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回 六歲兒嘻戲動春卿 八座官絲蘿攀野老

關燈
了,随即走出,笑嘻嘻的迎接。

    廉小村見了便要跪下去行大禮。

    幸尚書忙一把扶住道:“這太謙了。

    ”廉小村道:“村野小人,進見八座大臣,敢不叩拜。

    ”幸尚書笑道:“此禮隻可行于公堂。

    今在鄉黨之間,如何使得。

    況且老親翁育此甯馨,貴可立待。

    我老夫今請你來,正有事相商,萬不可如此。

    ”廉小村聽了,隻得朝上深深作了一個揖,分東西賓主坐了。

     坐定茶過,幸尚書便開言說道:“從來才不易生,既生了,又恐沉埋在草莽中,無人拔識。

    今日我老夫偶見令郎,規模氣概,種種超人,實天地山川秀氣所生之美才也。

    有此美才,稍加磨琢,自飛黃騰達,而羽儀于廟堂之上。

    老丈莫怪我說,隻可恨生于老丈貧寒之家,不知其為英物,等閑埋沒,深為可惜。

    雖說是白屋出公卿,然無因無依,自能振起者,亦不一二;棄擲者,反有八九,往往令人扼腕。

    若是眼中不見,卻也無可奈何。

    今無意中恰與令郎相遇,明知駿足困于泥塗,仍忍心不回伯樂之顧,豈不辜負了一番知己?故老夫特請老丈來相商,意欲留令郎在寒舍,與小兒共拜明師,互相砥砺,以為異日功名之地。

    不知老丈意内何如?”廉小村來時已問家人,略知大意,卻還不敢信以為真。

    今聽了幸尚書這些說話,已知是實,不覺大喜道:“小老兒心事老爺已洞鑒如神明。

    隻恐小犬村劣,未必能符老爺之望,怎敢過蒙老爺如此垂青?得能如此,則小兒凡人忽登天矣。

    我小老兒豈不樂從?” 幸尚書見他一諾無辭,不勝歡喜。

    因叫家人備酒。

    不一時酒至。

    二人歡飲。

    飲酒中間,幸尚書見廉小村說的都是善人忠厚之言,又甚是敬他。

     不多時,幸公子與小姐并廉清在内裡玩了半晌,忽又玩出廳前,幸尚書看見,便叫公子、小姐與廉小村見面禮。

    見過,就叫廉清坐在他父親身旁。

    又叫公子與小姐坐在自己左右。

    因問廉小村道:“令郎六歲是幾月所生?”廉小村道:“小兒是八月十五子時生的。

    ”幸尚書聽了,不勝驚喜道:“這又奇了。

    原來令郎竟與小女同年、同月、同日、同時。

    真又是奇緣了。

    ”因笑對廉小村道:“我看令郎與小女二人才貌不分上下。

    更兼年、月、日、時皆同,今日不期而遇,此中大有機緣。

    我欲使他二人今日定盟,異日得為夫婦。

    我與老親翁,做一個兒女親家何如?”廉小村突然聽了,大驚不已,連忙立起身來說道:“不敢,不敢,老爺說的是什話。

    老爺乃名門顯宦,小姐是千金貴質,小老兒不過是村莊庸賤,小兒無非是驽骀下隸。

    就是如今跟随拂幾拭硯,陪伴讀書,已上萬分僭妄。

    又焉敢越禮犯分,思附乘鸾。

    老爺隻說此一聲,我小老兒也不敢當,還求老爺自貴,不可使人聽了作笑話。

    ”幸尚書也立起身說道:“此乃世俗之論。

    我與你一個世外之交,豈可以貴賤貧富而定終身。

    況今日此意出之于我,我若無定見,豈肯輕言。

    親翁不必過謙,我意已決。

    ” 随叫家人取出紅氈,請廉小村上坐。

    因使昭華小姐與廉清并立同拜。

    廉小村見小姐下拜,一時驚慌無措,就要跪下去答拜。

    幸尚書遂着家人扶定,不許答拜。

    廉小村急得沒法,身子又掙不動,隻得滿口說道:“罪過,罪過!折殺,折殺!”幸尚書隻等小姐拜過兩禮,方叫家人放松,叫他還了小姐兩揖。

    拜完,幸尚書便自坐了,叫廉清同小姐并立,拜他四禮。

    他竟是全受。

    拜完又使他二人各自對拜。

    韶華小姐與廉清一聽幸尚書之命,隻是嬉笑自若,全不以為異。

     此時後堂侍女姬妾聽見老爺将廉清招了為婿,遂都走到廳門後來看。

    見他二人跪拜,一一成禮,無不贊羨,以為一對好夫妻。

    幸尚書見他二人拜完,又吩咐侍女道:“妳可送廉相公與小姐進去見夫人”。

    衆侍女聞命,各歡歡喜喜,領了二人入内拜見。

    二人拜見過了夫人,夫人便留下小姐單送廉清出來。

    此時幸尚書與廉小村重新入席,彼此俱是親家稱呼,好不親熱。

     又飲了半晌,大家俱有醉意,廉小村方才告辭作别。

    幸尚書見夜深,即着家人點燈送歸,一齊送出大門分手。

    廉清便歡歡喜喜,同幸公子跟了幸尚書入内不題。

    正是: 姻緣雖說是前生,也要今生巧湊成。

     誰料市塵貧賤子,忽同貴女結鴛盟。

     廉小村回家,将幸尚書留兒子讀書,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