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四 活全家願甘降辱 徇大節始顯清貞
關燈
小
中
大
燈結彩,喚集樂人吹手,諸親百眷,開筵設飲。
那媒人到了明日,便拿聘金送往王家。
崔女出來,将銀子逐包打開,一一檢點過了,并不短少,遂親手交與公公。
媒婆見無難色,便道:“三娘,你作速收拾停當,到晚我領轎子來接你。
”崔女隻點點頭。
王惠見了銀子,知離别在即,牽住妻子衣服大哭。
崔女道:“我受了他家聘,就是他家人了。
向為汝婦,今作人妻,牽衣何為?男子漢何患無妻?隻要善事父兄,博得家中一日好一日,便不負我今日的事了。
”其夫愈悲。
崔女揚揚如平日,又向阿翁道:“媳婦還有一句話,公公須要聽我。
”之紀問是何言。
崔女道:“我嫁來時原有些衣裳首飾,連年典貸,都貼在家内用去。
今媳婦此去,須将十來畝田還我。
況田在此處,前後不得花利,也是無用,讓我拿去作一紀念。
契上要寫‘賣到任處,收價一百二十兩’,我好領受。
”之紀道:“此田現在荒廢,有何不可?”就照崔女所說,寫了一張賣契,付與收執。
崔女到房中收拾了一會,悄悄的走将出來。
兩位姆姆曉得就要分别,心中倒覺慘然。
但見崔女坦坦然與丈夫絕無一點留戀之意,背後私相議論,也有說他心腸太忍的,也有說他不過借此脫身,别圖安樂的,紛紛不了。
崔女隻當不知。
到晚,媒婆走來說:“轎子意到,可有随身物件要帶去的麼?”崔女回說:“沒有。
”便整整衣服,走到堂前,朝上跪下,拜了四拜,以當拜别阿翁夫婿及兩位姆姆,立起身來就走。
媒人跟了,上轎而行。
合家掩淚相送,轎子已漸漸去遠了。
要曉得任家娶親到門時,隻用轎子一頂,迎親人衆都在半裡外相等。
望見轎子将近,樂人就吹打起來,流星花炮一齊放起,燈籠火把前後簇擁,先有人到家報知。
任監生大喜,連忙換了新衣新帽,待轎子到門成親。
路上紛紛笑語。
有的道:“上轎進,我已看見新人,果然美貌。
”有的道:“看來新人是性急的,轎子一到,立即出來,絕不作難。
”獨有轎夫走到半路,微嫌新人坐得不穩,側來側去,叫跟轎家人扶策而走。
路程原有十來裡,大家走得汗出。
一到門,越發熱鬧高興,都向任監生稱喜。
轎子暫歇廳上,以待吉時合卺。
停了轎子,掌禮人念起詩賦來,請新人出轎。
媒婆揭開轎門,舉手去扶,隻聽見“阿呀”一聲,大驚失色。
衆人争問其故。
媒婆搖手道,“不要吹打了,新人隻怕不是活人了!”衆人同向轎中一看,果見直挺挺一個死屍,頸上套的帶還拖着呢。
任監生連連跌腳道:“怎麼處?怎麼處?我與他無仇,為何到我家來害我?”把花燭撤開,一切人衆俱垂頭喪氣,躲在一邊。
再講王家自崔女出門後,把門閉上,大家冷冷清清,相對悲歎。
王惠倒在床上哭泣。
本是少年夫妻,一刻間活活拆開,這也怪他不得。
忽聞外邊敲門甚急,各吃一驚。
開出門來,闖進一人,氣急汗流,報道:“你家媳婦已吊死在轎内了,快去,快去!”王貢生一聞此信,淚落如雨。
連話也說不出一句。
親友中有會說話的,走來相勸道:“人已死了,大家倒要商議個長便才好。
令媳嫁來,是你情願,不是任姓逼勒的。
”王貢生道:“就是我也不是威逼他的,因仙自己情願,故由他改嫁,那知他到拼着一死,我何顔再有說話?竟将他入殓,不必經官動府。
”那人道:“這個使不得,人命事情,非同小可!必須報官驗明,才脫得兩家幹系。
