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回 蓦地暗期雲破月來花弄影 突然見此春深雷震始知名
關燈
小
中
大
出家人,不涉世外情緣。
隻恐說出來,未必覺悟,故此不說也好。
”慧靜笑道:“小僧說得是正理,相公隻是取笑。
豈不聞讀書人要聰明,出家人要覺悟,這覺悟便是小僧一生的受用。
”許繡虎聽了,點頭道:“果然老師父有些覺悟,竟将我的心事覺悟了八九,我今隻得說知。
”遂将來訪、相遇、不識姓名,細細說出,道:“彼時就問旁人,說他是松江的秀才。
”慧靜道:“這就是題目了。
我松江一府,至少也有三千多秀才,相公隻在秀才中訪問,定有其人,為何不在秀才中尋訪,卻又如此混訪。
豈不錯走了路?”許繡虎道:“我隻因不知名姓,曉得秀才家雖是埋頭苦讀,亦必有出門的日子。
我故此日日遊行,指望相遇以道衷曲,不想半年來竟無影響,不意如此少年,卻是個閉門潛修的士子愈令可敬可想。
”慧靜道:“我本是出家人,不言情種情緣。
但無處不慈悲。
今見相公為情種情緣所迷,牽纏苦惱又隻得分挑擔子,為相公尋訪何如?”許繡虎歡喜道:“若得如此,感深五内矣!”正是: 滿懷心事無由說,天雨僧留半日閑。
消息漫雲無定準,水繞山弓山繞灣。
不期連日風風雨雨,寸步難行。
許繡虎急得沒法,欲要賦詩遣興,怎奈詩興俱被愁腸塞斷,不能有一字下筆,隻得悶坐了幾日。
卻喜一日天晴,方才暢快。
隻不便清早出門,到了飯後,帶着小芳不敢遠去,遂隻在城中。
他原不拘去處,順着街衢閑玩,不期卻走到法界寺來,因想道:“我已在内中滞,寺中無什可觀,隻不過是些泥神木像,枯俗罐流,進去也無益,遂走過了寺門箭許。
忽又想道:“寺内雖無觀,卻是我前日在内題了兩首七言律詩在影壁上,不要被這俗僧厭人污壁抹去。
我今進去看看也好。
”遂轉身入寺,一徑望影壁走來,卻先遠遠望去,喜見詩迹宛然。
心下暗喜道:“可惜今日不曾攜帶得筆硯,還可留題。
”遂近前看去,卻似多添了幾行在後,因跌足惱恨道:“再無别人,必是什麼俗人強作解事,步和原韻,豈不被俗氣污了這兩首詩?這怎麼處?我今且去看他和得如何。
”忙走近影壁細看,隻見上寫的是: 認真焉可又疑非?韫椟藏諸喜有斯。
誨冶自來君子意,識字豈讓是胡兒。
相逢國美非無故,羨遇王孫各有知。
藉此耳提如面命,從今何必拜明師? 其二 心堅奚用再他求,若涉他求使有矛。
水到渠成波疊錦,緣從巧湊詠河洲。
愁腸百結終無補,探息今來亦可籌。
豈為盡情明吐露,應憐憐惜仗宣喉。
後寫雲間掌珠奉和許繡虎看了又看,讀了再讀。
遂不勝驚驚喜喜,颠颠狂狂起來,朝着和詩恭恭敬敬先作了一揖,然後跪下又是四拜,說道:“我許繡虎一見了良友之後,即爾求尋而不憚胼胝之勞,竟有忘食廢寝之舉,怎奈杳無音耗,探息無門,自以為斷送雲間,畢此身命矣。
不意良友能鑒予懷,和詩解慰,此情此德何日敢忘!”說罷,又拜了四拜,起來又一揖,又誦讀了一遍,不覺手舞足蹈。
又是一揖,道:“我許繡虎方謝知己矣!”遂歡歡喜喜回到庵中,連忙磨起墨來,拿出一幅箋紙,将二詩錄寫出來,後寫落款。
寫完置放案間,競将二詩高聲朗讀起來。
朗讀到無力,遂又默念。
念過了,又細想道:“我當日見他豐姿秀麗,必定是個慧心之人,自然知我情種。
他不曉得我追随到此。
我見他少年秀士,隻好十五歲上下,自然腼腆見人,我與他又非素交。
況且又有父師兄長在前,怎肯容易放他出來接見外人之理。
使我終無見期,我那日愁極無聊,題此二詩在壁,隻說珠入深淵,百無一得。
