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五 執國法直臣鋤惡 造冤獄奸小害良
關燈
小
中
大
,馬到跟前,猛然一看,認得是李福達,到吃了一驚。
又想:“此人焉得到此地步?”又見一人走來與他講話,細聽聲音,宛然無疑。
卻又不敢相信:“或者面目相像,也未見得。
”心中十五個吊桶一般,七上八落,疑個不了。
直等一叢人去了,走到一家鋪面上,拱手問道:“前面騎馬的是什麼官府?”那人道:“他是太原衛指揮張老爺,名喚一個寅字。
”薛良心内思想,總是委決不下:“若說是他,他怎能有此榮顯?欲說不是他,聲音笑貌,确确是他。
”又想了一回,點頭道:“是了,他畏罪改名張寅,在此做官的。
我不要管,明日去望他一望,不怕他不好好相待,買我不開口。
還要發一注大财哩。
” 打算已定,睡了一夜。
次日起來,吃了早飯,尋到福達衙内,向門上拱拱手,道:“你老爺在家麼?”回道:“在家。
”薛良便道:“煩你通報一聲,說有故人要見。
”門上問他姓名。
薛良道:“你不必問,少頃會見你主人便知道了。
”門上進去禀過。
福達見說是故人,丈八長的和尚摸頭不着,道:“請他進來。
”一見是薛良,陡然變色,假作笑容,下階拱手道:“故人别來無恙?”薛良亦作揖道:“聞得故人在此,特來相訪。
”遂邀入書房共坐。
薛良見左右無人,因問道:“兄前日有事,如何得到此處為官?好不榮耀!”福達搖手道:“前事兄且莫提。
你因何曉得我在這裡?”薛良道:“昨在路上看見,因随從人多,不好相叫,今日特來問候。
隻是弟一身作客,流落此地,盤纏俱已用盡,欲吾兄資助資助,未知肯否?”福達道:“這何消說得,但兄既來了,也須擔擱幾日,待我端正盤費,送兄回府,何如?”薛良認做好意,極口稱謝。
随即搬夜飯來,兩人相對而飲,極其要好。
飯畢,便吩咐家人道:“鋪蓋安在東廂房。
”談了一回,道了“安置”,自進去了。
暗自忖道:“我的蹤迹并無人曉得,今日被他撞破,倘到外邊将我從前情節告訴人知道,還了得麼!不如先下手為強,将他殺死,就絕了後患了。
”暗暗打算一番,便叫兩個心腹家人,悄悄囑咐道:“今日來的這人,與我有宿世冤仇。
我留他住在書房,原要害他性命。
付你快刀一把,今夜三更時候結果了他,把屍首抛在荒野地面,做得幹淨。
先賞你二十兩銀子,日後還有擡舉你處。
你們肯去不肯去?”兩人欣然應允道:“老爺自安睡。
小的們别的做不來,隻此些些小事,包管做得萬妥萬當便了。
”福達大喜。
兩人亦欣然而出,打點半夜行事。
再說薛良吃了夜飯,坐了半晌,關上書房門,正要上鋪去睡,忽然一陣腹痛起來,思想到僻靜處出一大恭,便走出書房。
是夜,月色微明,見側首有路可通,一徑穿将過去,看看走到馬坊所在,是一塊空地,便欲在地上解手,隐隐聽見隔牆有人言語。
一個道:“住在書房這人,老爺為何要殺他?”一個道:“你不聽見老爺說與他有仇麼?”薛良一聽,驚得魂飛天外,連恭也出不出了,想道:“不道此賊如此心狠!若再遲延,性命不保了,作速逃命為上。
”輕輕走過馬坊,見是一帶泥牆,便從低處扒出。
幸喜下面已是通衢,拔步便跑,一口氣不知跑了多少路。
适值太原府知府赴宴回來,薛良跑得勢的人,留腳不住,直沖了太爺道子,被軍牢拿住,問是何人。
薛良正思首告李福達,苦無門徑,今見是太原府正堂燈籠,極口喊冤。
太尊喝道:“你有何冤事,黑夜叫喊?”薛良道:“小人是被難逃出來的,有天大的事首告,不敢當着衆人明言,求太爺帶小人到私衙密禀。
” 太爺吩咐帶他回衙,一進衙門,便把薛良喚進私宅,問他首告何事。
薛良禀道:“小的代州人,與妖賊李福達同鄉相識,向聞其逃亡别處,昨日撞見太原衛指揮張寅,細細一認,卻正是他。
小的因去探望,福達囑小的不要說破,留小的過夜。
小的道他好意,那知竟要殺我滅口。
小的偶爾腹痛,走到外邊出恭,聽見隔牆有謀死我的說話,越牆逃出,特來首告。
”大爺道:“這指揮張寅果是李福達改名的麼?你不要謊告!”薛良道:“小的若認得不真,怎敢謊告?”太爺一想:“這李福達是個叛逆重犯,現在各處嚴緝,未見捉獲,今改名易姓,逃在此地為官,既有首人,定屬不虛,須要速拿為是。
”遂帶了首人,連夜去禀都院。
都院聞知,便傳中軍,帶領标兵,協同知府知縣,拿捉賊黨。
再說李福達兩個家人,三更左右走到書房,不見了薛良,忙報主人。
福達知他走了,大驚失色,心上懷着鬼胎,不能安寝。
忽聞外邊有人馬之聲,又敲門甚厲,開門出來,隻見燈籠火把,一擁而入。
後面走進兩位官府,一見福達,喝聲:“拿下!”福達辨道:“無罪。
”太爺道:“你是李福達,現有薛良首告,還有何辨?”福達見事敗露,便俯首就縛。
