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四 栖逸
關燈
小
中
大
陽之列。
周自幼入道,善科法,亦為南嶽之冠。
江南多名僧,貞元、元和已來,越州有清江、清晝,婺州有乾俊、乾輔。
時謂之會稽二清,東陽二乾。
白居易少傅分司東都,以詩酒自娛,著《醉吟先生傳》以自叙。
盧尚書簡辭有别墅,近伊水,亭榭清峻。
方冬,與群從子侄同登眺嵩洛。
既而霰雪微下,說鎮金陵時,江南山水,每見居人以葉舟浮泛,就食菰米鲈魚,思之不忘。
逡巡,忽有二人,衣蓑笠,循岸而來,牽引篷艇。
船頭覆青幕,中有白衣人與衲僧偶坐;船後有小竈,安銅甑而炊,卯角仆烹魚煮茗,溯流過于檻前。
聞舟中吟笑方甚。
盧歎其高逸,不知何人。
從而問之,乃告居易與僧佛光,自建春門往香山精舍。
李瞻,漢之子,有文學,氣貌淳古。
非其人,雖富貴不交也。
累遷司封郎中,歸茅山,拜給事中,不就。
兩京亂,竟不罹其禍。
李尚書褒,晚年修道,居陽羨川石山後。
長子召為吳興,次子昭為常州,當時榮之。
吳郡陸龜蒙,字魯望,舊族也。
其父賓虞,進士甲科,浙東從事、侍禦史,家于蘇台。
龜蒙幼精六籍,弱冠攻文,與顔荛、皮日休、羅隐、吳融為益友。
性高潔,家貧,思養親之祿,與張搏為吳興、廬江二郡ヘ。
著《吳興實錄》四十卷,《松陵集》十卷,《笠澤叢書》三卷。
丞相李公蔚、盧公攜景重之。
羅給事寄陸詩雲:“龍樓李丞相,昔歲仰高文;黃閣今無主,青山竟不焚。
”蓋嘗有征聘之意。
唐末以左拾遣授之,诏下之日,疾終。
光化三年,贈右補阙。
吳侍郎融立傳贻史官,右補阙韋莊撰诔文,相國陸希聲撰碑文,給事中顔荛書。
皮日休博士為詩友,寇死浙中。
方幹詩名著于吳中,陸未許之。
一旦頓作詩五十首,裝為方幹新制,時輩吟賞降仰,陸謂曰:“此乃下官效方幹之所作也。
方詩在模範中爾。
”奇意精識者亦然之。
薛許州能以詩道為己任,還劉夢得詩卷,有詩雲:“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終。
”譏劉不能變态,乃陸之比也。
天寶之亂,元結自汝墳率鄰裡南投襄漢,保全者千餘家。
乃舉兵宛葉之間,有城守寇之力。
結,天寶中稱中行子。
始在商餘山,自稱元子。
逃難入猗幹沮,始稱猗幹子。
或稱浪士。
漁者呼為聱叟,酒徒呼為漫郎。
崔趙公嘗問徑山曰:“弟子出家得否?”徑山曰:“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為也。
”大曆中,關東饑疫,人多死。
荥陽人鄭損,率有力者,每鄉為一大墓,以葬棄屍,謂之鄉葬,翕然有仁義之聲。
損,盧藏用之甥,不仕,鄉裡号為雲居先生。
竟陵僧于水濱得嬰兒者,育為弟子。
稍長,自筮得《蹇》之《漸》。
繇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
”乃姓陸氏,字鴻漸,名羽。
有文學,多意思,恥一物不盡其妙。
最曉茶。
鞏縣為瓷偶人,号“陸鴻漸”。
買十器,得一“鴻漸”。
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
羽于江湖稱竟陵子,于南越稱桑苎翁。
貞元末卒。
韓愈好奇,嘗與客登華山絕頂,度不可下返,發狂恸哭,為遺書。
華陰令百計取之,乃下。
陽城居夏縣,拜谏議大夫;鄭鋼居阌鄉,拜右拾遺;李周南居曲江,拜校書郎。
