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回 仁愛與公正
關燈
小
中
大
不曾指派他為領袖的查辦員,隻教他當一名普通的陪員,這樣事情就好辦多了!不料到廣東去走了一遭回來,竟越發的使他感到煩惱了;因為事實已很清楚地查明了,據他在家裡私下告訴我們說,所有控告那撫台的條款已完全證明是不假的了,甚至還有許多未曾列入罪狀内的劣迹,也一起發現了。
所以我父親真是非常的為他愁慮。
“這是哪裡說起!我委實有些不能相信,我委實有些不能相信。
”父親老是這樣的感歎着,說過了再說,說過了再說,不知道說了幾十遍。
便是太後也一般覺得這是非常難信之事。
伊匆匆地把那些文卷看完之後,便象閑談一般的和慶親王評論起來;其時我正側着耳朵傾聽着,居然就一字不漏的聽明白了。
“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明白,”伊說道:“象XX樣的一個人,出身既然非常的高貴,而且賴着他祖宗的庇蔭,所交往的無一不是王公貴戚,地位是不能再高的了;再加朝廷又如此的信賴他,把全省的軍民交在他一人手内,不料他竟會做出這麼許多醜事來?這真是很難信的!我不相信象他那樣的一個人,如其有了一副清爽的頭腦,又把良心放在中間,再會幹出何種不名譽的環事來;顯然是他的頭腦太糊塗,良心又不放在中間,才會有此結果!太後所說的良心放在中間,用近代人的語氣解釋起來,就是第一要忠誠,第二要正直,第三要值得信托,第四就要對待無論哪一個都有一種慈祥和仁愛的态度。
接着,太後就特别提出他縱容家丁,鞭打乞丐緻死的一條罪狀來讨論。
“既已做了一省的撫台,“太後說道:“他的官階已是很高很高的了,無論誰都自會尊敬着他,決不需要他自己再裝出什麼威勢來。
尤其是他已做了朝廷的一方代表,處處更應為朝廷着想。
他如其看到了這兩點,他就一事實上會很寬厚地對付他的百姓了!假使當那老丐在他的儀仗之前沖過時,最适當的方法就是教他的家丁用鞭子去抽擊那老丐,也不止住他的儀仗,那末這老丐又必緻為馬隊所踏死,也非上策。
這樣很小的小事,他也不知臨機應變,怎樣能出去當什麼大員呢?“第六條私自捏藏各方貢品的罪名,可說是最大的一條。
實際上,舉發的人卻不是廣東的百姓,而是該省的府道官員。
因為在專制時代,有一個習慣,不論在哪一個地方,發現了什麼價值極巨,質料極美的希罕的東西之後;——或者某一方怎樣純淨明潔的翡翠,玉石,或者隻是一對生得特别美麗些的錦雞。
——當地的官府,就會費盡心力的去搜求得來,用為孝敬皇上或皇太後的貢品。
可是他們的官級太小,絕對不能直接的貢進大内來,因此所有的貢品,都得由各省的督撫大人代為傳遞。
比較遼遠的省份,如兩廣雲貴等處,多半要待各方所獻的貢品聚集成數之後,才趸批的一次起運入京,以免零零啐啐的遞送;所以盡有許多珍貴的東西,要先在督撫大人那裡擱上十天半月的,可是這些東西既已指定是貢給朝廷的了,督撫大人當然也不能去移動或竊取,就是故意讓它們多擱幾時,也是于法不合的。
而那一位廣東撫台老爺卻膽敢用了種種的狡計,不顧皇法,自主自藏匿了許多名貴的貢品;事發之後,那些曾以貢品進上的官員已開出了一條很長很長的清單上來,藉以證明給他所侵占的貢品的數目。
太後派去查辦的人,對此也已證實了。
所以歸結成一句話,那廣東撫台的罪狀已是完全成立了。
罪狀既已成立,少不得要就要議到怎樣處罰他了,這位撫台老爺在過去,确然是太後很寵信的一位大臣,如今突然的給人家證實了他的罪惡,當然是使太後非常痛心疾首的,大家都猜不到伊将怎樣的去處罰這個叛臣;依理說,此備的處罰定然是很嚴厲的,但我卻知道太後可不是一個一味嚴厲的人,伊有時也很仁慈,這可以把十幾天以前所發生的黃河水災一事來做例證。
