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回 朱子壋劉忠得夢 城隆廟張宏殺身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美玉被公差鎖了,扯起便走。
美玉正不知何故,乃罵曰:“爾這狗才,祇怕拿錯了人。
我是江右張相公,爾拿我那裡去?”公差更不答應,祇扯他走。
不一時,已到縣前。
公差入内投到,知縣即升堂。
左右将美玉帶上,跪于地下。
知縣曰:“我看爾學問不凡,算得當時文人。
正當專心科第,何得在此閑遊。
劉府花園,豈爾散步之所。
況敢于小姐跟前賣弄筆墨,更且拐誘小姐,罪在必誅。
我今憐爾青年秀士,不忍加刑。
爾可将小姐暗自放出,爾便速還江右,無得在此久留。
”美玉叩頭曰:“此事甚冤。
學生偶步東郊,誤入花園,題詩之事實有。
若小姐蹤迹,學生實出不知。
且劉府官宦人家,閨門甚緊,學生有甚法術能拐誘小姐。
求父台作主。
”知縣怒曰:“我憐爾,爾尚不知。
爾與小姐兩下有意,且爾二人之詩現在此間,尚敢朦胧推托麼!他乃閨中小姐,從不出閨門,今日因何不見?祇道爾是個好人,卻原來是個奸匪,可速招上,免受刑法。
”美玉曰:“冤枉難招。
” 知縣大怒,遂杖二十。
亦不招,乃加之梜棍。
美玉受刑不過,祇得含糊招曰:“小姐是我拐了,已先往江右去了。
”知縣乃将美玉收監,然後使劉仆正興往江右大路追回小姐。
連追兩日,不見蹤迹,祇得自己轉身。
卻說美玉之仆來安,因美玉被吳縣鎖去,忙到縣前打聽,方知其由。
奈又在内堂審問,不得進去。
未及片時,遂将美玉收監。
來安至監中會了一面,即行轉到公館,将所有對象盡行封鎖。
乃出白銀百兩交付房東,托其代送監飯。
自己卻收拾鋪蓋,星夜奔回吉水。
不尚半月已到。
見了張宏,具言美玉招禍之由。
張宏聞言乃大哭曰:“吾年已半百,祇有此點骨血。
倘遭不測,奈何。
”遂多帶金銀與仆中常同,搭船往蘇州而下。
不題。
卻說劉元輝之子劉忠在京,青年學博,議論有方,帝甚愛之。
四月初,遂欽點為福建巡撫。
忠謝思出朝,實時拾起身,望福建進發,由水路而上。
不一日,船至南康,遂灣于朱子壋内歇宿。
忠夜膳畢,步出船頭。
但見冷風習習,略有星光。
須臾入艙,乃伏幾而卧。
忽報福建王到,忠整衣出迎。
王入船艙,忠納頭下拜。
王命侍人扶起,賜坐于側。
忠偷眼看王,但見王相貌魁梧,俨然可畏。
王以手綽鳥須,微笑曰:“足下青年科第,今則遠任邊疆,真乃世之豪傑也。
”忠曰:“臣下學識未充,妄竊科甲。
今蒙聖恩使為福建巡撫,因一時失計,妄授此重任,諸凡事務,乞大王指示。
”王曰:“少年學博,茲為封疆大臣。
正堪展胸中之英才,而老夫亦得仗足下明威。
”忠曰:“大王‘謙尊而光’,’易’道昭矣。
請問駕自福建及此,将欲何往?”王曰:“奉帝命為福建王,尚未到任,亦将起程。
”乃從袖中取出一白圭,付劉忠曰:“此即為政之道,足下不可輕之。
”忠拜受。
王乃起身辭出,忠拜送去訖。
忽然醒來,乃是南柯一夢。
時已三更,忠甚奇之。
回顧袖中,果有白圭一塊,長尺許。
上有刻文,橫列三字曰:衡才編。
讀其略曰: 餘姓張名博,衡才即号也。
世居吉水,今上三十八年,秋九月丙寅日,與族弟張宏自蘇返,舟宿壋内。
宏起狠心,以藥絕我命。
凡三年困守冥中,上帝以忠厚見憐,敕為星子城隍。
又三年,升南康城隍。
今升福建城隍矣。
幾十有五年,含冤未伸。
今宏數已終,明日辰刻,将泛失舵之舟,旋泊江心。
祈即獲之,以消餘恨。
劉忠看畢,十分驚奇,乃曰:“既有如此奇冤,敢不為之分斷。
”是夜竟不能寐,乃秉燭獨坐。
天色微明,南康城中文武官員,皆來問安。
忠謂南康府曰:“今辰刻有失舵之船過此,敢煩貴府為我捉拿。
”南康府領命,即使數魚船泛于江心,以待失舵之船。
忽見一大船從上流而來,被一陣旋風将船吹到星子石上,把那舵打得粉碎。
船既無舵,便随風吹轉。
這些魚船一齊搖到那船邊,不由分說,便将那船推進朱子壋來。
南康知府回複劉忠,忠曰:“再煩貴府,将那船上人一概拿下。
近有一緊事,欲借貴府公案結斷。
”知府領命,即将那船上十餘人盡行拿下,便使三班六房住迎劉忠。
