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七 補遺(起武宗至昭宗)
關燈
小
中
大
會曰:“某之吏役,遠近皆知,忝冒為官,甯掩人口?豈可将數千家供待,而博一虛名長馬乎?”後雖假職名,止除檢校官,竟不扌舍縣役,亦畢舅之次也。
(案:此條采自孫光憲《北夢瑣言》,楊會非懿宗時人,原附畢П之舅事後,今仍其舊) 鹹通初,洛中謠曰:“勿雞言,送汝樹上去;勿鴨言,送汝水中去。
”又曰:“勿笑父母不以汝。
”及李納為河南尹,是年大水,納觀水于魏王堤上,波勢浸盛,慮其覆溺,于是策馬而回。
時人語曰:“昔瓠子将壞,而王尊不去;洛水未至,而李納已回。
”是時男女多栖于木,鹹為所漂者,父母觀之不能救。
鹹通中,有司天曆生胡某,以老還江南。
後辟郡掾曹,辭不赴,歸居建業。
盧符寶者,亦知名士也。
嘗問:“近年宰相不滿四人,豈非三台有異乎?”曰:“非三台也,乃紫微受災耳!自今十餘年未可備。
苟有之,即不免大禍。
”後路岩、于、王铎、韋保衡、楊收、劉邺、盧攜相次拜,後不免。
池州李常侍寬,守江南數郡,皆請盧符寶為判官。
及守陵陽,信子弟之谮,疏不召。
盧忿謂人曰:“李公面部所無者三:無子、無宅、無冢。
”時有龍公滿禅師。
李氏所敬也,于坐難之曰:“今李氏子弟皆長成,何言無子?”盧曰:“非承家令器。
”又曰:“今土牆甲第,花竹猶不知其數,何言無宅?”盧曰:“是王行立宅,李氏安得歌笑于其間?”時桂林大夫即常侍兄,同營别業于金陵,甲第之盛,冠于邑下,人皆号為“土牆李家宅”。
江南宮城西街内,石井欄在通衢中者,即宅内廳前井也。
自創宅,即令家人王行立看守,僅數十年矣,故盧君有此言。
座客聞之,莫不笑。
及池陽寇起,寬死,将歸葬新林,為賊所邀,舟人盡見殺,棺柩不知所在。
諸子悉無成立。
世亂,王行立獨守其宅,竟死其中。
路岩鎮劍南,出開遠門街,恣為瓦石所擊,故京兆尹溫璋諸子之黨也。
初,李舉薛能,岩取于省部,權京兆尹事,至是謂能曰:“臨行勞以瓦礫相餞。
”能徐舉笏曰:“故事:宰相出鎮,府司無發人防守者。
”岩甚慚。
路相岩與崔雍同在崔相铉幕。
雍恃己名聲,因醉,撫岩背曰:“路子路子!争得共崔雍同恩門?”岩恨之。
岩為丞相。
會和州不守,有石瓊者訟之,乃賜雍死。
鹹通末,曹相确、楊相收、徐相商、路相岩同為宰相。
楊、路以弄權賣官,曹、徐但備員而已。
長安謠曰:“‘确’‘确’無論事,錢财總被‘收’。
‘商’人都不管,貨‘賂’幾時休?” 僖宗好蹴球、鬥鴨為樂,自以能于步打,謂俳優石野豬曰:“朕若步打進士,當得狀元。
”野豬對曰:“或遇堯、舜、禹、湯作禮部侍郎,陛下不免且落第。
”帝大笑。
黃寇入京,郭妃不食,奔赴行在,乞食于都城,時人嗟之。
僖宗幸蜀,禦座是明皇幸蜀故物;又舁禦座人李再忠,經明皇時供奉,時以為異。
(原注:案廣明元年,上距天寶将百年,此說甚妄) 僖宗入蜀。
太史曆本不及江東,而市有印貨者,每差互朔晦,貨者各征節候,因争執。
裡人拘而送公,執政曰:“爾非争月之大小盡乎?同行經紀,一日半日,殊是小事。
”遂叱去。
而不知陰陽之曆,吉兇是擇,所誤于衆多矣。
僖宗幸蜀回,改元光啟。
俗諺雲:“軍中名‘血’為‘光’,又字體‘戶口負戈’為‘啟’,其未甯乎?”俄而未久亂作,長安複陷。
