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五 堕奸謀險遭屠割 感夢兆巧脫網羅
關燈
小
中
大
船。
恰好其時麻希陀在蘇州一鄉宦人家看病出來,要回家去,聽見岸上有人叫喚趁船,推窗一看,是一斯文人模樣,便叫把船傍岸,接他下來。
任遠落了船,見艙中坐一衣冠濟楚的人,船闆上擺一藥箱,知是行道的,借拱手道:“先生,打攪了。
”希陀就請艙裡來坐,問道:“吾兄何往?”答道:“小弟要往洞庭山去,趁到湖口再行搭船。
”希陀問何貴幹。
任遠道:“小弟欲到彼處,央煩親友覓一坐地。
”希陀道:“弟有兩個兒子,正欲請一良師教他。
今日有緣,得遇吾兄,何不就到舍下下榻,省得别處尋館?修儀五十金。
如蒙不棄,就此同往,如何?”大凡做先生的欲覓一好館,千難萬難。
今偶然說起,就有人請,束修又好看,那有不肯的道理?任遠聽了,一口便允。
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在船擔擱一夜,明日船到門首,就同上岸,見居民甚少,又四散住開,單有一所大宅,房屋深邃,四面圍牆,牆外一條小河環繞,是一獨家村莊。
到廳上,重又作了揖。
家人送茶過了,便叫備飯。
飯後,主人向他道:“本定來歲下榻,弟意即欲屈留在此,明日開館,再加一節修金,何如?”任遠道:“家中别無他事,不過還要回去安頓安頓,即便就來。
”主人道:“如此,連你的信也不要寫的,隻是開明地頭住處,弟即遣人先送一節束修過去,讨府上回信來,可好?”任遠大喜道:“極感盛情有了一季束修,我即不回家去,也不妨了。
”當夜,就送入内書房安歇。
明日,是好日子,兩個學生出來拜從,面貌卻也清秀,問他年紀,大的十七歲,已念文字了;小的十六歲,尚讀古文。
質地俱好,功課絕不費力,與他講究,頗能領悟。
數日後,接着家信,所送修金已經收到,從此安了心,把家中念頭丢開一邊了。
館中供應頗豐,師生甚是相得。
隻是學生不在館中,獨坐一室,太覺無聊,因問學生:“這裡可有散悶的所在麼?”學生道:“荒野所在,無處可走。
正是有一句話要叮囑先生,晚間無事,甯可早些安睡,卻不可跨出書房門一步。
牢記,牢記。
”任遠暗想:“這書房門外定然就是内室,所以教我不要跨出。
”便把頭一點道:“曉得了。
” 來歲清明時候,又有家信來,說清明束修已經收到,家中正好接濟。
餘亦不過家常細話。
因對學生道:“你家送束修去,該與我說聲,我也要寄封書回去。
”學生道:“寄信不難,隻是信上不要寫出這裡的地方來;寫了,父親要怪的。
”問其緣故,笑而不言。
任遠又想道:“他家不要我寫明者,定怕我家中曉得,或有人來纏擾,也太闆執了。
然承他送過束修,讨過回信覆我,我心已安,何必定要寫信回去,惹他不喜?” 夏間,大的學生教他開筆作文,小的亦教他念些先輩文章。
學生亦欣喜樂從。
隻有主人家自初到相接之後,絕不見面,偶爾問起,總推不在家中,這也不放在心上。
一夜,正值中秋佳節,學生已放了進去,閑步庭中,月色甚佳,見書房開在那裡,走到門口一望,不像内室所在,悄悄跨出,見側首一條小弄,兩邊俱是白粉高牆,月光照耀如同白晝,望去絕無人影。
信步走去,一陣腥風撲面,耳邊隐隐有凄慘人聲。
再走幾步,隻見幾間矮屋,聲從内出,微微有火光在内。
從門縫一張,那知不張猶可,一張的時候,頭頂上失了三魂,腳底下掉了七魄,吓得兩隻腿如鬥敗公雞一般,索落落發抖起來。
你道屋内是甚麼東西?卻是身體不完的人。
有沒了鼻的,有沒了耳的,有沒手沒腳的。
内面地有數尺深,還有血淋淋如死的一般倒在地下,都在那裡呻吟叫苦。
牆邊溝内,尚有無數血肉狼藉。
斯時,任遠連忙退步,回轉書房,心頭還跳個不住,想道:“莫非我在這裡做夢麼?又難道這裡是陰司地府,走入地獄裡來不成?”睡在床上,翻來覆去,那裡睡得着? 一到天明,便即起身,坐着呆呆的想:“怪道學生教吾不要跨出門外去,為有這個緣故”少停,學生出來,見先生顔色變異,便道:“先生昨夜敢是走出書房去麼?”任遠道:“沒有。
