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回 袁世凱
關燈
小
中
大
。
他的話雖然是那樣的空洞,而且是一些沒有實據,但太後竟完全信任了他。
于是在當天的晚上,便由他率領了帶來的軍隊,簇擁着太後,用一種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直入光緒的寝宮。
太後這時正在盛怒之處,也不顧什麼體統,竟教人把光緒從床上拖了起來,連話都不問一句,立即強迫他簽就了讓還政權給太後的诏書。
這一次生死關頭的鬥争的結果,皇太後便依舊大權在握,恢複了往日的威風;而光緒可就大大的倒黴了! 從此,太後發誓也不肯饒恕他,無論他說什麼話,一概置之不理;當然,光緒對于袁世凱這一次的倒戈相向,自必銜之刺骨,飲恨無窮,可惜他終于不曾報得這個仇!當他随着太後給這列黃色列車載着上天津去的時候,袁世凱所賞賜給他的政治犯的生活,已經過了六七個年頭了。
——其實,後來一直到他死,也不曾恢複自由。
現在,我們看啊!這個囚犯式的光緒皇帝,已走過了他的仇人的面前了!他雖然中有一輛車乘坐,但到了車站,既有那麼許多的臣下前來接駕,他怎能一個人躲着不出來呢?他必須鄭重地侍立在太後的後面,接受這些人的參拜。
記得往日每逢太後看不見的時候,我和光緒随便說話時,往往也聽見他說起他自己對于戊戌政變的感想:每次,他總是切齒痛罵這個捏造謊話,構陷他的袁世凱。
所以我早就懷着一顆極興奮的心,打算看看他和袁世凱劈面相逢後的神情。
車子完全停止了。
太後那一輛車的車門,居然很适當地停在那一方黃色毛毯的前面;太後大概總是因為袁世凱的面子關系,竟出乎衆人意料之外的走下了車去,凜凜然不可犯的接受袁世凱和他所率領的那引官吏的參拜。
我方才不是已經說過,袁世凱所跪的地位比别人特别出一些,因此,他差不多已在太後的腳下叩頭了。
他磕得很恭敬,而且依着習慣,一般也向光緒叩頭,其實,光緒正站在太後的後面,身子挺得很直,另有一種往常所不易見到的威嚴;可是他臉上的血色,已一些看不見了,白得和死人的面龐一樣,嘴唇更是由白而灰,由灰而黑,變得比什麼都可怕。
一雙眸子裡,布滿了血絲一樣的紅筋,仿佛将有火噴出來的神氣。
我可說從不曾在任何人的臉上,見過這樣激憤沉痛的表情,要是找一個醫生來試驗他的心髒的搏擊數,必可有驚人的記錄發現。
我想假使其時的光緒,還有一絲半毫的實權的話,他必不惜任何犧牲,要把這個大名鼎鼎的政治家的腦袋砍下來了!而這一片才鋪上去的黃沙上面,也将有幾許可貴的鮮血渲染着了。
除掉他的氣憤填胸的表情而外,光緒并不曾說什麼話,手足也不曾動過,他對于這個出賣他的自由的奸臣,顯然是十二分的鄙夷:他的過度的冷落的神氣,很明白地告訴人家,雖然他的唯一的仇人——袁世凱,已在他面前跪着,但他隻當沒有看見一樣。
袁世凱也未嘗不瞧見光緒臉上的表情,但他已明知這個可憐的腳色,決不能再有什麼舉動,因此絕對不加注意,态度依然極從容,他請過聖安之後,便和太後随便說了幾句話;同時,用來作為接駕大典中的一幕的樂隊,也開始演奏了,袁世凱所備的樂隊卻不是中國的古樂,乃是一隊很純粹的西樂隊。
大概有二十個人,所用的樂器和外國行伍中的銅樂隊一樣,據說:那一個樂隊長乃是由袁世凱花了錢,資送他上德國去專習音樂和作曲的留學生。
他的技術,的确很不錯,尤其在那個時候,真可說是中國數一數二的西洋音樂家了。
他回國之後,便把他所有的時間,全用在教授袁世凱自己所揀選出來的一班少年軍官們怎樣演奏西樂,想來也已經過去了不少的時候,所以我聽他們奏得已很不差了! 袁世凱因為自己是軍人出身的緣故,所以特地故意的把這一次接駕的種種儀式,使之盡量的軍隊化;除卻這一隊由二十個少年軍官所合組成的樂隊之外,他還調來了大隊的軍馬,一律頂盔貫甲,端端整整地排列在距離月台約百碼左右的所在,向太後遙拜。
我真不知道袁世凱要他們來做什麼?若說是給太後檢閱,卻不見正式開操;若說是來保護太後,那也無須如許之多,或者可以說他們的數量盡多,但他們有什麼能耐,可以保護太後呢?若說是為着要向太後行禮緻敬,那末他們又嫌站得太遠了,無論他們磕多少頭,太後永遠也不會看見。
在這種盛大而莊嚴的集會上,關于樂隊應奏保種樂曲的一個問題,當然必須先于事前排定的。
照東西洋各國的習慣講,逢到有這樣類似的禮節,第一套歌曲,必然是該國的國歌。