時人以為轉遠轉高,轉近轉卑也。
周自幼入道,善科法,亦為南嶽之冠。
江南多名僧,貞元、元和已來,越州有清江、清晝,婺州有乾俊、乾輔。
時謂之會稽二清,東陽二乾。
白居易少傅分司東都,以詩酒自娛,著《醉吟先生傳》以自叙。
盧尚書簡辭有别墅,近伊水,亭榭清峻。
方冬,與群從子侄同登眺嵩洛。
既而霰雪微下,說鎮金陵時,江南山水,每見居人以葉舟浮泛,就食菰米鲈魚,思之不忘。
逡巡,忽有二人,衣蓑笠,循岸而來,牽引篷艇。
船頭覆青幕,中有白衣人與衲僧偶坐;船後有小竈,安銅甑而炊,卯角仆烹魚煮茗,溯流過于檻前。
聞舟中吟笑方甚。
盧歎其高逸,不知何人。
從而問之,乃告居易與僧佛光,自建春門往香山精舍。
李瞻,漢之子,有文學,氣貌淳古。
非其人,雖富貴不交也。
累遷司封郎中,歸茅山,拜給事中,不就。
兩京亂,竟不罹其禍。
李尚書褒,晚年修道,居陽羨川石山後。
長子召為吳興,次子昭為常州,當時榮之。
吳郡陸龜蒙,字魯望,舊族也。
其父賓虞,進士甲科,浙東從事、侍禦史,家于蘇台。
龜蒙幼精六籍,弱冠攻文,與顔荛、皮日休、羅隐、吳融為益友。
性高潔,家貧,思養親之祿,與張搏為吳興、廬江二郡ヘ。
著《吳興實錄》四十卷,《松陵集》十卷,《笠澤叢書》三卷。
丞相李公蔚、盧公攜景重之。
羅給事寄陸詩雲:“龍樓李丞相,昔歲仰高文;黃閣今無主,青山竟不焚。
”蓋嘗有征聘之意。
唐末以左拾遣授之,诏下之日,疾終。
光化三年,贈右補阙。
吳侍郎融立傳贻史官,右補阙韋莊撰诔文,相國陸希聲撰碑文,給事中顔荛書。
皮日休博士為詩友,寇死浙中。
方幹詩名著于吳中,陸未許之。
一旦頓作詩五十首,裝為方幹新制,時輩吟賞降仰,陸謂曰:“此乃下官效方幹之所作也。
方詩在模範中爾。
”奇意精識者亦然之。
薛許州能以詩道為己任,還劉夢得詩卷,有詩雲:“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終。
”譏劉不能變态,乃陸之比也。
天寶之亂,元結自汝墳率鄰裡南投襄漢,保全者千餘家。
乃舉兵宛葉之間,有城守寇之力。
結,天寶中稱中行子。
始在商餘山,自稱元子。
逃難入猗幹沮,始稱猗幹子。
或稱浪士。
漁者呼為聱叟,酒徒呼為漫郎。
崔趙公嘗問徑山曰:“弟子出家得否?”徑山曰:“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為也。
”大曆中,關東饑疫,人多死。
荥陽人鄭損,率有力者,每鄉為一大墓,以葬棄屍,謂之鄉葬,翕然有仁義之聲。
損,盧藏用之甥,不仕,鄉裡号為雲居先生。
竟陵僧于水濱得嬰兒者,育為弟子。
稍長,自筮得《蹇》之《漸》。
繇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
”乃姓陸氏,字鴻漸,名羽。
有文學,多意思,恥一物不盡其妙。
最曉茶。
鞏縣為瓷偶人,号“陸鴻漸”。
買十器,得一“鴻漸”。
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
羽于江湖稱竟陵子,于南越稱桑苎翁。
貞元末卒。
韓愈好奇,嘗與客登華山絕頂,度不可下返,發狂恸哭,為遺書。
華陰令百計取之,乃下。
陽城居夏縣,拜谏議大夫;鄭鋼居阌鄉,拜右拾遺;李周南居曲江,拜校書郎。
時人以為轉遠轉高,轉近轉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