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三 賞譽
關燈
小
中
大
貞觀中,蜀人李義府八歲,号神童。
至京師,太宗在上林苑便對,有得烏者,上賜義府。
義府登時進詩曰:“日裡揚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多許樹,不借一枝栖。
”上笑曰:“朕以全樹借汝。
”後相高宗。
玄宗燕諸學士于便殿,顧謂李白曰:“朕與天後任人如何?”白曰:“天後任人,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唯取其肥大者。
陛下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
”上大笑。
德宗每年征四方學術直言極谏之士,至者萃于阙下,上親自考試,絕請托之路。
是時文學相高,當途者鹹以推賢進善為意。
上試制科于宣德殿,或下等者,即以筆抹之至尾。
其稱旨者,必吟誦嗟歎;翊日,遍示宰相學士,曰:“此皆朕之門生。
”公卿無不服上精鑒。
宏詞獨孤授吏部試《放馴象賦》,上自考之,稱其句曰:“化之式孚,則必受乎來獻;物或違性,斯用感于至仁。
”上特書第三等。
先是代宗時外方進馴象三十二,上即位,悉令放荊山之南。
而授獻賦不傷于顧忌,上賞其知去就。
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谒顧著作況。
況睹姓名,熟視曰:“米價方貴,居亦不易。
”及披卷,首篇曰:“鹹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乃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也。
”因為之延譽,聲名遂振。
李賀以歌詩谒韓愈,愈時為國子博士分司,送客歸,極困。
門人呈卷,解帶,旋讀之。
首篇《雁門太守行》雲:“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卻緩帶,命迎之。
廣平程子齊昔範,未舉進士日,著《程子中暮》,韓文公稱歎之。
及赴舉,幹主司曰:“程昔範不合在諸生之下。
”當時不第,人以為屈。
庾尚書承宣知貢舉,程始登第,以試正字從事泾原軍。
李逢吉在相位,見其書,特薦,拜右拾遺,竟因逢吉湮厄而沒。
其立身貞苦,能清談樂善,士多附之。
與堂舅李信州虞相善,又交裴夷直,皆士林之望也。
元稹在鄂州,周複為從事。
稹嘗賦詩,命院中屬和。
周簪笏見稹曰:“某偶以大人往還高門,謬獲一第,其實詩賦皆不能。
”稹曰:“遽以實告,賢于能詩者。
” 劉侍郎三複,初為金壇尉,李衛公鎮浙西,三複代草表雲:“山名北固,長懷戀阙之心;地接東溟,卻羨朝宗之路。
”衛公嘉歎,遂辟為賓佐。
時杭州有蕭協律悅,善畫竹,家酷貧,白居易典郡,嘗叙雲:“悅之竹舉世無倫,頗自秘重,有終歲求其一竿一枝不得者。
”又遺之歌曰:“餘杭邑客多羁貧,其中甚者蕭與殷,天寒身上猶衣葛,日高甑中未掃塵。
”悅年老多病,有一女未适。
他日,病且亟,謂其女曰:“吾聞長史劉從事,非有通家之舊,複無舉薦之力。
自(案:此下原阙一字)衆為賢侯幕府,必有足觀者。
今知未婚,吾雖未識,當以書托汝。
”三複覽其書,數日未決。
會夜夢有黃衣使,緻藁一束于其門。
翊日,言于衛公,公曰:“藁,蕭也。
此固定矣。
”三複遂成婚。
白敏中在郎署,未有知者,雖李衛公器之,多所延譽,然而無資用以奉僚友。
衛公遺錢十萬,俾為酒肴,會省ト諸公宴。
已有日。
時秋霖涉旬日,賀拔員外求官未得,将欲出京,來别。
與敏中同年。
主阍者告以方候朝官,缪以他适對。
駐車留書,叙羁遊之困。
敏中得書,歎曰:“士窮達當有時命,苟以僥悻取容,未足發吾身。
豈有美馔上邀當路豪貴,而遺登第故人?”遂令召先宴。
既而朝客來,聞與宴,衆人鹹去。
他日,見衛公。
問來者誰,敏中具對:“以留,負于推引。
”衛公亦稱雲:“此事真古人所為。
”自後以評事先拜,而敏中以庫部郎中入翰林為學士,未逾三年,為丞相。
大中末,谏官獻疏,請賜白居易谥。
上曰:“何不讀《醉吟先生墓表》?”卒不賜谥。
弟敏中在相位,奏立神道碑,使李商隐為之。
宣宗舅鄭仆射光,鎮河中。
封其妾為夫人,不受,表曰:“白屋同愁,已失鳳鳴之侶;朱門自樂,難容烏合之人。
”上大喜,問左右曰:“誰教阿舅作此好語?”對曰:“光多任一判官田詢者掌書記。
”上曰:“表語尤佳,便好與翰林一官。
”論者以為不由進士,又寒士,無引援,遂止。
光德劉相宗望舉進士,朔望谒鄭太師從谠。
阍者呈刺,裴侍郎瓒後至,先入從容,乃召劉秀才。
劉相告以主司在前,不敢升坐。
隅拜于副階上,鄭公降而揖焉。
鄭公伫立,目送之,久方回。
乃謂瓒曰:“大好及第舉人。
”瓒唯唯,明年為門生。
令狐氵高、弟澄,皆好文。
