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四·仙部
關燈
小
中
大
花木鮮秀,似非人境,煙翠蔥籠,景色豔媚,不可形狀。
香風飒來,神清氣爽,飄飄然有淩雲之意,不複以使車為重,視其身若腐鼠,視其徒若蝼蟻。
既而稍聞劍佩之聲。
二青衣出曰:“阿郎來。
”俄有一人,衣冠偉然,儀貌奇麗。
敬伯前拜視之,乃谌也。
裴慰之曰:“塵界任官,久食腥膻,愁欲之火,焰于胸中,負之而行,固甚勞苦。
”遂揖以人,坐于中堂,窗戶棟梁,飾以異寶,屏帳皆畫雲鶴。
有頃,四青衣捧碧玉台盤而至。
器物珍異,皆非人世所有。
香醒佳馔,目所未睹。
既而,日将暮,命其仆促席。
燃九光之燈,光華滿座。
女樂二十人,皆絕代之色,列其座前。
裴顧小黃頭曰:“王評事昔吾山中之友,道情不固,棄吾下山,别近十年,才為廷尉。
屬今俗心已就,須俗伎以樂之。
顧伶家女無足召者,當召士大夫之女已适人者。
如近無姝麗,五千裡内皆可擇之。
”小黃頭唯唯而去。
諸伎調碧玉蕭,調未諧,而黃頭已複命,引一伎自西階登,拜裴席前。
裴指曰:“參評事。
”敬伯答拜。
細視之,乃其妻趙氏,而敬伯驚訝不敢言。
妻亦甚駭,目之不已。
遂令坐。
玉階下一青衣,捧玳瑁筝授之,趙素所善也。
因令與座伎合曲以送酒。
敬伯座間取殷色朱李投之。
趙顧敬伯,潛系于衣帶。
伎奏之曲,趙皆不能逐。
裴乃令随所奏,時時停趙以呈其曲。
其歌舞,非雲韶九奏之樂,而清亮宛轉,酬獻極歡。
天将曙,乃召前黃頭曰:“送趙夫人。
”且謂曰:“此乃九大畫堂,常人不到。
吾昔與王為方外之交,憐其為俗所迷,自投湯火,以智自燒,以明自賊,将沉浮于生死海中,求濟不得,故命于此一以醒之。
今日之會,誠再難得。
亦夫人宿命,乃得暫遊雲山萬裡,重複來往,勞苦無辭也。
”趙拜而去。
裴謂敬伯曰:“評公使車,留此一宿,得無驚郡将乎?宜就館。
未赴阙,閑時訪我可也。
塵路遐遠,萬愁攻人,努力自愛。
”伯拜謝而去。
後五日,将還,潛詣取别其門,不複有宅,乃荒涼之地,煙草極目,惆怅而返。
及京,奏事畢,得歸私第。
諸趙竟怒曰:“女子誠陋,不足以奉事君子,然已辱厚禮,亦宜敬之。
夫上以承祖考,下以繼後嗣,豈苟而已哉。
奈何以妖術緻之萬裡,而娛人之視聽乎!朱李尚在,其言足證,何諱乎?”敬伯盡言之,且曰:“當此之時,敬伯亦自不測,此蓋裴之道成矣,以此相炫也。
”其妻亦記得裴言,遂不複責。
籲!神仙之變化,誠如此乎?将謂幻者鬻術以緻惑乎?固非常智之所及。
且夫雀為蛤,雉為蜃,人為虎,腐草為螢,蜣螂為蟬,鲲為鵬,萬物之變化,書傳之記者不可以智達,況耳目之外乎。
張老
張老者,揚州六合縣園叟也。
其鄰有韋恕者,梁天監中,自揚州曹掾役滿而來。
有長女既笄,召裡媒媪,令訪良婿。
張老聞知,喜而候媒于韋門。
媪出,張老固延人,且備酒食。
酒闌,謂媪曰:“聞韋氏有女将适人,求良才于汝,有之乎?”曰“然”。
