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回 宦家爺喜聯才美借唱酬詩擇偶 窮途女怕露行藏設被窩計辭婚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春如水,眼前有個人兒美,人兒美,引唱牽酬,結成連理。
說來隻道深深喜,誰知聽了驚無已,驚無已,自愧佳人,卻非君子。
右調《憶秦娥》 話說楮媒婆,将貝公子一頓窩盤拿倒,貝公子就不言語了。
到天明起來,二人你看我,我看你,笑個不止。
吃過早飯,楮媒婆就邀貝公子帶領家人到甯無知家來取回禮物。
不期走到甯家門口,門尚未開,楮媒婆連忙上前去敲道:“我們昨日這樣辛辛苦苦,還絕早起來,他一個無事人,怎這樣好睡。
”敲了半日,方有一個十來歲的小丫頭來開門。
楮媒婆等門一開,便走入去。
入到堂中,竟不見人,急往房中,房中又不見人。
因走到牀上一看,不但并不見人,連被褥俱無。
便吃了一驚,忙問這丫頭道:“妳相公哪裡去了?”小丫頭道:“我家相公昨夜忙亂了半夜。
我自在竈前方才起來,不曉得相公哪裡去了。
” 楮媒婆着了急。
再看時,卻喜得那些禮物俱在,連忙請了貝公子進來查收。
及查收完,再尋聘金,卻全然沒有。
便尋箱覓籠,揭天揭地,險不連地皮都要翻轉,哪裡見個聘金。
楮媒婆方着急道:“不好了,一定是這沒良心的見财起意,拐去逃走了。
甯無知,天殺的,害得我好苦呀!”一時着了真急,便哭哭啼啼要尋死起來。
貝公子先前氣惱,今見她哭得可憐,又要尋死隻得轉勸她道:“這事俱不與妳有關,都是甯無知的拐騙奸計。
今早才走,身帶重金,料想逃去不遠。
我今着人禀了縣官,着人廣捕追求,少不得要與我追了出來。
”楮媒婆聽見貝公子如此說,方才住了哭。
叫家人拿了這些禮物,一起回來。
貝公子回家越想越恨,欲要明告出甯無知做成圈套用美人計哄他拐去千金,又恐這事關礙着幸尚書與廉解元,反為他出力,做得不爽利。
因再三思算,隻着人到縣中禀說甯無知拐騙貝衙千金逃去。
縣官隻得出廣捕文書,差人緝拿。
又過不多時,貝公子的父親任滿來家,立刻尋了一頭親事與他成親,貝公子隻得将此事隐瞞決計不提。
正是: 天邊有月便思抓,放屁方才着手拿。
空裡未來巧先去,想來原是自家差。
卻說毛羽,一日政事清閑,因對白氏說道:“前日所說幸公子與小燕親事,若驟然說起,隻恐幸公子未必曉得我小燕才貌,心不樂從。
我欲使他二人或詞或詩,各做一首,一可知幸公子的才學,二可顯我小燕能詩,幸公子若為小燕詩才折服,然後與他言及姻事,他必樂從。
妳道如何?”白氏道:“老爺這論,最為有理。
” 毛羽遂吩咐家人,治酒在園中亭上,又使人到書房中來請幸公子。
此時幸小姐正在書房中與秋萼言及不能回去,彼此凄楚。
忽見毛羽着人來請吃酒。
幸小姐欲待不去,又恐拂了毛羽;欲去,未免又要一番遮飾,便十分不快。
秋萼道:“他既來請,小姐隻索大膽去走走。
倘在便處,求他早些送回也好。
”幸小姐聽了,方才歡喜。
過不一會,毛羽又着人來請。
幸小姐隻得同走入園中。
隻見毛羽夫婦已在園中。
幸小姐上前相見畢,毛羽道:“賢侄在此,我因政務經心,并無甯刻,今日喜得清閑,愚夫婦備得一杯水酒,與賢侄作家庭竟日之歡。
”幸小姐聽了,忙打一躬道:“小侄受老年叔、叔母之恩,感恩無已。
