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六 愚百姓人招假婿 賢縣主天配良緣
關燈
小
中
大
‘錢’字,便縮住了口,莫非前日那個姓錢的要圖女兒,尋他來的?爹爹須留心防他。
”老王點頭走出,随後壽姑送茶出來,各用了一杯。
老王先向尤大告訴道:“我近日為了女兒受了一場大氣。
”尤大問是何緣故。
老王道:“日前李百曉來說,有一富人要取女兒為妾。
你想,好好人家女子,就算不是親生,豈忍将他變賣?被我搶白了一場,方才閉口。
你道氣也不氣?隻怕尤兄聞知,也要動氣哩。
” 尤大聽此一番說話,倒弄得開口不得,算來坐此無益,隻得立起告别,一直竟到錢家。
賽葛一見,便問:“你去如何說了?”尤大道:“尚未得說。
”錢監生焦燥道:“如何不說?”尤大将老王之言備訴一遍,又道:“老王倒像未蔔先知的。
你想,他先說了如此一番言語,你道我開得口麼?故急趕回商議。
”錢監生直跳道:“女兒是你生的,你說不怕他不依,此刻為什麼又說出這這屁話來!”賽葛道:“大爺不要性急,老賽尚有妙計。
看他跳得出我的圈子麼!”錢監生道:“有何妙計?快說,快說。
”賽葛道:“尤兄賣女為妾,老王可以争執。
配人作妻,難道親生之父也做不得主的?據我之見,莫若雇一年紀相配之人,假充為婿,竟說已經定親,目下要娶,今來領女遣嫁,名正言順,就當官也說得去,看老王再有何說。
如再不依,憑我這筆尖與他當官理論罷了。
但充假女婿,必須一心腹之人,先與講定,事成之後,此女仍歸本主。
相貌到要好好兒的。
錢兄可有此人麼?”錢監生想一回,道:“人到容易。
吾當中現有小夥計周二官,年紀十七八歲,面目亦甚白淨,可以充得。
隻要說定便好。
”賽葛道:“既如此,喚了他來,方好做事。
”錢監生忙忙差人趕到崇明,叫周二官去了。
再說周二官本上海人,原是好人家兒子,從小也曾讀書,隻因父母雙亡,家業全無,有人薦他到錢監生當中學做生意,卻是一個誠實子弟。
聞主人來喚,随即下船,趕到相見。
錢監生見了,即便開口道:“吾有一事煩你,事成重謝,不叫你吃虧。
”二官問主人何事。
錢監生道:“吾為娶妾,女家不肯,要你充做假女婿哄他上鈎。
你切莫推卻。
”周二官聽了,默然不應。
錢監生道:“你肯不肯,不妨竟說。
”二官道:“主人娶他為妾,我去認為妻子,是欺主人了。
我既認為妻子,如何複為主人之妾?名義所關,隻怕使不得。
”錢監生見他回得斬截,便怒道:“你吃我的,穿我的,隻此些小事情煩你,你就推三阻四!吾平日白白照顧你了!”悻悻的走開去了。
張、李二人圓全道:“吾勸你依他的為是。
倘你不依,惱了他财主性,你便立身不牢了。
或更說你克落銀錢,虧他資本,着你身上要賠補起來,你如何擔得起?若依了他,将來還有許多好處哩。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說得周二官沒奈何允了,便回複錢監生道:“二官已經勸允,明日叫老尤竟将茶果送到王家,不要遲了。
” 錢監生大喜,忙忙買起茶葉果子,叫尤大親自送去。
老王見他來得奇怪,便指着茶果道:“你拿這東西來怎麼?”尤大道:“女兒對親周姓,昨日受茶,他家就要娶的,故來與你說一聲。
”老王大怒道:“你莫說欺心的話!當初過繼時,說定憑我作主,有趙婆可證。
我撫養十多年,看看長大,你便來作主對親,隻怕情理上太說不去!”尤大道:“我生的女兒,自然是我作主,難道不許他嫁人不成?”兩下你争我論,便大鬧起來。
壽姑在内聽見,亦來數說尤大道:“從前忍心抛棄,今複貪圖财禮,若無繼父,我不知死在那裡了!”一面說,一面就大哭起來。
鄰右聽得,俱走攏來。
老王一五一十告訴,衆人俱說尤大不是。
尤大見衆人俱說他不是,即指着老王道:“私下說不明的了,我與你當官理論!”說罷便走。
