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三 賞譽
關燈
小
中
大
場中。
令狐氵高以父為丞相,未得進。
氵高出訪鄭侍郎,道遇大尹,投國學避之。
遇廣文生吳畦,從容久之。
畦袖卷呈氵高,由是出入氵高家。
氵高薦畦于鄭公,遂先氵高一年及第,後至郡守。
懿宗嘗行經延資庫,見廣廈錢帛山積,問左右:“誰為庫?”侍臣對曰:“宰相李德裕,以天下每歲度支備用之餘,盡實於此。
自是以來,邊庭有急,支備無乏。
”上曰:“今何在?”曰:“頃坐吳湘貶崖州。
”上曰:“有如此功,微罪豈合誅譴!”由是劉邺進表雪冤,遂許加贈。
劉仁表,劉允章門生。
初,允章知舉,仁表與李都善,即訪之,而謂都曰:“儀之某為朝廷委任,何以見裨,少塞責乎?”都欲薦其所知者,允章迎謂之曰:“謂不言牛、孔,安得歲歲須人?”先是牛、孔數家,憑勢力,每歲主司為其所制,故允章亦雲,适中都所欲言者。
都曰:“蘊中錯也,願其往之。
”(案:此句文義難明,疑有脫誤)以與允章雅熟,都納焉,即孔纡也。
複授允章以文一軸,發之且大半,曰:“此可以與否?”允章佳賞,比及卷首,乃仁表也。
允章鄙其輕薄而辭之。
都曰:“公是遭罹者,奈何複聽讒言乎?”于是皆許之。
仁表後為華州趙骘幕,嘗飲酒,骘命歐陽琳作錄事,酒不中者罰之。
仁表酒不能滿飲,琳罰之,仁表曰:“鄂渚尚書解取錄事,不解放門生。
”時允章鎮江夏,仁表皆自謂也。
畢相П家素賤。
李中丞者,有諸院兄弟與П熟。
П至李氏子書室中,諸子賦詩,П亦為之。
頃者李至,觀諸子詩,又見П所作,稱其美。
П初亦避之,李問曰:“此誰作也?”諸子不敢隐,乃曰:“某叔,頃來畢П秀才作也。
”П遂出見。
既而李呼左右責曰:“何令馬入池中,踐浮萍皆聚,蘆荻斜倒?”怒甚,左右莫敢對。
П曰:“萍聚隻因今日浪,荻斜都為夜來風。
”李大悅,遂留為客。
劉仁軌為左仆射,戴至德為右仆射,人皆多劉而鄙戴。
有老父陳牒,至德方欲下筆,老父問左右:“此是劉仆射否?”曰:“是戴。
”因急就曰:“此是不解事仆射,卻将牒來。
”至德突令授之。
戴在職無異迹,當朝似不能言者。
及薨,高宗歎曰:“自吾喪至德,無複聞谠言。
在時,事有不是者,未嘗放過。
”因索其前後所陳章奏,閱而流涕,朝廷始重之。
相國劉公贍,其先人諱景,本連州人,少為漢南鄭司徒掌箋。
因題商山驿側泉石,司徒奇之,勉以進修,俾前驿換麻衣,執贽見之禮。
後解薦,擢進士第,曆台省。
贍孤貧有藝,雖登科第,不預急流。
任大理評事日,饣粥不給,嘗于安國寺相識僧處谒飧,留所業文數軸,置在僧幾上。
緻仕劉賓客遊寺,見此文卷,甚奇之,憐其貧窭,厚有濟恤。
又知其連州人,朝無引援,謂僧曰:“某雖閑廢,能為此人緻宰相。
”爾後授河中少尹,幕僚有貴族浮薄者蔑視之。
一旦有命征人,蒲尹張筵而餞之。
輕薄客呼相國為“尹公”曰:“歸朝作何官職?”相國對曰:“得路即作宰相。
”此郎官大笑之,在席亦有異言者。
自是以水部員外知制诰,相次入翰林,以至拜相。
鄭愚尚書,廣州人。
雄才奧學,擢進士第,揚曆清顯,聲稱ピ然,而性本好華,以錦為半臂。
崔魏公铉鎮荊南,鄭除廣南節制經過,魏公以常禮延遇。
鄭舉進士時,未嘗以文章及魏公門。
此日于客次換麻衣,先贽所業。
魏公覽其卷首,尋已賞歎至三四,不覺曰:“真銷得錦半臂也。
”又以魏公故相,合具軍儀廷參,不得已而受之。
魏公曰:“文武之道,備見之矣。
”其欽服形于辭色也。
或曰:“鄭公因醉眠,左右見一白豬。
”蓋杜征南蛇吐之類。
郭暧尚升平公主,盛集文士,即席賦詩,公主帷而觀之。
李端中宴詩成雲:“薰香荀令偏憐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衆稱妙絕,或謂夙篝,端曰:“願試一吟。
”錢起雲:“請以起姓為韻。
”複雲:“新開金埒教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暧出名馬金帛為贈。
是席,端為首;送王相鎮幽朔,韓翌為首;送劉相巡江淮,錢起為首。
獨孤郁,權相子婿也,曆掌内外制,有美名。
憲宗歎曰:“我女婿不如德輿。
” 孔葵為華州刺史,奏江淮進海味,道路擾人,并其類十數條。
後上不記其名,問裴晉公,亦不能對,久之方省。
乃拜葵嶺南節度,有異政。
南中士人死于流竄者,子女悉為嫁娶之。
呂元膺為鄂嶽都團練使,夜登城,女牆已鎖,守者曰:“軍法:夜不可開。
”乃告言中丞自登,守者又曰:“夜中不辨是非,雖中丞亦不可。
”元膺乃歸。
