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七 補遺(起武宗至昭宗)
關燈
小
中
大
離郡去,使君敬請所欲,曰:“願泛彩舟,許人縱視,得以寓目。
”使君甚悅。
擇日大具戲舟,讴棹捷較之樂,以鮮華相尚。
牧循泛肆目,意一無所得。
及暮将散,忽于曲岸見裡婦攜幼女,年方十餘歲。
牧悅之,召至與語。
牧曰:“今未帶去,第存晚期耳!”遂贈羅缬一箧為質。
婦辭曰:“他日無狀,或恐為所累。
”牧曰:“不然。
餘今西行,求典此郡。
汝待我十年,不來而後嫁。
”遂書于紙而别。
後十四年始出刺湖州。
臨郡三日,即命訪之。
女嫁已三載,有子二人矣。
牧召母及女诘問,即出留書示之。
乃曰:“其辭也直。
”因贈詩曰:“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怅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 王起知舉,将入貢院,請德裕所欲。
德裕曰:“安問所欲?借如盧肇、丁棱、姚颉,不可在去流内也。
”起從之。
進士放榜訖,則群谒宰相。
其道啟詞者出狀元,舉止尤宜精審。
時盧肇、丁棱及第。
肇有故。
次乃至棱。
口讷,貌寝陋。
迨引見,連曰:“棱等登……”蓋言“登科”而卒莫能成語,左右莫不大笑。
後為人所谑,雲:“先輩善彈筝。
”諱曰:“無有。
”曰:“諸公谒宰相日,先輩獻藝,雲‘棱等登,棱等登。
’”李、王铎,進士同年也。
常恐铎先大用。
及路岩出鎮,益失勢;铎柔弱易制,中官貪之,先用铎焉。
知之,挈酒一壺,謂铎曰:“公将登庸矣,吾恐不可及也。
願先事少接左右。
”铎妻疑置鸩,使婢言之。
驚曰:“吾豈鸩者?”即命大白滿引而去。
禦史府有大夫、中丞,雜事者,總台綱也。
侍禦史、殿中侍禦史,有内外彈、四推、太倉、左藏庫、左右巡,皆負重事也。
不常備,有兼領者。
監察使有祠祭使、館驿使、與六察為八,分務東都,又常一二巡因,監決案覆,諸道不法事皆監察;亦不常備,亦有兼領事者。
禦史不聞攝他官,自武宗始。
聖善寺銀佛,天寶亂,為賊将截一耳。
後少傅白公奉佛,用銀三铤添補,然不及舊者。
會昌拆寺,命中貴人毀像,收銀送内庫。
中人以白公所添鑄,比舊耳少銀數十兩,遂詣白公索餘銀,恐涉隐沒故也。
京師貴牡丹,佛宇、道觀多遊覽者。
慈恩浴室院有花兩叢,每開及五六百朵。
僧恩振說:會昌中朝士數人,同遊僧舍。
時東廊院有白花可愛,皆歎雲:“世之所見者,但淺深紫而已,竟未見深紅者。
”老僧笑曰:“安得無之?但諸賢未見爾!”衆于是訪之,經宿不去。
僧方言曰:“諸君好尚如此,貧道安得藏之?但未知不漏于人否?”衆皆許之。
僧乃自開一房,其間施設幡像,有闆壁遮以幕。
後于幕下啟關,至一院,小堂甚華潔,柏木為軒庑欄檻。
有殷紅牡丹一叢,婆娑數百朵。
初日照輝,朝露半唏。
衆共嗟賞,及暮而去。
僧曰:“予栽培二十年,偶出語示人,自今未知能存否?”後有數少年詣僧,邀至曲江看花,藉草而坐。
弟子奔走報:有數十人入院掘花,不可禁。
坐中相視而笑。
及歸至寺,見以大畚盛之而去。
少年徐謂僧曰:“知有名花,宅中鹹欲一看,不敢豫請,蓋恐難扌舍。
已留金三十兩、蜀茶二斤,以為報矣!” 宣宗在藩邸,常為諸王所法。
一日不豫,鄭太後奏上苦心疾。
