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二 驟榮華頓忘夙誓 變異類始悔前非
關燈
小
中
大
缺,果然選了山東曹縣知縣。
因到家路遠,随即赴任。
赴任後,就遣衙役赉了書信盤纏,迎接家替。
蘭芬見丈夫做了官,門牆頓時熱鬧,好不得意。
夫妻相别已久,巴不得一步跨到任所。
檢定起行吉日,就來辭别秀英。
秀英見他來别,心中好生難舍,連忙備酒飯餞行,又送了好些路菜。
臨起身時,秀英帶了金哥親到船上相送,向蘭芬道:“今日一别,不知何年再聚?日後金哥大了,到任就婚,你須要格外照應他才好。
”說罷,不覺流下淚來。
蘭芬替他拭淚,道:“後會有期,賢妹不必過悲。
金哥若來,就如我的兒子一樣,教他早早成婚便了。
”秀英又叫金哥拜了四拜。
蘭芬亦叫娟娟跪拜,辭了秀英。
秀英又叮囑伺候的人道:“小姐年紀小,路上不要驚吓他。
”說罷,别了蘭芬,一面上轎歸家,一面放炮開船。
正是聚散無常,悲歡各别。
今且按下蘭芬一邊。
單講秀英年交二十四歲,果然惡運相逢,一日不好一日。
家中不是生災作難,定是口舌賠錢。
不上一年,婆婆又生起病來,求禱醫藥,又不知花費了多少銀兩,不上半年,遂不起了。
秀英雖有才情,畢竟是女流之輩,那裡當得起?到經營喪葬,已不免挪移借貸了。
金哥又要上學念書,請了一位高秀才在家教他。
金哥質地聰明,讀了三年書,五經都熟,十一歲開筆,文理就好,先生甚是愛他,每日盡心教導。
然家業日消,漸漸撐持不定。
要曉得秀英母家夫家向來富厚,手中是用慣的,又心腸最慈,常肯周人之急,雖到不足之時,尚爾有求必應,原是一品太夫人的度量。
隻是坐吃山空,始初變賣田産,田産愈少,用度愈窘,先生也請不起了。
幸得高秀才那年就了程翰林家的館,與金哥家相去不遠,就附去讀書。
那程翰林是一個識得人才的,見了金哥才貌,記其日後必發,有一女兒,叫做素娥,意欲招他為婿,打聽他日定親事,隻索罷了。
其年金哥年二十七歲,大房子已賣去,住在側首小屋裡。
一日,秀英對兒子道:“現在家業已耗,全無活計,隻有當初你丈人出門時,曾借我黃金百兩。
你丈母又面許十年後接你去成婚,今日十載有餘,杳無音信,聞說你丈人已升濟南府知府。
如今家裡坐守不過,我欲送你前去,一則做親,二則望他歸還金子,料他決無推托。
趁此時房價未曾用完,好盤纏到山東去,那邊必然收留。
你可即寄一信歸,使我放心。
” 金哥領諾,走去禀知先生。
先生道:“胡君寵做秀才時,全虧你家周濟,那個不曉?但人情難測,近來往往有得人好處,做了官就不認得的,至親骨肉,視同陌路。
你去須要鑒貌辨色,待你好,住他衙内讀書,若待你冷淡,你早早回家,用功上去,自有發達日子。
又往來盤費,甯可帶足。
”這先生所說,卻是看破世情的言語。
金哥回去,又對母親說了。
秀英道:“先生叮囑你,也是好話。
但我待他夫婦不薄,況曾立下誓來,豈有冷淡你的道理?” 擇一長行好日,金哥便去别了外公外婆,又辭别了先生。
臨行時,秀英千叮萬囑,叫他路上保重。
又囑咐跟去的老家人,叫他小心服侍。
金哥拜了母親四拜,含淚而别。
再說胡君寵做官以後,善會逢迎上司,奔走要路,不十年間,便升到四品黃堂。
蘭芬又生一子,二有十歲。
夫妻兩人正在得意頭上,把家鄉舊日親友,都丢在腦背後去了。
适有一本地人經過,說起林家房産變賣,家業雕零。
君寵曉得,便與妻子商議道:“如今林家已弄得十分窮苦,叫我女兒嫁去如何過日子?前日有同寮要把他兒子與我為婿,現任公子,富貴無比。
我國礙着林家面上,不好便允,須要回絕那邊,把女兒另嫁才好。
”若使芬蘭是有意思的,聽了丈夫此言,便應勸道:“一絲為定,終身不改,婚事如何賴得’況當時他家施恩于我,我如今也該報答他。