明日,擢為重職。
令狐氵高以父為丞相,未得進。
氵高出訪鄭侍郎,道遇大尹,投國學避之。
遇廣文生吳畦,從容久之。
畦袖卷呈氵高,由是出入氵高家。
氵高薦畦于鄭公,遂先氵高一年及第,後至郡守。
懿宗嘗行經延資庫,見廣廈錢帛山積,問左右:“誰為庫?”侍臣對曰:“宰相李德裕,以天下每歲度支備用之餘,盡實於此。
自是以來,邊庭有急,支備無乏。
”上曰:“今何在?”曰:“頃坐吳湘貶崖州。
”上曰:“有如此功,微罪豈合誅譴!”由是劉邺進表雪冤,遂許加贈。
劉仁表,劉允章門生。
初,允章知舉,仁表與李都善,即訪之,而謂都曰:“儀之某為朝廷委任,何以見裨,少塞責乎?”都欲薦其所知者,允章迎謂之曰:“謂不言牛、孔,安得歲歲須人?”先是牛、孔數家,憑勢力,每歲主司為其所制,故允章亦雲,适中都所欲言者。
都曰:“蘊中錯也,願其往之。
”(案:此句文義難明,疑有脫誤)以與允章雅熟,都納焉,即孔纡也。
複授允章以文一軸,發之且大半,曰:“此可以與否?”允章佳賞,比及卷首,乃仁表也。
允章鄙其輕薄而辭之。
都曰:“公是遭罹者,奈何複聽讒言乎?”于是皆許之。
仁表後為華州趙骘幕,嘗飲酒,骘命歐陽琳作錄事,酒不中者罰之。
仁表酒不能滿飲,琳罰之,仁表曰:“鄂渚尚書解取錄事,不解放門生。
”時允章鎮江夏,仁表皆自謂也。
畢相П家素賤。
李中丞者,有諸院兄弟與П熟。
П至李氏子書室中,諸子賦詩,П亦為之。
頃者李至,觀諸子詩,又見П所作,稱其美。
П初亦避之,李問曰:“此誰作也?”諸子不敢隐,乃曰:“某叔,頃來畢П秀才作也。
”П遂出見。
既而李呼左右責曰:“何令馬入池中,踐浮萍皆聚,蘆荻斜倒?”怒甚,左右莫敢對。
П曰:“萍聚隻因今日浪,荻斜都為夜來風。
”李大悅,遂留為客。
劉仁軌為左仆射,戴至德為右仆射,人皆多劉而鄙戴。
有老父陳牒,至德方欲下筆,老父問左右:“此是劉仆射否?”曰:“是戴。
”因急就曰:“此是不解事仆射,卻将牒來。
”至德突令授之。
戴在職無異迹,當朝似不能言者。
及薨,高宗歎曰:“自吾喪至德,無複聞谠言。
在時,事有不是者,未嘗放過。
”因索其前後所陳章奏,閱而流涕,朝廷始重之。
相國劉公贍,其先人諱景,本連州人,少為漢南鄭司徒掌箋。
因題商山驿側泉石,司徒奇之,勉以進修,俾前驿換麻衣,執贽見之禮。
後解薦,擢進士第,曆台省。
贍孤貧有藝,雖登科第,不預急流。
任大理評事日,饣粥不給,嘗于安國寺相識僧處谒飧,留所業文數軸,置在僧幾上。
緻仕劉賓客遊寺,見此文卷,甚奇之,憐其貧窭,厚有濟恤。
又知其連州人,朝無引援,謂僧曰:“某雖閑廢,能為此人緻宰相。
”爾後授河中少尹,幕僚有貴族浮薄者蔑視之。
一旦有命征人,蒲尹張筵而餞之。
輕薄客呼相國為“尹公”曰:“歸朝作何官職?”相國對曰:“得路即作宰相。
”此郎官大笑之,在席亦有異言者。
自是以水部員外知制诰,相次入翰林,以至拜相。
鄭愚尚書,廣州人。
雄才奧學,擢進士第,揚曆清顯,聲稱ピ然,而性本好華,以錦為半臂。
崔魏公铉鎮荊南,鄭除廣南節制經過,魏公以常禮延遇。
鄭舉進士時,未嘗以文章及魏公門。
此日于客次換麻衣,先贽所業。
魏公覽其卷首,尋已賞歎至三四,不覺曰:“真銷得錦半臂也。
”又以魏公故相,合具軍儀廷參,不得已而受之。
魏公曰:“文武之道,備見之矣。
”其欽服形于辭色也。
或曰:“鄭公因醉眠,左右見一白豬。
”蓋杜征南蛇吐之類。
郭暧尚升平公主,盛集文士,即席賦詩,公主帷而觀之。
李端中宴詩成雲:“薰香荀令偏憐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衆稱妙絕,或謂夙篝,端曰:“願試一吟。
”錢起雲:“請以起姓為韻。
”複雲:“新開金埒教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暧出名馬金帛為贈。
是席,端為首;送王相鎮幽朔,韓翌為首;送劉相巡江淮,錢起為首。
獨孤郁,權相子婿也,曆掌内外制,有美名。
憲宗歎曰:“我女婿不如德輿。
” 孔葵為華州刺史,奏江淮進海味,道路擾人,并其類十數條。
後上不記其名,問裴晉公,亦不能對,久之方省。
乃拜葵嶺南節度,有異政。
南中士人死于流竄者,子女悉為嫁娶之。
呂元膺為鄂嶽都團練使,夜登城,女牆已鎖,守者曰:“軍法:夜不可開。
”乃告言中丞自登,守者又曰:“夜中不辨是非,雖中丞亦不可。
”元膺乃歸。
明日,擢為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