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卷 二三、陰骘兩榜
關燈
小
中
大
“此僧之本願也,是子穎悟非常〖穎,音引。
穎悟,聰明之謂。
〗,必成大器,望施主善訓之。
然切勿令其叔知,負老僧一點婆心〖婆心,出處未詳。
(按)猶言慈悲心也。
〗。
”遂令與上舍偕歸。
上舍攜甥至家,迳入母室〖迳,音徑,猶言直也。
〗,呼妹至曰:“請視此沙彌,為誰氏子?”妹睇之而泣曰〖睇,音替,視也。
〗:“非吾子乎?兄何處得來?”甥熟視其母,遽投于懷而哭,妹亦哭。
上舍母在張氏室,姑媳聞之俱至。
妹攜其子遍拜之曰:“非外祖母及舅父母,我母子尚冀重逢乎?兒長毋忘大德。
”上舍笑曰:“此土地祠老僧之德也,不然甥将為伶〖伶,音林。
樂工也。
〗。
”因曆述僧言,鹹切齒于其叔〖鹹,皆也;切齒,恨也。
〗。
次日,上舍持二十金往謝老僧,僧不知何往。
香工手一緘予上舍曰〖手,猶言持也;緘,信函也。
〗,師瀕行時〖瀕,音頻,猶臨也。
〗,命留此以奉施主。
拆視之,兒賣契也。
契後大書六語曰:“震男兌女〖(易經)震為男,兌為女。
〗,一氣相生。
厥有弱息〖弱息,幼女之稱。
〗,在彼中林。
山湄水〖湄,音眉;,音俟。
(爾雅釋水)水草交為湄。
(說文),水邊也。
〗,松柏森森〖森森,茂盛貌。
〗。
”讀而異之。
香工曰:“師命語施主,此去東南二裡許,速往訪之,可得女耗。
袖中二十金,以為贖女資,廟中不需此也。
”上舍如其言往。
約二裡,果見一土山當路。
循山而南〖循,依也。
〗,溪流浩瀚〖浩瀚水勢大貌。
〗,松柏成行。
中有瓦屋數間,門半掩。
見一女子,約六七歲。
上舍熟視之,貌酷肖義妹,然無由得其實。
忽一老翁扶杖出,上舍拱而詢曰:“翁尊姓?”曰:“姓林,客何為者?”上舍曰:“适睹一異事,故冒昧求教。
”翁曰:“何事?”上舍指弱女曰:“此女某甥也,何以至此?”翁錯愕良久,曰:“既是君甥,何以賣與人作婢?”上舍告以為人略賣之故〖略,奪也,與掠同。
〗,請倍價贖之。
翁不可,曰:“此女并不識汝為舅,汝豈能冒認?”徐無以奪其說,欲歸告妹,慮事中變,籌思無策。
忽有少年自内出,則蘇城舊友也。
見上舍,複曰:“君幾時回府?比從何來?”上舍語之以故。
少年指翁曰:“此即家君也。
”複告翁曰:“此君即兒所言樂人急之徐上舍也。
”翁驚喜,舍杖為禮。
延上舍入,款洽甚至〖款洽,相待殷勤之謂。
〗。
上舍複以贖女請,父子皆諾。
少年遽入,攜女持券出予上舍。
券署其叔名,與僧券同。
上舍出袖中金曰:“以半贖甥,以半為翁壽〖為壽,注詳廣平生篇。
〗。
”父子皆固辭。
上舍不可,曰:“許之贖,已荷高誼。
若不受值,某心何安?”委金于案〖委,置也。
〗,遽攜女歸以還妹,大喜過望。
上舍複為甥延師訓讀,慧甚,讀書日數十行。
當是時,上舍母意外得一女伴朝夕,又見其子若女,皆聰慧秀麗,能得老人歡;而張氏賢淑柔順,無絲毫德色〖德色,謂自矜施德于人,而現于色也。
見(漢書賈誼傳)。
〗,上舍意慰甚,遂擇日複如蘇。
渡江至杭州,取道嘉興。
舟泊西水驿,忽夢老少二生,至舟向之拜謝,且曰:“蒙君全我婦節,完我子女。
我父子訴諸上帝,予君高科貴子,君宜急回杭州應鄉試。
天榜已定,應中高魁,毋至蘇也。
”上舍笑曰:“中舉須作時文,我生平不知時文為何物,安得中舉?”老者曰:“不難。
明午,君泊舟于此,有賣舊書者,君盡買之。
中有窗稿二本,皆某平生舊作,今科詩文題皆備。
無慮曳白也〖曳,音異。
(唐書黃晉卿傳)晉卿以張爽為第一。
爽本無學,議者嚣然。
帝禦花萼樓覆實,爽持紙終日筆不下,人謂之曳白。
〗。
”醒而異之。
及明将解纜〖纜,音覽,系舟索也。
〗,大風忽起,舟不得進。
沉悶無聊,于船頭閑望。
日晡〖晡,音哺,平聲,申時也。
