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類
關燈
小
中
大
千兩,背地各瓜分已訖,但思後日無名,不能回複諸人,銀亦何以得去?乃雇一人往學道出首,見得衙門書皂某某等外同客棍,招攬生童,銀若幹兩,封于某某等家。
簡準狀即出白牌,提拿客棍風火至急,秋風棍即乘機逃去。
又拿在衙書皂,措挾皆不肯招,各打三十革役。
又差人往衙役家搜緝,凡有名與列鑽刺者,聞蹤迹露出,惟恐指名逮捕,各各四散走回本縣,銀都棄撇,不敢來問。
由是棍得安享所分之銀。
書皂雖革役,無贓可據,後複陸續謀入。
惟一時受挾打,彼刑用于在衙人役,亦僅如搬戲,而所得之多,奚止償失也。
此為信秋風客之戒。
按:此棍稱學道鄉親,而學道既已來拜,又請酒則是鄉親的矣。
況書皂皆有身役人,為之翼護,人孰疑之。
不知真鄉親已去,而此乃其托名者。
彼衙門人,惟利是圖,所斂既多,何惜數十之闆。
況其頂頭銀仍在,雖革役,鳥足以懲之。
今人謂衙役知法,不知侮法者,正是知法之人,惟踏實地,行實事,以真學問,博真功名。
勿萌僥幸,勿圖鑽刺,棍騙何從入哉!” 彼遭騙者,皆惰學不肖之徒,自取災啬眚者也。
銀寄店主被竊逃 有三棍合幫,共騙得銀三百兩,未肯遂分,更留合裝騙棚,以圖大騙。
先遣一人過省,離會城兩日之府,用銀七十兩買屋,内系土庫城,外鋪舍開一客店。
又用銀五十兩娶一妻,買一婢,又買一家奴,更有數十兩在手上調度供家。
人見其店,有家眷奴婢,食用豐足,多往宿其店。
此府相近省城,往年文宗,考科舉不及,常調鄰府生童到此合考,以便往返。
每富家生童擇店,必居于此。
壬子科六月科期已迫,複調外兩府生員來此選考。
本店住建邵三個秀才,皆系巨富。
一日有客儒,人品豐厚,衣冠鮮整,泊船城外,入此店來。
密問店主曰:“你識科舉秀才中有大家者乎?”店主曰:“我店中三位都富家。
你問何幹?” 客儒曰:“有好事與他講。
”店主曰:“甚好事?何不對我說。
”客儒曰:“你不在行。
隻好與秀才講。
”店主出向三秀才曰:“此客先生問科舉秀才何人最富?有好事對他說,我問他何事?又不肯言,列位試問其說何事?”三人共入叙禮問曰:“老丈問富家,小弟等家皆萬金,有何好事說?”客曰:“列位肯計較中否?”三秀才曰:“中都肯計較,兄有何門路?” 客曰:“我亦不能為力,亦不識門路,但果肯計較者,各備銀一千兩,來此店,對過封定,付還你收,自有指示的路。
”三人約四日後家中取銀來對。
客儒辭去。
三人密遣人跟随客去,見其下船,船中隻一家人,歸報如此。
三秀才喜曰:“此必大主考的人,可信也。
”店主出問:“适間說何事?”三秀才曰:“此未必然事,若事可成,自有大擡舉你。
”四日後,三家人都取銀到,客儒應期來間,各答銀都齊備。
客曰:“今夜對明封定。
”三秀才言銀多夜間不便,明日入店主内庭去對。
客曰:“店主恐不密事,不如外客房中封更密。
”三秀才曰:“明日臨時相。
”客辭去。
夜飯後,店主出曰:“列位與此客議封銀事,客人難防,這門壁淺薄,若夜間統人來劫,可要提防。
依我說可藏入我城門内,你外間好心關防,可保安穩。
”三秀才曰:“是也。
”共将六皮箱銀,都寄入店主家内去。
家主瞞過妻婢,将銀盡從後門藏出,與棍夥夤夜逃去。
惟囑其妻曰:“明日三秀才問我,隻說早間出去尋人,少刻即歸。
”次日,客儒欣欣喜色來對銀。
秀才曰:“銀付店主收藏。
今早出外,少待即歸。
”等到午間,店主不回,客辭歸船。
午後又遣家人來問,又以店主未歸答之。
至第三日午間,問店主婦取皮箱,婦答雲并未見甚箱。
及出溪邊尋客船亦不見矣。
再問店婦取,苦執未見。
任入搜之,竟不見蹤。
問店主果何去?婦雲前夜已出,教我如此應你。
三人正荒,适此三棍晚得銀去。
已出境外,晚扣宿一店。
店主見其來晚,提其六箱皆重,疑是劫賊,明日将集衆擒之。
三棍聞其動靜,次早天未明,隻挑得四箱去,以二箱寄店。
店主越疑是賊,出首于官,太府将銀逐封開之,内一封有合同文書,稱某人買舉人者,太府提某生員到,不敢認,太府以甘言賺之,乃招認,即收入監。
後又投分上解釋,再騙去銀四百兩,方免申道。
又沒入店主之屋,及官賣其妻婢,并箱内一千都追入庫。
彼四箱被棍挑去者,幸得落名,不受再騙。
是府官亦一棍也。
此為信店家之戒。
按:店主有家眷,最可憑者。
彼肯代藏銀,孰不信之。
誰知其妻妾皆買下,以裝棍棚者,彼騙得厚利,則棄此而去。
别娶妻妾,享大富貴矣。