老王氣得發昏章第十一,隻得去尋趙媒婆來告訴他。
趙婆聽罷,便頓足道:“這是尤大當初親口說的話,如何今日昧心來争!但他此去,既說告狀,說得出,一定做得出。
倘他告到當官,押令出嫁,如何是好?你卻不可不防。
”老王道:“難道女兒竟被他奪去不成!”壽姑痛哭道:“趙娘娘,這是父親欺心假計,不過哄騙我去賣人為妾,我是斷靳不肯去的。
”老王道:“這句話,李百曉從前說過。
到了官,我隻說他假騙作妾,百曉也不好抵賴。
”趙婆道:“百曉是他一路神祗,如何肯幫你說?況且口說無憑,叫官府也難信。
據我看來,除非這裡也尋一個對頭,說對過親事在先,不便再受人聘,庶幾說得進去。
”老王道:“此計固好,但教我一時那裡尋得出一個女婿來呢?”趙媒婆道:“隻要一時騙過,弄人假充亦可。
你若沒有,我有一個外甥在此。
此人姓方,年紀十八歲了,住在吾家對門,平日報聽吾話的。
隻要許他幾兩銀子,假充女婿,吾便充做媒人,當官一口咬定,便不怕女兒斷去。
事成之後,另自擇配。
你道好也不好?”老王此時恐怕奪去女兒,沒做理會處,聽了趙媒一片話,信為妙計,竟照言行事。
所謂“急何能擇”了。
卻說尤大當日與老王争論之後,同張賽葛等商議,竟到縣前叫喊。
官府問了話,着令補紙進來。
賽葛便與他寫了呈詞,竟說:“老王因圖财禮不遂,匿女阻嫁。
”将對親日期,女婿姓名,媒人李百曉,一一寫明,旋即投進。
三日後,批“候喚訊”。
老王聞知,亦訴稱:“從幼撫養,婚配應身作主,久已對親。
尤大貪圖财禮,複欲招婿。
”也将女婿媒人姓名一一開列投控。
也批“候訊”。
從來說,官無三日急。
又遇一糊糊塗塗不大理事的官,雖皆批準,隻管懸宕不審。
尤大催審數次,仍舊沉擱,,舊冬事,直至來年八月中方挂牌拘審。
當日縣官坐堂,先叫尤大上去問了一番,又叫老王上去問了一番,便開口道:“據我老爺看來,除非分一女作兩女,或兩男并作一男,方免争奪。
女既分不開,男又合不擾,教我也無可如何。
這都是媒人
”老王點頭走出,随後壽姑送茶出來,各用了一杯。
老王先向尤大告訴道:“我近日為了女兒受了一場大氣。
”尤大問是何緣故。
老王道:“日前李百曉來說,有一富人要取女兒為妾。
你想,好好人家女子,就算不是親生,豈忍将他變賣?被我搶白了一場,方才閉口。
你道氣也不氣?隻怕尤兄聞知,也要動氣哩。
” 尤大聽此一番說話,倒弄得開口不得,算來坐此無益,隻得立起告别,一直竟到錢家。
賽葛一見,便問:“你去如何說了?”尤大道:“尚未得說。
”錢監生焦燥道:“如何不說?”尤大将老王之言備訴一遍,又道:“老王倒像未蔔先知的。
你想,他先說了如此一番言語,你道我開得口麼?故急趕回商議。
”錢監生直跳道:“女兒是你生的,你說不怕他不依,此刻為什麼又說出這這屁話來!”賽葛道:“大爺不要性急,老賽尚有妙計。
看他跳得出我的圈子麼!”錢監生道:“有何妙計?快說,快說。
”賽葛道:“尤兄賣女為妾,老王可以争執。
配人作妻,難道親生之父也做不得主的?據我之見,莫若雇一年紀相配之人,假充為婿,竟說已經定親,目下要娶,今來領女遣嫁,名正言順,就當官也說得去,看老王再有何說。
如再不依,憑我這筆尖與他當官理論罷了。
但充假女婿,必須一心腹之人,先與講定,事成之後,此女仍歸本主。
相貌到要好好兒的。
錢兄可有此人麼?”錢監生想一回,道:“人到容易。
吾當中現有小夥計周二官,年紀十七八歲,面目亦甚白淨,可以充得。
隻要說定便好。
”賽葛道:“既如此,喚了他來,方好做事。
”錢監生忙忙差人趕到崇明,叫周二官去了。
再說周二官本上海人,原是好人家兒子,從小也曾讀書,隻因父母雙亡,家業全無,有人薦他到錢監生當中學做生意,卻是一個誠實子弟。
聞主人來喚,随即下船,趕到相見。
錢監生見了,即便開口道:“吾有一事煩你,事成重謝,不叫你吃虧。