但近日念及椿萱,久違定省,每心戚而未安。
适蒙見招,又不得不去戚而就飲也。
”毛羽道:“這也不消愁慮。
須俟來春,定當使人送歸。
”幸小姐聽了不勝感謝,遂同入席。
毛羽同白氏并坐了一席,幸小姐坐了旁席,不一時酒至肴來,大家同飲。
飲了半晌,毛羽停杯說道:“賢侄在書館中,必然沉酣經史。
但用功亦不可太過,太過必為書所困。
所以古人學詩,以破其困,不但文人宜學,即婦人、女子亦皆可學,而享美名。
如班姬、道蘊至今傳誦不已。
故我每于閑暇,必以詩訓小女。
喜得小女有些宿慧,近來詩也可觀,為我夫婦最愛。
賢侄雄才,應是翰苑之流,豈無鬥酒之能。
而為此默飲,何不構思措辭,或詞或詩見惠,而使我暢飲也。
”此時幸小姐坐久,正要告辭,不期毛羽要她做起詩來,心中好生不悅。
忽聽見稱他女兒能詩,不覺自己詩興勃勃,一時忘情,便欣然說道:“小侄雖不知詩,蒙老年叔善誘,又聞掌珠比詩,小侄雖不敢與香奁争勝負,亦當獻醜以資一笑。
”毛羽大喜,遂使人送過筆硯,一幅錦箋。
幸小姐舉筆在手,欲向毛羽請韻,因暗想道:“隻不知他女兒詩才是如何,想是他溺愛,過為誇張,我何不在詩中少寓褒貶,看她可曉得?”又想道:“倘若看出來,豈不怪我。
”又想道:“她是女兒,我也是女兒,就輕薄了她,也不妨事。
”遂展筆寫了一首七言絕句,送與毛羽。
毛羽接看,隻見是一首絕句,詩柄是寓意,再一看去,上面寫道: 疑桃疑杏實難猜,想是從天摘降來。
一片深情無處問,不知花色向誰開。
毛羽看完,不勝歡喜道:“此詩吐詞香豔,大有深意。
”因看了又看,遂喚過一個侍女來說道:“可将幸公子的詩送與小姐觀看,就要小姐和一首來,我好賞鑒。
”侍女接過詩入内,見了小姐,送上幸公子的詩道:“老爺要小姐和他一首,老爺要看。
”小姐看完,不勝稱贊,卻又點頭微笑,遂取筆在詩後題和了一首。
說來隻道深深喜,誰知聽了驚無已,驚無已,自愧佳人,卻非君子。
右調《憶秦娥》 話說楮媒婆,将貝公子一頓窩盤拿倒,貝公子就不言語了。
到天明起來,二人你看我,我看你,笑個不止。
吃過早飯,楮媒婆就邀貝公子帶領家人到甯無知家來取回禮物。
不期走到甯家門口,門尚未開,楮媒婆連忙上前去敲道:“我們昨日這樣辛辛苦苦,還絕早起來,他一個無事人,怎這樣好睡。
”敲了半日,方有一個十來歲的小丫頭來開門。
楮媒婆等門一開,便走入去。
入到堂中,竟不見人,急往房中,房中又不見人。
因走到牀上一看,不但并不見人,連被褥俱無。
便吃了一驚,忙問這丫頭道:“妳相公哪裡去了?”小丫頭道:“我家相公昨夜忙亂了半夜。
我自在竈前方才起來,不曉得相公哪裡去了。
” 楮媒婆着了急。
再看時,卻喜得那些禮物俱在,連忙請了貝公子進來查收。
及查收完,再尋聘金,卻全然沒有。
便尋箱覓籠,揭天揭地,險不連地皮都要翻轉,哪裡見個聘金。
楮媒婆方着急道:“不好了,一定是這沒良心的見财起意,拐去逃走了。
甯無知,天殺的,害得我好苦呀!”一時着了真急,便哭哭啼啼要尋死起來。
貝公子先前氣惱,今見她哭得可憐,又要尋死隻得轉勸她道:“這事俱不與妳有關,都是甯無知的拐騙奸計。
今早才走,身帶重金,料想逃去不遠。
我今着人禀了縣官,着人廣捕追求,少不得要與我追了出來。
”楮媒婆聽見貝公子如此說,方才住了哭。
叫家人拿了這些禮物,一起回來。
貝公子回家越想越恨,欲要明告出甯無知做成圈套用美人計哄他拐去千金,又恐這事關礙着幸尚書與廉解元,反為他出力,做得不爽利。
