓,榷利甚厚。
而假母楊氏未嘗優恤,菜兒因大诟假母,拂衣而去。
後,假母嘗位訴于它能。
次妓曰永兒,字齊卿,婉約于萊兒,無他能,今相國蕭司徒遘甚眷之。
在翰苑時,每知聞間為之緻宴,必約定名占之。
次妓曰迎兒,既乏豐姿,又拙戲谑,多勁詞以忤賓客。
次妓曰桂兒,最少,亦名于貌。
但慕萊兒之為人,雅于逢迎。
已為假母,有女數人。
長曰小潤,字子美,少時頗籍籍者。
小天崔垂休(名胤本字似之,及第時年二十),變化年溺惑之,所費甚廣。
嘗題記于小潤髀上,為為山所見,題詩曰: 慈恩塔下親泥壁,滑膩光華玉不如。
何事博陵崔肉十,金陵腿上逞歐書。
次日福娘,字宜之。
甚明白,豐約合度,談論風雅,且有體栽。
故天官崔知之侍郎,嘗于筵上與詩曰: 怪得清風送異香,娉停仙子曳霓裳。
惟應錯認偷桃客,曼倩曾為漢侍郎。
次日小福,字能之。
雖乏豐姿,亦甚慧黠。
予在京師,與群從少年習業,或倦悶時,同詣此處,與二福環坐,清淡雅飲,尤見風态。
予嘗贈宜之詩曰: 彩翠仙衣玉紅膚,輕盈年在破瓜初。
霞杯醉勸劉郎飲,雲髻慵邀阿母梳。
不怕寒侵緣帶寶,等憂風舉情持裾。
謾圖西子晨妝樣,西子元來未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