黃河,誰都知道是一條極不平安的河流,每年總得給它釀成幾處很重大的水災;這一年,照例又鬧
所以我父親真是非常的為他愁慮。
“這是哪裡說起!我委實有些不能相信,我委實有些不能相信。
”父親老是這樣的感歎着,說過了再說,說過了再說,不知道說了幾十遍。
便是太後也一般覺得這是非常難信之事。
伊匆匆地把那些文卷看完之後,便象閑談一般的和慶親王評論起來;其時我正側着耳朵傾聽着,居然就一字不漏的聽明白了。
“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明白,”伊說道:“象XX樣的一個人,出身既然非常的高貴,而且賴着他祖宗的庇蔭,所交往的無一不是王公貴戚,地位是不能再高的了;再加朝廷又如此的信賴他,把全省的軍民交在他一人手内,不料他竟會做出這麼許多醜事來?這真是很難信的!我不相信象他那樣的一個人,如其有了一副清爽的頭腦,又把良心放在中間,再會幹出何種不名譽的環事來;顯然是他的頭腦太糊塗,良心又不放在中間,才會有此結果!太後所說的良心放在中間,用近代人的語氣解釋起來,就是第一要忠誠,第二要正直,第三要值得信托,第四就要對待無論哪一個都有一種慈祥和仁愛的态度。
接着,太後就特别提出他縱容家丁,鞭打乞丐緻死的一條罪狀來讨論。
“既已做了一省的撫台,“太後說道:“他的官階已是很高很高的了,無論誰都自會尊敬着他,決不需要他自己再裝出什麼威勢來。
尤其是他已做了朝廷的一方代表,處處更應為朝廷着想。
他如其看到了這兩點,他就一事實上會很寬厚地對付他的百姓了!假使當那老丐在他的儀仗之前沖過時,最适當的方法就是教他的家丁用鞭子去抽擊那老丐,也不止住他的儀仗,那末這老丐又必緻為馬隊所踏死,也非上策。
這樣很小的小事,他也不知臨機應變,怎樣能出去當什麼大員呢?“第六條私自捏藏各方貢品的罪名,可說是最大的一條。
實際上,舉發的人卻不是廣東的百姓,而是該省的府道官員。
因為在專制時代,有一個習慣,不論在哪一個地方,發現了什麼價值極巨,質料極美的希罕的東西之後;——或者某一方怎樣純淨明潔的翡翠,玉石,或者隻是一對生得特别美麗些的錦雞。
——當地的官府,就會費盡心力的去搜求得來,用為孝敬皇上或皇太後的貢品。
可是他們的官級太小,絕對不能直接的貢進大内來,因此所有的貢品,都得由各省的督撫大人代為傳遞。
比較遼遠的省份,如兩廣雲貴等處,多半要待各方所獻的貢品聚集成數之後,才趸批的一次起運入京,以免零零啐啐的遞送;所以盡有許多珍貴的東西,要先在督撫大人那裡擱上十天半月的,可是這些東西既已指定是貢給朝廷的了,督撫大人當然也不能去移動或竊取,就是故意讓它們多擱幾時,也是于法不合的。
而那一位廣東撫台老爺卻膽敢用了種種的狡計,不顧皇法,自主自藏匿了許多名貴的貢品;事發之後,那些曾以貢品進上的官員已開出了一條很長很長的清單上來,藉以證明給他所侵占的貢品的數目。
太後派去查辦的人,對此也已證實了。
所以歸結成一句話,那廣東撫台的罪狀已是完全成立了。
罪狀既已成立,少不得要就要議到怎樣處罰他了,這位撫台老爺在過去,确然是太後很寵信的一位大臣,如今突然的給人家證實了他的罪惡,當然是使太後非常痛心疾首的,大家都猜不到伊将怎樣的去處罰這個叛臣;依理說,此備的處罰定然是很嚴厲的,但我卻知道太後可不是一個一味嚴厲的人,伊有時也很仁慈,這可以把十幾天以前所發生的黃河水災一事來做例證。
黃河,誰都知道是一條極不平安的河流,每年總得給它釀成幾處很重大的水災;這一年,照例又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