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十二·宮掖部八 楊太真外傳

關燈
令中使張韬光送妃至宅,妃泣謂韬光曰:“請奏:妾罪合萬死。

    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

    惟發膚是父母所生。

    今當即死,無以謝上。

    ”乃引刀剪其發一缭,附韬光以獻。

    妃既出,上怃然。

    至是,韬光以發搭于肩以奏。

    上大驚惋,遽使力士就召以歸,自後益嬖焉。

    又加國忠遙領劍南節度使。

     十載上元節,楊氏五宅夜遊,遂與廣甯公主騎從争西市門。

    楊氏奴揮鞭誤及公主衣,公主堕馬。

    驸馬鄭昌裔扶公主,因及數撾。

    公主泣奏之,上令決殺楊家奴一人,昌裔停官,不許朝谒。

    于是楊家轉橫,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

    故當時謠曰:“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

    ”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卻為門。

    ”其天下人心羨慕如此。

     上一旦禦勤政樓,大張聲樂。

    時教坊有王大娘,善戴百尺竿,上施木山:狀瀛州、方丈,令小兒持绛節,出入其間,而舞不辍,時劉晏以神童為秘書省正字,十歲,惠悟過人。

    上召于樓中,貴妃坐于膝上,為施粉黛,與之巾栉。

    貴妃令詠王大娘戴竿,晏應聲曰: 樓前百戲競争新,惟有長竿妙入神。

     誰謂绮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

    上與貴妃及嫔禦皆歡笑移時,聲聞于外,因命牙笏錦紋袍賜之。

    上又宴諸王于木蘭殿,時木蘭花發,皇情不悅。

    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顔大悅,方知回雪流風,可以回天轉地。

    上嘗夢十仙子,乃制《紫雲回》(玄宗嘗夢仙子十餘輩,禦卿雲而下,各執樂器,懸奏之。

    曲度清越,真仙府之音。

    有一仙人曰:“此神仙《紫雲回》。

    今傳授陛下,為正始之音。

    ”上喜而傳受。

    寤後,餘響猶在。

    旦,命玉笛習之,盡得其節奏也)。

    并夢龍女,又制《淩波曲》(玄宗在東都,晝夢一女,容貌豔異,梳交心髻,大袖寬衣,拜于床前。

    上問:“汝何人?”曰:“妾是陛 下淩波池中龍女。

    衛宮護駕,妾實有功,今陛下洞曉鈞天之音,乞賜一曲以光族類。

    ”上于夢中為鼓胡琴,拾新舊之曲聲,為《淩波曲》。

    龍女再拜而去。

    及覺,盡記之。

    會禁樂,自禦琵琶,習而翻之。

    與文武臣僚,于淩波宮臨池奏新曲,池中波濤湧起,複有神女出池心,乃所夢之女也。

    上大悅,語于宰相,因于池上置廟,每歲命祀之)。

    二曲既成,遂賜宜春院及梨園弟子并諸王。

     時新豐初進女伶謝阿蠻,善舞。

    上與妃子鐘念,因而受焉。

    就按于清元小殿,甯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馬仙期方響,李龜年篥,張野狐箜篌,賀懷智拍。

    自旦至午,歡洽異常。

    時惟妃女弟秦國夫人端坐觀之。

    曲罷,上戲曰:“阿瞞(上在禁中,多自稱也)樂籍,今日幸得供養夫人,請一纏頭。

    ”秦國曰:“豈有大唐天子阿姨,無錢用耶?”遂出三百萬為一局焉。

    樂器皆非世有者,才奏,而清風習習,聲出天表。

    妃子琵琶羅檀,寺人白季貞使蜀還獻。

    其木溫潤如玉,光耀可鑒,有金縷紅紋,蹙成雙鳳。

    弦乃未呵彌羅國永泰元年所貢者,渌水蠶絲也,光瑩如貫珠瑟瑟。

    紫玉笛乃桓娥所得也。

    祿山進三百事管色,俱用媚玉為之。

    諸王、郡主、妃之姊妹,皆師妃,為琵琶弟子。

    每一曲徹,廣有獻遺,妃子是日問阿蠻曰:“爾貧,無可獻師長,待我與汝為。

    ”命侍兒紅桃娘取紅粟玉臂支賜阿蠻。

     妃善擊磬,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聲,雖太常梨園之妓,莫能及之。

    上命采藍田綠玉,琢成磐:上方造、流蘇之屬,以金钿珠翠飾之,鑄金為二獅子,以為趺,彩缯褥麗,一時無比。

    先,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

    得數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

    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辇從。

    诏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色。

    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闆,押衆樂前,将欲歌之。

    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

    ”遽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樂詞》三篇。

    承旨,猶苦宿醒,因援筆賦之。

     第一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 第二首: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 第三首: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龜年捧詞進,上命梨園弟子略約詞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

    妃持玻璃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歌,意甚厚。

    上因調玉笛以倚曲。

    每曲遍将換,則遲其聲以媚之。

    妃飲罷,斂繡巾再拜。

    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他學士。

    會力士終以脫靴為恥,異日,妃重吟前詞,力士戲曰:“始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妃子驚曰:“何學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賤之甚矣。

    ”妃深然之。

    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

     上在百花院便殿,因覽《漢成帝内傳》,時妃子後至,以手整上衣領,曰:“看何文書?”上笑曰:“莫問。

    知則又人。

    ”覓去,乃是“漢成帝獲飛燕,身輕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