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回 田野之欣賞
關燈
小
中
大
天津站上預定的儀注,遠不僅如上面所講的那樣的簡單。
因為這是一次亘古希逢的盛典,在事先,袁世凱他們這些人,已早就和慶善李蓮英輩接洽好,決意要盡量的鋪張一番,熱鬧一番;可是太後竟并不能完全依從他們,當伊把各官所獻的禮物全收下之後,伊就自管自的回到了車上來,吩咐開車,以緻無數未曾演出的大節目,全給伊一筆勾銷了。
這當然是很掃興的!其實,這種繁文缛節對于太後,真可說是極普通的家常便飯,那一天沒有,它們簡直到處把太後包圍着,不讓伊有清靜的機會。
不過情形畢竟有些不同,往日在宮中整日整夜所搬演的許多儀式,雖說是因為太後自己太不肯放松的緣故,形式上總是非常的莊嚴,但無論如何,大家到底不能使這種演得過于純熟的把戲永久維持着緊張活躍的精神,而這一次在天津站上舉行接駕典禮時,卻是人人都感覺到有一種比較興奮的情緒,象尋常人在每次逢到什麼節令日的情形一樣。
尤其不同的是,差不多每個人,都有幾分旅行的樂趣,在神情之間顯露着。
太後現在雖是一般的也端坐在伊那一間列車上的小朝廷裡,但伊的視線,卻不再集中在車壁上各個小木架所托着的許多現代珠玉古玩上了;伊隻是目不稍瞬地看着那一條幸運的小狗,和那兩頭初到的鹦鹉。
伊的意思似乎是想知道狗見了鹦鹉,鹦鹉見了狗之後,會有什麼特殊的動作做出來?就是我,也滿心以為這兩種畜生既已安置在一起,必不能沒有新事故在這座小朝廷裡發生了。
豈知事實恰好和理想截然相反:那狗對于鹦鹉,根本并沒有什麼興趣,仿佛不曾看見它們一樣。
這已可證明那狗雖然具有比較奇特一些的外貌,但它的智慧,卻仍和尋常的狗,不相上下。
——也許是更笨一些,我真不明白,太後為什麼獨是歡喜它?——再說那兩頭鹦鹉是格外教人失望了! 當然,我對于它們的毛片,自也不能抹殺事實,不贊一聲美麗;無奈毛片盡管美麗,可厭卻終是可厭。
它們簡直整天不停的在吵鬧,除掉我們睡覺的時候,不知道它們是否依舊還在吵鬧之外,隻要我們醒着的時候,便不停的聽見它們在喊“老佛爺吉祥如意”,“老佛爺平安”,颠來倒去的老是這兩句刻闆的頌詞。
喊到後來幾乎使我們每個人都聽得頭痛了,恨不能用什麼東西去塞住他們的嘴;可是太後卻不但不覺得可厭,而且每聽到他們喊一句,臉上必露出一絲笑容,誰也不知道伊究竟有什麼興趣感到!從這一點上推想起來,我不由不分外的佩服袁世凱了!他是何等的善于迎合太後的心理啊!光是教那兩頭鹦鹉說兩句極尋常的吉利話,也就收到了極好的效果;以後,隻要太後每聽一次鹦鹉叫,伊便不能不想到袁世凱。
這樣,袁世凱的寵信,自然是格外的鞏固了! 因為太後這一次坐着火車旅行,還是生平第一遭的關系,所以我們的車上,另有四個醫生帶着;他們的任務除掉服侍太後之外,也有一部分是為着要保護我們這一班的健康而同行的。
但是造化得很,一路上我們這一班人裡頭,竟沒有一個受過絲毫病創,大家好象是有意跟那四位大夫賭氣似的從不曾都他們出過一回風頭。
在我們一起,還有一個因臨時的需要,而擢升至很重要的地位的太監。
這個人并無别的長處,就隻是他先世業農,他本人又愛研究,所以對于植物學——各種草木的認識——很具有一些過人的造詣。
