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類
關燈
小
中
大
和尚認牝牛為母
夏六月間,一行腳僧過于路,見小豎牧一夥牛,内有黃牝牛,大而肥,牧豎伸左腳與之舐,牝牛舐之。
又以右腳與舐,僧問曰:“此牛何為舐你腳?”牧豎曰:“此牛最馴熟,吾甚愛之。
我腳多汗鹹,故牛愛舐。
”僧知牛愛舐鹹味,密目間此牛,系索長者家所畜的。
次日,僧取濃鹽汁厚塗頂臉,及遍身手足等處。
尋到索長者家,跪門涕泣曰:“願賜慈悲心,超度我母子。
”索老曰:“我不會說法念經,怎能超度人?”僧曰:“我先母在生,不肯修齋布福,今已死七年,知冥中必受罪譴。
奈家貧不能功果追薦,因慕目蓮救母,情願削發從師,專求度母。
前月得遇善知識,指我母在長者家,投生為黃牛母,敬來求超度。
”索老曰:“我欄有四頭牝牛,知何牛是?”僧曰:“願同往看,畜物更有靈性,母子相見,必有恩愛情在,自與别的不同。
”索老與僧同到欄前,放出群牛,僧見大牝牛到,即揭下袖蒂帽,涕泣跪向前曰:“此是吾母也。
”牝牛嗅其鹹味以舌遍舐其頭臉,若憐借狀。
僧愈加流涕。
又自剝去衣服,牛遍舐其身不忍去。
索老看見果異,真似母之愛子,但不能言耳。
問曰:“既是你前生之母,今須何以超度?”僧曰:“我若有銀,當以半價買去養。
奈貧僧衣體罄空,願長者全舍。
貧僧牽往山庵,日采草煮粥喂養。
待其譴罪完滿,天年數終,貧僧當收埋,念經卷超度,庶來世轉身為人,不堕畜生道矣。
” 長者憐其詞情懇切,曰:“吾舍與你去。
”僧叩頭拜謝,牽此牛往三日路外,付山庵寄養。
至十月天氣寒涼,叫屠子來宰,以一半分與,賣得價銀一兩五錢。
一半僧自留,做成幹糧,收藏衲襖中。
各處徑到步長者廳前,結雙趺而坐。
長者出曰:“何僧敢升廳而坐?”僧曰:“你頗認得我麼?”長者曰:“不知你是何人,怎麼認得?”憎曰:“亦自然覺得面熟麼。
”長者曰:“并無相會,何處面熟?”僧長歎曰:“你本來靈牲且盡喪,何怪不識故人色相?”長者曰:“何為是故人?”僧曰:“昔佛印點醒東坡,遠公喚回樂天,非蘇白二公之故人乎。
你前生與我同修,因塵心未斷,複來享此人福。
我今特來度你,急宜丢手塵債,再去勤修,庶不廢前生功行也。
”長者曰:“你安能識得前生?”僧曰:“我功行高你一倍,你今且享半生福祿,我又加半生若修,何難知三生事因。
”長者曰:“你今生若何苦修?”僧曰:“從前苦修且休題,現今已辟谷三年矣!” 長者始驚曰:“你能辟谷,在我家辟一月何如?”僧笑曰:“三年于是何有一月?”長者曰:“亦服茶湯乎?”僧曰:“清茶滾水,日一瓯耳。
”長者留之,掃一空室與坐。
早進瓯茶,夜進瓯滾水,連坐七日,再請出答,對如常,長者驚服問曰:“我當如何修?”僧曰:“隻棄家長往,自有修行善方。
”長者曰:“妻寡子幼,産業付誰,此事不能。
其次修何如?”僧曰:“惟有舍施修寺奉佛,來生亦受福報。
現今廬山一庵,化人獨力修造,倘捐五百金,一完修之,亦一大功德也。
”長者依言,遣仆同僧送五百金往,交付與住持明白。
留仆住數日,送歸報主。
後僧分住持銀二百五十兩而去。
其以辟谷動富翁,則私食所帶之幹糧耳。
甯有人而真辟谷者? 按:此僧脫牛,猶其小者,轉賣之可也。
名為生前母,而宰食之,罪浮于天矣。
至用為幹糧,而詐稱辟谷,其騙益大。
雖半舍入庵,亦是好事,僧若得勸緣功。
然周急赈貧,自當施于鄰裡,何必投入于庵,此愚人信福田利益之過也。
亦未讀傳奕公高識傳矣。
服孩兒丹詐辟谷(外一則) 有僧自稱能辟谷者,富家多召而試之。
連七八日,不食一粒,或間二三日,服滾湯一瓯而已。
傳名甚廣,人争以金帛舍之。
一鄉官見褚縣尊,偶道及此,稱世間有此高僧,真仙怫再生于世也。
褡公最正大,素不信僧道輩曰:“人受此色身,那能斷絕食色,假托辟谷者,不過暗藏幹糧,以哄惑愚民耳!明理君子,何可信此輩。