誰知他偶爾逸出,慧心者已見一斑。
遂甘心和我。
你看那一句,那一
隻恐說出來,未必覺悟,故此不說也好。
”慧靜笑道:“小僧說得是正理,相公隻是取笑。
豈不聞讀書人要聰明,出家人要覺悟,這覺悟便是小僧一生的受用。
”許繡虎聽了,點頭道:“果然老師父有些覺悟,竟将我的心事覺悟了八九,我今隻得說知。
”遂将來訪、相遇、不識姓名,細細說出,道:“彼時就問旁人,說他是松江的秀才。
”慧靜道:“這就是題目了。
我松江一府,至少也有三千多秀才,相公隻在秀才中訪問,定有其人,為何不在秀才中尋訪,卻又如此混訪。
豈不錯走了路?”許繡虎道:“我隻因不知名姓,曉得秀才家雖是埋頭苦讀,亦必有出門的日子。
我故此日日遊行,指望相遇以道衷曲,不想半年來竟無影響,不意如此少年,卻是個閉門潛修的士子愈令可敬可想。
”慧靜道:“我本是出家人,不言情種情緣。
但無處不慈悲。
今見相公為情種情緣所迷,牽纏苦惱又隻得分挑擔子,為相公尋訪何如?”許繡虎歡喜道:“若得如此,感深五内矣!”正是: 滿懷心事無由說,天雨僧留半日閑。
消息漫雲無定準,水繞山弓山繞灣。
不期連日風風雨雨,寸步難行。
許繡虎急得沒法,欲要賦詩遣興,怎奈詩興俱被愁腸塞斷,不能有一字下筆,隻得悶坐了幾日。
卻喜一日天晴,方才暢快。
隻不便清早出門,到了飯後,帶着小芳不敢遠去,遂隻在城中。
他原不拘去處,順着街衢閑玩,不期卻走到法界寺來,因想道:“我已在内中滞,寺中無什可觀,隻不過是些泥神木像,枯俗罐流,進去也無益,遂走過了寺門箭許。
忽又想道:“寺内雖無觀,卻是我前日在内題了兩首七言律詩在影壁上,不要被這俗僧厭人污壁抹去。
我今進去看看也好。
”遂轉身入寺,一徑望影壁走來,卻先遠遠望去,喜見詩迹宛然。
心下暗喜道:“可惜今日不曾攜帶得筆硯,還可留題。
”遂近前看去,卻似多添了幾行在後,因跌足惱恨道:“再無别人,必是什麼俗人強作解事,步和原韻,豈不被俗氣污了這兩首詩?這怎麼處?我今且去看他和得如何。
”忙走近影壁細看,隻見上寫的是: 認真焉可又疑非?韫椟藏諸喜有斯。
誨冶自來君子意,識字豈讓是胡兒。
相逢國美非無故,羨遇王孫各有知。
藉此耳提如面命,從今何必拜明師? 其二 心堅奚用再他求,若涉他求使有矛。
水到渠成波疊錦,緣從巧湊詠河洲。
愁腸百結終無補,探息今來亦可籌。
豈為盡情明吐露,應憐憐惜仗宣喉。
後寫雲間掌珠奉和許繡虎看了又看,讀了再讀。
遂不勝驚驚喜喜,颠颠狂狂起來,朝着和詩恭恭敬敬先作了一揖,然後跪下又是四拜,說道:“我許繡虎一見了良友之後,即爾求尋而不憚胼胝之勞,竟有忘食廢寝之舉,怎奈杳無音耗,探息無門,自以為斷送雲間,畢此身命矣。
不意良友能鑒予懷,和詩解慰,此情此德何日敢忘!”說罷,又拜了四拜,起來又一揖,又誦讀了一遍,不覺手舞足蹈。
又是一揖,道:“我許繡虎方謝知己矣!”遂歡歡喜喜回到庵中,連忙磨起墨來,拿出一幅箋紙,将二詩錄寫出來,後寫落款。
寫完置放案間,競将二詩高聲朗讀起來。
朗讀到無力,遂又默念。
念過了,又細想道:“我當日見他豐姿秀麗,必定是個慧心之人,自然知我情種。
他不曉得我追随到此。
我見他少年秀士,隻好十五歲上下,自然腼腆見人,我與他又非素交。
況且又有父師兄長在前,怎肯容易放他出來接見外人之理。
使我終無見期,我那日愁極無聊,題此二詩在壁,隻說珠入深淵,百無一得。
誰知他偶爾逸出,慧心者已見一斑。
遂甘心和我。
你看那一句,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