他特地被帶到太後這一輛車上來,站在張德那一間狹小的烹茶室裡,整天靜悄悄地候着;如其太後偶然望見窗外軌道兩旁有什麼特殊的花草或樹木,為伊自己所沒有見過,或見過而已經忘掉它們的名稱的時候,便立刻把這個太監喚出來,教他詳詳細細的說明。
因為太後所要的答複往往不隻是很簡單的幾個字,必須是有頭有尾的長篇叙述,于是這個太監一遇空閑,便專心一志的躲在那狹小的烹茶室裡,翻閱一切關于植物學的書籍,痛下準備功夫。
這樣,他不但每次總能有很完備的答複供給太後,而且往往是有問即答,從不遲疑。
本來,太後的脾氣原是最急躁不過的,他要如不能在太後發問後的三四分鐘之内答複出來,無論他的答複如何詳盡,如何完美,伊也必不能忍耐,而立加斥責;話雖如此,這個太監的答複根本上是否可靠,卻還無人可以擔保。
所以我對于他的話,總是抱着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的态度;幸而他的詞令很好,聽了教人盡可不覺得厭煩。
一路上,還是因為時令的關系,毛毛雨一陣陣的下個不停,而天氣卻是逐漸的和暖起來了;待我們這一列黃色的列車拖着我們,漸漸地滾上奉天邊辦的時候,天時已正式轉入晚春中去了,風打在人臉上拂過,隻覺得一陣溫暖,仿佛要把人融化似的,我們這一群人的心上,也跟着增加了無限的愉快;我們愈是和那喧哄紛擾,森嚴可怖的北京城離開得遠,便愈是興奮,愈是快樂,誰也不願再想一想将來回去後的情形。
“啊!春天真是一年中最可愛的一個季節!”空氣中的一片春意,似乎也給予了太後相當的影響;有一天,伊忽然向我感歎道:“在這種天氣裡,人真象又回到了年輕時候去!春天本來是屬于年輕人的!” 接
因為這是一次亘古希逢的盛典,在事先,袁世凱他們這些人,已早就和慶善李蓮英輩接洽好,決意要盡量的鋪張一番,熱鬧一番;可是太後竟并不能完全依從他們,當伊把各官所獻的禮物全收下之後,伊就自管自的回到了車上來,吩咐開車,以緻無數未曾演出的大節目,全給伊一筆勾銷了。
這當然是很掃興的!其實,這種繁文缛節對于太後,真可說是極普通的家常便飯,那一天沒有,它們簡直到處把太後包圍着,不讓伊有清靜的機會。
不過情形畢竟有些不同,往日在宮中整日整夜所搬演的許多儀式,雖說是因為太後自己太不肯放松的緣故,形式上總是非常的莊嚴,但無論如何,大家到底不能使這種演得過于純熟的把戲永久維持着緊張活躍的精神,而這一次在天津站上舉行接駕典禮時,卻是人人都感覺到有一種比較興奮的情緒,象尋常人在每次逢到什麼節令日的情形一樣。
尤其不同的是,差不多每個人,都有幾分旅行的樂趣,在神情之間顯露着。
太後現在雖是一般的也端坐在伊那一間列車上的小朝廷裡,但伊的視線,卻不再集中在車壁上各個小木架所托着的許多現代珠玉古玩上了;伊隻是目不稍瞬地看着那一條幸運的小狗,和那兩頭初到的鹦鹉。
伊的意思似乎是想知道狗見了鹦鹉,鹦鹉見了狗之後,會有什麼特殊的動作做出來?就是我,也滿心以為這兩種畜生既已安置在一起,必不能沒有新事故在這座小朝廷裡發生了。
豈知事實恰好和理想截然相反:那狗對于鹦鹉,根本并沒有什麼興趣,仿佛不曾看見它們一樣。
這已可證明那狗雖然具有比較奇特一些的外貌,但它的智慧,卻仍和尋常的狗,不相上下。