那末就請袁世凱的
他的話雖然是那樣的空洞,而且是一些沒有實據,但太後竟完全信任了他。
于是在當天的晚上,便由他率領了帶來的軍隊,簇擁着太後,用一種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直入光緒的寝宮。
太後這時正在盛怒之處,也不顧什麼體統,竟教人把光緒從床上拖了起來,連話都不問一句,立即強迫他簽就了讓還政權給太後的诏書。
這一次生死關頭的鬥争的結果,皇太後便依舊大權在握,恢複了往日的威風;而光緒可就大大的倒黴了! 從此,太後發誓也不肯饒恕他,無論他說什麼話,一概置之不理;當然,光緒對于袁世凱這一次的倒戈相向,自必銜之刺骨,飲恨無窮,可惜他終于不曾報得這個仇!當他随着太後給這列黃色列車載着上天津去的時候,袁世凱所賞賜給他的政治犯的生活,已經過了六七個年頭了。
——其實,後來一直到他死,也不曾恢複自由。
現在,我們看啊!這個囚犯式的光緒皇帝,已走過了他的仇人的面前了!他雖然中有一輛車乘坐,但到了車站,既有那麼許多的臣下前來接駕,他怎能一個人躲着不出來呢?他必須鄭重地侍立在太後的後面,接受這些人的參拜。
記得往日每逢太後看不見的時候,我和光緒随便說話時,往往也聽見他說起他自己對于戊戌政變的感想:每次,他總是切齒痛罵這個捏造謊話,構陷他的袁世凱。
所以我早就懷着一顆極興奮的心,打算看看他和袁世凱劈面相逢後的神情。
車子完全停止了。
太後那一輛車的車門,居然很适當地停在那一方黃色毛毯的前面;太後大概總是因為袁世凱的面子關系,竟出乎衆人意料之外的走下了車去,凜凜然不可犯的接受袁世凱和他所率領的那引官吏的參拜。
我方才不是已經說過,袁世凱所跪的地位比别人特别出一些,因此,他差不多已在太後的腳下叩頭了。
他磕得很恭敬,而且依着習慣,一般也向光緒叩頭,其實,光緒正站在太後的後面,身子挺得很直,另有一種往常所不易見到的威嚴;可是他臉上的血色,已一些看不見了,白得和死人的面龐一樣,嘴唇更是由白而灰,由灰而黑,變得比什麼都可怕。
一雙眸子裡,布滿了血絲一樣的紅筋,仿佛将有火噴出來的神氣。
我可說從不曾在任何人的臉上,見過這樣激憤沉痛的表情,要是找一個醫生來試驗他的心髒的搏擊數,必可有驚人的記錄發現。
我想假使其時的光緒,還有一絲半毫的實權的話,他必不惜任何犧牲,要把這個大名鼎鼎的政治家的腦袋砍下來了!而這一片才鋪上去的黃沙上面,也将有幾許可貴的鮮血渲染着了。
除掉他的氣憤填胸的表情而外,光緒并不曾說什麼話,手足也不曾動過,他對于這個出賣他的自由的奸臣,顯然是十二分的鄙夷:他的過度的冷落的神氣,很明白地告訴人家,雖然他的唯一的仇人——袁世凱,已在他面前跪着,但他隻當沒有看見一樣。
袁世凱也未嘗不瞧見光緒臉上的表情,但他已明知這個可憐的腳色,決不能再有什麼舉動,因此絕對不加注意,态度依然極從容,他請過聖安之後,便和太後随便說了幾句話;同時,用來作為接駕大典中的一幕的樂隊,也開始演奏了,袁世凱所備的樂隊卻不是中國的古樂,乃是一隊很純粹的西樂隊。
大概有二十個人,所用的樂器和外國行伍中的銅樂隊一樣,據說:那一個樂隊長乃是由袁世凱花了錢,資送他上德國去專習音樂和作曲的留學生。
他的技術,的确很不錯,尤其在那個時候,真可說是中國數一數二的西洋音樂家了。
他回國之後,便把他所有的時間,全用在教授袁世凱自己所揀選出來的一班少年軍官們怎樣演奏西樂,想來也已經過去了不少的時候,所以我聽他們奏得已很不差了! 袁世凱因為自己是軍人出身的緣故,所以特地故意的把這一次接駕的種種儀式,使之盡量的軍隊化;除卻這一隊由二十個少年軍官所合組成的樂隊之外,他還調來了大隊的軍馬,一律頂盔貫甲,端端整整地排列在距離月台約百碼左右的所在,向太後遙拜。
我真不知道袁世凱要他們來做什麼?若說是給太後檢閱,卻不見正式開操;若說是來保護太後,那也無須如許之多,或者可以說他們的數量盡多,但他們有什麼能耐,可以保護太後呢?若說是為着要向太後行禮緻敬,那末他們又嫌站得太遠了,無論他們磕多少頭,太後永遠也不會看見。
在這種盛大而莊嚴的集會上,關于樂隊應奏保種樂曲的一個問題,當然必須先于事前排定的。
照東西洋各國的習慣講,逢到有這樣類似的禮節,第一套歌曲,必然是該國的國歌。
那末就請袁世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