”學生道:“先生不要瞞吾,隻怕倒受些驚吓了。
恰好其時麻希陀在蘇州一鄉宦人家看病出來,要回家去,聽見岸上有人叫喚趁船,推窗一看,是一斯文人模樣,便叫把船傍岸,接他下來。
任遠落了船,見艙中坐一衣冠濟楚的人,船闆上擺一藥箱,知是行道的,借拱手道:“先生,打攪了。
”希陀就請艙裡來坐,問道:“吾兄何往?”答道:“小弟要往洞庭山去,趁到湖口再行搭船。
”希陀問何貴幹。
任遠道:“小弟欲到彼處,央煩親友覓一坐地。
”希陀道:“弟有兩個兒子,正欲請一良師教他。
今日有緣,得遇吾兄,何不就到舍下下榻,省得别處尋館?修儀五十金。
如蒙不棄,就此同往,如何?”大凡做先生的欲覓一好館,千難萬難。
今偶然說起,就有人請,束修又好看,那有不肯的道理?任遠聽了,一口便允。
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在船擔擱一夜,明日船到門首,就同上岸,見居民甚少,又四散住開,單有一所大宅,房屋深邃,四面圍牆,牆外一條小河環繞,是一獨家村莊。
到廳上,重又作了揖。
家人送茶過了,便叫備飯。
飯後,主人向他道:“本定來歲下榻,弟意即欲屈留在此,明日開館,再加一節修金,何如?”任遠道:“家中别無他事,不過還要回去安頓安頓,即便就來。
”主人道:“如此,連你的信也不要寫的,隻是開明地頭住處,弟即遣人先送一節束修過去,讨府上回信來,可好?”任遠大喜道:“極感盛情有了一季束修,我即不回家去,也不妨了。
”當夜,就送入内書房安歇。
明日,是好日子,兩個學生出來拜從,面貌卻也清秀,問他年紀,大的十七歲,已念文字了;小的十六歲,尚讀古文。
質地俱好,功課絕不費力,與他講究,頗能領悟。
數日後,接着家信,所送修金已經收到,從此安了心,把家中念頭丢開一邊了。
館中供應頗豐,師生甚是相得。
隻是學生不在館中,獨坐一室,太覺無聊,因問學生:“這裡可有散悶的所在麼?”學生道:“荒野所在,無處可走。
正是有一句話要叮囑先生,晚間無事,甯可早些安睡,卻不可跨出書房門一步。
牢記,牢記。
”任遠暗想:“這書房門外定然就是内室,所以教我不要跨出。
”便把頭一點道:“曉得了。
” 來歲清明時候,又有家信來,說清明束修已經收到,家中正好接濟。
餘亦不過家常細話。
因對學生道:“你家送束修去,該與我說聲,我也要寄封書回去。
”學生道:“寄信不難,隻是信上不要寫出這裡的地方來;寫了,父親要怪的。
”問其緣故,笑而不言。
任遠又想道:“他家不要我寫明者,定怕我家中曉得,或有人來纏擾,也太闆執了。
然承他送過束修,讨過回信覆我,我心已安,何必定要寫信回去,惹他不喜?” 夏間,大的學生教他開筆作文,小的亦教他念些先輩文章。
學生亦欣喜樂從。
隻有主人家自初到相接之後,絕不見面,偶爾問起,總推不在家中,這也不放在心上。
一夜,正值中秋佳節,學生已放了進去,閑步庭中,月色甚佳,見書房開在那裡,走到門口一望,不像内室所在,悄悄跨出,見側首一條小弄,兩邊俱是白粉高牆,月光照耀如同白晝,望去絕無人影。
信步走去,一陣腥風撲面,耳邊隐隐有凄慘人聲。
再走幾步,隻見幾間矮屋,聲從内出,微微有火光在内。
從門縫一張,那知不張猶可,一張的時候,頭頂上失了三魂,腳底下掉了七魄,吓得兩隻腿如鬥敗公雞一般,索落落發抖起來。
你道屋内是甚麼東西?卻是身體不完的人。
有沒了鼻的,有沒了耳的,有沒手沒腳的。
内面地有數尺深,還有血淋淋如死的一般倒在地下,都在那裡呻吟叫苦。
牆邊溝内,尚有無數血肉狼藉。
斯時,任遠連忙退步,回轉書房,心頭還跳個不住,想道:“莫非我在這裡做夢麼?又難道這裡是陰司地府,走入地獄裡來不成?”睡在床上,翻來覆去,那裡睡得着? 一到天明,便即起身,坐着呆呆的想:“怪道學生教吾不要跨出門外去,為有這個緣故”少停,學生出來,見先生顔色變異,便道:“先生昨夜敢是走出書房去麼?”任遠道:“沒有。
”學生道:“先生不要瞞吾,隻怕倒受些驚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