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三 識鑒
關燈
小
中
大
臯深曉音律,嘗觀客彈琴為《止息》,乃歎曰:“妙哉,嵇生之音也!為是曲也,其當魏、晉之際乎?”《止息》與《廣陵散》,同出而異名也。
其音主商,商為秋聲,天将肅殺,草木搖落,其歲之晏乎?此所以知魏之季慢也。
其商弦與宮同,時臣奪其君之位乎?此所以知司馬氏之将篡也。
‘廣陵’,維揚也;‘散’者,流亡之謂也。
‘楊’者,武後之姓,言楊後與其父駿之傾覆晉祚者也。
晉難興,終‘止息’於此。
其音哀憤而噍殺,操者蹙而よ痛,永嘉之亂,其應此乎?叔夜撰此,将贻後代之知音,且避晉禍,托之神鬼,史氏非知味者,安得不傳其謬欤?” 吳興僧晝一,字皎然,工律詩。
嘗谒韋蘇州,恐詩體不合,乃于舟抒思,作古體十數篇為獻。
韋皆不稱賞,晝一極失望;明日寫其舊制獻之,韋吟諷,大加歎賞。
因語晝一雲:“幾緻失聲名。
何不但以所工見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緻。
”晝一服其能鑒。
駱浚者,度支司書手也。
嘗健羨一雜事典,題詩一絕于柏樹曰:“幹聳一條青玉直,葉鋪千疊綠雲低;争如燕雀偏巢此,卻是鸾不得栖。
”會度支使巡諸司,見此題,問左右,雲:“浚所為也。
”召與語,可聽。
曰:“錢粗曉,詞氣不卑,言語古壯,人品亦佳。
”翌日,以語巡官李吉甫,遂擢為度支巡官。
浚請兼巡覆官。
自以微賤,不敢廁士大夫之列。
月餘,九門内勾出數十萬貫;數月,關右、蒲、潼、京西、京北、三輔勾四百萬,佐大門,卻河陰鬥門,曹、汴、宿、宋,無水潦之患。
後典名郡,有令名。
于春明門外築台榭,食客皆名人。
盧申州題詩雲:“地如拳石,溪橫似葉舟。
”即駱氏池館也。
裴晉公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報恩獎引不暫忘。
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與一二人皆受知裴公。
白衣時,約他日顯達,彼此引重。
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晉公有異于初,不以輔佐相許。
”晉公聞之,笑曰:“實負初心。
”乃問人曰:“曾見靈芝、珊瑚否?”曰:“此皆希世之寶。
”又曰:“曾遊山水否?曰“名山數遊,唯廬山瀑布狀如天漢,天下無之。
”晉公曰:“圖畫尚可悅目,何況親觀?然靈芝、珊瑚,為瑞為寶可矣,用于廣廈,須杞、梓、樟、楠;瀑布可以圖畫,而無濟于人,若以溉良田,激碾,其功莫若長河之水。
某公德行文學、器度标準,為大臣儀表,望之可敬;然長厚有餘,心無機術。
傷于畏怯,剝割多疑。
前古人民質樸,征賦未分,地不過數千裡,官不過一百員。
内無權悻,外絕奸詐。
畫地為獄,人不敢逃;以赭染衣,人不敢犯。
雖已列郡建國,侯伯分理;當時國之大者,不及今之一縣,易為匡濟。
今天子設官一萬八千,列郡三百五十,四十六連帥,八十萬甲兵。
禮樂文物,軒裳士流,盛于前古。
材非王佐,安敢許人!” 相國牛僧孺,或言仙客之後,居宛、葉之間。
少孤貧,力學有志。
永貞中擢進士第,與同輩過政事堂,宰相謂曰:“掃廳奉候。
”僧孺獨出曰:“不敢。
”衆聳異之。
元和初,登制科,曆省郎至丞相。
大中初卒。
後白敏中入相,乃奏,谥曰“簡”。
李珏,字待價,趙郡贊皇人。
早孤,居淮南,養母以孝聞。
舉明經,華州刺史李绛見而謂之曰:“日角珠庭,非常人也,當掇進士科。
明經碌碌,非子發迹之地。
”一舉不第。
應進士舉,許孟容為禮部,擢上第。
釋褐,署烏重胤河陽府推官,書判高等,授渭南縣尉,遷右拾遺,左遷下わ縣令。
丁母憂,廬居三年,不入室。
免喪,諸侯交辟,皆不就。
牛僧孺在武昌,掌書記,歸禦史府。
韋處厚秉政,稱曰:“清廟之器,豈擊搏才乎?”擢拜禮部員外郎,改吏部員外。
李宗闵為相,擢知制诰,改司勳員外郎,庫部郎中,文宗召充翰林學士。
珏風格端肅,屬詞敏贍,恩傾一時。
累遷戶部侍郎承旨,天子屢欲以為相。
鄭注以方術為侍講學士,李訓自流人入内廷,珏未嘗私焉。
訓、注交谮,貶江州刺史。
訓誅,征為戶部侍郎,與楊嗣複同日拜相。
上雖切于求理,終優遊不斷。
同列陳夷行、鄭覃請經術孤立者進用,珏與嗣複論地胄詞彩者居先,每延英議政,多異同,卒無成效,但寄之頰舌而已。
文宗将崩,以敬宗子陳王成美為托。
武宗立,事由兩軍,貶昭州刺史。
