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五 執國法直臣鋤惡 造冤獄奸小害良
關燈
小
中
大
福達當面對質。
薛良說得鑿鑿有據,福達雖會狡辨,實事難為抵賴,遮飾不來,隻得承認。
官府見他招服,也不動刑,将他禁在獄中,禀覆上司,請旨定奪。
旋即移文京師,拿他二子。
斯時,太原一府人都當作新聞,三三兩兩,到處傳說,盡道:“如今世界,有了錢,強盜也做得官了。
”福達身雖在監,京中線索卻自通靈,連夜通信二子,教他躲避武定侯府中,求他相救,必有厚報。
郭勳聽了,寄書山西巡撫畢昭,教他超釋。
畢昭是一極要奉承權勢的人,見郭勳有書來托,反要将薛良問他誣告之罪。
承審官反覆力争,隻是批駁不已,把一情真罪當的重案,漸漸模糊起來。
恰好來了一位有風力的禦史,姓馬,名錄,立心正直,不要錢财,不肯阿附權貴的,欽命巡按山西。
未到任時,即聽見這樁事情,巡撫不肯執法,久不定案。
一到任後,即提李福達一案覆審,差官往代州崞縣提取福達舊時鄰右前來識認,又移文徐溝縣查其居止。
據覆“并非土著,是擒獲妖賊那年逃來,冒為張氏同宗,改名張寅”。
處處有據,再取福達口供,果無異辭。
案情已定,正欲奏請正法,忽一日,巡捕官禀稱:“武定侯差官下書。
”衙門規矩,一應封口書函,不許投進。
武定侯書來,必有囑托情弊,随着當堂呈遞。
差官走至案前,将書呈上。
馬巡按拆開一看,呵呵大笑道:“好一個國戚大臣!為大盜說情,難道王法都不曉得了!”差官自恃候府家人,說:“大老爺,王法固要,隻怕私情也要的。
”巡按大怒道:“你是何等下賤,敢開此口!”喝救拿下重打。
差官道:“隻怕打不得。
”巡按喝道:“打了再講!”左右一聲吆喝,拖下便打。
差官打了二十,受痛不過,哀哀求饒道:“小官自知冒犯,求看家爺面上。
”巡按道:“看你主人面上,再打二十!”一共打了四十毛闆,吩咐叉出。
差官抱頭鼠竄而去。
巡按修本,遂将郭勳私書一井奏聞。
嘉靖帝見了本章,一一準妻,又降旨将郭勳切責。
正是鐵案如一,任你通天手段,也難翻案了。
那知當日言官紛紛參劾,反激怒朝廷,弄出大大變局來。
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回
一時科道亂紛紛,盡奏奸貪是郭勳。
言語太多成變局,水渾鲢鯉不能分。
話說當時嘉靖帝準了馬錄本章,李福達秋後處決,郭勳有旨切責。
若使科道言官不再參劾,這樁事也就完結了。
無如明朝風氣,言官最喜說長說短,以顯腳力,一本不準,第二本再上,這個不準,那個又奏,把朝廷絮聒個不了。
即王親國戚,稍有過失,都懼怕他。
始初還論是非,繼而更尚意氣,務要依他說話才罷。
朝廷看得厭了,往往留中不發。
今看見馬巡按所奏,武定侯庇護逆黨,私書囑托,衆官部憤憤不平起來。
有的道:“福達殺人巨萬,潛蹤匿形,今罪迹已露,論以極刑,尚有餘辜。
武定侯曲為囑托,亦宜抵法。
”有的道:“交通逆賊,明受賄賂。
福達既應伏誅,郭勳亦難輕赦!”其後參劾他的,一本兇似一本,竟說他黨護叛逆,心懷叵測,要坐他謀叛罪名,非滅族不足蔽辜了。
