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六 愚百姓人招假婿 賢縣主天配良緣
關燈
小
中
大
堂。
一路喧聲不絕,齊道:“一塊天鵝肉,送在周二官狗口中去了。
” 錢監生回到鋪中,埋怨張、李二人道:“生米煮了熟飯,倒作成别人去了!”二人道:“頭水茶沒得吃,開水原有得吃的。
明日去催周二官領了妻子同到崇明,依舊讓你受用便了。
看官曉得,若錢監生此時竟割絕了念頭,張、李二人也不要再圖事成相謝,可安然無事了,隻因奸謀不已,以至當堂受苦。
今且按下不表。
再說夫妻二人,同到住處,伴婆遞過合卺杯,說:“太爺吩咐,不許在此攪擾,我們是去了,請兩新人自用夜飯罷。
”說罷,衆人一齊散去。
兩新人堂上鬧了一日,腹中各有些餓了,見有現成夜飯,遂對坐而食。
壽姑見官府如此擡舉,又嫁一好丈夫,心下甚是歡喜。
周二官卻有錢監生一邊牽挂,隻管呆坐着。
壽姑先開口道:“你的情事,吾已有些曉得。
如今既作夫妻,不妨向我直說。
”周二官見妻子問他,便将錢監生要你為妾,雇我充作假婿,今雖弄假成真,恐他日後尚有話說,細細告訴壽姑。
壽姑道:“不瞞你說,那方姓女婿也是假充的。
今有太爺作主,怕他怎麼?将來我與你同到繼父身邊過活。
繼父是極愛我的,一定收留。
若崇明那邊,你也不要去了。
”二人說得入港,遂解衣就寝,枕席上唯感縣主恩德。
再講太爺心中,錢家要買妾的情節雖未深知,但看堂面上光景,頗自疑心,次日起來,即吩咐衙役道:“周二那邊,着你們留心察訪,倘有人去吵鬧,拿來見我。
”看官可曉得,事已審過,為何還要察訪?因昨日審問時,察看情形,但見老王亂滾亂叫,尤大反不見喜歡,便知其中另有情節,女婿是假的了。
因相女配夫,欲成就好事,故将計就計,托天之意,斷與周二配合,其實兩阄皆寫周姓。
恐成婚之後,尚有他故,再遣人察訪。
此官府細心周到之處。
卻說差人在周二住房對門茶鋪裡頭吃茶,一到午間,見張、李二人同了尤大走來,催他夫妻同往崇明。
周二官隔夜已聽了壽姑這番說話,便膽壯起來,回得割割絕絕。
二人便罵二官欺心,二官亦罵二人欺心。
壽姑亦出來數說父親。
彼此正在争論,卻好兩個差人聽見對門喧嚷,便走攏來道:“太爺正差我來相請三位,有話去對太爺說。
”扯了便走。
三人驚得呆了,便向差人求饒。
差人道:“我肯饒你,太爺卻不肯饒我。
走走走。
”又向周二官道:“你也同去回話。
” 一到縣前,差人先去禀知,太爺便喚周二問話。
二官跪下,便将從前東人錢某如何叫他代替,他如何不允,硬逼着去,昨日見太爺當堂配合,他仍要拿去作妾的話細細說了一遍。
太爺聽罷大怒,便叫進百曉、賽葛上去,問道:“你兩人為何串合姓錢的買良為妾?”二人猶自抵賴。
太爺吩咐一齊夾起,衙役如狼似虎将夾棍緊緊收攏。
兩人如殺豬一般叫喊,說:“願招!願招!”太爺喝道:“既然願招,從實供來,倘有一字涉虛,活活敲死!”兩人從鬼門關上才進得轉來,那裡還敢隐瞞,便将實情一一供招。
大爺遂拔朱簽一枝,差人去拿錢監生。
不料錢監生聞知張、李二人同尤大叫去,正在衙門前探頭探腦,衙役見了,鷹拿燕雀,将錢監生拿到。
大爺便喝道:“你是崇明人,敢在這裡亂法!”錢監生那時吓得魂已沒了,唯有叩頭道:“監生知罪。
”太爺喝令取供。
錢監生隻得亦将實情供出。
取過供後,逐一發落: 張賽葛、李百曉造謀助惡,各人重責四十,枷号三月示衆。
尤大串謀女,杖四十,不許再去攪擾。
錢監生圖良作妾,設計遺釁,重杖四十,再候定罪。
衆人伏地受杖,打得皮開肉爛。
看看輪到錢監生,皂快便拖下去。
錢監生抵死哀求道:“監生願罰,求全監生體面。
”太爺高唱道:“本縣隻打外來流棍,不管你監生不監生!”衙役見本官動怒,便扯手的扯手,扯腳的扯腳,按倒地上。
