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回 小積德老蚌生珠 大聰明嬌娃吐秀
關燈
小
中
大
卻又不好拂了東翁之意,隻得說道:“我今放你,方才所教的書,不要忘記了。
進去讀得幾遍,明早來背。
”公子道:“方才先生教的這一頁書,門生已是透熟,何必又讀,先生如若不信,待門生背了去罷。
”先生聽了,隻疑他說謊,卻又不好說他。
隻得消了一笑道:“這一頁書五六百字,你方才隻讀得兩遍,連教隻得三遍,豈能就熟能背之哩?你既說能背,若背得幾行,不緻斷續錯亂,也就算好了。
你拿書來背與我聽。
”公子不慌不忙,走到先生身邊,将書置于先生面前,隻背得清清楚楚,一字不遺。
直喜得先生欣花俱開,連叫神童,贊不絕,遂放他入内。
自此居夫人隻到飯後打發公子上學,不到日中,就着人來接公子進去,自此習以為常。
這先生知道居鴻胪隻有這位小公子,是他的性命,夫人又且溺愛,又見公子資質非凡,教訓絕不費力,倒自由自在。
不知不覺,一連三年,直教得居公子無書不讀,講明聖賢義理,然後行文。
居公子過目不忘,下筆自成文彩。
況且往來學中,隻有一個時辰,有什破綻看得出來?故此這先生見了居行簡,不是誇稱令郎天資敏慧,就是贊學生才思過人,再若造就幾年,功名決不在老先生之下。
因将公子做的文字送看。
居行簡隻微笑說道:“小兒愚昧,有過頑石。
若非先生琢磨砥砺,何以至此?”入内與夫人說知,大家說說笑笑。
正是: 從來計巧可瞞天,閨秀于今且學男。
隻為承歡無别意,誰道關雎詠二南。
原來這個先生是個老舉人,一向流寓京中,姓王名謙六,居行簡知他樸實,故此請他做個西席,也隻說教誨掌珠識字而已。
不期王謙六隻認真是公子,不敢怠忽,雖是每日隻有一個時辰在館中,他卻無不盡心訓誨,循循善誘。
學者既具天資,能不一旦豁然?況且王謙六以為今日師生,異日必能親敬,故此十分得意。
先前還隻在東翁面前稱贊,後來他竟逢人說項,到處揚名,以居公子為當世神童,異日功名定然翰苑。
一時長安城中,你我相傳,俱曉得鴻胪寺居行簡的公子貌似美人,才如子建,就歆xin動得京師中卿紳士夫有女之家,無不願結絲蘿,欲見而不可得。
先前居行簡一個苜蓿冷署,又且落落寡交,不求榮辱的人,到如今不是同年拜訪,就是故舊攀談,這邊送去了故舊,那邊又迎顯宦辱臨。
這些人的來意,無非注意求婚,欲識佳婿耳。
一日來了一個顯宦,叫做來應聘,現任工科。
門上人急來傳報投帖,居行簡迎接入堂,各叙寒溫之後,來應聘請西席相見,并請公子一會。
居行簡聽了着驚,不覺一時面紅耳赤起來,又不好遽辭,隻得含含糊糊的說道:“小兒初離鴻褓,饑餒nei未知,抑且本性柔弱,舉動倩人,往往不出中堂。
近日雖曰延師,亦隻不過小弟叨列冠裳,使其識字,以免河東白豕開之诮。
除識字之外,日伴老妻于寝室之中,從未識人一面。
至于趨庭學禮,一些不歆,今日焉敢遽出接見王公大人長者?若見面失禮,開罪于王公大人長者之前,又不如不使之為妙也。
”來應聘聽了正色說道:“老年兄此言差矣!見與不見,各有不同,小弟與年兄通家世誼,非比泛常,令郎公子乃是年家子侄,又且同在京師,何得拒人千裡,以‘失禮’二字塞之?小弟此來殷殷求見,以年家子侄,猶予比兒,亦可同珍同寶。
抑且也聞傳播,誰不目為神童?弟故淺陋,豈敢自負伯樂,以識龍駒耳。
在童稚之子,何得有失禮開罪而罪之?隻不過垂涎老年兄有此甯馨,異日飛揚,爾喜爾喜,而願見之也。
且非閨秀不出戶庭之比,正該使其趨庭學禮為妙。
”居行簡見他決意要見,一時無法可回,隻得傳谕請公子出見。
