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回 随駕大臣
關燈
小
中
大
開了朝廷,出差到外面去的時候,(就是穿行裝的時候)他的腰帶上就得另外拴上兩根白色的絲帶,這兩根帶上各繡着一個字,就是“忠”和“孝”,所以這兩根帶的名字,就叫忠孝帶。
他的意思是要使那些當臣下的雖然身子到了外面去,一顆心卻老是向着朝廷,永遠的忠實服從。
依事實而論,這一次這些随駕的大臣們其實都不曾離開朝廷半步,隻是在跟着朝廷走;不過說起來總是出差,因此那兩根白色的忠孝帶,便在我們的眼前出現了。
每個人的腰帶上齊拖着這兩根東西,倒象是禮品上結着的彩色緞帶一樣。
在這兩根忠孝帶的尾端,還有兩隻小小的荷包,都是刺繡得十分講究的,因為這些荷包是并無規定的式樣,規定的顔色,盡可憑各人自己的意思,随便縫制的,于是種種奇巧的式樣,和種種鮮豔的彩色,便漫無限制地給這些人引用起來了,然而這些荷包的功用,卻僅僅是裝飾而已,實際上竟從沒有人利用他們裝過什麼東西。
至于那根腰帶的本身,乃是用藍色的絲線所織就的。
顔色當然也很奪目,而用以連系這腰帶的,照例是一個扣子;這些扣子的式樣,也是并無規定的,盡可讓用的人自己想出各種花樣,因此,這個扣子又象荷包一樣地變做了各人誇富炫奇的好資料。
每一個大臣都在鈎心鬥角地計劃着,要有一副别人所買不到、想不到的特别扣子,方顯得他自己的财勢。
最普通的便是金扣、銀扣,或是銅扣,式樣則随各人所好而定制,十九是不相同的。
然而這些金銀銅一類的東西,畢竟多是極平凡的質料,隻有較低級的官員,為财力所限,才不得已而用之一;象慶善就絕對不要了!他的一副扣子是用上好的翡翠所鑿就的,——我父親也有這樣的一副扣子——式樣是雕鑿得非常的精巧,也許是慶善自己歡喜這種式樣,也許純粹是玉工的技巧,那可不知道了。
但是我敢确切的擔保,象他那樣的一副扣子,至少可值庫平一千兩。
照此刻的錢折算起來,須合國币一千五百元以上。
慶善的手指上還戴着一隻絕大的玉戒,他的價值大概和那扣子不相上下;所以合并算起來,他這全套服色的價值,至少非五千兩銀子不辦,約合現在的中國國币七千元。
至于象他這樣的服色,究竟有幾套備着,可就不是旁人所能知道的了!一個當内務府大臣的人的服色如此富麗,誰也不能說他不配;雖然在事實上他處處還得仰李蓮英的鼻息,時常弄些東西去孝敬他。
慶善的緯帽上還有一件很講究的裝飾品,就是那插孔雀翎的翎管,也是玉制的,他的式樣卻和現在最流行的香煙咬嘴差不多。
我二哥的服色也和慶善的服多大緻相同,雖然他是一位公爵的兒子,而且還是承襲這爵位的人。
爵位原來隻是一個虛名,有什麼實在的用處呢?但看慶善他雖說也是一位一品大臣,卻并無什麼爵位,然而宮裡頭和朝廷上的一切政務,他倒有權包攬,隻要李蓮英不和他搗蛋,他盡可暢行無忌。
所以憑實權而論,随便在什麼地方,他總比我二哥來得大。
其實就是光緒皇帝的弟兄,也沒有慶善那樣大的權勢咧!我敢斷然的說,我并不知道一個虛而不實的爵位,能有多少價值?隻不過在我們的祖上最初得封爵位的時候,因為這個人确曾有許多特殊的功勳和勞績,才能博到這個恩賜的緣故,在他開始受爵的短短的一刹那間,便真有一班人向他豔羨着,恭維着;待到他本人一死,他的子孫承襲了他的爵位,旁人就不再因他是功臣的後裔而特加青眼了。