——也許是更笨一些,我真不明白,太後為什麼獨是歡喜它?——再說那兩頭鹦鹉是格外教人失望了! 當然,我對于它們的毛片,自也不能抹殺事實,不贊一聲美麗;無奈毛片盡管美麗,可厭卻終是可厭。
它們簡直整天不停的在吵鬧,除掉我們睡覺的時候,不知道它們是否依舊還在吵鬧之外,隻要我們醒着的時候,便不停的聽見它們在喊“老佛爺吉祥如意”,“老佛爺平安”,颠來倒去的老是這兩句刻闆的頌詞。
喊到後來幾乎使我們每個人都聽得頭痛了,恨不能用什麼東西去塞住他們的嘴;可是太後卻不但不覺得可厭,而且每聽到他們喊一句,臉上必露出一絲笑容,誰也不知道伊究竟有什麼興趣感到!從這一點上推想起來,我不由不分外的佩服袁世凱了!他是何等的善于迎合太後的心理啊!光是教那兩頭鹦鹉說兩句極尋常的吉利話,也就收到了極好的效果;以後,隻要太後每聽一次鹦鹉叫,伊便不能不想到袁世凱。
這樣,袁世凱的寵信,自然是格外的鞏固了! 因為太後這一次坐着火車旅行,還是生平第一遭的關系,所以我們的車上,另有四個醫生帶着;他們的任務除掉服侍太後之外,也有一部分是為着要保護我們這一班的健康而同行的。
但是造化得很,一路上我們這一班人裡頭,竟沒有一個受過絲毫病創,大家好象是有意跟那四位大夫賭氣似的從不曾都他們出過一回風頭。
在我們一起,還有一個因臨時的需要,而擢升至很重要的地位的太監。
這個人并無别的長處,就隻是他先世業農,他本人又愛研究,所以對于植物學——各種草木的認識——很具有一些過人的造詣。
他特地被帶到太後這一輛車上來,站在張德那一間狹小的烹茶室裡,整天靜悄悄地候着;如其太後偶然望見窗外軌道兩旁有什麼特殊的花草或樹木,為伊自己所沒有見過,或見過而已經忘掉它們的名稱的時候,便立刻把這個太監喚出來,教他詳詳細細的說明。
因為太後所要的答複往往不隻是很簡單的幾個字,必須是有頭有尾的長篇叙述,于是這個太監一遇空閑,便專心一志的躲在那狹小的烹茶室裡,翻閱一切關于植物學的書籍,痛下準備功夫。
這樣,他不但每次總能有很完備的答複供給太後,而且往往是有問即答,從不遲疑。
本來,太後的脾氣原是最急躁不過的,他要如不能在太後發問後的三四分鐘之内答複出來,無論他的答複如何詳盡,如何完美,伊也必不能忍耐,而立加斥責;話雖如此,這個太監的答複根本上是否可靠,卻還無人可以擔保。
所以我對于他的話,總是抱着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的态度;幸而他的詞令很好,聽了教人盡可不覺得厭煩。
一路上,還是因為時令的關系,毛毛雨一陣陣的下個不停,而天氣卻是逐漸的和暖起來了;待我們這一列黃色的列車拖着我們,漸漸地滾上奉天邊辦的時候,天時已正式轉入晚春中去了,風打在人臉上拂過,隻覺得一陣溫暖,仿佛要把人融化似的,我們這一群人的心上,也跟着增加了無限的愉快;我們愈是和那喧哄紛擾,森嚴可怖的北京城離開得遠,便愈是興奮,愈是快樂,誰也不願再想一想将來回去後的情形。
“啊!春天真是一年中最可愛的一個季節!”空氣中的一片春意,似乎也給予了太後相當的影響;有一天,伊忽然向我感歎道:“在這種天氣裡,人真象又回到了年輕時候去!春天本來是屬于年輕人的!”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