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九回 禦醫
關燈
小
中
大
有四柄白色或藍色的磁杯,很齊整地排列着,我看了好生奇怪,不懂是什麼意思。
那四位禦醫進來之後,便一起擁上那小爐子邊去,十分嚴肅地取過一包包的藥來,在八隻眼睛——連我的一起是十隻——的監視之下,将它們逐一解開,投入那銀罐中去;這時候那罐内已盛着大半罐的清水了。
藥投好,便正式煮起來了;太後服的藥,自然又有特别考究的煮法:在煮的時候,那四位禦醫還得在爐旁候着,待到罐裡的水煮得快沸了,便立即由他們中間的一位把它從火上移開,擱在地上,讓它慢慢地冷卻,約摸冷到十分鐘模樣,便再放到爐子上去,煮到将沸了,再取下,如是者凡三次。
現在就得用一個銀制的濾器來濾藥渣了。
那四位禦醫老爺還是很嚴肅地從事着。
這付藥的氣味倒還并不十分難聞,但當他們在濾的時候,我已忍不住要掩鼻了。
因為那濾器的網眼做得還不怎樣精細的緣故,第一次濾過之後,仍有少許藥渣留在藥汁内,這當然是不能送去給太後喝的;于是他們便三番兩次的濾着,直濾到完全沒有潭滓了,才敢傾入太後的玉碗中去,可是藥汁盡有多咧!而且是特地多煮的——他們便把那四柄磁杯也一起注滿了,我不禁懷疑還有誰要喝這個藥呢。
此刻是一切都準備好了,便有人去奏明了太後,不一會,這人又帶着太後的懿旨退出來了,吩咐那四位禦醫一起再過伊的便殿中去。
于是就由那太後的那柄玉碗在前引領,我第二,其次便是四位禦醫,最後是一個太監捧着那四柄磁杯。
到了太後的面前,四位老爺還要先磕一套頭,然後跪下。
我瞧那玉碗授到了太後手内,急回頭去瞧時,隻見那四個小磁杯卻已分别捧在四位禦醫的手内了;顯然很尴尬的捧着,但每個人都在竭力的忍耐。
接着,就象兵式操一樣齊整地把磁杯湊到各人的嘴唇上,仰起脖子,一飲而荊我那時真覺十二分的出乎意外,差不多就要笑出來了,好容易才忍住;并且我想到藥汁必然是很苦的,他們竟要這樣一口氣的吞下,真非訓練有素不辦。
而且我仔細瞧他們的臉上,簡直一些表情都沒有。
這股勇氣倒着實可以佩服! 一個沒有病的人而強迫他和有病的一起服藥,這未免是太專制些了!而且我覺得很危險,難道一個好好的人無端喝了這一杯藥,就不會引起什麼反向嗎?但據後來太後告訴我:這種不合人情的章程,已是幾百年前遺下來的了,并非是太後所特創的;它的用意是要防範那些當禦醫的人,受了賄賂,在藥中加上什麼毒物,企圖暗殺皇上或太後。
象這樣先教他們自己當面喝過了,便可不用再害怕。
好在這些醫生當退出去之後,盡可自己另外喝些藥,以維護他們本身的健康。
(這裡還有一個聲明:讀者也許以為如今的中國藥鋪子裡,何以不聞有什麼可以殺人的毒藥,即使有,也不容易給人們買到;可是在從前時候,殺人的毒藥是很多而很容易得到的,象鶴頂紅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太後已是司空見慣了,但眼看那四位禦醫如此幹跪的把藥喝下去,也險些失聲大笑了。
“這不是太詫異啦!他們喝得怪爽利的,倒象這藥全沒苦味的樣兒。
”老佛爺捧着那個玉碗,仿佛打趣似的笑道:“然而我可不相信,這藥那裡會有不苦的道理?” 可是伊老人家話雖這樣說,畢竟也就舉起玉碗來一口口的把藥汁喝下去了。
伊心上當然是很勉強的,巴不得棄而不喝,但是伊也不能太不講理;那四位禦醫老爺既是伊自己做主去召進來的,而那第五張藥方又是伊自己作主選定的,如今那四位禦醫且已鄭重其事的給伊把藥煮好,伊怎麼能不喝呢?那四位禦醫一直低下了頭跪着,待到太後把藥喝完,才命令他們退去。
我臣這時候他們必然象釋去了千斤重負一般的高興。
因為在宮内,是誰都不願久留的,能得早些退出去,真是求這不得的妙事。
太後的藥已服好,禦醫們已退出,宮内的空氣居然也象鎮靜了幾分,大家都希望不要再發生什麼變故;卻不料我竟出乎意外的鬧出了一件事來。