宣宗即位,累遷河陽三城節度,吏部尚書。
崔鄲薨,又拜檢校左仆射、淮南節度使。
三載,薨,谥貞穆。
李廓為武甯軍節度使,不治,右補
其音主商,商為秋聲,天将肅殺,草木搖落,其歲之晏乎?此所以知魏之季慢也。
其商弦與宮同,時臣奪其君之位乎?此所以知司馬氏之将篡也。
‘廣陵’,維揚也;‘散’者,流亡之謂也。
‘楊’者,武後之姓,言楊後與其父駿之傾覆晉祚者也。
晉難興,終‘止息’於此。
其音哀憤而噍殺,操者蹙而よ痛,永嘉之亂,其應此乎?叔夜撰此,将贻後代之知音,且避晉禍,托之神鬼,史氏非知味者,安得不傳其謬欤?” 吳興僧晝一,字皎然,工律詩。
嘗谒韋蘇州,恐詩體不合,乃于舟抒思,作古體十數篇為獻。
韋皆不稱賞,晝一極失望;明日寫其舊制獻之,韋吟諷,大加歎賞。
因語晝一雲:“幾緻失聲名。
何不但以所工見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緻。
”晝一服其能鑒。
駱浚者,度支司書手也。
嘗健羨一雜事典,題詩一絕于柏樹曰:“幹聳一條青玉直,葉鋪千疊綠雲低;争如燕雀偏巢此,卻是鸾不得栖。
”會度支使巡諸司,見此題,問左右,雲:“浚所為也。
”召與語,可聽。
曰:“錢粗曉,詞氣不卑,言語古壯,人品亦佳。
”翌日,以語巡官李吉甫,遂擢為度支巡官。
浚請兼巡覆官。
自以微賤,不敢廁士大夫之列。
月餘,九門内勾出數十萬貫;數月,關右、蒲、潼、京西、京北、三輔勾四百萬,佐大門,卻河陰鬥門,曹、汴、宿、宋,無水潦之患。
後典名郡,有令名。
于春明門外築台榭,食客皆名人。
盧申州題詩雲:“地如拳石,溪橫似葉舟。
”即駱氏池館也。
裴晉公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報恩獎引不暫忘。
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與一二人皆受知裴公。
白衣時,約他日顯達,彼此引重。
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晉公有異于初,不以輔佐相許。
”晉公聞之,笑曰:“實負初心。
”乃問人曰:“曾見靈芝、珊瑚否?”曰:“此皆希世之寶。
”又曰:“曾遊山水否?曰“名山數遊,唯廬山瀑布狀如天漢,天下無之。
”晉公曰:“圖畫尚可悅目,何況親觀?然靈芝、珊瑚,為瑞為寶可矣,用于廣廈,須杞、梓、樟、楠;瀑布可以圖畫,而無濟于人,若以溉良田,激碾,其功莫若長河之水。
某公德行文學、器度标準,為大臣儀表,望之可敬;然長厚有餘,心無機術。
傷于畏怯,剝割多疑。
前古人民質樸,征賦未分,地不過數千裡,官不過一百員。
内無權悻,外絕奸詐。
畫地為獄,人不敢逃;以赭染衣,人不敢犯。
雖已列郡建國,侯伯分理;當時國之大者,不及今之一縣,易為匡濟。
今天子設官一萬八千,列郡三百五十,四十六連帥,八十萬甲兵。
禮樂文物,軒裳士流,盛于前古。
材非王佐,安敢許人!” 相國牛僧孺,或言仙客之後,居宛、葉之間。
少孤貧,力學有志。
永貞中擢進士第,與同輩過政事堂,宰相謂曰:“掃廳奉候。
”僧孺獨出曰:“不敢。
”衆聳異之。
元和初,登制科,曆省郎至丞相。
大中初卒。
後白敏中入相,乃奏,谥曰“簡”。
李珏,字待價,趙郡贊皇人。
早孤,居淮南,養母以孝聞。
舉明經,華州刺史李绛見而謂之曰:“日角珠庭,非常人也,當掇進士科。
明經碌碌,非子發迹之地。
”一舉不第。
應進士舉,許孟容為禮部,擢上第。
釋褐,署烏重胤河陽府推官,書判高等,授渭南縣尉,遷右拾遺,左遷下わ縣令。
丁母憂,廬居三年,不入室。
免喪,諸侯交辟,皆不就。
牛僧孺在武昌,掌書記,歸禦史府。
韋處厚秉政,稱曰:“清廟之器,豈擊搏才乎?”擢拜禮部員外郎,改吏部員外。
李宗闵為相,擢知制诰,改司勳員外郎,庫部郎中,文宗召充翰林學士。
珏風格端肅,屬詞敏贍,恩傾一時。
累遷戶部侍郎承旨,天子屢欲以為相。
鄭注以方術為侍講學士,李訓自流人入内廷,珏未嘗私焉。
訓、注交谮,貶江州刺史。
訓誅,征為戶部侍郎,與楊嗣複同日拜相。
上雖切于求理,終優遊不斷。
同列陳夷行、鄭覃請經術孤立者進用,珏與嗣複論地胄詞彩者居先,每延英議政,多異同,卒無成效,但寄之頰舌而已。
文宗将崩,以敬宗子陳王成美為托。
武宗立,事由兩軍,貶昭州刺史。
宣宗即位,累遷河陽三城節度,吏部尚書。
崔鄲薨,又拜檢校左仆射、淮南節度使。
三載,薨,谥貞穆。
李廓為武甯軍節度使,不治,右補