”隻兩三句有天理的話,丈夫也就罷了。
偏是他聽見女婿窮苦,先變了心,順着丈夫的意思道:“回絕他也不難,隻說女兒五歲上已經亡過,怕他再來要人麼?”君寵拍手道:“好計好計正是有智婦人,賽過讀書男子了” 夫妻算計已定,正要寫封書去把女兒死的話通知,以便回絕這頭親事,不期一日君寵夫婦才起,門上呈進一貼,禀道:“家鄉一位姓林的相公,說道是老爺的姑爺,特來求見。
”君寵接過貼來一看,是子婿名貼,對妻子道:“想是這個窮鬼到來了,如何發付他?”蘭芬道:“見時隻說女兒亡過,使他割斷這條心腸。
如要見我,隻說我有病在身,不能相見。
”君寵點點頭,又不即接見。
金哥見投貼進去,杳無動靜,隻得呆呆的等着。
停了一會,叫聲“傳請”,然後走進宅門,又不見君寵來接。
門上引他到一間書廳内坐下,跟去的老家人站立一邊。
靜候育一個時辰,有人報道:“老爺出來了。
”金哥起身,重整衣冠,鹄立廊下。
隻見君寵慢慢的踱将進來,金哥忙趨上前,作揖下拜。
君寵略略回禮,道聲:“請坐。
”那老家人亦走上一步,叩頭道:“老爺可還認得老奴了?”君寵道:“你面貌到還如舊。
” 坐定後,說了幾句寒溫話。
金哥道:“家母想念嶽母,教小婿當面叩安,欲請一見。
”君寵道:“内人卧病未愈,不能接見,免見了罷。
”金哥便向袖中取出一書,道:“這是家母寄與嶽母的,教煩送進。
”君寵接了,蹙着眉道:“老侄,你不要呼我嶽父了。
我女兒五歲上邊已經身故,聽你叫,使我心酸。
”金哥聽見妻子已死,呆了半晌。
君寵假意咨嗟,吩咐備飯。
停了一會,家人報:“午飯已備。
”就叫擺上來,家人擺上桌子,便請對坐。
金哥把椅拖斜了坐,君寵也不來安坐。
斟酒過來,金哥推不能飲,也不叫再斟,就請用飯。
菜肴雖有七八色,也極草草。
用過飯,并不叫人搬進行李,金哥見他呆着臉,絕無一點殷勤之意,便起
因到家路遠,随即赴任。
赴任後,就遣衙役赉了書信盤纏,迎接家替。
蘭芬見丈夫做了官,門牆頓時熱鬧,好不得意。
夫妻相别已久,巴不得一步跨到任所。
檢定起行吉日,就來辭别秀英。
秀英見他來别,心中好生難舍,連忙備酒飯餞行,又送了好些路菜。
臨起身時,秀英帶了金哥親到船上相送,向蘭芬道:“今日一别,不知何年再聚?日後金哥大了,到任就婚,你須要格外照應他才好。
”說罷,不覺流下淚來。
蘭芬替他拭淚,道:“後會有期,賢妹不必過悲。
金哥若來,就如我的兒子一樣,教他早早成婚便了。
”秀英又叫金哥拜了四拜。
蘭芬亦叫娟娟跪拜,辭了秀英。
秀英又叮囑伺候的人道:“小姐年紀小,路上不要驚吓他。
”說罷,别了蘭芬,一面上轎歸家,一面放炮開船。
正是聚散無常,悲歡各别。
今且按下蘭芬一邊。
單講秀英年交二十四歲,果然惡運相逢,一日不好一日。
家中不是生災作難,定是口舌賠錢。
不上一年,婆婆又生起病來,求禱醫藥,又不知花費了多少銀兩,不上半年,遂不起了。
秀英雖有才情,畢竟是女流之輩,那裡當得起?到經營喪葬,已不免挪移借貸了。
金哥又要上學念書,請了一位高秀才在家教他。
金哥質地聰明,讀了三年書,五經都熟,十一歲開筆,文理就好,先生甚是愛他,每日盡心教導。
然家業日消,漸漸撐持不定。
要曉得秀英母家夫家向來富厚,手中是用慣的,又心腸最慈,常肯周人之急,雖到不足之時,尚爾有求必應,原是一品太夫人的度量。
隻是坐吃山空,始初變賣田産,田産愈少,用度愈窘,先生也請不起了。
幸得高秀才那年就了程翰林家的館,與金哥家相去不遠,就附去讀書。
那程翰林是一個識得人才的,見了金哥才貌,記其日後必發,有一女兒,叫做素娥,意欲招他為婿,打聽他日定親事,隻索罷了。
其年金哥年二十七歲,大房子已賣去,住在側首小屋裡。
