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十二·宮掖部八 楊太真外傳
關燈
小
中
大
後徙居蒲州永樂之獨頭村。
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戶。
貴妃生于蜀。
嘗誤墜池中,後人呼為落妃池。
池在導江縣前。
(亦如王昭君生于陝州,今有昭君村;綠珠生于白州,今有綠珠江。
)妃早孤,養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家。
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歸于壽邸。
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溫泉宮,(自天寶六載十月,複改為華清宮。
)使高力士取楊氏女于壽邸,度為女道士,号太真,住内太真宮。
天寶四載七月,冊左衛中郎将韋昭訓女配壽邸。
是月,于鳳凰園冊太真宮女道士楊氏為貴妃,半後服用。
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鄉驿,望女兒山所作也。
故劉禹錫有詩雲:“伏睹玄宗皇帝望《女兒山詩》,小臣斐然有感:開元天子萬事足,惟惜當時光景促,三鄉驿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随。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又《逸史》雲:“羅公遠天寶初侍玄宗,八月十五日夜,宮中玩月,曰:‘陛下能從臣月中遊乎?’乃取一枝桂,向空擲之,化為一橋,其色如銀。
請上同登,約行數十裡,遂至大城阙。
公遠曰:‘此月宮也。
’有仙女數百,素練寬衣,舞于廣庭。
上前問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
’上密記其聲調,遂回橋,卻顧,随步而滅。
旦谕伶官,象其聲調,作《霓裳羽衣曲》。
”以二說不同,乃備錄于此。
)是夕,授金钗钿合。
上又自執麗水鎮庫紫磨金琢成步搖,至妝閣,親與插鬓。
上甚喜,謂後宮人曰:“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
”乃制曲子曰《得寶子》,又曰《得子》。
先是,開元初,玄宗有武惠妃、王皇後。
後無子。
妃生子,又美麗,寵傾後宮。
至十三年,皇後廢,妃嫔無得與惠妃比。
二十一年十一月,惠妃即世。
後庭雖有良家子,無悅上目者,上心凄然。
至是得貴妃,又寵甚于惠妃。
有姊三人,皆豐碩修整,工于谑浪,巧會旨趣,每入宮中,移晷方出。
宮中呼貴妃為娘子,禮數同于皇後。
冊妃日贈其父玄淡濟陰太守,母李氏隴西郡夫人。
又贈玄琰兵部尚書,李氏涼國夫人。
叔玄為光祿卿銀青光祿大夫。
再從兄钊拜為侍郎,兼數使。
兄又居朝列。
堂弟尚太華公主,是武惠妃生,以母,見遇過于諸女,賜第連于宮禁。
自此楊氏權傾天下,每有囑請,台省府縣,若奉诏敕。
四方奇貨、童仆、駝馬,日輸其門。
時安祿山為範陽節度,恩遇最深,上呼之為兒。
嘗于便殿與貴妃同宴樂。
祿山每就坐,不拜上而拜貴妃。
上顧而問之:“胡不拜我而拜妃子,意者何也?”祿山奏雲:“胡家不知其父,隻知其母。
”上笑而赦之。
又命楊以下,約祿山為兄弟姊妹,往來必相宴餞。
初雖結義頗深,後亦權敵,不葉。
五載七月,妃子以妒悍忤旨。
乘單車,令高力士送還楊宅。
及亭午,上思之不食,舉動發怒。
力士探旨,奏請載還,送院中宮人衣物及司農米面酒馔百餘車。
諸姊及初則懼禍聚哭,及恩賜浸廣,禦馔兼至,乃稍寬慰。
妃初出,上無卿,中官趨過者,或笞撻之。
至有驚怖而亡者。
力士因請就召,既夜,遂開安興坊,從太華宅以入。
及曉,玄宗見之内殿,大悅。
貴妃拜泣謝過。
因召兩市雜戲以娛貴妃。
貴妃諸姊進食作樂。
自茲恩遇日深,後宮無得進幸矣。
七載,加钊禦史大夫,權京兆尹,賜名國忠。
封大姨為韓國夫人,三姨為虢國夫人,八姨為秦國夫人。
同日拜命,皆月給錢十萬,為脂粉之姿。
然虢國不施妝粉,自炫美豔,常素面朝天。
當時杜甫有詩雲: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顔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又賜虢國照夜玑,秦國七葉冠,國忠鎖子帳,蓋希代之珍,其恩寵如此。
授銀青光祿大夫鴻腫卿,列戟,特授上柱國,一日三诏。
與國忠五家于宣陽裡,甲第洞開,僭拟宮掖,車馬仆從,照耀京邑。
遞相誇尚,每造一堂,費逾千萬計,見制度宏土于己者,則毀之複造,土木之工,不舍晝夜。
上賜禦食,及方外進獻,皆頒賜五宅。
開元已來,豪貴榮盛,未之比也。
上起動必與貴妃同行,将乘馬,則力士執辔授鞭。
宮中掌貴妃刺繡織錦,亡慮百人,雕樓器物又數百人,供生日及時節慶,續命楊益往嶺南長吏,日求新奇以進奉。
嶺南節度張九章,廣陵乏史王翼,以端午進貴妃珍玩衣服,異于他郡,九章加銀青光祿大夫,翼擢為戶部侍郎。
九載二月,上舊置五王帳,長枕大被,與兄弟共處其間。
妃子無何竊甯王紫玉笛吹。
因此又忤旨,放出。
時吉溫多與中貴人善,國忠懼,請計于溫。
遂入奏曰:“妃,婦人,無智識。
有忤聖顔,罪當死。
既蒙嘗恩寵,隻合死于宮中。
陛下何惜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乎?”上曰:“朕用卿,蓋不緣妃也。
”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