太爺将他家屬盡行鎖押,查盤密産,封鎖門戶,一面着地方看守,一面帶了人犯,同衆官回衙審究,叫薛良與
又想:“此人焉得到此地步?”又見一人走來與他講話,細聽聲音,宛然無疑。
卻又不敢相信:“或者面目相像,也未見得。
”心中十五個吊桶一般,七上八落,疑個不了。
直等一叢人去了,走到一家鋪面上,拱手問道:“前面騎馬的是什麼官府?”那人道:“他是太原衛指揮張老爺,名喚一個寅字。
”薛良心内思想,總是委決不下:“若說是他,他怎能有此榮顯?欲說不是他,聲音笑貌,确确是他。
”又想了一回,點頭道:“是了,他畏罪改名張寅,在此做官的。
我不要管,明日去望他一望,不怕他不好好相待,買我不開口。
還要發一注大财哩。
” 打算已定,睡了一夜。
次日起來,吃了早飯,尋到福達衙内,向門上拱拱手,道:“你老爺在家麼?”回道:“在家。
”薛良便道:“煩你通報一聲,說有故人要見。
”門上問他姓名。
薛良道:“你不必問,少頃會見你主人便知道了。
”門上進去禀過。
福達見說是故人,丈八長的和尚摸頭不着,道:“請他進來。
”一見是薛良,陡然變色,假作笑容,下階拱手道:“故人别來無恙?”薛良亦作揖道:“聞得故人在此,特來相訪。
”遂邀入書房共坐。
薛良見左右無人,因問道:“兄前日有事,如何得到此處為官?好不榮耀!”福達搖手道:“前事兄且莫提。
你因何曉得我在這裡?”薛良道:“昨在路上看見,因随從人多,不好相叫,今日特來問候。
隻是弟一身作客,流落此地,盤纏俱已用盡,欲吾兄資助資助,未知肯否?”福達道:“這何消說得,但兄既來了,也須擔擱幾日,待我端正盤費,送兄回府,何如?”薛良認做好意,極口稱謝。
随即搬夜飯來,兩人相對而飲,極其要好。
飯畢,便吩咐家人道:“鋪蓋安在東廂房。
”談了一回,道了“安置”,自進去了。
暗自忖道:“我的蹤迹并無人曉得,今日被他撞破,倘到外邊将我從前情節告訴人知道,還了得麼!不如先下手為強,将他殺死,就絕了後患了。
”暗暗打算一番,便叫兩個心腹家人,悄悄囑咐道:“今日來的這人,與我有宿世冤仇。
我留他住在書房,原要害他性命。
付你快刀一把,今夜三更時候結果了他,把屍首抛在荒野地面,做得幹淨。
先賞你二十兩銀子,日後還有擡舉你處。
你們肯去不肯去?”兩人欣然應允道:“老爺自安睡。
小的們别的做不來,隻此些些小事,包管做得萬妥萬當便了。
”福達大喜。
兩人亦欣然而出,打點半夜行事。
再說薛良吃了夜飯,坐了半晌,關上書房門,正要上鋪去睡,忽然一陣腹痛起來,思想到僻靜處出一大恭,便走出書房。
是夜,月色微明,見側首有路可通,一徑穿将過去,看看走到馬坊所在,是一塊空地,便欲在地上解手,隐隐聽見隔牆有人言語。
一個道:“住在書房這人,老爺為何要殺他?”一個道:“你不聽見老爺說與他有仇麼?”薛良一聽,驚得魂飛天外,連恭也出不出了,想道:“不道此賊如此心狠!若再遲延,性命不保了,作速逃命為上。
”輕輕走過馬坊,見是一帶泥牆,便從低處扒出。
幸喜下面已是通衢,拔步便跑,一口氣不知跑了多少路。
适值太原府知府赴宴回來,薛良跑得勢的人,留腳不住,直沖了太爺道子,被軍牢拿住,問是何人。
薛良正思首告李福達,苦無門徑,今見是太原府正堂燈籠,極口喊冤。
太尊喝道:“你有何冤事,黑夜叫喊?”薛良道:“小人是被難逃出來的,有天大的事首告,不敢當着衆人明言,求太爺帶小人到私衙密禀。
” 太爺吩咐帶他回衙,一進衙門,便把薛良喚進私宅,問他首告何事。
薛良禀道:“小的代州人,與妖賊李福達同鄉相識,向聞其逃亡别處,昨日撞見太原衛指揮張寅,細細一認,卻正是他。
小的因去探望,福達囑小的不要說破,留小的過夜。
小的道他好意,那知竟要殺我滅口。
小的偶爾腹痛,走到外邊出恭,聽見隔牆有謀死我的說話,越牆逃出,特來首告。
”大爺道:“這指揮張寅果是李福達改名的麼?你不要謊告!”薛良道:“小的若認得不真,怎敢謊告?”太爺一想:“這李福達是個叛逆重犯,現在各處嚴緝,未見捉獲,今改名易姓,逃在此地為官,既有首人,定屬不虛,須要速拿為是。
”遂帶了首人,連夜去禀都院。
都院聞知,便傳中軍,帶領标兵,協同知府知縣,拿捉賊黨。
再說李福達兩個家人,三更左右走到書房,不見了薛良,忙報主人。
福達知他走了,大驚失色,心上懷着鬼胎,不能安寝。
忽聞外邊有人馬之聲,又敲門甚厲,開門出來,隻見燈籠火把,一擁而入。
後面走進兩位官府,一見福達,喝聲:“拿下!”福達辨道:“無罪。
”太爺道:“你是李福達,現有薛良首告,還有何辨?”福達見事敗露,便俯首就縛。
太爺将他家屬盡行鎖押,查盤密産,封鎖門戶,一面着地方看守,一面帶了人犯,同衆官回衙審究,叫薛良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