可憐錢監生生長富家,從未受過痛苦,那裡當得起打?才打一下,好像曲蟮踏了兩頭,把身子亂扯;再打一下,“爺娘皇天”都哭出來;打到第三闆,連喊也喊不出,隻思尋一地孔鑽将下去。
滿堂人掩口而笑。
太爺也覺好笑,且叫放起,問道:“你究竟願打呢,願罰?”回說:“願罰,願罰。
”太爺道:“你既願罰,該罰多少?”錢監生哭道:“任憑太爺吩咐。
”太爺道:“造化你這狗頭!你尚該三十七闆,沒有打得,罰你十兩一闆,快快拿出三百七十兩銀子來與周二做本錢,便饒你打!”錢監生尚要支吾,太爺說:“你既不願罰,從新打起。
”皂隸呼喝一聲,錢監生尿屁都吓出來了,連聲道:“遵太爺明斷!”太爺道:“既然遵斷,速即取來交與周二收領。
”錢監生涕流滿面,一跷一拐,跟着差人,拐到鋪中,兌足三百七十兩銀子,當堂交代。
太爺又喚老王到堂,對他道:“昨日你失了一女,今日加還你一婿。
況你婿已有本錢,盡彀經營,領去同居,便終身有靠了。
”喜得老王叩頭不已。
又取了錢剝皮不敢攪擾“遵依”,發放已畢,人人稱快。
且不言受杖者各自叫苦不已,單說老王忙忙接了女兒、女婿到家,一天愁事,變為一天喜事,合家快樂,供着太爺長生牌位,朝夕焚香,祝頌福壽綿長,上海人至今傳為美談。
或問:“如此好官府,做書人何以不标出姓名,使人人曉得呢?”不知此系近日之事,人皆現在,說了一邊好的,便形出一邊不好的來,招人怨恨,不如渾融些的為妙。
要曉得這樣好官,世上能有幾十?就是不寫姓名,人人可以摹想得出來的。
觀此書者,見老王為人忠厚,畢竟有女兒女婿靠老終身。
錢監生、張、李二光棍設盡機謀,遇了賢明官府,失盡體面,還要領受官刑。
奉勸世人,須個個把良心端正,不要妄作妄為。
古語說得好:“善惡到頭終育報,隻差來早與來遲。
” 為人須要存心正,貪色貪财惹禍端。
演出眼前真實事,泥人木偶也心寒。
一路喧聲不絕,齊道:“一塊天鵝肉,送在周二官狗口中去了。
” 錢監生回到鋪中,埋怨張、李二人道:“生米煮了熟飯,倒作成别人去了!”二人道:“頭水茶沒得吃,開水原有得吃的。
明日去催周二官領了妻子同到崇明,依舊讓你受用便了。
看官曉得,若錢監生此時竟割絕了念頭,張、李二人也不要再圖事成相謝,可安然無事了,隻因奸謀不已,以至當堂受苦。
今且按下不表。
再說夫妻二人,同到住處,伴婆遞過合卺杯,說:“太爺吩咐,不許在此攪擾,我們是去了,請兩新人自用夜飯罷。
”說罷,衆人一齊散去。
兩新人堂上鬧了一日,腹中各有些餓了,見有現成夜飯,遂對坐而食。
壽姑見官府如此擡舉,又嫁一好丈夫,心下甚是歡喜。
周二官卻有錢監生一邊牽挂,隻管呆坐着。
壽姑先開口道:“你的情事,吾已有些曉得。
如今既作夫妻,不妨向我直說。
”周二官見妻子問他,便将錢監生要你為妾,雇我充作假婿,今雖弄假成真,恐他日後尚有話說,細細告訴壽姑。
壽姑道:“不瞞你說,那方姓女婿也是假充的。
今有太爺作主,怕他怎麼?将來我與你同到繼父身邊過活。
繼父是極愛我的,一定收留。
若崇明那邊,你也不要去了。
”二人說得入港,遂解衣就寝,枕席上唯感縣主恩德。
再講太爺心中,錢家要買妾的情節雖未深知,但看堂面上光景,頗自疑心,次日起來,即吩咐衙役道:“周二那邊,着你們留心察訪,倘有人去吵鬧,拿來見我。
”看官可曉得,事已審過,為何還要察訪?因昨日審問時,察看情形,但見老王亂滾亂叫,尤大反不見喜歡,便知其中另有情節,女婿是假的了。
因相女配夫,欲成就好事,故将計就計,托天之意,斷與周二配合,其實兩阄皆寫周姓。
恐成婚之後,尚有他故,再遣人察訪。
此官府細心周到之處。
卻說差人在周二住房對門茶鋪裡頭吃茶,一到午間,見張、李二人同了尤大走來,催他夫妻同往崇明。