我二哥的箭衣、馬褂、緯帽,可說跟慶善的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隻是腰帶上的一副扣子。
他那副扣子是用二十四開的外國金所制造的,一起接連着三個金環,用一段極精緻辭的細鍊系着。
這三個金環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打磨得十分光滑,上面還有許多花紋鑿着;我二哥歡喜用字,所以他的環上都是鑿着無數的字。
這副扣子的大部分雖然都是金的,但也有好幾方上好的翠玉鑲着,因些更比慶善的來得好看。
二哥的忠孝帶上的兩個花包,也有極美麗的花紋繡着,顔色更是配得非常的鮮豔奪目。
二哥自視很高貴,他覺得朝中的一班大臣沒有再能勝地過他的,尤其是因為他自己曾經受過西洋教育。
在那個時候,中國官員懂洋文的還不多,所以他是格外的難能可貴了。
這倒是不錯的! 我二哥的相貌原是長得很俊雅的,再加上了他戴的那一副夾鼻眼鏡,這生相兒可就更夠瞧了!不過他戴這眼鏡的本意,實在不是為着好看的緣故,隻因為他的眼睛有近視的毛病,不戴眼鏡,簡直一些東西都瞧不出來。
提起他這副眼鏡,我又連帶的想起了一樁笑話。
雖然眼鏡之在中國,已有了百餘年的曆史,不能再說是一種新奇的東西;可是象勳齡戴的這副夾鼻眼鏡,卻還并不多見,至少限度,以朝廷上是沒有第二個人戴這種同樣的眼鏡,——外邊也許是有的。
根本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戴這種夾鼻眼鏡非鼻梁較高的人不辦,所以在别處,戴的人也不多,而勳齡的鼻梁,卻是很高的,盡可極不費事的把他的眼鏡夾起來。
當我們初進宮的時候,二哥第一次上朝,太後就讓他站在一個很優異的地位上,因此,别的朝臣對于他都是非常的注目,
他的意思是要使那些當臣下的雖然身子到了外面去,一顆心卻老是向着朝廷,永遠的忠實服從。
依事實而論,這一次這些随駕的大臣們其實都不曾離開朝廷半步,隻是在跟着朝廷走;不過說起來總是出差,因此那兩根白色的忠孝帶,便在我們的眼前出現了。
每個人的腰帶上齊拖着這兩根東西,倒象是禮品上結着的彩色緞帶一樣。
在這兩根忠孝帶的尾端,還有兩隻小小的荷包,都是刺繡得十分講究的,因為這些荷包是并無規定的式樣,規定的顔色,盡可憑各人自己的意思,随便縫制的,于是種種奇巧的式樣,和種種鮮豔的彩色,便漫無限制地給這些人引用起來了,然而這些荷包的功用,卻僅僅是裝飾而已,實際上竟從沒有人利用他們裝過什麼東西。
至于那根腰帶的本身,乃是用藍色的絲線所織就的。
顔色當然也很奪目,而用以連系這腰帶的,照例是一個扣子;這些扣子的式樣,也是并無規定的,盡可讓用的人自己想出各種花樣,因此,這個扣子又象荷包一樣地變做了各人誇富炫奇的好資料。
每一個大臣都在鈎心鬥角地計劃着,要有一副别人所買不到、想不到的特别扣子,方顯得他自己的财勢。
最普通的便是金扣、銀扣,或是銅扣,式樣則随各人所好而定制,十九是不相同的。
然而這些金銀銅一類的東西,畢竟多是極平凡的質料,隻有較低級的官員,為财力所限,才不得已而用之一;象慶善就絕對不要了!他的一副扣子是用上好的翡翠所鑿就的,——我父親也有這樣的一副扣子——式樣是雕鑿得非常的精巧,也許是慶善自己歡喜這種式樣,也許純粹是玉工的技巧,那可不知道了。
但是我敢确切的擔保,象他那樣的一副扣子,至少可值庫平一千兩。