一日,秀英對兒子道:“現在家業已耗,全無活計,隻有當初你丈人出門時,曾借我黃金百兩。
你丈母又面許十年後接你去成婚,今日十載有餘,杳無音信,聞說你丈人已升濟南府知府。
如今家裡坐守不過,我欲送你前去,一則做親,二則望他歸還金子,料他決無推托。
趁此時房價未曾用完,好盤纏到山東去,那邊必然收留。
你可即寄一信歸,使我放心。
” 金哥領諾,走去禀知先生。
先生道:“胡君寵做秀才時,全虧你家周濟,那個不曉?但人情難測,近來往往有得人好處,做了官就不認得的,至親骨肉,視同陌路。
你去須要鑒貌辨色,待你好,住他衙内讀書,若待你冷淡,你早早回家,用功上去,自有發達日子。
又往來盤費,甯可帶足。
”這先生所說,卻是看破世情的言語。
金哥回去,又對母親說了。
秀英道:“先生叮囑你,也是好話。
但我待他夫婦不薄,況曾立下誓來,豈有冷淡你的道理?” 擇一長行好日,金哥便去别了外公外婆,又辭别了先生。
臨行時,秀英千叮萬囑,叫他路上保重。
又囑咐跟去的老家人,叫他小心服侍。
金哥拜了母親四拜,含淚而别。
再說胡君寵做官以後,善會逢迎上司,奔走要路,不十年間,便升到四品黃堂。
蘭芬又生一子,二有十歲。
夫妻兩人正在得意頭上,把家鄉舊日親友,都丢在腦背後去了。
适有一本地人經過,說起林家房産變賣,家業雕零。
君寵曉得,便與妻子商議道:“如今林家已弄得十分窮苦,叫我女兒嫁去如何過日子?前日有同寮要把他兒子與我為婿,現任公子,富貴無比。
我國礙着林家面上,不好便允,須要回絕那邊,把女兒另嫁才好。
”若使芬蘭是有意思的,聽了丈夫此言,便應勸道:“一絲為定,終身不改,婚事如何賴得’況當時他家施恩于我,我如今也該報答他。
”隻兩三句有天理的話,丈夫也就罷了。
偏是他聽見女婿窮苦,先變了心,順着丈夫的意思道:“回絕他也不難,隻說女兒五歲上已經亡過,怕他再來要人麼?”君寵拍手道:“好計好計正是有智婦人,賽過讀書男子了” 夫妻算計已定,正要寫封書去把女兒死的話通知,以便回絕這頭親事,不期一日君寵夫婦才起,門上呈進一貼,禀道:“家鄉一位姓林的相公,說道是老爺的姑爺,特來求見。
”君寵接過貼來一看,是子婿名貼,對妻子道:“想是這個窮鬼到來了,如何發付他?”蘭芬道:“見時隻說女兒亡過,使他割斷這條心腸。
如要見我,隻說我有病在身,不能相見。
”君寵點點頭,又不即接見。
金哥見投貼進去,杳無動靜,隻得呆呆的等着。
停了一會,叫聲“傳請”,然後走進宅門,又不見君寵來接。
門上引他到一間書廳内坐下,跟去的老家人站立一邊。
靜候育一個時辰,有人報道:“老爺出來了。
”金哥起身,重整衣冠,鹄立廊下。
隻見君寵慢慢的踱将進來,金哥忙趨上前,作揖下拜。
君寵略略回禮,道聲:“請坐。
”那老家人亦走上一步,叩頭道:“老爺可還認得老奴了?”君寵道:“你面貌到還如舊。
” 坐定後,說了幾句寒溫話。
金哥道:“家母想念嶽母,教小婿當面叩安,欲請一見。
”君寵道:“内人卧病未愈,不能接見,免見了罷。
”金哥便向袖中取出一書,道:“這是家母寄與嶽母的,教煩送進。
”君寵接了,蹙着眉道:“老侄,你不要呼我嶽父了。
我女兒五歲上邊已經身故,聽你叫,使我心酸。
”金哥聽見妻子已死,呆了半晌。
君寵假意咨嗟,吩咐備飯。
停了一會,家人報:“午飯已備。
”就叫擺上來,家人擺上桌子,便請對坐。
金哥把椅拖斜了坐,君寵也不來安坐。
斟酒過來,金哥推不能飲,也不叫再斟,就請用飯。
菜肴雖有七八色,也極草草。
用過飯,并不叫人搬進行李,金哥見他呆着臉,絕無一點殷勤之意,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