曰:“某誠衰邁,灌園之業,亦可衣食。
幸為求之,事成厚謝。
”媪大罵而去。
他日又邀媪。
媪曰:“叟何不自度?豈有衣冠子女,肯嫁園叟耶!此家誠貧,士大夫家之敵者不少顧,叟非匹,吾安能為叟一杯酒,乃取辱于韋氏。
”叟固曰:“強為吾一言之,言不從,即吾命也。
”媪不得已,冒責而入言之。
韋氏大怒:“媪以吾貧,輕我乃如是!且韋家焉有此事,況園叟何人,敢發此議。
叟固不足責,媪何無别之甚也。
”曰:“媪誠非所宜言,為曳所逼,不得不達其意。
”韋怒曰:“為我報之,今日内得五百缗則可。
”媪出,以告張老,乃曰:“諾。
”未幾,車載納于韋氏。
韋大驚曰:“前言戲之耳。
且此翁為園,何以緻此?吾度其必無而言之,今不移多時而錢到,當如之何?”乃使人潛候其女。
女亦不恨,乃曰:“此固命乎!”遂許焉。
張老既娶韋氏,園業不廢,負穢地,鬻蔬不辍。
其妻躬執爨濯,了無怍色。
親戚惡之,亦不能止。
數年,中外之有識者責恕曰:“君家誠貧,鄉裡豈無貧子弟,奈何以女妻園叟?既棄之,何不令遠去也。
”他日,恕置酒召女及張老。
酒酣,微露其意。
張老起曰:“所以不即去者,恐有念。
今既相厭,去亦何難。
某王屋下有一小莊,明日且歸耳。
”天将曙,來别韋氏曰:“他歲想念,可令大兄往天壇山南相訪。
”遂令妻騎驢戴笠,張老策杖相随而去。
絕無消息。
後數年,恕念其女,以為蓬頭垢面,不可識也。
令長男義方訪之。
到天壇南,道遇一昆侖奴,駕黃牛耕田。
問曰:“此有張老家莊否?”昆侖投杖拜曰:“大郎子何久不來?莊去此甚近,某當前引。
”遂與俱東去。
初上一山,山下有水,過水連綿凡十餘處,景色漸異,不與人間同。
下一山,見水北朱戶甲第,樓閣參差,花木繁榮,煙雲鮮媚,鸾鶴孔雀,回翔其間,歌管嘹亮耳目。
昆侖奴指曰:“此張家莊也。
”韋驚駭不測。
俄而及門,門有紫衣人吏拜引人廳中。
鋪陳之盛,目所未睹。
異香氤氲,遍滿崖谷。
忽聞珠佩之聲漸近,二青衣出曰:“阿郎來。
”次見十數青衣,容色絕代,相對而行,若有所引。
俄見一人,戴遠遊冠,衣朱绡,曳朱履,徐出門。
一青衣引為前拜,儀狀偉然,容色芳嫩。
細觀之,乃張老也。
言曰:“人世勞苦,若在火中,身未清涼,怨焰又熾,固無斯須泰時。
兄久客寄,何以自娛?賢妹略梳頭,即當奉見。
”因揖令坐。
未幾,一青衣來曰:“娘子已梳頭畢。
”引人見妹,遂于堂前。
其堂沉香為梁,玳瑁貼門,碧玉窗,珍珠箔,階砌皆冷清碧色,不辨其物。
其妹服飾之盛,世間未見。
略叙寒暄,問尊長而已,意甚鹵莽。
有頃進馔,精美芳馨,不可名狀。
食訖,館韋于内廳。
明日方曙,張老與韋生坐,忽有一青衣附耳而語。
張老笑曰:“宅中有客,安得暮歸?”因曰:“小弟暫欲遊蓬萊山,賢妹亦當去。
然未暮即歸,兄但憩此。
”張老揖而入。
俄而五雲起于庭中,鸾鳳飛翔,絲竹并作。
張老及妹,各乘一鳳,餘伎乘鶴者十數人,漸上空中,正東而去。