自楚及澄,三世掌诰命,有稱科
至京師,太宗在上林苑便對,有得烏者,上賜義府。
義府登時進詩曰:“日裡揚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多許樹,不借一枝栖。
”上笑曰:“朕以全樹借汝。
”後相高宗。
玄宗燕諸學士于便殿,顧謂李白曰:“朕與天後任人如何?”白曰:“天後任人,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唯取其肥大者。
陛下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
”上大笑。
德宗每年征四方學術直言極谏之士,至者萃于阙下,上親自考試,絕請托之路。
是時文學相高,當途者鹹以推賢進善為意。
上試制科于宣德殿,或下等者,即以筆抹之至尾。
其稱旨者,必吟誦嗟歎;翊日,遍示宰相學士,曰:“此皆朕之門生。
”公卿無不服上精鑒。
宏詞獨孤授吏部試《放馴象賦》,上自考之,稱其句曰:“化之式孚,則必受乎來獻;物或違性,斯用感于至仁。
”上特書第三等。
先是代宗時外方進馴象三十二,上即位,悉令放荊山之南。
而授獻賦不傷于顧忌,上賞其知去就。
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谒顧著作況。
況睹姓名,熟視曰:“米價方貴,居亦不易。
”及披卷,首篇曰:“鹹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乃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也。
”因為之延譽,聲名遂振。
李賀以歌詩谒韓愈,愈時為國子博士分司,送客歸,極困。
門人呈卷,解帶,旋讀之。
首篇《雁門太守行》雲:“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卻緩帶,命迎之。
廣平程子齊昔範,未舉進士日,著《程子中暮》,韓文公稱歎之。
及赴舉,幹主司曰:“程昔範不合在諸生之下。
”當時不第,人以為屈。
庾尚書承宣知貢舉,程始登第,以試正字從事泾原軍。
李逢吉在相位,見其書,特薦,拜右拾遺,竟因逢吉湮厄而沒。
其立身貞苦,能清談樂善,士多附之。
與堂舅李信州虞相善,又交裴夷直,皆士林之望也。
元稹在鄂州,周複為從事。
稹嘗賦詩,命院中屬和。
周簪笏見稹曰:“某偶以大人往還高門,謬獲一第,其實詩賦皆不能。
”稹曰:“遽以實告,賢于能詩者。
” 劉侍郎三複,初為金壇尉,李衛公鎮浙西,三複代草表雲:“山名北固,長懷戀阙之心;地接東溟,卻羨朝宗之路。
”衛公嘉歎,遂辟為賓佐。
時杭州有蕭協律悅,善畫竹,家酷貧,白居易典郡,嘗叙雲:“悅之竹舉世無倫,頗自秘重,有終歲求其一竿一枝不得者。
”又遺之歌曰:“餘杭邑客多羁貧,其中甚者蕭與殷,天寒身上猶衣葛,日高甑中未掃塵。
”悅年老多病,有一女未适。
他日,病且亟,謂其女曰:“吾聞長史劉從事,非有通家之舊,複無舉薦之力。
自(案:此下原阙一字)衆為賢侯幕府,必有足觀者。
今知未婚,吾雖未識,當以書托汝。
”三複覽其書,數日未決。
會夜夢有黃衣使,緻藁一束于其門。
翊日,言于衛公,公曰:“藁,蕭也。
此固定矣。
”三複遂成婚。
白敏中在郎署,未有知者,雖李衛公器之,多所延譽,然而無資用以奉僚友。
衛公遺錢十萬,俾為酒肴,會省ト諸公宴。
已有日。
時秋霖涉旬日,賀拔員外求官未得,将欲出京,來别。
與敏中同年。
主阍者告以方候朝官,缪以他适對。
駐車留書,叙羁遊之困。
敏中得書,歎曰:“士窮達當有時命,苟以僥悻取容,未足發吾身。
豈有美馔上邀當路豪貴,而遺登第故人?”遂令召先宴。
既而朝客來,聞與宴,衆人鹹去。
他日,見衛公。
問來者誰,敏中具對:“以留,負于推引。
”衛公亦稱雲:“此事真古人所為。
”自後以評事先拜,而敏中以庫部郎中入翰林為學士,未逾三年,為丞相。
大中末,谏官獻疏,請賜白居易谥。
上曰:“何不讀《醉吟先生墓表》?”卒不賜谥。
弟敏中在相位,奏立神道碑,使李商隐為之。
宣宗舅鄭仆射光,鎮河中。
封其妾為夫人,不受,表曰:“白屋同愁,已失鳳鳴之侶;朱門自樂,難容烏合之人。
”上大喜,問左右曰:“誰教阿舅作此好語?”對曰:“光多任一判官田詢者掌書記。
”上曰:“表語尤佳,便好與翰林一官。
”論者以為不由進士,又寒士,無引援,遂止。
光德劉相宗望舉進士,朔望谒鄭太師從谠。
阍者呈刺,裴侍郎瓒後至,先入從容,乃召劉秀才。
劉相告以主司在前,不敢升坐。
隅拜于副階上,鄭公降而揖焉。
鄭公伫立,目送之,久方回。
乃謂瓒曰:“大好及第舉人。
”瓒唯唯,明年為門生。
令狐氵高、弟澄,皆好文。
自楚及澄,三世掌诰命,有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