升州上元縣前有古浮圖,嘗有僧指雲:“為此,無縣丞正位。
”詢之,自唐初并無縣丞,諸司注授,句留在京,縱有赴任者,不月餘必卒。
唯廣明中,有丞張遜,到任才月餘,節度周寶追命上府築夾城訖,歸縣未久,與令争競,移為睦州遂安尉。
劉瞻自丞相出鎮荊南。
鄭畋為翰林承旨,草制雲:“居數畝之宮,仍非己有;卻四方之賂,惟畏人知。
”路岩謂畋曰:“侍郎乃表薦劉相也!”出為同州刺史。
鄭相畋與盧相攜外兄弟,同在中書。
後因議政喧競,撲碎硯,王侍中铎笑之曰:“不意中書有瓦解之事!” 太尉韋昭度,舊族名人,位非忝竊,而沙門僧澈潛薦之中禁,一二時相皆因之大拜。
悟達國師知元乃澈之師,世常鄙之。
諸相在西川行在,每谒悟達,皆申跪禮,國師揖之,請于僧澈處吃茶。
後韋掌武伐成都,田軍容緻書曰:“伏以太尉相公:頃因和尚,方始登庸。
在中書則開鋪賣官,居翰林則倩人把筆。
”蓋謂此也。
盧澄為李司空蔚淮南從事,因酒席請一舞妓解籍,公不許,澄怒,詞多不遜。
公笑曰:“昔之狂司馬,今也憨從事。
”澄索彩具,蔚與賭貴兆,曰:“彩大者,秉大柄。
”澄擲之得十一,席上皆失聲。
公徐擲之,得堂印。
澄托醉而起。
後數月,澄入南省;不數年,蔚入相。
翰林學士孫《北裡志》雲:“鄭舉舉巧談諧,常有名賢醵宴。
乾符中,狀元孫頗惑之,與同年數人多至其舍,他人或不盡預。
同年盧嗣業訴醵罰錢,緻詩狀元曰:‘未識都知面,頻輸複分錢。
苦心親筆硯,得志助花钿。
徒步求秋賦,持杯給暮饣。
力微多謝病,非不奉同年。
’嗣業,同年非舊知,又力窮不遵醵罰,故有此詩。
曲内妓之頭角者為都知,舉舉、降真是也。
曲中一席四,見燭即倍,新郎更倍,故曰‘複分錢’。
一日,同年宴,舉舉有疾,不來,令同年李深之為酒糾。
狀元吟曰:‘南行忽見李深之,手舞如風令不疑,任你風流兼醞藉,天生不似鄭都知。
’” 杜讓能,丞相審權之子;韋相保衡,審權之甥。
保衡少不為讓能所禮。
保衡為相,讓能久不中第。
及登科,審權憤其沈厄,以一子出身奏監察禦史。
崔相沆知貢舉,得崔瀣。
時榜中同姓,瀣最為沆知。
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許棠初試進士,與薛能、陸肱齊名。
薛擢第,尉擢;肱下第,遊太原:棠并以詩送之。
棠登第,薛已自京尹出鎮徐州,陸亦出守南康,招棠為ヘ。
初,高侍郎知舉,棠納卷,覽其詩雲:“退已經三十載,登龍僅見一千人。
”乃曰:“世複有屈于許棠者乎?”永臨劉相,以其子希同年,留為淮南館驿官,令和韻,棠嗜詩不通;南海仆射時為副使知府事,笑謂人曰:“相公令許棠和韻,可謂虐人也!”許棠常言于人曰:“往者未成事,年漸衰暮,行倦達官門下,身疲且重,上馬極難。
自喜得第來筋骨輕健,攬辔升降,猶愈于少年。
則知一名,乃孤進之還丹。
” 華郁,三衢人,早遊田令孜門,擢進士第,曆正郎金紫。
李瑞,曲江人,亦受知于令孜,擢進士第,又為令孜賓佐。
俱為孔魯公所嫌。
文德中,與郁俱陷刑網。
裴筠婚蕭楚公女,言定未幾,便擢進士。
羅隐以一絕刺之,略曰:“細看月輪還有意,信知青桂近嫦娥。
” 秦韬玉應進士舉,出于單素,屢為有司所斥。
京兆尹楊損奏複等列。
時在選中。