望之已久,猶隐隐聞音樂之聲。
韋君在館,小青
香風飒來,神清氣爽,飄飄然有淩雲之意,不複以使車為重,視其身若腐鼠,視其徒若蝼蟻。
既而稍聞劍佩之聲。
二青衣出曰:“阿郎來。
”俄有一人,衣冠偉然,儀貌奇麗。
敬伯前拜視之,乃谌也。
裴慰之曰:“塵界任官,久食腥膻,愁欲之火,焰于胸中,負之而行,固甚勞苦。
”遂揖以人,坐于中堂,窗戶棟梁,飾以異寶,屏帳皆畫雲鶴。
有頃,四青衣捧碧玉台盤而至。
器物珍異,皆非人世所有。
香醒佳馔,目所未睹。
既而,日将暮,命其仆促席。
燃九光之燈,光華滿座。
女樂二十人,皆絕代之色,列其座前。
裴顧小黃頭曰:“王評事昔吾山中之友,道情不固,棄吾下山,别近十年,才為廷尉。
屬今俗心已就,須俗伎以樂之。
顧伶家女無足召者,當召士大夫之女已适人者。
如近無姝麗,五千裡内皆可擇之。
”小黃頭唯唯而去。
諸伎調碧玉蕭,調未諧,而黃頭已複命,引一伎自西階登,拜裴席前。
裴指曰:“參評事。
”敬伯答拜。
細視之,乃其妻趙氏,而敬伯驚訝不敢言。
妻亦甚駭,目之不已。
遂令坐。
玉階下一青衣,捧玳瑁筝授之,趙素所善也。
因令與座伎合曲以送酒。
敬伯座間取殷色朱李投之。
趙顧敬伯,潛系于衣帶。
伎奏之曲,趙皆不能逐。
裴乃令随所奏,時時停趙以呈其曲。
其歌舞,非雲韶九奏之樂,而清亮宛轉,酬獻極歡。
天将曙,乃召前黃頭曰:“送趙夫人。
”且謂曰:“此乃九大畫堂,常人不到。
吾昔與王為方外之交,憐其為俗所迷,自投湯火,以智自燒,以明自賊,将沉浮于生死海中,求濟不得,故命于此一以醒之。
今日之會,誠再難得。
亦夫人宿命,乃得暫遊雲山萬裡,重複來往,勞苦無辭也。
”趙拜而去。
裴謂敬伯曰:“評公使車,留此一宿,得無驚郡将乎?宜就館。
未赴阙,閑時訪我可也。
塵路遐遠,萬愁攻人,努力自愛。
”伯拜謝而去。
後五日,将還,潛詣取别其門,不複有宅,乃荒涼之地,煙草極目,惆怅而返。
及京,奏事畢,得歸私第。
諸趙竟怒曰:“女子誠陋,不足以奉事君子,然已辱厚禮,亦宜敬之。
夫上以承祖考,下以繼後嗣,豈苟而已哉。
奈何以妖術緻之萬裡,而娛人之視聽乎!朱李尚在,其言足證,何諱乎?”敬伯盡言之,且曰:“當此之時,敬伯亦自不測,此蓋裴之道成矣,以此相炫也。
”其妻亦記得裴言,遂不複責。
籲!神仙之變化,誠如此乎?将謂幻者鬻術以緻惑乎?固非常智之所及。
且夫雀為蛤,雉為蜃,人為虎,腐草為螢,蜣螂為蟬,鲲為鵬,萬物之變化,書傳之記者不可以智達,況耳目之外乎。
其鄰有韋恕者,梁天監中,自揚州曹掾役滿而來。
有長女既笄,召裡媒媪,令訪良婿。
張老聞知,喜而候媒于韋門。
媪出,張老固延人,且備酒食。
酒闌,謂媪曰:“聞韋氏有女将适人,求良才于汝,有之乎?”曰“然”。
曰:“某誠衰邁,灌園之業,亦可衣食。
幸為求之,事成厚謝。
”媪大罵而去。
他日又邀媪。
