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回 老佛爺安抵故鄉
關燈
小
中
大
恰好有十分緊要的職務,不能離開自己的衙門;這兩批人便一起趕到禦道旁邊來,給太後叩頭,算是補行接駕禮的意思。
雖說這幾百名的滿洲兵是給懷塔布調來護衛太後的,但他們此刻已算是進了禁城了,在禁城内除了禦林軍之外,别的隊伍本是不能走進去的,現在他們雖已從權走了進去,但兵器是絕對不許帶的。
讀者試想:這種情形,究交為難不為難?他們此來的任務雖說是為着要保護太後,這就是說,萬一有什麼不幸的事情,臨到了太後的身上的話,他們都得直接負責,然而又不準他們帶兵器,難道好教他們赤手空拳的去抵擋刺客或叛黨?這不是存心和他們下不去嗎!但我們盡可無須為他們着忙,因為那時候,中國人備有手槍或炸彈一類的東西的還不多,如有人要行刺太後的話,少不得依舊用刀劍,單用刀劍,就不容易在這麼許多人的中間行事了;所以事實上,是決不會有什麼亂子發生的!懷塔布之所以要調這幾百名旗兵的意思,與其說是他存心要保護太後,還不如說他存心要讨好太後的來得确當。
當我坐着轎子,穿過那城門的時候,我還是照着老規矩,拉開了一些轎簾,竭力偷看着外面的景緻;因此很清楚地看見這一座皇城的城牆上,也有許多剝蝕斑駁的舊磚頭,抻落在地下了,也有不少是有人私下去拆毀的。
而且因為久已無人去修整的緣故,以緻亂草從生,全失了應有的莊嚴氣象;甚至在幾處較大的缺口上,已有不少的小樹在生長着了。
再過幾年,不知道将成什麼模樣了?我想當初的情形,必然是和目前大不相同的! 我對于這一座皇城,可說是一些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好感,雖然依據曆史上講,我們的祖先,當初就是在這一塊地皮上發揚光大起來的,我們似乎總該對它有些不同的感覺;然而這些事迹過去得太久了,以緻于使我們不容易再發生什麼印象。
何況我們已在景物各殊的中土住了這樣許多的年代,而那裡也差不多已成了我們的第二故鄉,一切都和我們很熟悉,這裡卻颠倒反覺得生疏了!我想這時候,要是我們的老祖宗再打地下走出來,和我們相會的話,我們除掉用對待陌生人的禮貌款接他們之外,也決不會再有什麼感情了。
要很清晰地看到這樣一幕偉大而熱鬧的喜劇,自然是不很容易的;我想最好是人坐在飛機裡,望下作鳥瞰,那才可以一覽無遺。
不過,其時飛機這樣東西,中國卻尚不曾有過它的足迹咧!就是有,我也不能以一個女官的身分,駕着飛機,在空中偷觑聖駕。
好在我此刻坐在轎子裡,一般也是居高臨下,盡可看到所要看的一切。
其時最觸目的便是那兩行全副戒裝的旗兵,個個都象一頭蝦蟆似的在地上俯伏着,頭低得差不多要把他們的嘴唇貼在泥土上了。
他們的前面,便是那兩行臨時趕來接駕的官員;官員的架子,多少總得比小兵大方一些,他們雖是一般也低下頭跪着,但上半身還是挺直的,這樣就比吓蟆式的俯伏,神氣得多了。
然而這些官和這些兵的服色,卻是一律十分整齊而美麗的;倒象是兩行活動的燈彩,特地為着歡迎太後而設下的。
我們就在這兩行活動的燈彩的中間,坐着黃色或紅色的大轎,徐徐地行過,再加那些擡轎的太監,又是全披着極華貴的宮裝;因此,使這一幕喜劇的布景,格外的燦爛奪目了!那時候,恰巧太陽正在一天中的全盛時期,光芒非常強烈,射照在這些大紅大綠的顔色上,頓時我們的行伍,炫耀得和一條長虹一樣,誰見了都不免要停住步看着。
我們的隊伍,色調雖是如此的濃厚美觀,但在精神上,卻依舊非常的莊嚴肅穆,簡直是聲息全無。
便是那些擡轎的小太監,也一些沒有什麼聲音做出來。
這倒不是因為他們的腳步太輕的緣故,而是全賴地下所鋪的一種半濕的黃沙,把他們的足音,一古腦兒的給掩住了。
在這樣肅靜的空氣中,我們直僵僵地在轎子裡坐着,真和那些泥塑木雕的神像有些仿佛;又像是壁畫上或油畫上所繪着的故事畫中的人物,忽因某種奇怪的魔術的作用,重複又回生過來,排着隊伍,在街上行走。
在奉天,象這樣聲勢赫赫的大儀仗,也放許在幾百年中,不容易見到一回:這一回偏是又隻許那些做官的得以躬逢其盛,凡屬尋常百姓,一概都不準觀看。
其實,我們也很明白,禁令總是隻在表面上遵守的;暗地裡正不知道有幾千百隻眼睛,躲在适當的所在,大着膽,不惜以身試法的在張望咧! 最後,我們便到了皇宮的面前;整列的隊伍,就在宮門外紮住了。
到得這裡,不免又要從規定的種種儀式以内,挑一種出來表演表演了,第一,必須不讓太後獨自冷冰冰地踅進去;因為在清宮中,有一個很頑固的習慣,——其實宮裡所有的習慣,簡直是無一不頑固。