今夜屈你父子擔擱在此,明日官來相驗過,然後買棺入殓便了。
”王氏父子隻得依允。
斯時,任監生早已同了地方到縣報明。
到了次日,地方就在任家設了公座,搭了驗屍棚等候。
未幾,縣官轎到,任監生同了王貢生一齊出接。
縣官坐上公座,兩家各問了幾句話,便吩咐解下死屍相驗。
縣官一看,屍首顔色如生,絕不像吊死的模樣。
仵作正要動手,見他衣帶上露出一條紙角,吩咐取來。
左右解來呈上,卻是田契一張,看到“賣與任處”,便問:“此契何來?”王貢生道:“這是他臨出門時要貢生寫的。
”及看到後面,又有八個大字,寫道:“田歸任姓,屍歸王氏。
”縣官驚異道:“此是婦人親筆麼?”王貢生見了,心亦梀然,便下淚道:“果是媳婦親筆。
”縣官嗟歎道:“好一個有才有守的女子,不必驗了。
”向衆人道:“你們曉得他寫契之意麼?他的本意不過得此聘金,以為養活一家之計,自己早辦一死。
又恐死在他姓,白騙人财,反以人命累人,心中不安,故将十畝田價償還任姓一百二十兩聘金,不啻以就死之身作一賣田中人,生者得安,死者無愧,恰是權而得中的道理。
本縣竟以他八個字作為斷案。
”衆人聽了,俱各恍然,叩謝縣主明斷。
縣官對任監生道:“你須好好盛殓他,田契即着收去。
”又對王貢生道:“成殓後,即領棺木回去安葬。
”吩咐已畢,立起身來,走到屍前,道:“本縣今日斷法,也不負你苦心烈志了。
”深深的作了四個揖,乘轎回衙。
斯時看的人,俱贊崔女立節不苟,雖死猶生。
那任監生始初有抱恨之意,今反感激他得免官司,棺椁衣裳,悉加從厚。
那王家男女都到任家哭送入殓,然後扶棺回去。
甯國一府聞其事者,莫不咨嗟太息,稱誦其烈,至今王烈婦女之名猶播人口雲。
那媒人到了明日,便拿聘金送往王家。
崔女出來,将銀子逐包打開,一一檢點過了,并不短少,遂親手交與公公。
媒婆見無難色,便道:“三娘,你作速收拾停當,到晚我領轎子來接你。
”崔女隻點點頭。
王惠見了銀子,知離别在即,牽住妻子衣服大哭。
崔女道:“我受了他家聘,就是他家人了。
向為汝婦,今作人妻,牽衣何為?男子漢何患無妻?隻要善事父兄,博得家中一日好一日,便不負我今日的事了。
”其夫愈悲。
崔女揚揚如平日,又向阿翁道:“媳婦還有一句話,公公須要聽我。
”之紀問是何言。
崔女道:“我嫁來時原有些衣裳首飾,連年典貸,都貼在家内用去。
今媳婦此去,須将十來畝田還我。
況田在此處,前後不得花利,也是無用,讓我拿去作一紀念。
契上要寫‘賣到任處,收價一百二十兩’,我好領受。
”之紀道:“此田現在荒廢,有何不可?”就照崔女所說,寫了一張賣契,付與收執。
崔女到房中收拾了一會,悄悄的走将出來。
兩位姆姆曉得就要分别,心中倒覺慘然。
但見崔女坦坦然與丈夫絕無一點留戀之意,背後私相議論,也有說他心腸太忍的,也有說他不過借此脫身,别圖安樂的,紛紛不了。
崔女隻當不知。
到晚,媒婆走來說:“轎子意到,可有随身物件要帶去的麼?”崔女回說:“沒有。
”便整整衣服,走到堂前,朝上跪下,拜了四拜,以當拜别阿翁夫婿及兩位姆姆,立起身來就走。
媒人跟了,上轎而行。
合家掩淚相送,轎子已漸漸去遠了。
要曉得任家娶親到門時,隻用轎子一頂,迎親人衆都在半裡外相等。
望見轎子将近,樂人就吹打起來,流星花炮一齊放起,燈籠火把前後簇擁,先有人到家報知。