郭勳那裡當得起,隻得去求朝廷心腹寵臣張璁、柱萼,要他保護。
你道張、柱二人何以得寵朝廷?說也話長。
當時正德皇帝晏駕無子,遺诏興獻王長子厚口,系皇考孝宗親侄,倫序當立,群臣遂奉以為帝,即嘉靖帝也。
嘉靖既立,欲尊他本生父為興獻皇帝,稱考:孝宗皇帝稱伯。
此一已私情,天理人心上實說不去。
譬如民家無子立後,把家産田園盡傳子嗣子,自應承頂這支香火,本生父母,到差了一肩了。
若但知厚其所生,待嗣父母仍如伯叔,要這嗣子何用?天子與庶人一般,所以群臣引經據理,都說興獻不宜稱考。
嘉靖格于公議,也就隐忍了。
其時,張璁方為觀政進士,朝廷大事,那得有他開口?一日,遇一相面的道:“尊相二年之内,位至宰相。
”璁笑道:“吾一現政進士,二年之内,焉得翼登政府?”相士說:“相上生着的,連我也不得知道。
”适當大禮議起,璁知朝廷欲崇所生,因格于廷議,不能遂心,自忖道:“吾若另創一議,折服諸臣之說,君心必喜,富貴可以立緻矣。
”遂上禮疏道: 皇上入嗣大宗,稱孝宗為皇考,稱興獻王為皇叔父,在廷諸臣,不過拘執漢哀帝、宋英宗嗣位故事,不知漢哀、宋英皆預立為皇嗣,養之宮中,久已明正為人後之議。
若後上繼統,在宮車晏駕之後,群臣遵祖訓,奉遺诏,以倫以序,迎立為帝,比之預立為嗣,養于宮中者,昭然不同,理合尊興獻為皇考,以盡為子之道。
若利天下而為人後,恐子無自絕于父母之義。
說得懇懇切切,盡反朝廷衆議。
嘉靖見了大喜,傳谕内閣道:“此議遵祖訓,合古禮,爾曹何得誤朕于不孝?”繼而柱萼亦上一本,與璁說相同。
帝見更喜。
那時群臣見了二人疏,
薛良說得鑿鑿有據,福達雖會狡辨,實事難為抵賴,遮飾不來,隻得承認。
官府見他招服,也不動刑,将他禁在獄中,禀覆上司,請旨定奪。
旋即移文京師,拿他二子。
斯時,太原一府人都當作新聞,三三兩兩,到處傳說,盡道:“如今世界,有了錢,強盜也做得官了。
”福達身雖在監,京中線索卻自通靈,連夜通信二子,教他躲避武定侯府中,求他相救,必有厚報。
郭勳聽了,寄書山西巡撫畢昭,教他超釋。
畢昭是一極要奉承權勢的人,見郭勳有書來托,反要将薛良問他誣告之罪。
承審官反覆力争,隻是批駁不已,把一情真罪當的重案,漸漸模糊起來。
恰好來了一位有風力的禦史,姓馬,名錄,立心正直,不要錢财,不肯阿附權貴的,欽命巡按山西。
未到任時,即聽見這樁事情,巡撫不肯執法,久不定案。
一到任後,即提李福達一案覆審,差官往代州崞縣提取福達舊時鄰右前來識認,又移文徐溝縣查其居止。
據覆“并非土著,是擒獲妖賊那年逃來,冒為張氏同宗,改名張寅”。
處處有據,再取福達口供,果無異辭。
案情已定,正欲奏請正法,忽一日,巡捕官禀稱:“武定侯差官下書。
”衙門規矩,一應封口書函,不許投進。
武定侯書來,必有囑托情弊,随着當堂呈遞。
差官走至案前,将書呈上。
馬巡按拆開一看,呵呵大笑道:“好一個國戚大臣!為大盜說情,難道王法都不曉得了!”差官自恃候府家人,說:“大老爺,王法固要,隻怕私情也要的。