——每當皇上或太後臨幸一處比較不常到的地方之前,必先有人在裡面排班跪接,才算尊嚴,現在就是這情形。
于是
雖說這幾百名的滿洲兵是給懷塔布調來護衛太後的,但他們此刻已算是進了禁城了,在禁城内除了禦林軍之外,别的隊伍本是不能走進去的,現在他們雖已從權走了進去,但兵器是絕對不許帶的。
讀者試想:這種情形,究交為難不為難?他們此來的任務雖說是為着要保護太後,這就是說,萬一有什麼不幸的事情,臨到了太後的身上的話,他們都得直接負責,然而又不準他們帶兵器,難道好教他們赤手空拳的去抵擋刺客或叛黨?這不是存心和他們下不去嗎!但我們盡可無須為他們着忙,因為那時候,中國人備有手槍或炸彈一類的東西的還不多,如有人要行刺太後的話,少不得依舊用刀劍,單用刀劍,就不容易在這麼許多人的中間行事了;所以事實上,是決不會有什麼亂子發生的!懷塔布之所以要調這幾百名旗兵的意思,與其說是他存心要保護太後,還不如說他存心要讨好太後的來得确當。
當我坐着轎子,穿過那城門的時候,我還是照着老規矩,拉開了一些轎簾,竭力偷看着外面的景緻;因此很清楚地看見這一座皇城的城牆上,也有許多剝蝕斑駁的舊磚頭,抻落在地下了,也有不少是有人私下去拆毀的。
而且因為久已無人去修整的緣故,以緻亂草從生,全失了應有的莊嚴氣象;甚至在幾處較大的缺口上,已有不少的小樹在生長着了。
再過幾年,不知道将成什麼模樣了?我想當初的情形,必然是和目前大不相同的! 我對于這一座皇城,可說是一些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好感,雖然依據曆史上講,我們的祖先,當初就是在這一塊地皮上發揚光大起來的,我們似乎總該對它有些不同的感覺;然而這些事迹過去得太久了,以緻于使我們不容易再發生什麼印象。
何況我們已在景物各殊的中土住了這樣許多的年代,而那裡也差不多已成了我們的第二故鄉,一切都和我們很熟悉,這裡卻颠倒反覺得生疏了!我想這時候,要是我們的老祖宗再打地下走出來,和我們相會的話,我們除掉用對待陌生人的禮貌款接他們之外,也決不會再有什麼感情了。
要很清晰地看到這樣一幕偉大而熱鬧的喜劇,自然是不很容易的;我想最好是人坐在飛機裡,望下作鳥瞰,那才可以一覽無遺。
不過,其時飛機這樣東西,中國卻尚不曾有過它的足迹咧!就是有,我也不能以一個女官的身分,駕着飛機,在空中偷觑聖駕。
好在我此刻坐在轎子裡,一般也是居高臨下,盡可看到所要看的一切。
其時最觸目的便是那兩行全副戒裝的旗兵,個個都象一頭蝦蟆似的在地上俯伏着,頭低得差不多要把他們的嘴唇貼在泥土上了。
他們的前面,便是那兩行臨時趕來接駕的官員;官員的架子,多少總得比小兵大方一些,他們雖是一般也低下頭跪着,但上半身還是挺直的,這樣就比吓蟆式的俯伏,神氣得多了。
然而這些官和這些兵的服色,卻是一律十分整齊而美麗的;倒象是兩行活動的燈彩,特地為着歡迎太後而設下的。
我們就在這兩行活動的燈彩的中間,坐着黃色或紅色的大轎,徐徐地行過,再加那些擡轎的太監,又是全披着極華貴的宮裝;因此,使這一幕喜劇的布景,格外的燦爛奪目了!那時候,恰巧太陽正在一天中的全盛時期,光芒非常強烈,射照在這些大紅大綠的顔色上,頓時我們的行伍,炫耀得和一條長虹一樣,誰見了都不免要停住步看着。
我們的隊伍,色調雖是如此的濃厚美觀,但在精神上,卻依舊非常的莊嚴肅穆,簡直是聲息全無。
便是那些擡轎的小太監,也一些沒有什麼聲音做出來。
這倒不是因為他們的腳步太輕的緣故,而是全賴地下所鋪的一種半濕的黃沙,把他們的足音,一古腦兒的給掩住了。
在這樣肅靜的空氣中,我們直僵僵地在轎子裡坐着,真和那些泥塑木雕的神像有些仿佛;又像是壁畫上或油畫上所繪着的故事畫中的人物,忽因某種奇怪的魔術的作用,重複又回生過來,排着隊伍,在街上行走。
在奉天,象這樣聲勢赫赫的大儀仗,也放許在幾百年中,不容易見到一回:這一回偏是又隻許那些做官的得以躬逢其盛,凡屬尋常百姓,一概都不準觀看。
其實,我們也很明白,禁令總是隻在表面上遵守的;暗地裡正不知道有幾千百隻眼睛,躲在适當的所在,大着膽,不惜以身試法的在張望咧! 最後,我們便到了皇宮的面前;整列的隊伍,就在宮門外紮住了。
到得這裡,不免又要從規定的種種儀式以内,挑一種出來表演表演了,第一,必須不讓太後獨自冷冰冰地踅進去;因為在清宮中,有一個很頑固的習慣,——其實宮裡所有的習慣,簡直是無一不頑固。
——每當皇上或太後臨幸一處比較不常到的地方之前,必先有人在裡面排班跪接,才算尊嚴,現在就是這情形。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