明日将出榜,其夕忽叩試院門,大聲曰:“大尹有帖!”試官沈光發之,曰:“聞解榜内有人,曾與路岩作文書者,仰落下。
”光以韬玉為問,損判曰:“正是此。
” 方幹貌陋唇缺,味嗜魚,性多譏戲。
蕭中丞典杭,軍ヘ吳傑患眸子赤;會宴于城樓飲,促召傑,傑至,目為風掠,不堪其苦。
憲笑命近座女伶裂紅巾方寸帖臉,以障風。
幹時在席,因為令戲傑曰:“一盞酒,《一撚鹽》,止見門前懸箔,何處眼上垂簾?”傑還之曰:“一盞酒,一脔,止見半臂著钅,何處口唇開?”一席絕倒。
爾後人多目幹為“方開”。
羅給事隐、顧博士雲,俱受知于相國令狐公。
顧雖鹾商子,而風韻詳整。
羅,錢塘人,鄉音乖刺。
相國子弟每有宴會,顧獨預之,豐韻談諧,不辨寒素之子也。
顧賦為時所稱,而切于成名。
嘗有啟事,陳于所知,隻望丙科盡處,竟列名于尾科之前也。
羅既頻不得意,未免怨望,意為貴子弟所排,契闊東歸。
黃寇事平,朝賢意欲召之。
韋贻範沮之曰:“某與之同舟而載,雖未相識,舟人告雲:‘此有朝官。
’羅曰:‘是何朝官!我腳夾筆,可以敵得數輩。
’必若登科通籍,吾徒為秕糠也。
’”由是不果召。
驸馬韋保衡為相,頗弄權勢。
及将敗,長安小兒競彩戲,謂之“打圍”。
不旬日餘,韋禍及。
大中十二年,李衛公谪崖州。
曆宣、懿兩朝無宗相。
至乾符二年,李蔚為相,俄罷去。
曆乾符、廣明、中和、光啟、文德、龍紀、大順、景福、乾甯,悉無宗相,而宗室陵遲尤甚,居官者不過郡縣長,處鄉裡者或為裡胥。
唐末,飲席之間多以《上行杯》、《望遠行》拽盞為主,《下次據》副之。
既而僖宗西行,後方鎮多為下位者所據,此其驗也。
唐末士人之衣色尚黑,故有紫綠,有墨紫。
迨兵起,士庶之衣俱皂,此其谶也。
唐末婦人梳髻,謂“拔叢”;以亂發為胎,垂障于目。
解者雲:“群衆之計,目睹其亂發也。
(案:此條采自孫光憲《北夢瑣言》,楊會非懿宗時人,原附畢П之舅事後,今仍其舊) 鹹通初,洛中謠曰:“勿雞言,送汝樹上去;勿鴨言,送汝水中去。
”又曰:“勿笑父母不以汝。
”及李納為河南尹,是年大水,納觀水于魏王堤上,波勢浸盛,慮其覆溺,于是策馬而回。
時人語曰:“昔瓠子将壞,而王尊不去;洛水未至,而李納已回。
”是時男女多栖于木,鹹為所漂者,父母觀之不能救。
鹹通中,有司天曆生胡某,以老還江南。
後辟郡掾曹,辭不赴,歸居建業。
盧符寶者,亦知名士也。
嘗問:“近年宰相不滿四人,豈非三台有異乎?”曰:“非三台也,乃紫微受災耳!自今十餘年未可備。
苟有之,即不免大禍。
”後路岩、于、王铎、韋保衡、楊收、劉邺、盧攜相次拜,後不免。
池州李常侍寬,守江南數郡,皆請盧符寶為判官。
及守陵陽,信子弟之谮,疏不召。
盧忿謂人曰:“李公面部所無者三:無子、無宅、無冢。
”時有龍公滿禅師。
李氏所敬也,于坐難之曰:“今李氏子弟皆長成,何言無子?”盧曰:“非承家令器。
”又曰:“今土牆甲第,花竹猶不知其數,何言無宅?”盧曰:“是王行立宅,李氏安得歌笑于其間?”時桂林大夫即常侍兄,同營别業于金陵,甲第之盛,冠于邑下,人皆号為“土牆李家宅”。
江南宮城西街内,石井欄在通衢中者,即宅内廳前井也。
自創宅,即令家人王行立看守,僅數十年矣,故盧君有此言。
座客聞之,莫不笑。
及池陽寇起,寬死,将歸葬新林,為賊所邀,舟人盡見殺,棺柩不知所在。
諸子悉無成立。
世亂,王行立獨守其宅,竟死其中。
