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四 活全家願甘降辱 徇大節始顯清貞

關燈
貧士,兩個大兒子雖皆進學,因本處無人請他教書,走到别處尋館,漂流在外。

    家中一子三媳,孫男孫女,到有數口,仰他過活。

    雖有薄田,若在成熱之年,也可收租接濟;即或不夠用度,也好變賣于人。

    到了這個時候,就白白送人,還要雙手推開,那有來買他的道理?始初吃身上衣服,繼而吃家中物件,隻是吃一日少一日,每日兩頓飯的改為一頓飯,一頓飯的改為一頓粥。

    再隔幾日,連這頓粥也艱難起來了。

     古語說得好:“昔日窮,無立錐之地;今年窮,錐也無。

    ”王貢生看了如此光景,知去餓死不遠,隻營長籲短歎。

    一日,思量親友家中借貸錢米以救目前之急,強步出門。

    那知有飯吃的,走去不見面;沒飯吃的,會着了各訴苦況,正如楚囚相對,越添愁悶。

    走了一日,慢騰騰空手而回,才到家中,一個頭暈跌倒在地。

    兒子媳婦知其腹内餓了,扶起坐定,将水多米少叫名粥湯一碗灌他下去,方得神氣清爽,便問:“今日從何得米?”大媳婦道:“将内門一扇,換得一升米,煮了一火鍋粥,大家都已吃過,留下一碗,待公公歸來吃的。

    ”隻見孫男小女還在那裡要吃,那知鍋子裡洗禍的水都已吃完的了。

    孩子們吃得不飽,啼啼哭哭,之紀見了,益發心酸。

     到了掌燈時候,見一家都在堂中,之紀眼淚汪汪對着三個媳婦道:“我有一句話要與你們說,隻是不忍出口。

    ”媳婦道:“公公有話,便說不妨。

    ”之紀歎口氣道:“當此年景,我父子餓死,分所應得。

    你們婦人家,全靠夫家養活。

    從來說,巧媳婦不能為無米之炊。

    今夫家不能養活,教你們活活忍饑而死,我心何安?吾看目下這樣時勢,隻有婦人肯去從人,尚有富家收養,到是一條生路。

    你們今日與其坐而待死,不若各去自尋生路,亦免我死後挂牽。

    ”說罷,不覺大哭起來。

     兩媳聽了,俱暗暗流涕。

    單有第三媳崔氏坐在旁邊,不言不哭,默想了一回,起身開口道:“公公所見不差,再過幾日,大家都是一死,于公公何益?但另去适人,我們縱有生路,公公、丈夫仍舊餓死家中,我們心上何安?媳婦想來,倒有一舉兩便的道理。

    我們身子,難道白送與人不成?須要得他些身價,方像一個模樣。

    有了身價,便可為家中使用,可以苦度過去。

    但兩位姆姆年紀已,又有兒女拖身,賣也賣不出價錢。

    我年尚少,又無兒女,面貌也還不讨人厭,不若尋條門路,待我嫁去,可好好得些聘金。

    我既得生,合家亦免于餓死,豈非一舉兩便?” 之紀道:“說得說得極是,但我做公公的不能養活媳婦,還要用媳婦身價銀子,教我益發抱愧,隻要你們得生,不要管我死活了。

    ”崔女又道:“公公如此說法,隻留自己地步,不留媳婦地步了。

    媳婦所以失身于人者,原為一家性命起見。

    救得一家性命,就是失身于人,人還諒我是出于不得已。

    若專顧自己,不顧公公、丈夫,是一貪生怕死、喪名敗節的婦人,豈不死在家中,到免了失節之醜?公公不必遲疑,竟托媒婆說我嫁人便了。

    ”其夫聽了,掩面大哭。

    崔氏忙止住道:“你是個讀書人,如何不曉道理?古人父母有難,苟有可救,雖粉骨碎身,亦所不惜,況棄一婦人,何關輕重?你若貪戀妻子,不忍割愛,是坐視父死而不知救,何以為人?何以為子?”把一段大道理話,侃侃鑿鑿,說得丈夫死心塌地,收淚不語。

     當夜說了,明日早上,崔女梳洗已畢,不見公公說起,走來催促道:“昨晚所言,公公如何忘了?再遲幾日,媳婦餓得鸠彤鹄面,可不值錢了。

    ”之紀道:“雖如此說,也須對你父親說聲。

    ”崔女道:“我娘家遭此兇年,自顧不暇,曉得女兒落了好處,一定歡喜,不必去說。

    ”合家見他如此要緊,倒像他動了怕窮改嫁的心腸,一刻等不得了。

     之紀細想:“媳婦所言,果然不錯。

    ”便對一相熱媒婆說了。

    媒婆道:“若說别位卻難,你家三娘肯嫁人,人才也好,面貌也好,是極容易的。

    也是他造化,恰有一個好對頭在此。

    前村任監生目前妻亡過,正思娶一繼室,不論閨女再醮,隻要人才好。

    若說了你家三娘,一說一個‘允’字。

    我就去說,少頃奉覆。

    ”媒婆急梭梭去了。

    之紀歸來,便與崔氏說知,又道:“聘金多少,我卻不忍開口。

    ”崔女道:“不必公公費心,媒婆來,我自與他講話便了。

    ” 隔不多時,媒婆便來回覆。

    大家相見過,開口道:“我方才去說,任相公素慕芳名,情願娶為繼室。

    但不知聘金要多少?”之紀未及開口,崔女說道:“這聘金原可不必争論。

    但我為救濟一家,故願改适他姓,聘金要一百二十兩,餘外一無枝節。

    今日送來,我今日就去;明日送來,我明日就去。

    一言說出,決無改移。

    ”媒婆道:“三娘說得倒也爽快。

    就是聘金一百二十兩,他家一定如命的。

    但是明日就送了來,即時要上轎去的。

    ”崔女道:“這個何消說得。

    ”說罷,媒婆便去了。

    之紀心内想道:“他平日寡言寡笑,見面生人都是羞怯的,今日語言侃侃若此。

    ”暗暗稱異。

     再說任監生是一忠厚富足人家,因親戚中有與王家往來的,常稱贊三娘貌美,又極賢能,聞知女欲改嫁,正合己意,故一說即合,聘金一一如命,遂擇定明日即娶過門。

    要曉得有餘人作事總圖好看,為時雖迫,家中仍要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