以有眷屬之店,尚不可信,世路之險,一至于此。
人若何不務實,而可信棍以行險哉。
簡準狀即出白牌,提拿客棍風火至急,秋風棍即乘機逃去。
又拿在衙書皂,措挾皆不肯招,各打三十革役。
又差人往衙役家搜緝,凡有名與列鑽刺者,聞蹤迹露出,惟恐指名逮捕,各各四散走回本縣,銀都棄撇,不敢來問。
由是棍得安享所分之銀。
書皂雖革役,無贓可據,後複陸續謀入。
惟一時受挾打,彼刑用于在衙人役,亦僅如搬戲,而所得之多,奚止償失也。
此為信秋風客之戒。
按:此棍稱學道鄉親,而學道既已來拜,又請酒則是鄉親的矣。
況書皂皆有身役人,為之翼護,人孰疑之。
不知真鄉親已去,而此乃其托名者。
彼衙門人,惟利是圖,所斂既多,何惜數十之闆。
況其頂頭銀仍在,雖革役,鳥足以懲之。
今人謂衙役知法,不知侮法者,正是知法之人,惟踏實地,行實事,以真學問,博真功名。
勿萌僥幸,勿圖鑽刺,棍騙何從入哉!” 彼遭騙者,皆惰學不肖之徒,自取災啬眚者也。
銀寄店主被竊逃 有三棍合幫,共騙得銀三百兩,未肯遂分,更留合裝騙棚,以圖大騙。
先遣一人過省,離會城兩日之府,用銀七十兩買屋,内系土庫城,外鋪舍開一客店。
又用銀五十兩娶一妻,買一婢,又買一家奴,更有數十兩在手上調度供家。
人見其店,有家眷奴婢,食用豐足,多往宿其店。
此府相近省城,往年文宗,考科舉不及,常調鄰府生童到此合考,以便往返。
每富家生童擇店,必居于此。
壬子科六月科期已迫,複調外兩府生員來此選考。
本店住建邵三個秀才,皆系巨富。
一日有客儒,人品豐厚,衣冠鮮整,泊船城外,入此店來。
密問店主曰:“你識科舉秀才中有大家者乎?”店主曰:“我店中三位都富家。
你問何幹?” 客儒曰:“有好事與他講。
”店主曰:“甚好事?何不對我說。
”客儒曰:“你不在行。
隻好與秀才講。
”店主出向三秀才曰:“此客先生問科舉秀才何人最富?有好事對他說,我問他何事?又不肯言,列位試問其說何事?”三人共入叙禮問曰:“老丈問富家,小弟等家皆萬金,有何好事說?”客曰:“列位肯計較中否?”三秀才曰:“中都肯計較,兄有何門路?” 客曰:“我亦不能為力,亦不識門路,但果肯計較者,各備銀一千兩,來此店,對過封定,付還你收,自有指示的路。
”三人約四日後家中取銀來對。
客儒辭去。
三人密遣人跟随客去,見其下船,船中隻一家人,歸報如此。
三秀才喜曰:“此必大主考的人,可信也。
”店主出問:“适間說何事?”三秀才曰:“此未必然事,若事可成,自有大擡舉你。
”四日後,三家人都取銀到,客儒應期來間,各答銀都齊備。
客曰:“今夜對明封定。
”三秀才言銀多夜間不便,明日入店主内庭去對。
客曰:“店主恐不密事,不如外客房中封更密。
”三秀才曰:“明日臨時相。
”客辭去。
夜飯後,店主出曰:“列位與此客議封銀事,客人難防,這門壁淺薄,若夜間統人來劫,可要提防。
依我說可藏入我城門内,你外間好心關防,可保安穩。
”三秀才曰:“是也。
”共将六皮箱銀,都寄入店主家内去。
家主瞞過妻婢,将銀盡從後門藏出,與棍夥夤夜逃去。
惟囑其妻曰:“明日三秀才問我,隻說早間出去尋人,少刻即歸。
”次日,客儒欣欣喜色來對銀。
秀才曰:“銀付店主收藏。
今早出外,少待即歸。
”等到午間,店主不回,客辭歸船。
午後又遣家人來問,又以店主未歸答之。
至第三日午間,問店主婦取皮箱,婦答雲并未見甚箱。
及出溪邊尋客船亦不見矣。
再問店婦取,苦執未見。
任入搜之,竟不見蹤。
問店主果何去?婦雲前夜已出,教我如此應你。
三人正荒,适此三棍晚得銀去。
已出境外,晚扣宿一店。
店主見其來晚,提其六箱皆重,疑是劫賊,明日将集衆擒之。
三棍聞其動靜,次早天未明,隻挑得四箱去,以二箱寄店。
店主越疑是賊,出首于官,太府将銀逐封開之,内一封有合同文書,稱某人買舉人者,太府提某生員到,不敢認,太府以甘言賺之,乃招認,即收入監。
後又投分上解釋,再騙去銀四百兩,方免申道。
又沒入店主之屋,及官賣其妻婢,并箱内一千都追入庫。
彼四箱被棍挑去者,幸得落名,不受再騙。
是府官亦一棍也。
此為信店家之戒。
按:店主有家眷,最可憑者。
彼肯代藏銀,孰不信之。
誰知其妻妾皆買下,以裝棍棚者,彼騙得厚利,則棄此而去。
别娶妻妾,享大富貴矣。
以有眷屬之店,尚不可信,世路之險,一至于此。
人若何不務實,而可信棍以行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