路岩鎮劍南,出開遠門街,恣為瓦石所擊,故京兆尹溫璋諸子之黨也。
初,李舉薛能,岩取于省部,權京兆尹事,至是謂能曰:“臨行勞以瓦礫相餞。
”能徐舉笏曰:“故事:宰相出鎮,府司無發人防守者。
”岩甚慚。
路相岩與崔雍同在崔相铉幕。
雍恃己名聲,因醉,撫岩背曰:“路子路子!争得共崔雍同恩門?”岩恨之。
岩為丞相。
會和州不守,有石瓊者訟之,乃賜雍死。
鹹通末,曹相确、楊相收、徐相商、路相岩同為宰相。
楊、路以弄權賣官,曹、徐但備員而已。
長安謠曰:“‘确’‘确’無論事,錢财總被‘收’。
‘商’人都不管,貨‘賂’幾時休?” 僖宗好蹴球、鬥鴨為樂,自以能于步打,謂俳優石野豬曰:“朕若步打進士,當得狀元。
”野豬對曰:“或遇堯、舜、禹、湯作禮部侍郎,陛下不免且落第。
”帝大笑。
黃寇入京,郭妃不食,奔赴行在,乞食于都城,時人嗟之。
僖宗幸蜀,禦座是明皇幸蜀故物;又舁禦座人李再忠,經明皇時供奉,時以為異。
(原注:案廣明元年,上距天寶将百年,此說甚妄) 僖宗入蜀。
太史曆本不及江東,而市有印貨者,每差互朔晦,貨者各征節候,因争執。
裡人拘而送公,執政曰:“爾非争月之大小盡乎?同行經紀,一日半日,殊是小事。
”遂叱去。
而不知陰陽之曆,吉兇是擇,所誤于衆多矣。
僖宗幸蜀回,改元光啟。
俗諺雲:“軍中名‘血’為‘光’,又字體‘戶口負戈’為‘啟’,其未甯乎?”俄而未久亂作,長安複陷。
升州上元縣前有古浮圖,嘗有僧指雲:“為此,無縣丞正位。
”詢之,自唐初并無縣丞,諸司注授,句留在京,縱有赴任者,不月餘必卒。
唯廣明中,有丞張遜,到任才月餘,節度周寶追命上府築夾城訖,歸縣未久,與令争競,移為睦州遂安尉。
劉瞻自丞相出鎮荊南。
鄭畋為翰林承旨,草制雲:“居數畝之宮,仍非己有;卻四方之賂,惟畏人知。
”路岩謂畋曰:“侍郎乃表薦劉相也!”出為同州刺史。
鄭相畋與盧相攜外兄弟,同在中書。
後因議政喧競,撲碎硯,王侍中铎笑之曰:“不意中書有瓦解之事!” 太尉韋昭度,舊族名人,位非忝竊,而沙門僧澈潛薦之中禁,一二時相皆因之大拜。
悟達國師知元乃澈之師,世常鄙之。
諸相在西川行在,每谒悟達,皆申跪禮,國師揖之,請于僧澈處吃茶。
後韋掌武伐成都,田軍容緻書曰:“伏以太尉相公:頃因和尚,方始登庸。
在中書則開鋪賣官,居翰林則倩人把筆。
”蓋謂此也。
盧澄為李司空蔚淮南從事,因酒席請一舞妓解籍,公不許,澄怒,詞多不遜。
公笑曰:“昔之狂司馬,今也憨從事。
”澄索彩具,蔚與賭貴兆,曰:“彩大者,秉大柄。
”澄擲之得十一,席上皆失聲。
公徐擲之,得堂印。
澄托醉而起。
後數月,澄入南省;不數年,蔚入相。
翰林學士孫《北裡志》雲:“鄭舉舉巧談諧,常有名賢醵宴。
乾符中,狀元孫頗惑之,與同年數人多至其舍,他人或不盡預。
同年盧嗣業訴醵罰錢,緻詩狀元曰:‘未識都知面,頻輸複分錢。
苦心親筆硯,得志助花钿。
徒步求秋賦,持杯給暮饣。
力微多謝病,非不奉同年。
’嗣業,同年非舊知,又力窮不遵醵罰,故有此詩。
曲内妓之頭角者為都知,舉舉、降真是也。
曲中一席四,見燭即倍,新郎更倍,故曰‘複分錢’。
一日,同年宴,舉舉有疾,不來,令同年李深之為酒糾。
狀元吟曰:‘南行忽見李深之,手舞如風令不疑,任你風流兼醞藉,天生不似鄭都知。