忠乃帶了白圭打道進城。
知府接進堂上,劉忠即升堂,知府陪坐于側。
美玉正不知何故,乃罵曰:“爾這狗才,祇怕拿錯了人。
我是江右張相公,爾拿我那裡去?”公差更不答應,祇扯他走。
不一時,已到縣前。
公差入内投到,知縣即升堂。
左右将美玉帶上,跪于地下。
知縣曰:“我看爾學問不凡,算得當時文人。
正當專心科第,何得在此閑遊。
劉府花園,豈爾散步之所。
況敢于小姐跟前賣弄筆墨,更且拐誘小姐,罪在必誅。
我今憐爾青年秀士,不忍加刑。
爾可将小姐暗自放出,爾便速還江右,無得在此久留。
”美玉叩頭曰:“此事甚冤。
學生偶步東郊,誤入花園,題詩之事實有。
若小姐蹤迹,學生實出不知。
且劉府官宦人家,閨門甚緊,學生有甚法術能拐誘小姐。
求父台作主。
”知縣怒曰:“我憐爾,爾尚不知。
爾與小姐兩下有意,且爾二人之詩現在此間,尚敢朦胧推托麼!他乃閨中小姐,從不出閨門,今日因何不見?祇道爾是個好人,卻原來是個奸匪,可速招上,免受刑法。
”美玉曰:“冤枉難招。
” 知縣大怒,遂杖二十。
亦不招,乃加之梜棍。
美玉受刑不過,祇得含糊招曰:“小姐是我拐了,已先往江右去了。
”知縣乃将美玉收監,然後使劉仆正興往江右大路追回小姐。
連追兩日,不見蹤迹,祇得自己轉身。
卻說美玉之仆來安,因美玉被吳縣鎖去,忙到縣前打聽,方知其由。
奈又在内堂審問,不得進去。
未及片時,遂将美玉收監。
來安至監中會了一面,即行轉到公館,将所有對象盡行封鎖。
乃出白銀百兩交付房東,托其代送監飯。
自己卻收拾鋪蓋,星夜奔回吉水。
不尚半月已到。
見了張宏,具言美玉招禍之由。
張宏聞言乃大哭曰:“吾年已半百,祇有此點骨血。
倘遭不測,奈何。
”遂多帶金銀與仆中常同,搭船往蘇州而下。
不題。
卻說劉元輝之子劉忠在京,青年學博,議論有方,帝甚愛之。
四月初,遂欽點為福建巡撫。
忠謝思出朝,實時拾起身,望福建進發,由水路而上。
不一日,船至南康,遂灣于朱子壋内歇宿。
忠夜膳畢,步出船頭。
但見冷風習習,略有星光。
須臾入艙,乃伏幾而卧。
忽報福建王到,忠整衣出迎。
王入船艙,忠納頭下拜。
王命侍人扶起,賜坐于側。
忠偷眼看王,但見王相貌魁梧,俨然可畏。
王以手綽鳥須,微笑曰:“足下青年科第,今則遠任邊疆,真乃世之豪傑也。
”忠曰:“臣下學識未充,妄竊科甲。
今蒙聖恩使為福建巡撫,因一時失計,妄授此重任,諸凡事務,乞大王指示。
”王曰:“少年學博,茲為封疆大臣。
正堪展胸中之英才,而老夫亦得仗足下明威。
”忠曰:“大王‘謙尊而光’,’易’道昭矣。
請問駕自福建及此,将欲何往?”王曰:“奉帝命為福建王,尚未到任,亦将起程。
”乃從袖中取出一白圭,付劉忠曰:“此即為政之道,足下不可輕之。
”忠拜受。
王乃起身辭出,忠拜送去訖。
忽然醒來,乃是南柯一夢。
時已三更,忠甚奇之。
回顧袖中,果有白圭一塊,長尺許。
上有刻文,橫列三字曰:衡才編。
讀其略曰: 餘姓張名博,衡才即号也。
世居吉水,今上三十八年,秋九月丙寅日,與族弟張宏自蘇返,舟宿壋内。
宏起狠心,以藥絕我命。
凡三年困守冥中,上帝以忠厚見憐,敕為星子城隍。
又三年,升南康城隍。
今升福建城隍矣。
幾十有五年,含冤未伸。
今宏數已終,明日辰刻,将泛失舵之舟,旋泊江心。
祈即獲之,以消餘恨。
劉忠看畢,十分驚奇,乃曰:“既有如此奇冤,敢不為之分斷。
”是夜竟不能寐,乃秉燭獨坐。
天色微明,南康城中文武官員,皆來問安。
忠謂南康府曰:“今辰刻有失舵之船過此,敢煩貴府為我捉拿。
”南康府領命,即使數魚船泛于江心,以待失舵之船。
忽見一大船從上流而來,被一陣旋風将船吹到星子石上,把那舵打得粉碎。
船既無舵,便随風吹轉。
這些魚船一齊搖到那船邊,不由分說,便将那船推進朱子壋來。
南康知府回複劉忠,忠曰:“再煩貴府,将那船上人一概拿下。
近有一緊事,欲借貴府公案結斷。
”知府領命,即将那船上十餘人盡行拿下,便使三班六房住迎劉忠。
忠乃帶了白圭打道進城。
知府接進堂上,劉忠即升堂,知府陪坐于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