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卷 二三、陰骘兩榜
關燈
小
中
大
夫仁婦義保冰清 母子團圓仗大恩
如此陰功天報厚 與君鄉會兩科名
山陰徐上舍〖上舍,監生之稱。
〗,司典總于蘇州,三年一歸省母。
某年回家,以年四十無子,謀欲納妾。
會裡有諸生某早卒,其妻生子女各一,僅數齡,家小阜〖阜猶富也。
〗。
而弟乙無賴,以博罄其赀,與妻謀思逐嫂而踞兄之産,遂乘隙先誘其子女出賣之。
嫂心知乙所為,終日号哭求死。
會乙妻聞鄰媪言上舍欲納妾,即以囑媪,媪繩之于上舍〖繩,注詳一洋篇。
〗。
上舍夫婦皆喜。
适嫂以清明日出掃生墓,乙命媒期上舍往相之,上舍意得甚,遂以百金為聘,擇日迎娶,而嫂未知也。
屆期,乙夫婦令媒僞為覓得其所失子者,需嫂親往領歸,賺之出〖賺,音撰,猶騙也。
〗。
肩輿徑至上舍家,入門升堂鼓吹〖此吹字音翠。
〗。
上舍妻張氏,親揭簾引之出,見其衣青衣〖上衣字,去聲音意。
著衣曰衣〗,嗔媒者曰〖嗔,音瞠,怒也。
〗:“何不為新姨易吉服?”嫂方欲與主人叙禮,聞其言大訝,謂媒者曰:“我兒何在?此位何人?”媒者密告之曰:“汝至此尚未知耶?汝家小郎已将汝聘與此間為側室。
主人徐姓,适即大娘,請速易吉服拜天地。
主人夫婦皆忠厚善人,較在汝家為小郎朝夕淩賤,不啻天壤矣!”嫂聞之,木立若呆,不能置一詞。
繼而雙淚承睫〖睫,音捷。
(說文)目旁毛也。
(桓譚新論)孟嘗君喟然歎息,雙淚承睫而未下。
〗,哽咽良久〖哽音梗。
哽咽,悲極氣塞貌。
〗,忽向階墀奮身欲擲〖墀,音池,階下地也。
〗,張氏急令婢媪扶持之,叱媒者曰:“此何等事?可強做不令本人知耶?”上舍時偶入内,聞鼓樂聲,亟出見。
而知其為節婦也,急謂其妻曰:“速撤香燭,請入内室,别圖善策。
徐某甯無子,強逼孤孀作妾,斷勿忍為。
”嫂聞言稍慰。
張氏延之入己室,細詢家世,有無子女。
嫂曆陳颠末,張亦為之嗟歎良久。
曰:“既至此,将奈何?”泣而對曰:“此皆獸叔昧良。
事已知此,榮辱死生,惟夫人命。
若得苟全名節,以見先夫于九泉〖九泉,猶言地下也。
〗,願為侍婢以報大德。
”張恻然憫之〖恻,音測;憫,音闵,憐也。
恻然,心悲貌。
〗,出以告上舍,上舍亦憫之。
既而詢其夫之名氏,駭然曰:“是宦裔也!”謀送之歸,張氏不可,曰:“如此獸叔,若複與之同居,是仍置之死地也。
”上舍沉思無計,白之母〖白,猶告也。
〗。
母曰:“兒能為此盛德事,何患無子?新人既不能複歸,不如我認為義女,與我同宿。
既全節操,又别嫌疑。
汝出門日多,更可伴我姑媳寂寥〖寂寥,音及聊,靜也。
〗,一舉三得,兒以為何如?”上舍曰:“娘言甚善。
”促張往告之,喜諾。
即日撤花燭筵為湯餅會〖(唐書)明皇後愛弛不自安,訴上曰:陛下獨不念阿忠,脫紫半臂挾鬥面,為生日湯餅耶?上戚然憫之。
(按)凡生子及寄子,設筵會親友,世謂湯餅會,義本此。
〗,既拜母,複以兄嫂禮見上舍夫婦,上舍亦以妹畜之。
妹婉順能得母心,亦代嫂操作。
惟時時以子女為念,母囑上舍為留意。
上舍偶出城,過道旁土地祠。
有老僧素識上舍,延之坐。
有小沙彌可七八齡,持茶上。
上舍睨之,貌秀雅,頗類妹,疑之。
詢僧曰:“何處得此高徒?”僧喟然曰:“言之長矣!是祖若父,僧皆識之。
祖殁,父即世〖(左傳注)即世,卒也。
〗,叔沉酣于賭〖沉酣,無厭倦之謂。
〗,誘之出,将賣為優〖(史記滑稽傳)有優孟優旃,善為優戲,而以優著名。
(按)世稱演戲之人為優,本此。
〗。
僧見而恻然,以十金得之。
聞其母在,拟送之歸。
恐仍為其叔賣也,故因循以待他日〖因循,遲延之謂。
〗。
”上舍訝曰:“然則固予甥也!其母失子後,不半月又失其女,感傷成疾,惟日覓死。