’” 杜讓能,丞相審權之子;韋相保衡,審權之甥。
保衡少不為讓能所禮。
保衡為相,讓能久不中第。
及登科,審權憤其沈厄,以一子出身奏監察禦史。
崔相沆知貢舉,得崔瀣。
時榜中同姓,瀣最為沆知。
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許棠初試進士,與薛能、陸肱齊名。
薛擢第,尉擢;肱下第,遊太原:棠并以詩送之。
棠登第,薛已自京尹出鎮徐州,陸亦出守南康,招棠為ヘ。
初,高侍郎知舉,棠納卷,覽其詩雲:“退已經三十載,登龍僅見一千人。
”乃曰:“世複有屈于許棠者乎?”永臨劉相,以其子希同年,留為淮南館驿官,令和韻,棠嗜詩不通;南海仆射時為副使知府事,笑謂人曰:“相公令許棠和韻,可謂虐人也!”許棠常言于人曰:“往者未成事,年漸衰暮,行倦達官門下,身疲且重,上馬極難。
自喜得第來筋骨輕健,攬辔升降,猶愈于少年。
則知一名,乃孤進之還丹。
” 華郁,三衢人,早遊田令孜門,擢進士第,曆正郎金紫。
李瑞,曲江人,亦受知于令孜,擢進士第,又為令孜賓佐。
俱為孔魯公所嫌。
文德中,與郁俱陷刑網。
裴筠婚蕭楚公女,言定未幾,便擢進士。
羅隐以一絕刺之,略曰:“細看月輪還有意,信知青桂近嫦娥。
” 秦韬玉應進士舉,出于單素,屢為有司所斥。
京兆尹楊損奏複等列。
時在選中。
明日将出榜,其夕忽叩試院門,大聲曰:“大尹有帖!”試官沈光發之,曰:“聞解榜内有人,曾與路岩作文書者,仰落下。
”光以韬玉為問,損判曰:“正是此。
” 方幹貌陋唇缺,味嗜魚,性多譏戲。
蕭中丞典杭,軍ヘ吳傑患眸子赤;會宴于城樓飲,促召傑,傑至,目為風掠,不堪其苦。
憲笑命近座女伶裂紅巾方寸帖臉,以障風。
幹時在席,因為令戲傑曰:“一盞酒,《一撚鹽》,止見門前懸箔,何處眼上垂簾?”傑還之曰:“一盞酒,一脔,止見半臂著钅,何處口唇開?”一席絕倒。
爾後人多目幹為“方開”。
羅給事隐、顧博士雲,俱受知于相國令狐公。
顧雖鹾商子,而風韻詳整。
羅,錢塘人,鄉音乖刺。
相國子弟每有宴會,顧獨預之,豐韻談諧,不辨寒素之子也。
顧賦為時所稱,而切于成名。
嘗有啟事,陳于所知,隻望丙科盡處,竟列名于尾科之前也。
羅既頻不得意,未免怨望,意為貴子弟所排,契闊東歸。
黃寇事平,朝賢意欲召之。
韋贻範沮之曰:“某與之同舟而載,雖未相識,舟人告雲:‘此有朝官。
’羅曰:‘是何朝官!我腳夾筆,可以敵得數輩。
’必若登科通籍,吾徒為秕糠也。
’”由是不果召。
驸馬韋保衡為相,頗弄權勢。
及将敗,長安小兒競彩戲,謂之“打圍”。
不旬日餘,韋禍及。
大中十二年,李衛公谪崖州。
曆宣、懿兩朝無宗相。
至乾符二年,李蔚為相,俄罷去。
曆乾符、廣明、中和、光啟、文德、龍紀、大順、景福、乾甯,悉無宗相,而宗室陵遲尤甚,居官者不過郡縣長,處鄉裡者或為裡胥。
唐末,飲席之間多以《上行杯》、《望遠行》拽盞為主,《下次據》副之。
既而僖宗西行,後方鎮多為下位者所據,此其驗也。
唐末士人之衣色尚黑,故有紫綠,有墨紫。
迨兵起,士庶之衣俱皂,此其谶也。
唐末婦人梳髻,謂“拔叢”;以亂發為胎,垂障于目。
解者雲:“群衆之計,目睹其亂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