文宗召見,熟視上貌,以玉如意撫背曰:“我家他日英主,豈疾乎?”即賜禦馬、金帶。
宣宗在藩邸時,為武宗所薄,将中害者非一。
一日,宣召打球,欲圖之。
中官奏:瘡痍遍體,腥穢不可近。
上命舁置殿下,果如所奏,遂釋之。
武宗嘗夢為虎所逐,命京兆、同、華格虎以進。
至宣宗即位,本命在寅,于屬為虎。
宣宗即位。
宮中每欲行幸,先以龍腦郁金藉地,上并禁止。
每上殿,與學士從容,未嘗不論儒學。
頗留意于貢舉,于殿柱題鄉貢進士。
或宰臣出鎮,賜詩遣之。
凡欲對公卿,必整容貌,更衣盥手,然後方出。
語及政事,終日忘倦。
章表有不欲左右見者,率皆焚熟。
倡優伎樂,終日嬉戲,上未嘗顧笑,賜赉甚薄。
有時微行人間,采聽輿論,以觀選士之得失。
宣宗時,越守進女樂,有絕色。
上初悅之,數日,錫予盈積。
忽晨興不樂,曰:“明皇帝隻一楊妃,天下至今未平。
我豈敢忘?”召詣前曰:“應留汝不得。
”左右奏,可以放還。
上曰:“放還我必思之,可賜冗一杯。
” 宣宗多追錄憲宗卿相子孫。
裴谂,度之子,為學士,加承旨。
上幸翰林,谂寓直,便中謝。
上曰:“加官之喜,不與妻子相面,得否?便放卿歸。
”谂降階蹈謝。
卻召,上以禦盤内果實賜之,谂即以衫袖跪受。
上顧一宮嫔,取領下小帛,裹以賜谂。
宣宗讀《元和實錄》,見故江西觀察使韋丹政事卓異,問宰臣,“孰為丹後”,周墀曰:“臣近任江西,見丹行事,遺愛餘風,至今在人。
其子宙,見任河陽觀察判官。
”上曰:“速與好官。
”禦史府聞之,奏為禦史。
宣宗時加贈故楚州刺史、贈尚書工部侍郎李德修為禮部尚書。
德修,吉甫長子。
吉甫薨,太常谥曰“簡”。
度支郎中張仲方,以憲宗好用兵,吉甫居輔弼之任,不得為“簡”。
仲方貶開州司馬。
寶曆中,方征谏議大夫。
德修不欲同立朝,連牧舒、湖、楚三州。
時吉甫少子德裕任荊南節度使、檢校司徒平章事。
上即位,推恩德裕,當追贈祖、父;乞回贈其兄,故有是命。
武宗任李德裕。
德裕雖丞相子,文學過人,性孤峭,嫉朋黨,擠牛僧儒、李宗闵、崔珙于嶺外;楊嗣複、貞穆李公珏,以會昌初冊立事,亦七年嶺表。
宣宗即位,嶺南五相,同日遷北。
宣宗弧矢擊鞠,皆盡其妙。
所禦馬,銜勒之外,不加雕飾。
而馬尤矯捷;每持鞠杖,乘勢奔躍,運鞠于空中,連擊至數日,而馬馳不止,迅若流電。
二軍老手,鹹服其能。
《清夜遊西園圖》者,晉顧長康所畫。
有梁朝諸王跋尾處,雲:“圖上若幹人,并食天廚。
”唐貞觀中,褚河南裝背,題處具在。
其圖本張維素家收得,傳至相國張公弘靖。
元和中,準宣索并鐘元常寫《道德經》,同進入内(原注:時張鎮并州,《進圖表》,李太尉衛公作)。
後中貴人崔潭峻自禁中将出,複流傳人間。
維素子周封,自泾州從事,秩滿在京。
一日,有人将此圖求售,周封驚異之,遽以絹數匹贖得。
經年,忽聞款關甚急,問之,見數人同稱仇中尉傳語評事:知《清夜圖》在宅,計閑居家貧,請以絹三百匹易之。
周封憚其逼脅,遽以圖授使人。
明日果赍絹至。
後方知詐僞,乃是一豪士求江淮海鹽院,時王涯判鹽鐵,酷好書畫,謂此人曰:“為餘訪得此圖,當遂公所請。
”因為計取之耳。
及十家事起,後落在一粉鋪家。
未幾,為郭侍郎家阍者以錢三百市之,以獻郭公。
郭公卒,又流傳至令狐相家。
宣宗一日嘗問相國有何名畫,相國具以圖對,複進入内。
宣宗将命令狐為相,夜半幸含春亭召對,盡蠟燭一炬,方許歸院,仍賜金蓮炬送之。
院吏忽見金蓮蠟燭,驚報院中曰:“駕來矣!”俄然至。