老師能發慈悲,以子還,我請倍價以償。
”僧曰:
〗,司典總于蘇州,三年一歸省母。
某年回家,以年四十無子,謀欲納妾。
會裡有諸生某早卒,其妻生子女各一,僅數齡,家小阜〖阜猶富也。
〗。
而弟乙無賴,以博罄其赀,與妻謀思逐嫂而踞兄之産,遂乘隙先誘其子女出賣之。
嫂心知乙所為,終日号哭求死。
會乙妻聞鄰媪言上舍欲納妾,即以囑媪,媪繩之于上舍〖繩,注詳一洋篇。
〗。
上舍夫婦皆喜。
适嫂以清明日出掃生墓,乙命媒期上舍往相之,上舍意得甚,遂以百金為聘,擇日迎娶,而嫂未知也。
屆期,乙夫婦令媒僞為覓得其所失子者,需嫂親往領歸,賺之出〖賺,音撰,猶騙也。
〗。
肩輿徑至上舍家,入門升堂鼓吹〖此吹字音翠。
〗。
上舍妻張氏,親揭簾引之出,見其衣青衣〖上衣字,去聲音意。
著衣曰衣〗,嗔媒者曰〖嗔,音瞠,怒也。
〗:“何不為新姨易吉服?”嫂方欲與主人叙禮,聞其言大訝,謂媒者曰:“我兒何在?此位何人?”媒者密告之曰:“汝至此尚未知耶?汝家小郎已将汝聘與此間為側室。
主人徐姓,适即大娘,請速易吉服拜天地。
主人夫婦皆忠厚善人,較在汝家為小郎朝夕淩賤,不啻天壤矣!”嫂聞之,木立若呆,不能置一詞。
繼而雙淚承睫〖睫,音捷。
(說文)目旁毛也。
(桓譚新論)孟嘗君喟然歎息,雙淚承睫而未下。
〗,哽咽良久〖哽音梗。
哽咽,悲極氣塞貌。
〗,忽向階墀奮身欲擲〖墀,音池,階下地也。
〗,張氏急令婢媪扶持之,叱媒者曰:“此何等事?可強做不令本人知耶?”上舍時偶入内,聞鼓樂聲,亟出見。
而知其為節婦也,急謂其妻曰:“速撤香燭,請入内室,别圖善策。
徐某甯無子,強逼孤孀作妾,斷勿忍為。
”嫂聞言稍慰。
張氏延之入己室,細詢家世,有無子女。
嫂曆陳颠末,張亦為之嗟歎良久。
曰:“既至此,将奈何?”泣而對曰:“此皆獸叔昧良。
事已知此,榮辱死生,惟夫人命。
若得苟全名節,以見先夫于九泉〖九泉,猶言地下也。
〗,願為侍婢以報大德。
”張恻然憫之〖恻,音測;憫,音闵,憐也。
恻然,心悲貌。
〗,出以告上舍,上舍亦憫之。
既而詢其夫之名氏,駭然曰:“是宦裔也!”謀送之歸,張氏不可,曰:“如此獸叔,若複與之同居,是仍置之死地也。
”上舍沉思無計,白之母〖白,猶告也。
〗。
母曰:“兒能為此盛德事,何患無子?新人既不能複歸,不如我認為義女,與我同宿。
既全節操,又别嫌疑。
汝出門日多,更可伴我姑媳寂寥〖寂寥,音及聊,靜也。
〗,一舉三得,兒以為何如?”上舍曰:“娘言甚善。
”促張往告之,喜諾。
即日撤花燭筵為湯餅會〖(唐書)明皇後愛弛不自安,訴上曰:陛下獨不念阿忠,脫紫半臂挾鬥面,為生日湯餅耶?上戚然憫之。
(按)凡生子及寄子,設筵會親友,世謂湯餅會,義本此。
〗,既拜母,複以兄嫂禮見上舍夫婦,上舍亦以妹畜之。
妹婉順能得母心,亦代嫂操作。
惟時時以子女為念,母囑上舍為留意。
上舍偶出城,過道旁土地祠。
有老僧素識上舍,延之坐。
有小沙彌可七八齡,持茶上。
上舍睨之,貌秀雅,頗類妹,疑之。
詢僧曰:“何處得此高徒?”僧喟然曰:“言之長矣!是祖若父,僧皆識之。
祖殁,父即世〖(左傳注)即世,卒也。
〗,叔沉酣于賭〖沉酣,無厭倦之謂。
〗,誘之出,将賣為優〖(史記滑稽傳)有優孟優旃,善為優戲,而以優著名。
(按)世稱演戲之人為優,本此。
〗。
僧見而恻然,以十金得之。
聞其母在,拟送之歸。
恐仍為其叔賣也,故因循以待他日〖因循,遲延之謂。
〗。
”上舍訝曰:“然則固予甥也!其母失子後,不半月又失其女,感傷成疾,惟日覓死。
老師能發慈悲,以子還,我請倍價以償。
”僧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