隻因這一出見,有分教: 世事漸非甘退隐,閉門何必向空山。
不知居公子可肯相見否,且聽下回分解。
進去讀得幾遍,明早來背。
”公子道:“方才先生教的這一頁書,門生已是透熟,何必又讀,先生如若不信,待門生背了去罷。
”先生聽了,隻疑他說謊,卻又不好說他。
隻得消了一笑道:“這一頁書五六百字,你方才隻讀得兩遍,連教隻得三遍,豈能就熟能背之哩?你既說能背,若背得幾行,不緻斷續錯亂,也就算好了。
你拿書來背與我聽。
”公子不慌不忙,走到先生身邊,将書置于先生面前,隻背得清清楚楚,一字不遺。
直喜得先生欣花俱開,連叫神童,贊不絕,遂放他入内。
自此居夫人隻到飯後打發公子上學,不到日中,就着人來接公子進去,自此習以為常。
這先生知道居鴻胪隻有這位小公子,是他的性命,夫人又且溺愛,又見公子資質非凡,教訓絕不費力,倒自由自在。
不知不覺,一連三年,直教得居公子無書不讀,講明聖賢義理,然後行文。
居公子過目不忘,下筆自成文彩。
況且往來學中,隻有一個時辰,有什破綻看得出來?故此這先生見了居行簡,不是誇稱令郎天資敏慧,就是贊學生才思過人,再若造就幾年,功名決不在老先生之下。
因将公子做的文字送看。
居行簡隻微笑說道:“小兒愚昧,有過頑石。
若非先生琢磨砥砺,何以至此?”入内與夫人說知,大家說說笑笑。
正是: 從來計巧可瞞天,閨秀于今且學男。
隻為承歡無别意,誰道關雎詠二南。
原來這個先生是個老舉人,一向流寓京中,姓王名謙六,居行簡知他樸實,故此請他做個西席,也隻說教誨掌珠識字而已。
不期王謙六隻認真是公子,不敢怠忽,雖是每日隻有一個時辰在館中,他卻無不盡心訓誨,循循善誘。
學者既具天資,能不一旦豁然?況且王謙六以為今日師生,異日必能親敬,故此十分得意。
先前還隻在東翁面前稱贊,後來他竟逢人說項,到處揚名,以居公子為當世神童,異日功名定然翰苑。
一時長安城中,你我相傳,俱曉得鴻胪寺居行簡的公子貌似美人,才如子建,就歆xin動得京師中卿紳士夫有女之家,無不願結絲蘿,欲見而不可得。
先前居行簡一個苜蓿冷署,又且落落寡交,不求榮辱的人,到如今不是同年拜訪,就是故舊攀談,這邊送去了故舊,那邊又迎顯宦辱臨。
這些人的來意,無非注意求婚,欲識佳婿耳。
一日來了一個顯宦,叫做來應聘,現任工科。
門上人急來傳報投帖,居行簡迎接入堂,各叙寒溫之後,來應聘請西席相見,并請公子一會。
居行簡聽了着驚,不覺一時面紅耳赤起來,又不好遽辭,隻得含含糊糊的說道:“小兒初離鴻褓,饑餒nei未知,抑且本性柔弱,舉動倩人,往往不出中堂。
近日雖曰延師,亦隻不過小弟叨列冠裳,使其識字,以免河東白豕開之诮。
除識字之外,日伴老妻于寝室之中,從未識人一面。
至于趨庭學禮,一些不歆,今日焉敢遽出接見王公大人長者?若見面失禮,開罪于王公大人長者之前,又不如不使之為妙也。
”來應聘聽了正色說道:“老年兄此言差矣!見與不見,各有不同,小弟與年兄通家世誼,非比泛常,令郎公子乃是年家子侄,又且同在京師,何得拒人千裡,以‘失禮’二字塞之?小弟此來殷殷求見,以年家子侄,猶予比兒,亦可同珍同寶。
抑且也聞傳播,誰不目為神童?弟故淺陋,豈敢自負伯樂,以識龍駒耳。
在童稚之子,何得有失禮開罪而罪之?隻不過垂涎老年兄有此甯馨,異日飛揚,爾喜爾喜,而願見之也。
且非閨秀不出戶庭之比,正該使其趨庭學禮為妙。
”居行簡見他決意要見,一時無法可回,隻得傳谕請公子出見。
隻因這一出見,有分教: 世事漸非甘退隐,閉門何必向空山。
不知居公子可肯相見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