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回 接駕

關燈
完全相等。

    每一根橫檔上,各有三面小小的銅鑼懸挂着;而在最上的一根黃檔的背後,另有一個鈎子,這就是用以挂在那個大架子上去的。

     九音鑼的名稱的由來便是因為它那九面小銅鑼所發出來的聲音是各個不同的;而我之所以特别贊美它的緣故,乃是因為它的音韻非常的甜潤,且又特别的動聽。

    演奏的時候是用一根很細的木棒輕輕地叩着,這木棒的頭上,有一顆硬木制的圓球,象算盤子一樣大小,卻因它的木質極硬,所以發出來的聲音便格外的清越。

     九音鑼所發的九種不同的聲音便是中國古代樂譜中實在應用的九個音階,正和現在所用的無異。

    它們是工。

    四。

     上。

    尺。

    五。

    一。

    六。

    萬。

    合。

    九個字。

    究竟這九個字是怎樣會選入樂譜中來的?它們所含蓄的意義又是什麼?那可不是我所答複的了;除我之外,也許有大多數人是回答不出來的;原因是由來已久,大家隻知學着老調唱,誰也不耐煩再去尋根究底了。

     其次是笙。

    笙在中國樂器中好算是最古,又最奇特的一種。

     它的形狀象一個佛手,一起有二十四根細竹管,每根的長度是各不相同的,但是這邊都有小孔開着。

    人在下面一個象車柄似的東西上吹着,同時又用手指把這些小孔一揿一放,便和九音鑼一般也有各各不同的聲音發出來,而這些聲音也都是和上面所說的九個音階相符合的。

    不過因為所用的竹管太細,聲音總不能十分高,而吹的人倒是非常的費力。

    中國人對于笙有一個特殊的認識,大家都把笙看做是一種促成肺病的東西,甚至有人說把用得年代稍久的笙劈開來,裡面往往可以發現血水;這個我雖不曾目擊過,但是在宮裡的确曾經有過一個太監,因為吹笙吹得太吃力,便害了很厲害的咳嗽玻以下是琵琶,古琴,喇叭,湯鑼,笛,箫,铙钹,等。

    (譯者按。

    這些樂器普通的人大概都知道,作者的原文是專給西人看的,所以講得很詳細,我們這裡,便無須直譯出來了,故一概從略。

    )皇太後的樂工都是有助手帶着的,上面已經說過了可是這些助手的音樂知識,實在并不輸于他們的正手;因為當奏樂的時候,他們的正手所用樂器是時常要更換的,而且更換得非常的快,往往并不知照他們的助手,要用什麼樂器,全讓這些助手自己辨别,把該用的遞給他們,這當然不是外行所能擔任的了。

    何況他們一面傳遞某種應用的樂器,一面又得把不用的樂器挂到那個大架子上去,手續更是十二分的麻煩呢! 整個的講起來,皇太後的這一班樂隊所奏的樂聲,真說是很神秘的。

    當這些樂工在演奏的時候,每個人都闆着臉,絲毫沒有表情,象裝着機械的木頭人一樣,我想他們無論怎樣吹打,自己總是絕無感覺的。

     但是在皇太後的眼光裡看起來,除了他們之外,世界上再也找不出這樣偉大的音樂家來了。

     如果以外觀而論,這一班樂隊實在可以算得是很美麗的了!不但這些樂工的服色是那樣的鮮豔,就是在這些樂器上,連那個大架子一起在内,也各有幾條光澤鮮明的黃色的彩須系着,飄飄揚揚地好不奪目。

     無論這一班樂隊的技藝是好是歹,總之,他們的差使确是很苦的因為隻要太後高興的話,随時随地都要教他們立即演奏的。

    從北京到奉天去的路上,每逢火車停一次,他們就要齊齊整整地爬下車來,站在太後那一輛車子的窗外,照例吹打一陣。

     我記得有好幾次在太後的寝宮裡,還有好幾次在園裡的戲廳上,太後自己阖着眼,很舒服地靠在龍椅上,而教這一班樂隊不停地在旁邊演奏,常達數小時之久;伊的神氣真象睡着的一樣,但是倘若這一班樂隊在未奉伊的命令以前,擅自将樂聲停止,伊就會立刻驚覺過來,責問他們休得偷懶。

    這些樂工當然是害怕極了,因為隻要伊把頭輕輕點一點,他們的腦袋就會馬上掉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