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回 水閣笛聲人靜後 鏡屏倩影不言中

關燈
興遄飛,顧謂瑤叔曰:“曩日之興,一驚而敗。

    今當竭吾所長,消此良夜。

    絲耶?竹耶?惟二君所命。

    ”敏甫以兩手作勢曰:“吾愛琵琶,先生必擅此。

    ”瑤叔亟曰竹先弦後,以踐宿諾。

    敏甫争之勿得,遂令福生取笛。

    瑤叔取所借曲譜,畀敏甫曰:“兄觀此中詞藻,較皮簧何如?”丹初曲興頓發,指念奴嬌一折,擊掌而歌曰: “楚天雨過,正波澄木落,秋容光淨,誰駕水輪來海底,碾破琉璃千頃。

    環佩風清,笙歌露冷,人在清虛境。

    珍珠簾卷,小樓無限佳興。

    ” 瑤叔喜謂敏甫曰:“此曲适合眼前情景。

    ”敏甫笑曰:“惜少風清環佩耳。

    ”言至此,福生取笛至。

    丹初倚欄側坐,吹長空萬裡一折。

    瑤叔初學,不禁技癢,即接拍其下曰: “見婵娟可愛,全無一點纖塵。

    十二欄幹光滿處,涼侵珠箔銀屏。

    偏稱一身在瑤台。

    笑斟玉斝,人生幾見此佳景。

    ” 一時清響透雲,曼聲動魄,有一波三折之妙。

    敏甫雖非識曲,亦覺心曠神怡。

    因見月色愈朗,熄燈靜聽。

    隐約間,見隔岸人家,燈光已滅。

    複開窗倚望,河中柔橹之聲,至此頓形纡緩。

    且鳥栖叢樹中,見月驚啼,飛鳴不定。

    一聞歌管,遂而寂然。

    斯時吹者歌者,鹹在檻外。

    惟敏甫在風窗之内。

    座南向,聽瑤叔拍至。

     惟願取,年年此夜,人月雙清。

     即止而勿續。

    思取茗為之潤喉。

    一回首,忽見一半截人,不覺驚詫失聲,墜其目鏡。

    瑤叔聞聲趨視,隻見撷珊嗤笑曰:“我也,我也。

    弟何失驚至是。

    ”乃劃火燃燈。

    丹初止笛入室,據敏甫言狀,始知撷珊立處,月光适照半身。

    而敏甫近視,複在暗中矚明,宜有此誤,于是相顧而笑。

    即叩撷珊何來,曰:“靜妹聞笛滋樂。

    老父之意,欲延于先生入内,一聆雅奏。

    吾循聲而來,恐敗君等雅興,遂止福生勿報,潛聽于此,不虞驚及敏弟。

    然彼嘗自許從容,有虎來看牝牡之喻,今何倉皇乃爾。

    ”瑤叔附掌曰:“報應何速,敏哥戒之哉。

    ”丹初謂撷珊曰:“小姐樓居,予侪奚往。

    ”曰否。

    已攙其下樓,頃在新廳相待。

    新廳雲者,指内書室一帶而言。

    瑤叔欣然持燭,丹初知其意,乃顧瑤敏二人曰:“夜色未深,二君當未必即寝,曷同往乎?”二人皆諾。

    及入月式門,清香噴鼻。

    菊花數十盆,迎月而開。

    楊公手旱煙杆,徘徊于花香月影之中。

    一見丹初,即曰:“聞笛聲驟止,知丹翁且來。

    小女姑息已慣,未免勞君矣。

    ”複謂瑤敏二人曰:“汝等來,足以助興。

    ”于是入室讓坐。

    面南一紫檀坑,中安小幾。

    靜娴倚坐西偏,衣竹輝綢薄棉胸于下,回裹白地五彩洋氈,馥馥小環夾侍左右。

    見丹初至,欠身欲起。

    丹初亟止之,并緻珍重之意。

    楊公亦曰:“于先生與家人無異,豈責汝失禮者。

    ”靜娴乃止。

    敏甫問候已,瑤叔嗫嚅久之,始言:“靜妹愈耶?”靜娴低應曰:“然。

    ”複睇炕側鏡屏,謂馥馥曰:“穎哥與吾孰瘦?”馥馥曰:“數日不見,穎哥一何清減?”瑤叔亟曰:“吾乃無病。

    ”敏甫羼言曰:“瘦耳,孰言汝病者,自辯若是耶?”靜娴微哂,馥與小環皆笑。

    主客互談間,阿壽安置幾椅于廊下。

    丹初攜笛就坐,吹楚江情一曲。

    乃籠鳥适挂卷篷,已下籠帷。

    笛聲一起,鳥複效之,撷珊微揭其籠,鳴哩之聲始止。

    是時窺簾有月,四座無聲。

    貪眠如阿壽,而瞌睡之魔,為笛聲禁止不前,迄無倦意。

    瑤叔坐近西壁,與敏甫僅隔一幾。

    目光适矚鏡屏,忽睹靜娴側影,眉梢侵鬓,口角暈渦,兩頰斷江,钗環勿禦,一種閑靜之緻,惟臨水嬌花差足比拟。

    不覺癡視不瞬。

    一一攝諸心鏡之中,異日靜憶圖成,呼之欲出,粉本蓋基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