這都是我對于宮中的一切禮儀太無充分的認識的緣故。
象這樣類似的事情,先前已曾發生過一次了,不過那一次恰巧是發生在我獨自和太後在一起的時候,既不曾為旁人所注意,所以也不曾為我自己所注意,于是就犯出這第二次來了!那一次的事情我也還記得,似乎是為有什麼人給太後送來了幾簇粉紅色的鮮花,盛在一個很精緻的瓷瓶裡,要我給伊捧進去,獻給太後;我因為正在上值上的時候,便立即親自捧了進去。
太後見了,卻并不十分歡喜,便随口說道:“将它安在那邊去吧!” 說的時候,伊還伸出一指,指着屋隅的一張小桌子,意思就是要我去把這花瓶安在桌子上。
我先是依着伊做了,但伊對于這一個命令原不曾用過什麼心思,所以我一走近桌子,便發現“花地不宜”了;因為在那桌子的後面,鑲着一行畫闆,它的顔色是淺黃的,一瓶粉紅色的花安在那裡,幾乎是混成一片了,比較疏忽一些的人,就決不會看見它。
我便立即向伊建議道:“請瞧瞧看!老佛爺,我能不能把這一瓶花安在另外的地方去?” 伊聽了我這話,臉上頓時就透出了很詫異的神氣;這在當時我原不曾注意到,及至事後才想起,并且還知道伊确然是應該這樣詫異的! “為什麼呢?”伊反問着我。
我于是便告訴伊那裡的畫闆的顔色和花的顔色太相似了,不但不能襯托出花的美麗來,并将使那畫闆也受了影響;我滔滔地給伊講論着,約未注意到伊臉上的表情,其實伊那時簡直一絲笑容都沒有。
但最後伊還是采納了我的意見。
“既然這樣,便随你的意思把它安在别處好了!” 我當然是非常的高興,忙利用我自己的審美眼光,給這一瓶鮮花找到了個适當的位置;太後瞧了,似乎也覺得如此一變換,整個屋子中的色調上,的确已和諧了許多。
喝不曾贊美,卻也未曾表示什麼不滿。
這件事就象這樣過去了。
不久遠之後,這件事已不為我所牢記着了,便是太後,也決不會再記得了;我簡直始終糊塗着,直至最後才知道這件事要是嚴格論來,我已不折不扣的得了一個罪名了!這是如何知道的呢?就因為這一天,——太後
那四位禦醫進來之後,便一起擁上那小爐子邊去,十分嚴肅地取過一包包的藥來,在八隻眼睛——連我的一起是十隻——的監視之下,将它們逐一解開,投入那銀罐中去;這時候那罐内已盛着大半罐的清水了。
藥投好,便正式煮起來了;太後服的藥,自然又有特别考究的煮法:在煮的時候,那四位禦醫還得在爐旁候着,待到罐裡的水煮得快沸了,便立即由他們中間的一位把它從火上移開,擱在地上,讓它慢慢地冷卻,約摸冷到十分鐘模樣,便再放到爐子上去,煮到将沸了,再取下,如是者凡三次。
現在就得用一個銀制的濾器來濾藥渣了。
那四位禦醫老爺還是很嚴肅地從事着。
這付藥的氣味倒還并不十分難聞,但當他們在濾的時候,我已忍不住要掩鼻了。
因為那濾器的網眼做得還不怎樣精細的緣故,第一次濾過之後,仍有少許藥渣留在藥汁内,這當然是不能送去給太後喝的;于是他們便三番兩次的濾着,直濾到完全沒有潭滓了,才敢傾入太後的玉碗中去,可是藥汁盡有多咧!而且是特地多煮的——他們便把那四柄磁杯也一起注滿了,我不禁懷疑還有誰要喝這個藥呢。
此刻是一切都準備好了,便有人去奏明了太後,不一會,這人又帶着太後的懿旨退出來了,吩咐那四位禦醫一起再過伊的便殿中去。
于是就由那太後的那柄玉碗在前引領,我第二,其次便是四位禦醫,最後是一個太監捧着那四柄磁杯。
到了太後的面前,四位老爺還要先磕一套頭,然後跪下。
我瞧那玉碗授到了太後手内,急回頭去瞧時,隻見那四個小磁杯卻已分别捧在四位禦醫的手内了;顯然很尴尬的捧着,但每個人都在竭力的忍耐。
接着,就象兵式操一樣齊整地把磁杯湊到各人的嘴唇上,仰起脖子,一飲而荊我那時真覺十二分的出乎意外,差不多就要笑出來了,好容易才忍住;并且我想到藥汁必然是很苦的,他們竟要這樣一口氣的吞下,真非訓練有素不辦。
而且我仔細瞧他們的臉上,簡直一些表情都沒有。
