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回 到汴梁弟兄同忠 當金殿太君陳兵

關燈
詩曰: 忠臣孝子兩相同,救父興師立大功。

     年少英雄誰可及,平蠻指日位封隆。

     卻說狄龍、狄虎弟兄二人帶了老家人狄成,随後出了王府,一程向汴京城而去。

    狄龍在馬上一路行來,向狄虎說:“賢弟,如今父王因在高山中,未知生死,至今将已三個月,還未動救兵,父王在山上盼望。

    聖上雖已調點人馬,但不知何日興兵。

    母親又不許我弟兄同去随征,我心甚覺不安。

    ”狄虎說:“哥哥,我想到了汴京見景生情,先拜探過包公,相求他保舉我二人前去平蠻救父。

    聖旨準了,一定金殿封官,奉旨征南。

    命狄成先回家報知母親,有了旨命,他也攔阻不得了。

    你我速到邊廷,奮勇當先,救出父王,豈不忠孝兩全的?”狄龍說:“言之有理。

    此去見包公,訴說心腸,他定然應允。

    ” 一路你言我語,這狄成一一聽得明白,吃驚不小,慌忙稱說:“二位公子,你說随征去,豈不害了小人?主母娘娘臨行再三囑咐二位公子早去速回。

    你說上京相謝包公,到了京時又求包公薦舉随征。

    倘若朝廷準了本,叫小人回歸怎生上複主母娘娘?倘二位公子要去,須要回家說明白。

    若是娘娘從你去的,免得小人受累,說我不谏阻你們,公子意下如何?”這公子二人聞言大怒,罵聲:“大膽奴才,敢來擅自攔阻我!何難把你這牛筋打斷。

    專将主母來欺壓于我!如今不用你同往,快回去吧!”狄成大驚,忙呼:“公子不必動怒,老奴就是渾身是膽,也不敢攔阻二位公子。

    因主母臨行吩咐多少言詞于老奴,一到汴京,叩謝了包公,不可耽擱,須早去早回。

    将二位公子交于小人。

    你今反往邊關去了,豈不違背了母親之命?乃為不孝。

    又教小人難複主母之命,是以難怪小人攔阻。

    ” 弟兄二人聽了,一齊住馬說:“膽大的奴才,你敢說我二人違背母命,身屬不孝!這樣言詞也說出來,我弟兄不打殺你這狗奴,誓不為人!”狄虎生來秉性剛烈,上前便将馬鞭照頭打下。

    不知他力強手重,腦後打破,流出血來。

    打得這老家人哀哀叫喊,說:“公子息怒,饒了小人吧!”狄虎不聽他讨饒,又要打。

    狄龍阻住說:“賢弟不必與他生氣,把他趕回家去,不要他跟随便了。

    ”狄虎住鞭大喝:“奴才,快些回去!我弟兄不用你跟随!”狄成說:“公子,這也使不得!若是回去,倘主母娘娘一怒,隻怕性命難保了。

    不如跟随公子才好。

    ”狄龍開言說:“你不肯回去,隻懮主母生氣。

    若要跟随我們,以後不須你多言管事。

    再要違背,定然打死!”狄成說:“小人下回不敢多言了。

    ”兄弟方才催馬揚鞭而去。

     數十天水陸,一日到了汴京城,進酸棗門,過了數十條大街,有狄家舊宅子。

    王府裡面還有家人看守,弟兄二人進内到了書房,狄成把行李搬運收好。

    早有家人捧水與公子洗浴畢,狄成打開衣箱,與公子更換了。

    又有家人擺上夜膳,弟兄二人用過,不覺天色已晚。

    弟兄商量,燈下修書一道,明日見包公進朝上本,不表。

     狄成在途中腦袋被狄虎打破,用綠絹紮包了。

    有守王府的家人,一名陳青,一名何進,一見說:“老管家因何用絹包頭?莫非騎馬不牢,跌下來打破的麼?”狄成說:“列位兄弟,遲些慢慢說你們知之。

    ”是夜,公子睡了,有何進打了一壺燒酒,擺上肴馔,邀了狄成到竈廳一同坐下。

    三人吃酒,陳青說:“老管家,你一路限随公子到來,關山跋涉,勞苦不堪,原何頭上着了傷?”狄成見問,就将前事一一說知。

    陳青、何進二人說:“原來如此。

    老管家受了一番屈氣,須看老主人之面。

    況二人年少,無分好歹,勸他休違母命,這話也不是傷犯于他,為何就将管家頭打破?”狄成說:“我也如此想,又不是強詞沖撞于他,下此毒手!但我有一事,煩二兄與我寫個禀帖,明日打發人送回家去,禀知主母娘娘,方止得他随征勢頭,我亦安心回去。

    ”何進說:“要得。

    ”陳青說:“此見不差,待我去叫管賬李先生寫個禀帖,明日差人趕回山西便了。

    ”三人吃酒一會,又談老主人待下以恩。

    安慰秋成一番,不用煩言。

    次日五更,陳青、何進與李二取了禀帖,命人帶了盤費、幹糧,趕回山西。

    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