〗,果有人攜舊書十餘本索賣。
穎悟,聰明之謂。
〗,必成大器,望施主善訓之。
然切勿令其叔知,負老僧一點婆心〖婆心,出處未詳。
(按)猶言慈悲心也。
〗。
”遂令與上舍偕歸。
上舍攜甥至家,迳入母室〖迳,音徑,猶言直也。
〗,呼妹至曰:“請視此沙彌,為誰氏子?”妹睇之而泣曰〖睇,音替,視也。
〗:“非吾子乎?兄何處得來?”甥熟視其母,遽投于懷而哭,妹亦哭。
上舍母在張氏室,姑媳聞之俱至。
妹攜其子遍拜之曰:“非外祖母及舅父母,我母子尚冀重逢乎?兒長毋忘大德。
”上舍笑曰:“此土地祠老僧之德也,不然甥将為伶〖伶,音林。
樂工也。
〗。
”因曆述僧言,鹹切齒于其叔〖鹹,皆也;切齒,恨也。
〗。
次日,上舍持二十金往謝老僧,僧不知何往。
香工手一緘予上舍曰〖手,猶言持也;緘,信函也。
〗,師瀕行時〖瀕,音頻,猶臨也。
〗,命留此以奉施主。
拆視之,兒賣契也。
契後大書六語曰:“震男兌女〖(易經)震為男,兌為女。
〗,一氣相生。
厥有弱息〖弱息,幼女之稱。
〗,在彼中林。
山湄水〖湄,音眉;,音俟。
(爾雅釋水)水草交為湄。
(說文),水邊也。
〗,松柏森森〖森森,茂盛貌。
〗。
”讀而異之。
香工曰:“師命語施主,此去東南二裡許,速往訪之,可得女耗。
袖中二十金,以為贖女資,廟中不需此也。
”上舍如其言往。
約二裡,果見一土山當路。
循山而南〖循,依也。
〗,溪流浩瀚〖浩瀚水勢大貌。
〗,松柏成行。
中有瓦屋數間,門半掩。
見一女子,約六七歲。
上舍熟視之,貌酷肖義妹,然無由得其實。
忽一老翁扶杖出,上舍拱而詢曰:“翁尊姓?”曰:“姓林,客何為者?”上舍曰:“适睹一異事,故冒昧求教。
”翁曰:“何事?”上舍指弱女曰:“此女某甥也,何以至此?”翁錯愕良久,曰:“既是君甥,何以賣與人作婢?”上舍告以為人略賣之故〖略,奪也,與掠同。
〗,請倍價贖之。
翁不可,曰:“此女并不識汝為舅,汝豈能冒認?”徐無以奪其說,欲歸告妹,慮事中變,籌思無策。
忽有少年自内出,則蘇城舊友也。
見上舍,複曰:“君幾時回府?比從何來?”上舍語之以故。
少年指翁曰:“此即家君也。
”複告翁曰:“此君即兒所言樂人急之徐上舍也。
”翁驚喜,舍杖為禮。
延上舍入,款洽甚至〖款洽,相待殷勤之謂。
〗。
上舍複以贖女請,父子皆諾。
少年遽入,攜女持券出予上舍。
券署其叔名,與僧券同。
上舍出袖中金曰:“以半贖甥,以半為翁壽〖為壽,注詳廣平生篇。
〗。
”父子皆固辭。
上舍不可,曰:“許之贖,已荷高誼。
若不受值,某心何安?”委金于案〖委,置也。
〗,遽攜女歸以還妹,大喜過望。
上舍複為甥延師訓讀,慧甚,讀書日數十行。
當是時,上舍母意外得一女伴朝夕,又見其子若女,皆聰慧秀麗,能得老人歡;而張氏賢淑柔順,無絲毫德色〖德色,謂自矜施德于人,而現于色也。
見(漢書賈誼傳)。
〗,上舍意慰甚,遂擇日複如蘇。
渡江至杭州,取道嘉興。
舟泊西水驿,忽夢老少二生,至舟向之拜謝,且曰:“蒙君全我婦節,完我子女。
我父子訴諸上帝,予君高科貴子,君宜急回杭州應鄉試。
天榜已定,應中高魁,毋至蘇也。
”上舍笑曰:“中舉須作時文,我生平不知時文為何物,安得中舉?”老者曰:“不難。
明午,君泊舟于此,有賣舊書者,君盡買之。
中有窗稿二本,皆某平生舊作,今科詩文題皆備。
無慮曳白也〖曳,音異。
(唐書黃晉卿傳)晉卿以張爽為第一。
爽本無學,議者嚣然。
帝禦花萼樓覆實,爽持紙終日筆不下,人謂之曳白。
〗。
”醒而異之。
及明将解纜〖纜,音覽,系舟索也。
〗,大風忽起,舟不得進。
沉悶無聊,于船頭閑望。
日晡〖晡,音哺,平聲,申時也。
〗,果有人攜舊書十餘本索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