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二十二·夢遊部一

關燈
櫻桃青衣  天寶初,有範陽盧子,在都應舉,頻年不第,漸窘迫。

    嘗暮乘驢遊行,見一精舍,中有僧開講,聽徒甚衆。

    盧子方詣講筵,倦寝。

    夢至精舍門,見一青衣,攜一籃櫻桃在下坐。

    盧子訪其誰家,因與青衣同餐櫻桃。

    青衣雲:“娘子姓盧,嫁崔家,今孀居在城。

    ”因訪近屬,即盧子再從姑也。

    青衣曰:“豈有阿姑同在一都,郎君不往起居?”盧子便随之。

    過天津橋,人水南一坊。

    有一宅,門甚高大。

    盧子立于門下,青衣先人。

     少頃,有四人出門,與盧子相見,皆姑之子也。

    一任戶部郎中,一前任鄭州司馬,一任河南功曹,一任太常博士。

    二人衣绯,二人着綠。

    形貌甚美。

    相見言叙,頗極歡暢。

    斯須,引人北堂拜姑。

    姑衣紫衣,年可六十許,言詞高朗,威嚴甚肅。

    盧子畏懼,莫敢仰視。

    令坐,悉訪内外,備谙氏族,遂訪兒婚姻未?盧子曰:“未!”姑曰;“吾有一外甥女,姓鄭,早孤,遺吾妹鞠養,甚有容質,頗有令淑,當為兒婦,平章計必允遂。

    ”盧子遽即拜謝,乃遣迎鄭氏妹。

    有頃,一家并到,車馬甚盛,遂檢曆擇日,雲後日吉,因與盧子定謝。

    姑雲:“聘财函信禮物,兒并莫憂,吾悉與處置,兒在城有何親故,并抄名姓,并其家第。

    ”凡三十餘家,并在台省及府縣官。

    明日下函,其夕成婚,事事華盛,殆非人間。

    明日設席,大會都城親長,拜禮畢,遂入一院。

    院中屏帷床席,皆極珍異。

    其妻年可十四五,容色美麗,宛若神仙,盧生心不勝喜,遂忘家屬。

     俄又及秋試之時,姑曰;“禮部侍郎與姑有親,必合極力,更勿憂也。

    ”明春遂擢第。

    又應宏詞,姑曰;“吏部侍郎與兒子弟當家連官,情分偏洽,令渠為兒必取高第。

    ”及榜出,又登甲科,受秘書郎。

    姑雲;“河南尹是姑堂外甥,令渠奏畿縣尉。

    ”數月,敕授王屋尉,遷監察,轉殿中,拜吏部員外郎,判南曹。

    铨畢,除郎中,餘如故。

    知制诰,數月即真遷禮部侍郎。

    兩載知舉,賞鑒平允,朝廷稱之,改河南尹。

    旋屬車駕還京,遷兵部侍郎。

    扈從到京,除京兆尹,改吏部侍郎。

    三年掌铨,甚有美譽,遂拜黃門侍郎平章事。

    恩渥綢缪,賞賜甚厚,作相五年,因直谏忤旨,改左仆射,罷知政事。

    數月,為東都留守河南尹兼禦史大夫。

    自婚媾後,至是經三十年,有七男三女,婚宦俱畢,内外諸孫十人。

     後因出行,卻到昔年逢攜櫻桃青衣精舍,複見其中有講筵,遂下馬禮谒。

    以故相之尊,處端揆居守之重,前後導從,頗極貴盛,高自簡貴,輝映左右。

    升殿禮佛,忽然昏醉,良久不起。

    既而,夢覺,乃見著白衫服飾如故,前後官吏一人亦無。

    彷徨迷惑,徐徐出門。

    乃見小豎捉驢執帽在門外立,謂盧曰:“人餓驢饑,郎君何久不出?”盧訪其時,奴曰:“日向午矣。

    ”盧子罔然歎曰;“人世榮華,窮達富貴貧賤,亦當然也。

    而今而後,不更求官達矣。

    ”遂尋仙訪道,絕迹人世焉。

     獨孤遐叔  貞元中,進士獨孤遐叔,家于長安崇賢裡,新娶白氏女。

    家貧下第,将遊劍南,與其妻訣曰:“遲可周歲歸矣。

    ”遇叔至蜀,羁栖不偶,逾二年乃歸。

    至戶縣西,去城尚百裡,歸心迫速,取是夕到家,趨斜徑疾行,人畜既怠。

    至金光門五六裡,天色已瞑,絕元逆旅,惟路隅有佛堂,遐叔止焉。

      時近清明,月色如晝。

    系驢于庭外,人空堂中。

    有桃杏十餘株。

    夜深,施衾褥于西窗下偃卧。

    方思明晨到家,因吟舊詩曰:“近家心轉切,不敢問來人。

    ”至夜分不寐。

    忽聞牆外有十餘人相呼,聲若裡胥田叟,将有供待迎接。

    須臾,有夫役數人,各持畚锸箕帚,于庭中糞除訖,複去。

    有頃,又持床席、牙盤、蠟燭之類,及酒具、樂器,阗咽而至。

    遐叔意謂貴族賞會,深慮為其迫逐,乃潛伏屏氣,于佛堂梁上伺之。

    鋪陳既畢,複有公子女郎共十數輩,青衣黃頭亦十數人,步月徐來,言笑晏晏。

    遂于筵中間坐,獻酬縱橫,履局交錯。

    中有一女郎,憂傷摧悴,側身下坐,風韻若似遐叔之妻。

    窺之,大驚。

    即下屋,稍于暗處,迫而察焉,乃真是妻也。

    方見一少年,舉杯屬之曰:“一人向隅,滿坐不樂,小人竊不自量,願聞金玉之聲。

    ”其妻冤抑悲愁,若無所控訴,而強置于坐也。

    遂舉金雀,收泣而歌曰:“今夕何夕,存耶殁耶?良人去兮天之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