任監生大喜,連忙換了新衣新帽,待轎子到門成親。
路上紛紛笑語。
有的道:“上轎進,我已看見新人,果然美貌。
”有的道:“看來新人是性急的,轎子一到,立即出來,絕不作難。
”獨有轎夫走到半路,微嫌新人坐得不穩,側來側去,叫跟轎家人扶策而走。
路程原有十來裡,大家走得汗出。
一到門,越發熱鬧高興,都向任監生稱喜。
轎子暫歇廳上,以待吉時合卺。
停了轎子,掌禮人念起詩賦來,請新人出轎。
媒婆揭開轎門,舉手去扶,隻聽見“阿呀”一聲,大驚失色。
衆人争問其故。
媒婆搖手道,“不要吹打了,新人隻怕不是活人了!”衆人同向轎中一看,果見直挺挺一個死屍,頸上套的帶還拖着呢。
任監生連連跌腳道:“怎麼處?怎麼處?我與他無仇,為何到我家來害我?”把花燭撤開,一切人衆俱垂頭喪氣,躲在一邊。
再講王家自崔女出門後,把門閉上,大家冷冷清清,相對悲歎。
王惠倒在床上哭泣。
本是少年夫妻,一刻間活活拆開,這也怪他不得。
忽聞外邊敲門甚急,各吃一驚。
開出門來,闖進一人,氣急汗流,報道:“你家媳婦已吊死在轎内了,快去,快去!”王貢生一聞此信,淚落如雨。
連話也說不出一句。
親友中有會說話的,走來相勸道:“人已死了,大家倒要商議個長便才好。
令媳嫁來,是你情願,不是任姓逼勒的。
”王貢生道:“就是我也不是威逼他的,因仙自己情願,故由他改嫁,那知他到拼着一死,我何顔再有說話?竟将他入殓,不必經官動府。
”那人道:“這個使不得,人命事情,非同小可!必須報官驗明,才脫得兩家幹系。
今夜屈你父子擔擱在此,明日官來相驗過,然後買棺入殓便了。
”王氏父子隻得依允。
斯時,任監生早已同了地方到縣報明。
到了次日,地方就在任家設了公座,搭了驗屍棚等候。
未幾,縣官轎到,任監生同了王貢生一齊出接。
縣官坐上公座,兩家各問了幾句話,便吩咐解下死屍相驗。
縣官一看,屍首顔色如生,絕不像吊死的模樣。
仵作正要動手,見他衣帶上露出一條紙角,吩咐取來。
左右解來呈上,卻是田契一張,看到“賣與任處”,便問:“此契何來?”王貢生道:“這是他臨出門時要貢生寫的。
”及看到後面,又有八個大字,寫道:“田歸任姓,屍歸王氏。
”縣官驚異道:“此是婦人親筆麼?”王貢生見了,心亦梀然,便下淚道:“果是媳婦親筆。
”縣官嗟歎道:“好一個有才有守的女子,不必驗了。
”向衆人道:“你們曉得他寫契之意麼?他的本意不過得此聘金,以為養活一家之計,自己早辦一死。
又恐死在他姓,白騙人财,反以人命累人,心中不安,故将十畝田價償還任姓一百二十兩聘金,不啻以就死之身作一賣田中人,生者得安,死者無愧,恰是權而得中的道理。
本縣竟以他八個字作為斷案。
”衆人聽了,俱各恍然,叩謝縣主明斷。
縣官對任監生道:“你須好好盛殓他,田契即着收去。
”又對王貢生道:“成殓後,即領棺木回去安葬。
”吩咐已畢,立起身來,走到屍前,道:“本縣今日斷法,也不負你苦心烈志了。
”深深的作了四個揖,乘轎回衙。
斯時看的人,俱贊崔女立節不苟,雖死猶生。
那任監生始初有抱恨之意,今反感激他得免官司,棺椁衣裳,悉加從厚。
那王家男女都到任家哭送入殓,然後扶棺回去。
甯國一府聞其事者,莫不咨嗟太息,稱誦其烈,至今王烈婦女之名猶播人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