院吏謂曰:“金蓮花引駕燭,學士用之,得安否?”頃刻有丞相之命。
宣宗以左拾遺鄭言為太常博士,鄭朗自禦史大夫為相;朗先為浙西觀察使,左拾遺鄭言實居幕中。
朗議:以谏官論時政得失,動關宰輔,請移言為博士。
至大中二年,崔慎由自戶部侍郎秉政,複以左拾遺杜蔚為太常博士;蔚亦慎由舊寮,遂為故事。
崔相慎由,廉察浙西,左目生贅肉,欲蔽瞳人。
醫久無驗。
聞揚州有穆生善醫眼,托淮南判官楊收召之。
收書報雲:“穆生性粗疏,恐不可信。
有譚簡者,用心精審,勝穆生遠甚。
”遂緻以來。
既見,白崔曰:“此立可去。
但能安神不撓,獨斷于中,則必效矣。
”崔曰:“如約,雖妻子必不使知聞。
”又曰:“須用天日晴明,亭午于靜室療之,始無憂矣。
”問崔飲多少?曰:“飲雖不多,亦可引滿。
”譚生大喜。
是日,崔引譚生于宅北樓,惟一小豎在,更無人知者。
譚生請崔飲酒,以刀圭去贅,以绛帛拭血,傅以藥,遣報妻子知。
後數日,征诏至金陵。
及作相,譚生已卒。
大中三年,李褒侍郎知舉,試《堯仁如天賦》。
宿州李使君弟渎不識題,訊同鋪,或曰:“止于‘堯之如天’耳!”渎不悟,乃為句曰,“雲攢八彩之眉,電閃重瞳之目。
”賦成将寫,以字數不足,憂甚。
同輩绐之曰:“但一聯下添一‘者也’,當足矣。
”褒覽之大笑。
大中四年,進士馮涓登第,榜中文譽最高。
是歲,新羅國起樓,厚赍金帛,奏請撰記,時人榮之。
初官京兆參軍,恩地即杜相審權也。
杜有江西之拜,制書未行,先召長樂公密話,垂延辟之命,欲以南昌箋奏任之,戒令勿洩。
長樂公拜謝,辭出宅,速鞭而歸,于通衢遇友人鄭賓,見其喜形于色,駐馬懇诘,長樂遽以恩地之辭告之。
荥陽尋捧刺京兆門谒賀,具言得于馮先輩也。
京兆嗟憤,而鄙其淺露。
洎制下開幕,馮不預焉。
心緒憂疑
”使君甚悅。
擇日大具戲舟,讴棹捷較之樂,以鮮華相尚。
牧循泛肆目,意一無所得。
及暮将散,忽于曲岸見裡婦攜幼女,年方十餘歲。
牧悅之,召至與語。
牧曰:“今未帶去,第存晚期耳!”遂贈羅缬一箧為質。
婦辭曰:“他日無狀,或恐為所累。
”牧曰:“不然。
餘今西行,求典此郡。
汝待我十年,不來而後嫁。
”遂書于紙而别。
後十四年始出刺湖州。
臨郡三日,即命訪之。
女嫁已三載,有子二人矣。
牧召母及女诘問,即出留書示之。
乃曰:“其辭也直。
”因贈詩曰:“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怅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 王起知舉,将入貢院,請德裕所欲。
德裕曰:“安問所欲?借如盧肇、丁棱、姚颉,不可在去流内也。
”起從之。
進士放榜訖,則群谒宰相。
其道啟詞者出狀元,舉止尤宜精審。
時盧肇、丁棱及第。
肇有故。
次乃至棱。
口讷,貌寝陋。
迨引見,連曰:“棱等登……”蓋言“登科”而卒莫能成語,左右莫不大笑。
後為人所谑,雲:“先輩善彈筝。
”諱曰:“無有。
”曰:“諸公谒宰相日,先輩獻藝,雲‘棱等登,棱等登。
’”李、王铎,進士同年也。
常恐铎先大用。
及路岩出鎮,益失勢;铎柔弱易制,中官貪之,先用铎焉。
知之,挈酒一壺,謂铎曰:“公将登庸矣,吾恐不可及也。
願先事少接左右。
”铎妻疑置鸩,使婢言之。
驚曰:“吾豈鸩者?”即命大白滿引而去。
禦史府有大夫、中丞,雜事者,總台綱也。