媪曰:“叟何不自度?豈有衣冠子女,肯嫁園叟耶!此家誠貧,士大夫家之敵者不少顧,叟非匹,吾安能為叟一杯酒,乃取辱于韋氏。
”叟固曰:“強為吾一言之,言不從,即吾命也。
”媪不得已,冒責而入言之。
韋氏大怒:“媪以吾貧,輕我乃如是!且韋家焉有此事,況園叟何人,敢發此議。
叟固不足責,媪何無别之甚也。
”曰:“媪誠非所宜言,為曳所逼,不得不達其意。
”韋怒曰:“為我報之,今日内得五百缗則可。
”媪出,以告張老,乃曰:“諾。
”未幾,車載納于韋氏。
韋大驚曰:“前言戲之耳。
且此翁為園,何以緻此?吾度其必無而言之,今不移多時而錢到,當如之何?”乃使人潛候其女。
女亦不恨,乃曰:“此固命乎!”遂許焉。
張老既娶韋氏,園業不廢,負穢地,鬻蔬不辍。
其妻躬執爨濯,了無怍色。
親戚惡之,亦不能止。
數年,中外之有識者責恕曰:“君家誠貧,鄉裡豈無貧子弟,奈何以女妻園叟?既棄之,何不令遠去也。
”他日,恕置酒召女及張老。
酒酣,微露其意。
張老起曰:“所以不即去者,恐有念。
今既相厭,去亦何難。
某王屋下有一小莊,明日且歸耳。
”天将曙,來别韋氏曰:“他歲想念,可令大兄往天壇山南相訪。
”遂令妻騎驢戴笠,張老策杖相随而去。
絕無消息。
後數年,恕念其女,以為蓬頭垢面,不可識也。
令長男義方訪之。
到天壇南,道遇一昆侖奴,駕黃牛耕田。
問曰:“此有張老家莊否?”昆侖投杖拜曰:“大郎子何久不來?莊去此甚近,某當前引。
”遂與俱東去。
初上一山,山下有水,過水連綿凡十餘處,景色漸異,不與人間同。
下一山,見水北朱戶甲第,樓閣參差,花木繁榮,煙雲鮮媚,鸾鶴孔雀,回翔其間,歌管嘹亮耳目。
昆侖奴指曰:“此張家莊也。
”韋驚駭不測。
俄而及門,門有紫衣人吏拜引人廳中。
鋪陳之盛,目所未睹。
異香氤氲,遍滿崖谷。
忽聞珠佩之聲漸近,二青衣出曰:“阿郎來。
”次見十數青衣,容色絕代,相對而行,若有所引。
俄見一人,戴遠遊冠,衣朱绡,曳朱履,徐出門。
一青衣引為前拜,儀狀偉然,容色芳嫩。
細觀之,乃張老也。
言曰:“人世勞苦,若在火中,身未清涼,怨焰又熾,固無斯須泰時。
兄久客寄,何以自娛?賢妹略梳頭,即當奉見。
”因揖令坐。
未幾,一青衣來曰:“娘子已梳頭畢。
”引人見妹,遂于堂前。
其堂沉香為梁,玳瑁貼門,碧玉窗,珍珠箔,階砌皆冷清碧色,不辨其物。
其妹服飾之盛,世間未見。
略叙寒暄,問尊長而已,意甚鹵莽。
有頃進馔,精美芳馨,不可名狀。
食訖,館韋于内廳。
明日方曙,張老與韋生坐,忽有一青衣附耳而語。
張老笑曰:“宅中有客,安得暮歸?”因曰:“小弟暫欲遊蓬萊山,賢妹亦當去。
然未暮即歸,兄但憩此。
”張老揖而入。
俄而五雲起于庭中,鸾鳳飛翔,絲竹并作。
張老及妹,各乘一鳳,餘伎乘鶴者十數人,漸上空中,正東而去。
望之已久,猶隐隐聞音樂之聲。
韋君在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