”二官問主人何事。
錢監生道:“吾為娶妾,女家不肯,要你充做假女婿哄他上鈎。
你切莫推卻。
”周二官聽了,默然不應。
錢監生道:“你肯不肯,不妨竟說。
”二官道:“主人娶他為妾,我去認為妻子,是欺主人了。
我既認為妻子,如何複為主人之妾?名義所關,隻怕使不得。
”錢監生見他回得斬截,便怒道:“你吃我的,穿我的,隻此些小事情煩你,你就推三阻四!吾平日白白照顧你了!”悻悻的走開去了。
張、李二人圓全道:“吾勸你依他的為是。
倘你不依,惱了他财主性,你便立身不牢了。
或更說你克落銀錢,虧他資本,着你身上要賠補起來,你如何擔得起?若依了他,将來還有許多好處哩。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說得周二官沒奈何允了,便回複錢監生道:“二官已經勸允,明日叫老尤竟将茶果送到王家,不要遲了。
” 錢監生大喜,忙忙買起茶葉果子,叫尤大親自送去。
老王見他來得奇怪,便指着茶果道:“你拿這東西來怎麼?”尤大道:“女兒對親周姓,昨日受茶,他家就要娶的,故來與你說一聲。
”老王大怒道:“你莫說欺心的話!當初過繼時,說定憑我作主,有趙婆可證。
我撫養十多年,看看長大,你便來作主對親,隻怕情理上太說不去!”尤大道:“我生的女兒,自然是我作主,難道不許他嫁人不成?”兩下你争我論,便大鬧起來。
壽姑在内聽見,亦來數說尤大道:“從前忍心抛棄,今複貪圖财禮,若無繼父,我不知死在那裡了!”一面說,一面就大哭起來。
鄰右聽得,俱走攏來。
老王一五一十告訴,衆人俱說尤大不是。
尤大見衆人俱說他不是,即指着老王道:“私下說不明的了,我與你當官理論!”說罷便走。
老王氣得發昏章第十一,隻得去尋趙媒婆來告訴他。
趙婆聽罷,便頓足道:“這是尤大當初親口說的話,如何今日昧心來争!但他此去,既說告狀,說得出,一定做得出。
倘他告到當官,押令出嫁,如何是好?你卻不可不防。
”老王道:“難道女兒竟被他奪去不成!”壽姑痛哭道:“趙娘娘,這是父親欺心假計,不過哄騙我去賣人為妾,我是斷靳不肯去的。
”老王道:“這句話,李百曉從前說過。
到了官,我隻說他假騙作妾,百曉也不好抵賴。
”趙婆道:“百曉是他一路神祗,如何肯幫你說?況且口說無憑,叫官府也難信。
據我看來,除非這裡也尋一個對頭,說對過親事在先,不便再受人聘,庶幾說得進去。
”老王道:“此計固好,但教我一時那裡尋得出一個女婿來呢?”趙媒婆道:“隻要一時騙過,弄人假充亦可。
你若沒有,我有一個外甥在此。
此人姓方,年紀十八歲了,住在吾家對門,平日報聽吾話的。
隻要許他幾兩銀子,假充女婿,吾便充做媒人,當官一口咬定,便不怕女兒斷去。
事成之後,另自擇配。
你道好也不好?”老王此時恐怕奪去女兒,沒做理會處,聽了趙媒一片話,信為妙計,竟照言行事。
所謂“急何能擇”了。
卻說尤大當日與老王争論之後,同張賽葛等商議,竟到縣前叫喊。
官府問了話,着令補紙進來。
賽葛便與他寫了呈詞,竟說:“老王因圖财禮不遂,匿女阻嫁。
”将對親日期,女婿姓名,媒人李百曉,一一寫明,旋即投進。
三日後,批“候喚訊”。
老王聞知,亦訴稱:“從幼撫養,婚配應身作主,久已對親。
尤大貪圖财禮,複欲招婿。
”也将女婿媒人姓名一一開列投控。
也批“候訊”。
從來說,官無三日急。
又遇一糊糊塗塗不大理事的官,雖皆批準,隻管懸宕不審。
尤大催審數次,仍舊沉擱,,舊冬事,直至來年八月中方挂牌拘審。
當日縣官坐堂,先叫尤大上去問了一番,又叫老王上去問了一番,便開口道:“據我老爺看來,除非分一女作兩女,或兩男并作一男,方免争奪。
女既分不開,男又合不擾,教我也無可如何。
這都是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