侍禦史、殿中侍禦史,有内外彈、四推、太倉、左藏庫、左右巡,皆負重事也。
不常備,有兼領者。
監察使有祠祭使、館驿使、與六察為八,分務東都,又常一二巡因,監決案覆,諸道不法事皆監察;亦不常備,亦有兼領事者。
禦史不聞攝他官,自武宗始。
聖善寺銀佛,天寶亂,為賊将截一耳。
後少傅白公奉佛,用銀三铤添補,然不及舊者。
會昌拆寺,命中貴人毀像,收銀送内庫。
中人以白公所添鑄,比舊耳少銀數十兩,遂詣白公索餘銀,恐涉隐沒故也。
京師貴牡丹,佛宇、道觀多遊覽者。
慈恩浴室院有花兩叢,每開及五六百朵。
僧恩振說:會昌中朝士數人,同遊僧舍。
時東廊院有白花可愛,皆歎雲:“世之所見者,但淺深紫而已,竟未見深紅者。
”老僧笑曰:“安得無之?但諸賢未見爾!”衆于是訪之,經宿不去。
僧方言曰:“諸君好尚如此,貧道安得藏之?但未知不漏于人否?”衆皆許之。
僧乃自開一房,其間施設幡像,有闆壁遮以幕。
後于幕下啟關,至一院,小堂甚華潔,柏木為軒庑欄檻。
有殷紅牡丹一叢,婆娑數百朵。
初日照輝,朝露半唏。
衆共嗟賞,及暮而去。
僧曰:“予栽培二十年,偶出語示人,自今未知能存否?”後有數少年詣僧,邀至曲江看花,藉草而坐。
弟子奔走報:有數十人入院掘花,不可禁。
坐中相視而笑。
及歸至寺,見以大畚盛之而去。
少年徐謂僧曰:“知有名花,宅中鹹欲一看,不敢豫請,蓋恐難扌舍。
已留金三十兩、蜀茶二斤,以為報矣!” 宣宗在藩邸,常為諸王所法。
一日不豫,鄭太後奏上苦心疾。
文宗召見,熟視上貌,以玉如意撫背曰:“我家他日英主,豈疾乎?”即賜禦馬、金帶。
宣宗在藩邸時,為武宗所薄,将中害者非一。
一日,宣召打球,欲圖之。
中官奏:瘡痍遍體,腥穢不可近。
上命舁置殿下,果如所奏,遂釋之。
武宗嘗夢為虎所逐,命京兆、同、華格虎以進。
至宣宗即位,本命在寅,于屬為虎。
宣宗即位。
宮中每欲行幸,先以龍腦郁金藉地,上并禁止。
每上殿,與學士從容,未嘗不論儒學。
頗留意于貢舉,于殿柱題鄉貢進士。
或宰臣出鎮,賜詩遣之。
凡欲對公卿,必整容貌,更衣盥手,然後方出。
語及政事,終日忘倦。
章表有不欲左右見者,率皆焚熟。
倡優伎樂,終日嬉戲,上未嘗顧笑,賜赉甚薄。
有時微行人間,采聽輿論,以觀選士之得失。
宣宗時,越守進女樂,有絕色。
上初悅之,數日,錫予盈積。
忽晨興不樂,曰:“明皇帝隻一楊妃,天下至今未平。
我豈敢忘?”召詣前曰:“應留汝不得。
”左右奏,可以放還。
上曰:“放還我必思之,可賜冗一杯。
” 宣宗多追錄憲宗卿相子孫。
裴谂,度之子,為學士,加承旨。
上幸翰林,谂寓直,便中謝。
上曰:“加官之喜,不與妻子相面,得否?便放卿歸。
”谂降階蹈謝。
卻召,上以禦盤内果實賜之,谂即以衫袖跪受。
上顧一宮嫔,取領下小帛,裹以賜谂。
宣宗讀《元和實錄》,見故江西觀察使韋丹政事卓異,問宰臣,“孰為丹後”,周墀曰:“臣近任江西,見丹行事,遺愛餘風,至今在人。
其子宙,見任河陽觀察判官。
”上曰:“速與好官。
”禦史府聞之,奏為禦史。
宣宗時加贈故楚州刺史、贈尚書工部侍郎李德修為禮部尚書。
德修,吉甫長子。
吉甫薨,太常谥曰“簡”。
度支郎中張仲方,以憲宗好用兵,吉甫居輔弼之任,不得為“簡”。
仲方貶開州司馬。
寶曆中,方征谏議大夫。
德修不欲同立朝,連牧舒、湖、楚三州。
時吉甫少子德裕任荊南節度使、檢校司徒平章事。
上即位,推恩德裕,當追贈祖、父;乞回贈其兄,故有是命。
