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六回

關燈
詩曰:桑梓之間不肯忘,愁生萬裡為君王。

     天涯海角飄流久,且幸于今返故鄉。

     話說漢王見林後提起還有相伴和番功臣,未曾加封,心中惶恐,叫一聲:“禦妻,非是寡人忘卻此人,隻因昭君屍到,喪事忙了三月有零,隻算得安葬已畢,打點召他前來,自然格外加恩,酬他十餘年的辛苦。

    ”林後點頭稱是。

    說畢,吩咐擺酒,代漢王解悶。

    一宿晚景已過,不必提他。

     次日早朝,漢王登殿,兩班文武朝參已畢,旨下将王龍召進。

    王龍見了漢王,拜倒金階二十四拜,口呼萬歲。

    漢王叫聲:“卿家,勞你伴送娘娘和番,一十六載,受了千辛萬苦,久困異鄉,今方回朝,卿之忠心,不減蘇武。

    孤甚敬服卿家,怪不得昭君生前,眼力識人一絲不錯。

    今且聽孤加封卿家為天下都提調使,統制軍兵,如朕親臨;外賜黃金印一顆,上方寶劍一柄,不論皇親國戚、文武軍民,凡有不法者,任憑先斬後奏;彩緞百匹、黃金千兩、紅羅一對、金花兩朵,追封三代,蔭襲一子。

    爾妻蕭氏,苦守多年,賜她鳳冠霞帔,加封一品正夫人。

    并賜回鄉祭祖,給假半年,使你夫妻完聚,并受皇恩,再行供職。

    ” 王龍得旨,心中大喜,連忙在金階叩謝皇恩,就此告辭漢王,退行百步,出了朝門,到五鳳樓前上馬,又拜别在朝文武,打點衣錦還鄉。

    口中不語,心内暗想,叫聲:“且住,想我劉文龍乃一介書生,得中狀元,多蒙昭君娘娘的錯愛,認為兄妹,禦賜姓王,今日特旨加恩,榮歸故裡,虧誰之力?還當前去拜見義父、義母,方是正理。

    ”想罷,帶了從人,備了禮物,出得皇城,約有百裡之遙,就到了國丈府中。

    門前下馬,有家人投帖進内,少刻,國丈出迎。

    迎至廳上,王龍便請夫人一齊相見,國丈命家人傳語入内,将姚氏夫人請到廳上。

    王龍把二位皇親請在上面,口稱:“義父、義母兩大人在上,義男王龍拜見。

    ”說罷,正要将身下拜,國丈一把拉住道:“殿元公,這個使不得,不要折壞老朽。

    ”王龍又不肯依從,定要下拜,二人扯了一會,隻拜了二拜,方分賓主坐下,香茗一道。

     用畢,國丈便叫聲:“殿元公,不才小女奉旨和番,累及殿元公,一番辛苦跋涉,愚夫婦于心不安。

    ”王龍道:“義父說哪裡話?這是為國馳驅,乃臣子份内之事,何言辛苦?慢講是君王有命,不過跋涉萬裡,就是赴湯蹈火,亦在所難辭。

    ”國丈連連稱贊道:“殿元公可謂勤于王事,足見忠心。

    請問殿元公身在番邦,親見小女一番舉動,不知可以見示否?”王龍道:“義父母若不嫌絮煩,何妨上禀。

    ”國丈道:“倒要請教,老夫這裡洗耳恭聽。

    ”王龍未曾開言,先已流淚、道:“想娘娘别了漢王,出得東京,和番北地,自芙蓉嶺到雁門關,走了許多路程,受了多少風霜雨雪,免不得爬山過嶺,萬苦千辛,才到番城,約了三事,等番王依允,方肯進城,也算長天朝志氣。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