”巡按大怒道:“你是何等下賤,敢開此口!”喝救拿下重打。
差官道:“隻怕打不得。
”巡按喝道:“打了再講!”左右一聲吆喝,拖下便打。
差官打了二十,受痛不過,哀哀求饒道:“小官自知冒犯,求看家爺面上。
”巡按道:“看你主人面上,再打二十!”一共打了四十毛闆,吩咐叉出。
差官抱頭鼠竄而去。
巡按修本,遂将郭勳私書一井奏聞。
嘉靖帝見了本章,一一準妻,又降旨将郭勳切責。
正是鐵案如一,任你通天手段,也難翻案了。
那知當日言官紛紛參劾,反激怒朝廷,弄出大大變局來。
且聽下回分解。
言語太多成變局,水渾鲢鯉不能分。
話說當時嘉靖帝準了馬錄本章,李福達秋後處決,郭勳有旨切責。
若使科道言官不再參劾,這樁事也就完結了。
無如明朝風氣,言官最喜說長說短,以顯腳力,一本不準,第二本再上,這個不準,那個又奏,把朝廷絮聒個不了。
即王親國戚,稍有過失,都懼怕他。
始初還論是非,繼而更尚意氣,務要依他說話才罷。
朝廷看得厭了,往往留中不發。
今看見馬巡按所奏,武定侯庇護逆黨,私書囑托,衆官部憤憤不平起來。
有的道:“福達殺人巨萬,潛蹤匿形,今罪迹已露,論以極刑,尚有餘辜。
武定侯曲為囑托,亦宜抵法。
”有的道:“交通逆賊,明受賄賂。
福達既應伏誅,郭勳亦難輕赦!”其後參劾他的,一本兇似一本,竟說他黨護叛逆,心懷叵測,要坐他謀叛罪名,非滅族不足蔽辜了。
郭勳那裡當得起,隻得去求朝廷心腹寵臣張璁、柱萼,要他保護。
你道張、柱二人何以得寵朝廷?說也話長。
當時正德皇帝晏駕無子,遺诏興獻王長子厚口,系皇考孝宗親侄,倫序當立,群臣遂奉以為帝,即嘉靖帝也。
嘉靖既立,欲尊他本生父為興獻皇帝,稱考:孝宗皇帝稱伯。
此一已私情,天理人心上實說不去。
譬如民家無子立後,把家産田園盡傳子嗣子,自應承頂這支香火,本生父母,到差了一肩了。
若但知厚其所生,待嗣父母仍如伯叔,要這嗣子何用?天子與庶人一般,所以群臣引經據理,都說興獻不宜稱考。
嘉靖格于公議,也就隐忍了。
其時,張璁方為觀政進士,朝廷大事,那得有他開口?一日,遇一相面的道:“尊相二年之内,位至宰相。
”璁笑道:“吾一現政進士,二年之内,焉得翼登政府?”相士說:“相上生着的,連我也不得知道。
”适當大禮議起,璁知朝廷欲崇所生,因格于廷議,不能遂心,自忖道:“吾若另創一議,折服諸臣之說,君心必喜,富貴可以立緻矣。
”遂上禮疏道: 皇上入嗣大宗,稱孝宗為皇考,稱興獻王為皇叔父,在廷諸臣,不過拘執漢哀帝、宋英宗嗣位故事,不知漢哀、宋英皆預立為皇嗣,養之宮中,久已明正為人後之議。
若後上繼統,在宮車晏駕之後,群臣遵祖訓,奉遺诏,以倫以序,迎立為帝,比之預立為嗣,養于宮中者,昭然不同,理合尊興獻為皇考,以盡為子之道。
若利天下而為人後,恐子無自絕于父母之義。
說得懇懇切切,盡反朝廷衆議。
嘉靖見了大喜,傳谕内閣道:“此議遵祖訓,合古禮,爾曹何得誤朕于不孝?”繼而柱萼亦上一本,與璁說相同。
帝見更喜。
那時群臣見了二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