武宗任李德裕。
德裕雖丞相子,文學過人,性孤峭,嫉朋黨,擠牛僧儒、李宗闵、崔珙于嶺外;楊嗣複、貞穆李公珏,以會昌初冊立事,亦七年嶺表。
宣宗即位,嶺南五相,同日遷北。
宣宗弧矢擊鞠,皆盡其妙。
所禦馬,銜勒之外,不加雕飾。
而馬尤矯捷;每持鞠杖,乘勢奔躍,運鞠于空中,連擊至數日,而馬馳不止,迅若流電。
二軍老手,鹹服其能。
《清夜遊西園圖》者,晉顧長康所畫。
有梁朝諸王跋尾處,雲:“圖上若幹人,并食天廚。
”唐貞觀中,褚河南裝背,題處具在。
其圖本張維素家收得,傳至相國張公弘靖。
元和中,準宣索并鐘元常寫《道德經》,同進入内(原注:時張鎮并州,《進圖表》,李太尉衛公作)。
後中貴人崔潭峻自禁中将出,複流傳人間。
維素子周封,自泾州從事,秩滿在京。
一日,有人将此圖求售,周封驚異之,遽以絹數匹贖得。
經年,忽聞款關甚急,問之,見數人同稱仇中尉傳語評事:知《清夜圖》在宅,計閑居家貧,請以絹三百匹易之。
周封憚其逼脅,遽以圖授使人。
明日果赍絹至。
後方知詐僞,乃是一豪士求江淮海鹽院,時王涯判鹽鐵,酷好書畫,謂此人曰:“為餘訪得此圖,當遂公所請。
”因為計取之耳。
及十家事起,後落在一粉鋪家。
未幾,為郭侍郎家阍者以錢三百市之,以獻郭公。
郭公卒,又流傳至令狐相家。
宣宗一日嘗問相國有何名畫,相國具以圖對,複進入内。
宣宗将命令狐為相,夜半幸含春亭召對,盡蠟燭一炬,方許歸院,仍賜金蓮炬送之。
院吏忽見金蓮蠟燭,驚報院中曰:“駕來矣!”俄然至。
院吏謂曰:“金蓮花引駕燭,學士用之,得安否?”頃刻有丞相之命。
宣宗以左拾遺鄭言為太常博士,鄭朗自禦史大夫為相;朗先為浙西觀察使,左拾遺鄭言實居幕中。
朗議:以谏官論時政得失,動關宰輔,請移言為博士。
至大中二年,崔慎由自戶部侍郎秉政,複以左拾遺杜蔚為太常博士;蔚亦慎由舊寮,遂為故事。
崔相慎由,廉察浙西,左目生贅肉,欲蔽瞳人。
醫久無驗。
聞揚州有穆生善醫眼,托淮南判官楊收召之。
收書報雲:“穆生性粗疏,恐不可信。
有譚簡者,用心精審,勝穆生遠甚。
”遂緻以來。
既見,白崔曰:“此立可去。
但能安神不撓,獨斷于中,則必效矣。
”崔曰:“如約,雖妻子必不使知聞。
”又曰:“須用天日晴明,亭午于靜室療之,始無憂矣。
”問崔飲多少?曰:“飲雖不多,亦可引滿。
”譚生大喜。
是日,崔引譚生于宅北樓,惟一小豎在,更無人知者。
譚生請崔飲酒,以刀圭去贅,以绛帛拭血,傅以藥,遣報妻子知。
後數日,征诏至金陵。
及作相,譚生已卒。
大中三年,李褒侍郎知舉,試《堯仁如天賦》。
宿州李使君弟渎不識題,訊同鋪,或曰:“止于‘堯之如天’耳!”渎不悟,乃為句曰,“雲攢八彩之眉,電閃重瞳之目。
”賦成将寫,以字數不足,憂甚。
同輩绐之曰:“但一聯下添一‘者也’,當足矣。
”褒覽之大笑。
大中四年,進士馮涓登第,榜中文譽最高。
是歲,新羅國起樓,厚赍金帛,奏請撰記,時人榮之。
初官京兆參軍,恩地即杜相審權也。
杜有江西之拜,制書未行,先召長樂公密話,垂延辟之命,欲以南昌箋奏任之,戒令勿洩。
長樂公拜謝,辭出宅,速鞭而歸,于通衢遇友人鄭賓,見其喜形于色,駐馬懇诘,長樂遽以恩地之辭告之。
荥陽尋捧刺京兆門谒賀,具言得于馮先輩也。
京兆嗟憤,而鄙其淺露。
洎制下開幕,馮不預焉。
心緒憂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