若果能辟谷,彼将遠
又以右腳與舐,僧問曰:“此牛何為舐你腳?”牧豎曰:“此牛最馴熟,吾甚愛之。
我腳多汗鹹,故牛愛舐。
”僧知牛愛舐鹹味,密目間此牛,系索長者家所畜的。
次日,僧取濃鹽汁厚塗頂臉,及遍身手足等處。
尋到索長者家,跪門涕泣曰:“願賜慈悲心,超度我母子。
”索老曰:“我不會說法念經,怎能超度人?”僧曰:“我先母在生,不肯修齋布福,今已死七年,知冥中必受罪譴。
奈家貧不能功果追薦,因慕目蓮救母,情願削發從師,專求度母。
前月得遇善知識,指我母在長者家,投生為黃牛母,敬來求超度。
”索老曰:“我欄有四頭牝牛,知何牛是?”僧曰:“願同往看,畜物更有靈性,母子相見,必有恩愛情在,自與别的不同。
”索老與僧同到欄前,放出群牛,僧見大牝牛到,即揭下袖蒂帽,涕泣跪向前曰:“此是吾母也。
”牝牛嗅其鹹味以舌遍舐其頭臉,若憐借狀。
僧愈加流涕。
又自剝去衣服,牛遍舐其身不忍去。
索老看見果異,真似母之愛子,但不能言耳。
問曰:“既是你前生之母,今須何以超度?”僧曰:“我若有銀,當以半價買去養。
奈貧僧衣體罄空,願長者全舍。
貧僧牽往山庵,日采草煮粥喂養。
待其譴罪完滿,天年數終,貧僧當收埋,念經卷超度,庶來世轉身為人,不堕畜生道矣。
” 長者憐其詞情懇切,曰:“吾舍與你去。
”僧叩頭拜謝,牽此牛往三日路外,付山庵寄養。
至十月天氣寒涼,叫屠子來宰,以一半分與,賣得價銀一兩五錢。
一半僧自留,做成幹糧,收藏衲襖中。
各處徑到步長者廳前,結雙趺而坐。
長者出曰:“何僧敢升廳而坐?”僧曰:“你頗認得我麼?”長者曰:“不知你是何人,怎麼認得?”憎曰:“亦自然覺得面熟麼。
”長者曰:“并無相會,何處面熟?”僧長歎曰:“你本來靈牲且盡喪,何怪不識故人色相?”長者曰:“何為是故人?”僧曰:“昔佛印點醒東坡,遠公喚回樂天,非蘇白二公之故人乎。
你前生與我同修,因塵心未斷,複來享此人福。
我今特來度你,急宜丢手塵債,再去勤修,庶不廢前生功行也。
”長者曰:“你安能識得前生?”僧曰:“我功行高你一倍,你今且享半生福祿,我又加半生若修,何難知三生事因。
”長者曰:“你今生若何苦修?”僧曰:“從前苦修且休題,現今已辟谷三年矣!” 長者始驚曰:“你能辟谷,在我家辟一月何如?”僧笑曰:“三年于是何有一月?”長者曰:“亦服茶湯乎?”僧曰:“清茶滾水,日一瓯耳。
”長者留之,掃一空室與坐。
早進瓯茶,夜進瓯滾水,連坐七日,再請出答,對如常,長者驚服問曰:“我當如何修?”僧曰:“隻棄家長往,自有修行善方。
”長者曰:“妻寡子幼,産業付誰,此事不能。
其次修何如?”僧曰:“惟有舍施修寺奉佛,來生亦受福報。
現今廬山一庵,化人獨力修造,倘捐五百金,一完修之,亦一大功德也。
”長者依言,遣仆同僧送五百金往,交付與住持明白。
留仆住數日,送歸報主。
後僧分住持銀二百五十兩而去。
其以辟谷動富翁,則私食所帶之幹糧耳。
甯有人而真辟谷者? 按:此僧脫牛,猶其小者,轉賣之可也。
名為生前母,而宰食之,罪浮于天矣。
至用為幹糧,而詐稱辟谷,其騙益大。
雖半舍入庵,亦是好事,僧若得勸緣功。
然周急赈貧,自當施于鄰裡,何必投入于庵,此愚人信福田利益之過也。
亦未讀傳奕公高識傳矣。
服孩兒丹詐辟谷(外一則) 有僧自稱能辟谷者,富家多召而試之。
連七八日,不食一粒,或間二三日,服滾湯一瓯而已。
傳名甚廣,人争以金帛舍之。
一鄉官見褚縣尊,偶道及此,稱世間有此高僧,真仙怫再生于世也。
褡公最正大,素不信僧道輩曰:“人受此色身,那能斷絕食色,假托辟谷者,不過暗藏幹糧,以哄惑愚民耳!明理君子,何可信此輩。
若果能辟谷,彼将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