這股勇氣倒着實可以佩服! 一個沒有病的人而強迫他和有病的一起服藥,這未免是太專制些了!而且我覺得很危險,難道一個好好的人無端喝了這一杯藥,就不會引起什麼反向嗎?但據後來太後告訴我:這種不合人情的章程,已是幾百年前遺下來的了,并非是太後所特創的;它的用意是要防範那些當禦醫的人,受了賄賂,在藥中加上什麼毒物,企圖暗殺皇上或太後。
象這樣先教他們自己當面喝過了,便可不用再害怕。
好在這些醫生當退出去之後,盡可自己另外喝些藥,以維護他們本身的健康。
(這裡還有一個聲明:讀者也許以為如今的中國藥鋪子裡,何以不聞有什麼可以殺人的毒藥,即使有,也不容易給人們買到;可是在從前時候,殺人的毒藥是很多而很容易得到的,象鶴頂紅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太後已是司空見慣了,但眼看那四位禦醫如此幹跪的把藥喝下去,也險些失聲大笑了。
“這不是太詫異啦!他們喝得怪爽利的,倒象這藥全沒苦味的樣兒。
”老佛爺捧着那個玉碗,仿佛打趣似的笑道:“然而我可不相信,這藥那裡會有不苦的道理?” 可是伊老人家話雖這樣說,畢竟也就舉起玉碗來一口口的把藥汁喝下去了。
伊心上當然是很勉強的,巴不得棄而不喝,但是伊也不能太不講理;那四位禦醫老爺既是伊自己做主去召進來的,而那第五張藥方又是伊自己作主選定的,如今那四位禦醫且已鄭重其事的給伊把藥煮好,伊怎麼能不喝呢?那四位禦醫一直低下了頭跪着,待到太後把藥喝完,才命令他們退去。
我臣這時候他們必然象釋去了千斤重負一般的高興。
因為在宮内,是誰都不願久留的,能得早些退出去,真是求這不得的妙事。
太後的藥已服好,禦醫們已退出,宮内的空氣居然也象鎮靜了幾分,大家都希望不要再發生什麼變故;卻不料我竟出乎意外的鬧出了一件事來。
這都是我對于宮中的一切禮儀太無充分的認識的緣故。
象這樣類似的事情,先前已曾發生過一次了,不過那一次恰巧是發生在我獨自和太後在一起的時候,既不曾為旁人所注意,所以也不曾為我自己所注意,于是就犯出這第二次來了!那一次的事情我也還記得,似乎是為有什麼人給太後送來了幾簇粉紅色的鮮花,盛在一個很精緻的瓷瓶裡,要我給伊捧進去,獻給太後;我因為正在上值上的時候,便立即親自捧了進去。
太後見了,卻并不十分歡喜,便随口說道:“将它安在那邊去吧!” 說的時候,伊還伸出一指,指着屋隅的一張小桌子,意思就是要我去把這花瓶安在桌子上。
我先是依着伊做了,但伊對于這一個命令原不曾用過什麼心思,所以我一走近桌子,便發現“花地不宜”了;因為在那桌子的後面,鑲着一行畫闆,它的顔色是淺黃的,一瓶粉紅色的花安在那裡,幾乎是混成一片了,比較疏忽一些的人,就決不會看見它。
我便立即向伊建議道:“請瞧瞧看!老佛爺,我能不能把這一瓶花安在另外的地方去?” 伊聽了我這話,臉上頓時就透出了很詫異的神氣;這在當時我原不曾注意到,及至事後才想起,并且還知道伊确然是應該這樣詫異的! “為什麼呢?”伊反問着我。
我于是便告訴伊那裡的畫闆的顔色和花的顔色太相似了,不但不能襯托出花的美麗來,并将使那畫闆也受了影響;我滔滔地給伊講論着,約未注意到伊臉上的表情,其實伊那時簡直一絲笑容都沒有。
但最後伊還是采納了我的意見。
“既然這樣,便随你的意思把它安在别處好了!” 我當然是非常的高興,忙利用我自己的審美眼光,給這一瓶鮮花找到了個适當的位置;太後瞧了,似乎也覺得如此一變換,整個屋子中的色調上,的确已和諧了許多。
喝不曾贊美,卻也未曾表示什麼不滿。
這件事就象這樣過去了。
不久遠之後,這件事已不為我所牢記着了,便是太後,也決不會再記得了;我簡直始終糊塗着,直至最後才知道這件事要是嚴格論來,我已不折不扣的得了一個罪名了!這是如何知道的呢?就因為這一天,——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