照此刻的錢折算起來,須合國币一千五百元以上。
慶善的手指上還戴着一隻絕大的玉戒,他的價值大概和那扣子不相上下;所以合并算起來,他這全套服色的價值,至少非五千兩銀子不辦,約合現在的中國國币七千元。
至于象他這樣的服色,究竟有幾套備着,可就不是旁人所能知道的了!一個當内務府大臣的人的服色如此富麗,誰也不能說他不配;雖然在事實上他處處還得仰李蓮英的鼻息,時常弄些東西去孝敬他。
慶善的緯帽上還有一件很講究的裝飾品,就是那插孔雀翎的翎管,也是玉制的,他的式樣卻和現在最流行的香煙咬嘴差不多。
我二哥的服色也和慶善的服多大緻相同,雖然他是一位公爵的兒子,而且還是承襲這爵位的人。
爵位原來隻是一個虛名,有什麼實在的用處呢?但看慶善他雖說也是一位一品大臣,卻并無什麼爵位,然而宮裡頭和朝廷上的一切政務,他倒有權包攬,隻要李蓮英不和他搗蛋,他盡可暢行無忌。
所以憑實權而論,随便在什麼地方,他總比我二哥來得大。
其實就是光緒皇帝的弟兄,也沒有慶善那樣大的權勢咧!我敢斷然的說,我并不知道一個虛而不實的爵位,能有多少價值?隻不過在我們的祖上最初得封爵位的時候,因為這個人确曾有許多特殊的功勳和勞績,才能博到這個恩賜的緣故,在他開始受爵的短短的一刹那間,便真有一班人向他豔羨着,恭維着;待到他本人一死,他的子孫承襲了他的爵位,旁人就不再因他是功臣的後裔而特加青眼了。
我二哥的箭衣、馬褂、緯帽,可說跟慶善的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隻是腰帶上的一副扣子。
他那副扣子是用二十四開的外國金所制造的,一起接連着三個金環,用一段極精緻辭的細鍊系着。
這三個金環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打磨得十分光滑,上面還有許多花紋鑿着;我二哥歡喜用字,所以他的環上都是鑿着無數的字。
這副扣子的大部分雖然都是金的,但也有好幾方上好的翠玉鑲着,因些更比慶善的來得好看。
二哥的忠孝帶上的兩個花包,也有極美麗的花紋繡着,顔色更是配得非常的鮮豔奪目。
二哥自視很高貴,他覺得朝中的一班大臣沒有再能勝地過他的,尤其是因為他自己曾經受過西洋教育。
在那個時候,中國官員懂洋文的還不多,所以他是格外的難能可貴了。
這倒是不錯的! 我二哥的相貌原是長得很俊雅的,再加上了他戴的那一副夾鼻眼鏡,這生相兒可就更夠瞧了!不過他戴這眼鏡的本意,實在不是為着好看的緣故,隻因為他的眼睛有近視的毛病,不戴眼鏡,簡直一些東西都瞧不出來。
提起他這副眼鏡,我又連帶的想起了一樁笑話。
雖然眼鏡之在中國,已有了百餘年的曆史,不能再說是一種新奇的東西;可是象勳齡戴的這副夾鼻眼鏡,卻還并不多見,至少限度,以朝廷上是沒有第二個人戴這種同樣的眼鏡,——外邊也許是有的。
根本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戴這種夾鼻眼鏡非鼻梁較高的人不辦,所以在别處,戴的人也不多,而勳齡的鼻梁,卻是很高的,盡可極不費事的把他的眼鏡夾起來。
當我們初進宮的時候,二哥第一次上朝,太後就讓他站在一個很優異的地位上,因此,别的朝臣對于他都是非常的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