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八 禦群兇頓遭慘變 動公憤始雪奇冤

關燈
打死的?”小婢道:“前一夜起更後,胡岩從窗口跳入小娘房中,被小娘将短棒打出,胡岩原到老娘房中住的。

    小娘整整哭了一夜,明日飯也沒吃。

    到晚,衆人都在老娘房中吃酒,二更天,各執器械趕進小娘房中,逼他同睡,小娘不肯。

    衆人将他痛打,見他不死,連戳幾刀,然後死的。

    ”縣官聽了大怒,便向張耀道:“這胡岩是首惡,你為何不告他?”張耀道:“小人怕他父親衙門兇焰,故不敢告他。

    ”縣官道:“胡說!”叫拿胡岩。

     其時,胡岩恰好在旁看審,被差人一把撈了過去,禀說:“胡岩拿到。

    ”縣官問他口供,一味支吾,全不承認,便叫一衆兇徒都跪上來,教小婢當面質審。

    小婢一一指着道:“這個用椎打我小娘的,這個用斧打我小娘的,這個也用椎打的小娘号叫求死。

    ”指胡岩道:“連戳小娘的就是他。

    ”胡岩尚自抵賴,小婢說:“你先戳他頸下,又把刀戳他胸前,又将他下體戳兩刀,可是這樣的?其後老娘來,你叫衆人扛屍首扛不動,才放起火來,可多是有的?”被他一口咬定,質得衆人目定口呆,一句話也說不出。

    縣官又問:“這時候,你老主母可在旁麼?”小婢道:“老娘不在旁,在門外聽。

    ”又問:“你在何處?”小婢道:“我不敢走出來,躲在房門角裡看見的。

    ” 縣官見小婢所供俱是真情,對衆人冷笑道:“你們這班奴才還有何辨?少不得死在頭上!本縣今日且不用刑。

    ”吩咐一齊收禁,候親驗後再行嚴審。

    汪客父子着取保。

    小婢着張耀領去。

    斯時,看的人撫掌稱快,都道:“皇天有眼,鬼使神差,從小小女子口中把實情供出,張女的大冤,不怕不伸了!”那知奸計多端,人心易惑,一片湛湛青天,幾乎又被黑雲遮敝。

    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回 使盡權謀用盡心,那知天理不終沉。

     奇冤偏得文章力,留取芳名直到今。

     話說胡堂見兒子收禁,性命難保,忙尋關節,央人到縣裡說情。

    其時,嘉定有張副使,罷官在籍,邱評事丁憂居家。

    兩人隻貪财利,不顧廉恥,素在縣中狼狽作奸,平日亦與胡堂相熟。

    當日胡堂袖了五百銀子,來到張副使家。

    副使留他書房共坐。

    胡堂便将銀子放在桌上,因說:“兒子陷獄,欲求老先生縣官說一分上,釋放出來。

    先送銀五百兩,事完再送五百。

    ”張副使道:“這件事,我不能獨做,要與老邱分任的。

    ”忙即遣人去請。

    不上一刻,邱評事已到,相見過,張副使說明就裡約定同去說情,銀子分用。

    邱評事點點頭,對胡堂道:“包管你兒子無事便了,但所許莫要失信。

    ”胡堂連稱“不敢”,緻謝而去。

     明日,張、邱二人一同到縣,把貼傳進。

    縣官即接入内堂。

    分賓主坐定,叙了幾句寒溫話。

    邱評事先開口道:“近聞安亭有人命一案,不知老父台若何審法?”縣官道:“尚未審定,正在此商一辦法。

    ”張副使指着邱評事道:“你是一個有名的老法司,何不與老父台一說?”縣官道:“正要請教。

    ”邱評事道:“不知情節如何?”知縣将堂上口供述了一遍。

    邱評事道:“是便是了,隻是我們做刑官的總要體上天一點好生之德,以一女子而殺四五人,于情理似乎太刻。

    況胡岩的名字原告并未告及,據一小婢口供,問他重辟,詳到上司,隻怕上司也要駁下來,有損台望。

    老父台須自斟酌,據治弟愚見,一人抵償一命。

    既有雇工人王秀論抵,于死者面上也過得去了。

    不知老父台以為何如?”縣官是初出仕的,聽了邱評事一片花言,便道:“領教,領教。

    ”二人見已妥當,便起身告别。

     那縣官有心從輕辦理,親驗也不親驗了,再審也不再審了。

    隔了數日,竟将群兇取保出禁,隻收汪婦、王秀在監。

    全縣聞知,盡皆駭然。

    後來曉得張、邱二人到縣說情,無不人人痛罵,三三兩兩,傳入一位文行兼憂,身負大名的老先生耳中來。

     這位名公姓歸,名有光,字震川,昆山人。

    是時适居安亭,聞得張女慘死之事,謂此等兇徒,殺之不足蔽辜!及聞縣官聽了人情,衆兇釋放,反誣蔑張女與奴有奸,便拍案大怒道:“世事至此,天理何在,公道何在!”因作《貞婦辨》一篇,以告嘉邑紳士,其辨曰: 或聞貞婦遜于母氏,胡不自絕而來歸也?予曰:“義版本能絕于夫也,有妻道焉。

    遂志而滅倫,非順也。

    ”或曰:“其來歸也,胡不即死?”予曰:“未得所以處死也,有婦道焉。

    潔身以明污,非孝也。

    然而守禮不犯,嚼然于泥滓之中,故以淫婦之悍虐群兇之窺闖,五閱月而逞其狂狡也。

    ”或曰:“其犯之也,安保其不污也?”予曰:“童女之口不可滅也。

    精貫日月,誠感天地,故庶婦一呼,桀天披靡,永不能濡,火不能爇,蓋天地鬼神亦有以相之,不可以常理論者。

    夫事有先後,迹有顯暗,要之,至于死而明矣。

    屈子之沉湘,賈生猶病其懷此故都;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