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五回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二女昭君出一家,排關名字最堪誇。
姊能貞烈妹能武,好比蓮生并蒂花。
話說漢王見昭君的父母到來,心中很不過意,為的昭君屍到中國,不曾送信與他,今見兩位皇親到來,漢王面前見駕,又朝見林後,漢王叫平身,含悲叫聲:“國丈,休怪孤不送信于你,隻怕年老皇親一聞兇信,又增悲苦,等喪葬已畢,方才召你說個明白。
”皇親夫婦聽說,也不回言,忙将恩謝,齊到墳上擺了祭禮,祭奠昭君。
老夫婦放聲大哭道:“你當初二九之年,大不該得此異夢,立誓要伴天子,誰知遂了心願,其中颠颠倒倒,累及父母受了許多苦楚;你又為國亡身,今日隻剩屍靈歸國,叫我年老雙親,倚靠何人?亦是空養你這女兒一場。
”說畢,一齊嚎陶大哭。
哭了一會,林後命宮娥勸住皇親老夫婦。
見墳邊袅袅娜娜走上一個女子,不亞昭君重生,漢王一見,吃驚不小。
隻見她到了昭君墳前,整理衣袖,拜倒塵埃,哭叫:“姐姐呀!念妹子賽昭君,生來既晚,姊妹未曾見面,就兩下分離,今日姊姊歸陰,妹年又小,叫年老雙親并無香煙後代,日後倚靠何人?”說着,忍不住粉面淚流,如花噴水;雙眉緊皺,似桃含春,哭拜一會,真令旁人心酥。
林後見這女子,舉止文雅,說話伶俐,方知是昭君之妹,暗暗稱贊道:“好個知文達禮的佳人,也不枉姊妹聰明,生在一家。
”漢王在旁偷看賽昭君,眼都笑合了縫,心中暗想:“昭君雲端親許寡人,寡人若不斷前情,妹子賽昭君可以續婚,隻怕此言今日有些應驗了。
且等回朝,再作計較。
”便離座,攜着國丈手,周圍看一看墳中四面景緻,以見殓葬昭君,禮上不為過薄,但見那:墳堂上石牌樓高高聳聳,兩旁栽松柏樹千層萬層。
一枝梅,一枝李,梅李争開;一枝杏,一枝桃,桃杏生春。
石牛羊,石人馬,分列左右;石麒麟,石獬猊,頭角猙獰;石豺狼,石虎豹,助威墳墓;石駱駝,石獅像,件件分形;石文官,石武将,排立兩旁;石嫔妃,石采女,伺候墳茔。
漢王同國丈看了墳上造得十分齊整,國丈也放心得下,漢王叫聲:“國丈放心,妃子雖死,親情未斷,孤定奉養你終身便了。
”國丈連稱:“皇恩浩蕩,老臣何以克當!”說着已到墳前,漢王同林後又拜别昭君之墓,衆文武也上來拜别,哭得悲悲切切,吹得熱熱鬧鬧,禮拜一番。
漢王要擺駕回朝,國丈夫妻向前謝了天子,皇後移步也要告辭回去,漢王心中十分不舍,無奈國丈苦苦告别,漢王道:“既是國丈執意要去,孤也不好強留,再令媛有遺書一封,寄與國丈的,孤今未及帶來,且稍停幾日,召國丈來朝,還有别事商議,再看遺書不遲。
”國丈謝恩,率領家眷回他鄉裡去了,不表。
且言漢王、林後帶領文武嫔妃内侍等,告别昭君墳墓,一路回朝,文武退
姊能貞烈妹能武,好比蓮生并蒂花。
話說漢王見昭君的父母到來,心中很不過意,為的昭君屍到中國,不曾送信與他,今見兩位皇親到來,漢王面前見駕,又朝見林後,漢王叫平身,含悲叫聲:“國丈,休怪孤不送信于你,隻怕年老皇親一聞兇信,又增悲苦,等喪葬已畢,方才召你說個明白。
”皇親夫婦聽說,也不回言,忙将恩謝,齊到墳上擺了祭禮,祭奠昭君。
老夫婦放聲大哭道:“你當初二九之年,大不該得此異夢,立誓要伴天子,誰知遂了心願,其中颠颠倒倒,累及父母受了許多苦楚;你又為國亡身,今日隻剩屍靈歸國,叫我年老雙親,倚靠何人?亦是空養你這女兒一場。
”說畢,一齊嚎陶大哭。
哭了一會,林後命宮娥勸住皇親老夫婦。
見墳邊袅袅娜娜走上一個女子,不亞昭君重生,漢王一見,吃驚不小。
隻見她到了昭君墳前,整理衣袖,拜倒塵埃,哭叫:“姐姐呀!念妹子賽昭君,生來既晚,姊妹未曾見面,就兩下分離,今日姊姊歸陰,妹年又小,叫年老雙親并無香煙後代,日後倚靠何人?”說着,忍不住粉面淚流,如花噴水;雙眉緊皺,似桃含春,哭拜一會,真令旁人心酥。
林後見這女子,舉止文雅,說話伶俐,方知是昭君之妹,暗暗稱贊道:“好個知文達禮的佳人,也不枉姊妹聰明,生在一家。
”漢王在旁偷看賽昭君,眼都笑合了縫,心中暗想:“昭君雲端親許寡人,寡人若不斷前情,妹子賽昭君可以續婚,隻怕此言今日有些應驗了。
且等回朝,再作計較。
”便離座,攜着國丈手,周圍看一看墳中四面景緻,以見殓葬昭君,禮上不為過薄,但見那:墳堂上石牌樓高高聳聳,兩旁栽松柏樹千層萬層。
一枝梅,一枝李,梅李争開;一枝杏,一枝桃,桃杏生春。
石牛羊,石人馬,分列左右;石麒麟,石獬猊,頭角猙獰;石豺狼,石虎豹,助威墳墓;石駱駝,石獅像,件件分形;石文官,石武将,排立兩旁;石嫔妃,石采女,伺候墳茔。
漢王同國丈看了墳上造得十分齊整,國丈也放心得下,漢王叫聲:“國丈放心,妃子雖死,親情未斷,孤定奉養你終身便了。
”國丈連稱:“皇恩浩蕩,老臣何以克當!”說着已到墳前,漢王同林後又拜别昭君之墓,衆文武也上來拜别,哭得悲悲切切,吹得熱熱鬧鬧,禮拜一番。
漢王要擺駕回朝,國丈夫妻向前謝了天子,皇後移步也要告辭回去,漢王心中十分不舍,無奈國丈苦苦告别,漢王道:“既是國丈執意要去,孤也不好強留,再令媛有遺書一封,寄與國丈的,孤今未及帶來,且稍停幾日,召國丈來朝,還有别事商議,再看遺書不遲。
”國丈謝恩,率領家眷回他鄉裡去了,不表。
且言漢王、林後帶領文武嫔妃内侍等,告别昭君墳墓,一路回朝,文武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