周二官隔夜已聽了壽姑這番說話,便膽壯起來,回得割割絕絕。
二人便罵二官欺心,二官亦罵二人欺心。
壽姑亦出來數說父親。
彼此正在争論,卻好兩個差人聽見對門喧嚷,便走攏來道:“太爺正差我來相請三位,有話去對太爺說。
”扯了便走。
三人驚得呆了,便向差人求饒。
差人道:“我肯饒你,太爺卻不肯饒我。
走走走。
”又向周二官道:“你也同去回話。
” 一到縣前,差人先去禀知,太爺便喚周二問話。
二官跪下,便将從前東人錢某如何叫他代替,他如何不允,硬逼着去,昨日見太爺當堂配合,他仍要拿去作妾的話細細說了一遍。
太爺聽罷大怒,便叫進百曉、賽葛上去,問道:“你兩人為何串合姓錢的買良為妾?”二人猶自抵賴。
太爺吩咐一齊夾起,衙役如狼似虎将夾棍緊緊收攏。
兩人如殺豬一般叫喊,說:“願招!願招!”太爺喝道:“既然願招,從實供來,倘有一字涉虛,活活敲死!”兩人從鬼門關上才進得轉來,那裡還敢隐瞞,便将實情一一供招。
大爺遂拔朱簽一枝,差人去拿錢監生。
不料錢監生聞知張、李二人同尤大叫去,正在衙門前探頭探腦,衙役見了,鷹拿燕雀,将錢監生拿到。
大爺便喝道:“你是崇明人,敢在這裡亂法!”錢監生那時吓得魂已沒了,唯有叩頭道:“監生知罪。
”太爺喝令取供。
錢監生隻得亦将實情供出。
取過供後,逐一發落: 張賽葛、李百曉造謀助惡,各人重責四十,枷号三月示衆。
尤大串謀女,杖四十,不許再去攪擾。
錢監生圖良作妾,設計遺釁,重杖四十,再候定罪。
衆人伏地受杖,打得皮開肉爛。
看看輪到錢監生,皂快便拖下去。
錢監生抵死哀求道:“監生願罰,求全監生體面。
”太爺高唱道:“本縣隻打外來流棍,不管你監生不監生!”衙役見本官動怒,便扯手的扯手,扯腳的扯腳,按倒地上。
可憐錢監生生長富家,從未受過痛苦,那裡當得起打?才打一下,好像曲蟮踏了兩頭,把身子亂扯;再打一下,“爺娘皇天”都哭出來;打到第三闆,連喊也喊不出,隻思尋一地孔鑽将下去。
滿堂人掩口而笑。
太爺也覺好笑,且叫放起,問道:“你究竟願打呢,願罰?”回說:“願罰,願罰。
”太爺道:“你既願罰,該罰多少?”錢監生哭道:“任憑太爺吩咐。
”太爺道:“造化你這狗頭!你尚該三十七闆,沒有打得,罰你十兩一闆,快快拿出三百七十兩銀子來與周二做本錢,便饒你打!”錢監生尚要支吾,太爺說:“你既不願罰,從新打起。
”皂隸呼喝一聲,錢監生尿屁都吓出來了,連聲道:“遵太爺明斷!”太爺道:“既然遵斷,速即取來交與周二收領。
”錢監生涕流滿面,一跷一拐,跟着差人,拐到鋪中,兌足三百七十兩銀子,當堂交代。
太爺又喚老王到堂,對他道:“昨日你失了一女,今日加還你一婿。
況你婿已有本錢,盡彀經營,領去同居,便終身有靠了。
”喜得老王叩頭不已。
又取了錢剝皮不敢攪擾“遵依”,發放已畢,人人稱快。
且不言受杖者各自叫苦不已,單說老王忙忙接了女兒、女婿到家,一天愁事,變為一天喜事,合家快樂,供着太爺長生牌位,朝夕焚香,祝頌福壽綿長,上海人至今傳為美談。
或問:“如此好官府,做書人何以不标出姓名,使人人曉得呢?”不知此系近日之事,人皆現在,說了一邊好的,便形出一邊不好的來,招人怨恨,不如渾融些的為妙。
要曉得這樣好官,世上能有幾十?就是不寫姓名,人人可以摹想得出來的。
觀此書者,見老王為人忠厚,畢竟有女兒女婿靠老終身。
錢監生、張、李二光棍設盡機謀,遇了賢明官府,失盡體面,還要領受官刑。
奉勸世人,須個個把良心端正,不要妄作妄為。
古語說得好:“善惡到頭終育報,隻差來早與來遲。
” 為人須要存心正,貪色貪财惹禍端。
演出眼前真實事,泥人木偶也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