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類

關燈
遁深山,惟恐名落人間,何必浪遊市裡?受人施舍金帛,将何所用?”鄉官被褚公一駁,似乎已為信邪,更欲取信其言。

    乃曰:“老父母不信。

    可召而試之,方知晚生言非妄矣。

    ” 褚公即差人喚至,令搜其身,别無夾帶,惟持二十四個彌陀珠,許之帶入,掃一淨室,布牀席與坐。

    外遣人輪番密窺,日遣人明開門一視,出仍鎖門,兩日内果結雙趺而坐,容貌如故。

    第三日開視,見臉有乏汗,求滾水飲,褚公命與之。

    複出鎖門,密窺者來禀曰:“僧以一彌陀珠調水飲訖。

    容貌複好。

    ”後每兩日進滾湯一碗,密窺者辄禀雲:“以珠調吃。

    ”經十一日召之出,取其彌陀珠視之,隻十九枚在手耳。

    褚公收其珠,命收入輕監,不許攪動,聽彼靜坐,以候發落。

    密囑禁子曰:“勿容僧道人入見,兩日後必問你乞食,你問其彌陀珠何以做?做來,以水調之,與此珠一樣,後重賞你。

    ” 次日,僧即問禁子求食。

    禁子問曰:“你教我作珠方法,便與你食。

    ”僧曰:“此藥極難得,你但與我食,出外多以銀謝你,不必問此方。

    ”禁子不與之食,三日餓倒,面青黃無人色矣。

    褚公提出審曰:“我早知此珠是孩兒丹矣。

    你供出制造方法來,免汝一死。

    ”僧詐作将死形狀,不敢應。

    褚公笑曰:“衆看此辟谷僧,在褚爺前,辟三日谷,即餓死矣。

    此丹乃婦人胎内孩子。

    必須謀死孕婦,剖其嬰孩以作此丹。

    不知你害死多少命,以造此惡業,你怎敢說出口,我豈求汝方乎。

    若打死你罪還輕。

    ”命衙前搭起一台,以十九枚珠發出,将四個調與衆百姓看,以滾水調之,滿碗都是膏液,有敢飲者又香又甜,隻飲兩口,一日亦飽。

    後十五枚,發與醫生治補損。

    然後縛此僧,在台上淩遲之。

    褚公曰:“縣令為民父母,豈忍殺人,但為衆冤洩恨矣。

    ”衆皆稱快。

    而鄉官後亦永不信僧道矣。

     按:此詐辟谷者,多是藏幹糧,其服孩兒丹者少。

     此糧非藏于身,恐人搜也。

    都寄于丐乞者之身,有人試之,則密以幹糧付。

    又有服松毛竹葉者,松毛用羊蹄草同吃,竹葉用嫩蕨同吃,皆滑而可食。

    僧亦嘗以此惑人,謂彼能服此,然從古有辟谷之說者,乃仙方非人間所有也。

    曾見有遇異人,授辟谷者述之于左。

     武夷山有貧民結廬于岩曲,僅容牀竈,墾山種茶,賣以供食。

    積十數年所開茶山,歲可收鬻三四金,每日力作不息。

    惟大寒暑,甚風雨,終日寂坐岩廬下,不識經典,亦不通往來。

    忽日,一道人過其廬,謂曰:“汝耕山勞苦,何不以茶山付人代耕,歲收一金以買衣資。

    吾授汝辟谷方,則不須買米,不勞耕山,可安坐自足矣。

    ”山民曰:“吾嘗聞修行人有辟谷方,若肯教我,願拜師父求學。

    ”道士曰:“你性子恬靜,盡可修行。

    今後惟早晨煎清泉二罐,煎至半落,以兩罐合煎作一罐,早午晚各飲二瓯。

    飲後澄心息想,以舌抵上腭,合口閉目,終日靜坐。

    或天清神爽,愛出遊行,則慢步閑觀,随意所适。

    不拘半午,不拘片時,凡行住坐卧,隻從心不拂,或山果草實可食者,遇着稍食一二不妨。

    但不可有意尋求,如此便可辟谷矣。

    記之,不可輕易傳人。

    ” 山民依此行之一年,果不食一黍。

    顔如金黃,輕健如常,同山傍居人常不見其籴米。

    或過其廬,亦無鍋甑。

    問之,答曰:“近年學得辟谷方。

    ”居人轉相傳異,有拜之求方者,辄逃避不受曰:“師囑勿輕傳洩。

    ”次年傳于遠近,多有來山拜訪者。

    或赍糧宿其居廬。

    看守至匝月,果惟見飲滾水,飲後靜坐,寂無一為,亦無閑談。

    不知者或窮問之,或與談修養,微笑而起,出遊山徑,迨午晚歸,複暖滾水而飲。

    凡人之來者不迎,去者不送,亦無半語訊問人。

    人問之,有可答者,随口答一二句。

    問其餘閑事,則搖首不應。

    若有厭煩之意,惟有自去靜坐。

     凡言動應酬,總是付之無心而已。

    第二年後,名益着,富家貴人多備安轎迎之,堅逃不往。

    富貴人身往勸逼之後,亦遍往諸家,所到不食人一物,惟向空室靜坐,若一木佛然,有言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