因再三思算,隻着人到縣中禀說甯無知拐騙貝衙千金逃去。
縣官隻得出廣捕文書,差人緝拿。
又過不多時,貝公子的父親任滿來家,立刻尋了一頭親事與他成親,貝公子隻得将此事隐瞞決計不提。
正是: 天邊有月便思抓,放屁方才着手拿。
空裡未來巧先去,想來原是自家差。
卻說毛羽,一日政事清閑,因對白氏說道:“前日所說幸公子與小燕親事,若驟然說起,隻恐幸公子未必曉得我小燕才貌,心不樂從。
我欲使他二人或詞或詩,各做一首,一可知幸公子的才學,二可顯我小燕能詩,幸公子若為小燕詩才折服,然後與他言及姻事,他必樂從。
妳道如何?”白氏道:“老爺這論,最為有理。
” 毛羽遂吩咐家人,治酒在園中亭上,又使人到書房中來請幸公子。
此時幸小姐正在書房中與秋萼言及不能回去,彼此凄楚。
忽見毛羽着人來請吃酒。
幸小姐欲待不去,又恐拂了毛羽;欲去,未免又要一番遮飾,便十分不快。
秋萼道:“他既來請,小姐隻索大膽去走走。
倘在便處,求他早些送回也好。
”幸小姐聽了,方才歡喜。
過不一會,毛羽又着人來請。
幸小姐隻得同走入園中。
隻見毛羽夫婦已在園中。
幸小姐上前相見畢,毛羽道:“賢侄在此,我因政務經心,并無甯刻,今日喜得清閑,愚夫婦備得一杯水酒,與賢侄作家庭竟日之歡。
”幸小姐聽了,忙打一躬道:“小侄受老年叔、叔母之恩,感恩無已。
但近日念及椿萱,久違定省,每心戚而未安。
适蒙見招,又不得不去戚而就飲也。
”毛羽道:“這也不消愁慮。
須俟來春,定當使人送歸。
”幸小姐聽了不勝感謝,遂同入席。
毛羽同白氏并坐了一席,幸小姐坐了旁席,不一時酒至肴來,大家同飲。
飲了半晌,毛羽停杯說道:“賢侄在書館中,必然沉酣經史。
但用功亦不可太過,太過必為書所困。
所以古人學詩,以破其困,不但文人宜學,即婦人、女子亦皆可學,而享美名。
如班姬、道蘊至今傳誦不已。
故我每于閑暇,必以詩訓小女。
喜得小女有些宿慧,近來詩也可觀,為我夫婦最愛。
賢侄雄才,應是翰苑之流,豈無鬥酒之能。
而為此默飲,何不構思措辭,或詞或詩見惠,而使我暢飲也。
”此時幸小姐坐久,正要告辭,不期毛羽要她做起詩來,心中好生不悅。
忽聽見稱他女兒能詩,不覺自己詩興勃勃,一時忘情,便欣然說道:“小侄雖不知詩,蒙老年叔善誘,又聞掌珠比詩,小侄雖不敢與香奁争勝負,亦當獻醜以資一笑。
”毛羽大喜,遂使人送過筆硯,一幅錦箋。
幸小姐舉筆在手,欲向毛羽請韻,因暗想道:“隻不知他女兒詩才是如何,想是他溺愛,過為誇張,我何不在詩中少寓褒貶,看她可曉得?”又想道:“倘若看出來,豈不怪我。
”又想道:“她是女兒,我也是女兒,就輕薄了她,也不妨事。
”遂展筆寫了一首七言絕句,送與毛羽。
毛羽接看,隻見是一首絕句,詩柄是寓意,再一看去,上面寫道: 疑桃疑杏實難猜,想是從天摘降來。
一片深情無處問,不知花色向誰開。
毛羽看完,不勝歡喜道:“此詩吐詞香豔,大有深意。
”因看了又看,遂喚過一個侍女來說道:“可将幸公子的詩送與小姐觀看,就要小姐和一首來,我好賞鑒。
”侍女接過詩入内,見了小姐,送上幸公子的詩道:“老爺要小姐和他一首,老爺要看。
”小姐看完,不勝稱贊,卻又點頭微笑,遂取筆在詩後題和了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